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針對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效益“有哪些”、“怎么創(chuàng)造和傳遞”及“怎么獲取”等,給出價值效益分類模型、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chuàng)造和傳遞體系及基于新型能力的價值獲取體系等參考模型,系統(tǒng)闡釋以價值效益為導向,將價值效益要求貫穿數字化轉型全過程的方法機制,有利于引導組織(企業(yè))以價值效益為導向系統(tǒng)部署數字化轉型活動,更加務實有效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
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但不限于:a) 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yè);b) 圍繞數字化轉型價值效益研發(fā)并提供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的咨詢機構、服務商;c) 為組織開展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的政府、行業(yè)組織等。
T/AIITRE 10002—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 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
T/AIITRE 10001《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 T/AIITRE 10002《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 T/AIITRE 20001《數字化轉型 新型能力體系建設指南》共同構成一組密切相關的數字化轉型系列標準族。其中, T/AIITRE 10001給出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架構; T/AIITRE 10002給出以價值效益為導向,將價值效益要求貫穿數字化轉型全過程的通用方法機制; T/AIITRE 20001給出以新型能力建設為主線,系統(tǒng)推進數字化轉型活動,穩(wěn)定獲取數字化轉型價值效益的通用方法與指南。
本文件由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fā)展聯盟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國信數字化轉型技術研究院、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fā)展聯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埃森哲(中國)有限公司、國家工業(yè)信息安全發(fā)展研究中心、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管理學會、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北京賽昇科技有限公司、中電鴻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網國際發(fā)展有限公司、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點亮智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鼎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劍、陳杰、閃四清、周翼、賈縉、李君、張健、王金德、金菊、凌大兵、張曉波、于鳳霞、李曉華、趙劍男、劉潔、周慧琴、李文慧、張成剛、陳曦、徐大豐、王紅苗、葉谷松、陳希、邱君降、張迪、賈進波、王晴。
T/AIITRE 10002—2020
目 次
前 言……………………………………………………………………………………………………………Ⅱ
引 言……………………………………………………………………………………………………………Ⅲ
1 范圍 ………………………………………………………………………………………………………… 1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術語和定義 ………………………………………………………………………………………………… 1
4 總體框架 …………………………………………………………………………………………………… 2
5 價值效益分類體系 ………………………………………………………………………………………… 4
5.1 通則……………………………………………………………………………………………… 4
5.2 生產運營優(yōu)化…………………………………………………………………………………… 4
5.3 產品 /服務創(chuàng)新 ………………………………………………………………………………… 5
5.4 業(yè)態(tài)轉變………………………………………………………………………………………… 6
6 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chuàng)造和傳遞體系 …………………………………………………………………… 7
6.1 通則……………………………………………………………………………………………… 7
6.2 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chuàng)造和傳遞體系構建過程……………………………………………… 7
6.3 基于能力分解實現價值分解的主要視角 ……………………………………………………… 8
6.4 支持能力打造和價值創(chuàng)造的能力單元………………………………………………………… 8
6.5 支持能力共享和價值傳遞的能力單元組合范式……………………………………………… 9
7 基于新型能力的價值獲取體系 ……………………………………………………………………………10
7.1 通則…………………………………………………………………………………………… 10
7.2 價值模式的主要類型 ………………………………………………………………………… 11
7.3 新型能力賦能價值獲取的典型模式 ………………………………………………………… 11
參考文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