《成為蘇東坡》是作家趙海峰全新的歷史傳記作品。與此前他的歷史的沸點專注考察一個歷史時期的作品不一樣的是,此次作家把筆墨集中在了蘇軾身上,在對蘇軾蒼茫一生的追述中,終又把一個處于變革和固守糾纏中的北宋中期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實現(xiàn)了與此前歷史的沸點系列的某種匯通。
蘇軾的一生是官員和作家這兩種身份互相交織的一生,也是大江南北游歷體驗的一生。趙海峰在《成為蘇東坡》中再次為讀者梳理蘇軾所經(jīng)歷的這些坎坷起伏時,所緊貼的主線是蘇軾那些被太多人經(jīng)久傳誦的名篇佳作的創(chuàng)作。作家耐心為讀者講解這些名篇佳作創(chuàng)作時蘇軾的現(xiàn)實狀況和內(nèi)在心境,乃至難以疏解的困境,這樣的還原有助于我們更深切地理解和共鳴蘇軾豪放背后的艱辛,以及跨越這艱辛之后的豁達與澄明,同時,這也將闡釋蘇軾是如何在一次次的被貶和一次次的創(chuàng)作內(nèi)省中成長了蘇東坡。
蘇軾的一生之所以被人們一遍遍地談起,是因為他所跨越的這些人生難題,至今,所有人仍需面對,蘇軾用實踐所啟示的人生態(tài)度與處理方法,對所有面對進取和逃避、成功與失意、危急與平淡等一系列考驗的人,仍舊有效。我們需要讀蘇軾的作品,更需要了解蘇軾的人生。
一 眉山江水藍
元豐二年(1079年)秋天,在御史臺的大牢中,蘇軾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
御史臺又稱烏臺,是京城內(nèi)唯一一座朝北的官衙,取“陰殺之意”。四周遍植柏樹,引得大量烏鴉在樹上筑巢而居,故得此名。這一年的八月十八日,蘇軾被舉報寫詩文詆毀皇帝和朝廷而被關進烏臺,囚禁在一間狹窄且陰暗的牢房,據(jù)他后來回憶,這座囚房就像是一個百米深井,舉手投足都會觸及四壁,仰頭而望,屋頂上的天窗,還不到一片席子大。
即便這樣,御史們也不肯讓蘇軾安靜的“坐井觀天”,一個多月的高強度審訊,已經(jīng)使他的生理和心理達到了極限,所幸如今告一段落,他自己寫了兩萬多字的自供狀,再加上從其他地方收集到的一些證據(jù),御史制作了起訴書呈交皇上,蜷縮于囚籠中的蘇軾等待著最后的裁決。
兩個月來,長子蘇邁每天都會往獄中送飯。蘇軾早先預感到關入烏臺后將與外界聯(lián)系完全中斷,所以父子事前暗中約定,平時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打聽到是死刑判決,就改送魚,以便心里提早有個思想準備。有一天,蘇邁因錢用盡,需出城去借,故委托京城里一個親戚代為送飯,卻忘記告訴父子之間“平安蔬菜殺頭魚”的暗號;蛟S是這位親戚想著給蘇軾換換口味,特意送去一條精心烹制的鮮魚。
蘇軾徹底傻眼了!
雖然這兩個月,他曾經(jīng)想到過這樣的結局,但沒想到噩夢居然會成真。“五雷轟頂”的蘇軾獨坐在陰暗的囚室里,周身被一種復雜的情緒所籠罩,悲傷、痛苦、憤懣、不甘……,過了許久,他的心緒才漸漸平復下來。想想,如今事以自此,唯一能做的便是交代后事了。
看守他的獄卒叫做梁成,是一個富有仁義之心的好人,對蘇軾很是照顧。蘇軾睡前有用熱水泡腳的習慣,梁成每日會為他燒一壺泡腳水,蘇軾覺得此人很可靠,便托付道:“軾必死,有老弟在外,我寫兩詩,托君送他,以當訣別。”
接著,在昏暗的光線下,蘇軾用顫巍巍的手寫下了《獄中寄子由二首》。
其一,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柏臺霜氣夜凄凄,風動瑯珰月向低。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歲神游定何處,桐鄉(xiāng)知葬浙江西。
這是兩首絕命詩,第一首寫給弟弟蘇轍,第二首則寫給了妻子王閏之。在給弟弟的詩中,蘇軾一上來便說今天的結局完全是自找的,和皇帝無關,接著向弟弟托付后事,他說自己死了沒關系,但家里十多口人從此無人依靠,只能拜托弟弟多加照顧。后四句則抒發(fā)了兄弟之情,蘇軾表示自己對生死不再執(zhí)迷,死后可以隨便找個青山之處埋了,只是,當自己故去后,恐怕每逢夜雨之時,孤身一人的弟弟會苦苦思念死去的兄長。
這里的“夜雨”,是說當年兄弟倆在一起讀書時,曾讀到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倍松顬楦袆,于是彼此相約將來盡早退隱以享受閑居之樂,而如今身陷牢籠,生死未卜,蘇軾想起當初兩人的約定,不禁黯然傷懷,在他看來,今生今世看來無法兌現(xiàn)這個承諾,只能寄希望于來世還能和蘇轍成為兄弟。
蘇軾為何找弟弟蘇轍托付后事,千百年來他們的兄弟情誼又為何一直為世人傾慕和稱頌呢?
這一切都要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說起,這天在歷史上再普通不過,但對廣大“蘇迷”來講卻意義非凡,因為正是在這個日子,一聲啼哭中,蘇軾呱呱落地了。
蘇軾出生在農(nóng)歷十二月十九日,如果按照公元紀年說,就是1037年的1月8日,按照當時的傳統(tǒng)說法,小孩一出生就是一歲,過了春節(jié)又長一歲,所以說到了1037年1月19日,也就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蘇軾已經(jīng)兩歲了,但實際上他出生才十幾天,因此史書上所稱的蘇軾的年齡要比他實際年齡大兩歲左右。
蘇軾出生的地方是四川眉州的眉山,這是距離成都五十公里的一座小城,和許多蜀地一樣,這里有條江水穿城而過,它是岷江的一條支流,名字叫做“玻璃江”。顧名思義,這條江水特別清澈,宛若玻璃一樣透明,后來蘇軾有詩云“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在江邊不遠處有一座蘇家老宅,蘇軾便誕生于此。
蘇軾的父親蘇洵對這個男嬰的誕生大喜過望,在此之前,不知什么原因,他和夫人程氏結婚后,接連生了兩個女兒,都夭折了,
蘇洵覺得自己像被命運詛咒一樣,必須要找到破解之法,否則很可能終老無后,于是,他來到城中玉局觀道院,看到市場中有一張八仙之一張果老的畫像,便用一只玉鐲子換了回來,掛在屋子的正中,每天早晨都向這副畫像禱告。
心誠則靈,果然應驗!
在蘇洵二十六歲時,終于盼來了一個兒子,但這位叫做蘇景先的長子卻也在襁褓中病逝,就在蘇轍萬念俱灰時,兩年后蘇軾來到這個世界,這完全算得上雪中送炭,解決了蘇家無后的問題,蘇洵三十一歲時,蘇轍誕生,更是錦上添花,歷史上有名的“三蘇”聚齊了。
蘇軾兄弟出生時,蘇家的經(jīng)濟狀況不錯,雖算不上是“大地主”,但絕對屬于“中產(chǎn)階級”,有田宅,也有女傭。蘇軾和他姐姐各自都有一個奶媽,等蘇轍出生后,家里又給他雇了一個奶媽,一家三個奶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蘇家的光景不錯。蘇家兄弟從小衣食無憂,從來沒為吃飯穿衣發(fā)過愁,倒是四十五歲的蘇軾被貶黃州后才開始為生計撓頭,當然這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