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8 元
叢書名:21世紀漢語言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專業(yè)基礎教材系列
- 作者:陳保亞 杜兆金
- 出版時間:2023/7/1
- ISBN:9787301339725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0
- 頁碼:464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語言學概論》是院系專業(yè)核心課程教材,可適用于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計算語言學、文學、文藝學、外語、對外漢語、哲學、人類學、符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yè)。本教材為語言學專業(yè)本科生提供了較為系統(tǒng)的反映語言學研究的基本知識,行文以問題為線索,風格清晰簡明,論證有力,注重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本教材既反映語言學學科的經(jīng)典研究成果,也適度反映語言學研究的新進展,為有志于深入學習語言學的本科生同學提供幫助。同時,本教材為非語言學專業(yè)學生提供語言學基本知識,為其進一步將語言學知識與本專業(yè)研究相結合提供指導和幫助。與國內外同類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獨到之處主要有:(1)注意避免有些教材內容過“泛”的問題,抓住主線,抓住問題,突出行文邏輯和基本知識、經(jīng)典概念;(2)注意避免有些教材論述過“軟”的問題,在關鍵的原則性問題上,不能含糊,以免引起初學者知識的混亂;(3)注意避免有些教材行文不易閱讀的問題,爭取能在不失專業(yè)性的同時降低閱讀的難度,以滿足跨專業(yè)學生的需求;(4)注意反映學界的新研究成果、注意跨學科關聯(lián)的介紹,是一部綜合性的教材。
陳保亞 杜兆金
----------------------------
陳保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語言學論叢》編輯部主任。研究方向為歷史語言學、理論語言學、數(shù)理語言學、語言哲學、語言文化學、茶馬古道語言歷史地理等。主要著作有《茶馬古道文化論》(1992,合著)、《語言文化論》(1993)、《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lián)盟》(1996)、《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1999)、《當代語言學》(200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研究》(2015),主編《茶馬古道研究集刊》(1-5輯)《語言學經(jīng)典精讀》等;發(fā)表論文200余篇,近5年來在國外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7篇,其中SSCI索引論文5篇,在國內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34篇,其中CSSCI索引論文15篇。
杜兆金,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山東省語言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理論語言學、語言接觸、二語習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16BYY038),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11CYY058)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09XJC740005)。
0 導 言 ………………………………………………………………………… 1
0.1 語言學的對象和任務 …………………………………………………… 1
0.2 語言學的價值 …………………………………………………………… 2
0.3 語言學發(fā)展歷程 ………………………………………………………… 3
1 語言的功能 ………………………………………………………………… 12
1.1 語言和思維 …………………………………………………………… 12
1.1.1 語言相對性 ……………………………………………………… 12
1.1.2 薩丕爾 沃爾夫假說 ……………………………………………… 14
1.1.3 語言是思維最重要的工具 ……………………………………… 17
1.2 語言和交際 …………………………………………………………… 19
2 語言能力 …………………………………………………………………… 23
2.1 語言能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先天能力 ……………………………… 23
2.2 符號編碼能力 ………………………………………………………… 25
2.3 還原生成能力 ………………………………………………………… 26
2.4 人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 28
2.5 人類語言和動物語言的差別 ………………………………………… 29
3 語言系統(tǒng) …………………………………………………………………… 34
3.1 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 ……………………………………………………… 34
3.1.1 什么是語言符號 ………………………………………………… 34
3.1.2 人類語言符號的早期形式 ……………………………………… 35
3.1.3 語言系統(tǒng):人類經(jīng)驗的符號化 …………………………………… 37
3.1.4 語言和言語 ……………………………………………………… 40
3.2 語言符號的性質 ……………………………………………………… 41
3.2.1 任意性 …………………………………………………………… 41
3.2.2 線條性 …………………………………………………………… 45
3.2.3 兩層性 …………………………………………………………… 47
3.2.4 生成性 …………………………………………………………… 48
4 語音和音系 ………………………………………………………………… 52
4.1 語音學和音系學 ……………………………………………………… 52
4.1.1 什么是語音 ……………………………………………………… 52
4.1.2 語音學 …………………………………………………………… 53
4.1.3 音系學 …………………………………………………………… 56
4.1.4 語音學和音系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 58
4.2 語音的生理屬性 ……………………………………………………… 59
4.2.1 發(fā)音器官 ………………………………………………………… 59
4.2.2 元音和輔音 ……………………………………………………… 64
4.2.3 國際音標 ………………………………………………………… 71
4.3 語音的物理屬性 ……………………………………………………… 73
4.3.1 語音四要素 ……………………………………………………… 73
4.3.2 語音傳播方式———聲波 ………………………………………… 74
4.4 音位的歸納 …………………………………………………………… 80
4.4.1 歸納音位的原則:對立和互補 …………………………………… 81
4.4.2 音素、音段、音子和音位 ………………………………………… 83
4.4.3 語音特征和區(qū)別特征 …………………………………………… 86
4.5 音節(jié) …………………………………………………………………… 88
4.5.1 音節(jié)的定義 ……………………………………………………… 88
4.5.2 音節(jié)數(shù)量的判定 ………………………………………………… 91
4.6 語流音變 ……………………………………………………………… 96
4.7 莫拉和音步 …………………………………………………………… 100
4.7.1 莫拉 ……………………………………………………………… 100
4.7.2 音步 ……………………………………………………………… 101
5 語 法 ……………………………………………………………………… 107
5.1 語法單位 ……………………………………………………………… 108
5.1.1 語素 ……………………………………………………………… 109
5.1.2 語符 ……………………………………………………………… 114
5.1.3 詞 ………………………………………………………………… 122
5.1.4 語素、語符、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 125
5.2 組合規(guī)則 ……………………………………………………………… 126
5.2.1 語素的組合規(guī)則 ………………………………………………… 126
5.2.2 句法結構和句法組合規(guī)則 ……………………………………… 128
5.2.3 直接成分 ………………………………………………………… 131
5.2.4 轉換 ……………………………………………………………… 137
5.2.5 變換 ……………………………………………………………… 141
5.3 聚合規(guī)則 ……………………………………………………………… 143
5.3.1 詞類 ……………………………………………………………… 143
5.3.2 構詞法 …………………………………………………………… 144
5.3.3 構形法 …………………………………………………………… 146
5.4 語法意義和語法形式 ………………………………………………… 147
5.5 語法范疇和語法手段 ………………………………………………… 148
5.5.1 什么是語法范疇 ………………………………………………… 148
5.5.2 常見的語法范疇 ………………………………………………… 149
5.5.3 語法手段 ………………………………………………………… 154
5.6 語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155
5.6.1 語言的結構類型 ………………………………………………… 155
5.6.2 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 …………………………………………… 160
6 語義和語用 ………………………………………………………………… 168
6.1 理解符號和意義的圖式:語義三角形 ……………………………… 168
6.2 詞義 …………………………………………………………………… 170
6.2.1 詞典義和具體意義 ……………………………………………… 170
6.2.2 語義場理論 ……………………………………………………… 171
6.2.3 詞義的抽象性和模糊性 ………………………………………… 175
6.2.4 詞義的系統(tǒng)性 …………………………………………………… 178
6.3 語義結構 ……………………………………………………………… 180
6.3.1 論元結構 ………………………………………………………… 180
6.3.2 語義指向 ………………………………………………………… 186
6.4 語義特征 ……………………………………………………………… 189
6.5 語用 …………………………………………………………………… 193
6.5.2 語用意義 ………………………………………………………… 195
6.5.3 主題和述題 ……………………………………………………… 197
6.5.4 焦點和預設 ……………………………………………………… 200
6.5.5 語用的基本原則 ………………………………………………… 201
7 文 字 ……………………………………………………………………… 209
7.1 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 …………………………………………………… 209
7.1.1 文字起源于圖畫 ………………………………………………… 209
7.1.2 文字的發(fā)展演變 ………………………………………………… 213
7.2 文字是最重要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 ……………………………………… 218
7.2.1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 218
7.2.2 文字和語言的關系 ……………………………………………… 219
7.3 文字的類型 …………………………………………………………… 221
8 語言演變 …………………………………………………………………… 226
8.1 語言演變的時空性 …………………………………………………… 226
8.1.1 時間性 …………………………………………………………… 226
8.1.2 地域性 …………………………………………………………… 227
8.2 語音演變 ……………………………………………………………… 228
8.2.1 語音演變的體現(xiàn) ………………………………………………… 228
8.2.2 語音演變的規(guī)律性 ……………………………………………… 230
8.2.3 語音對應 ………………………………………………………… 233
8.3 語法演變 ……………………………………………………………… 238
8.3.1 語法化 …………………………………………………………… 238
8.3.2 語法化的機制 …………………………………………………… 241
8.3.3 詞匯化 …………………………………………………………… 243
8.4 詞匯演變 ……………………………………………………………… 246
8.4.1 詞義的引申 ……………………………………………………… 246
8.4.2 詞語的替換 ……………………………………………………… 249
8.5 語言變體和語言分化 ………………………………………………… 249
8.5.1 語言變體 ………………………………………………………… 250
8.5.2 語言分化:親屬語言 …………………………………………… 253
8.6 譜系樹和語音對應 …………………………………………………… 254
8.6.1 語言分化和譜系樹 ……………………………………………… 254
8.6.2 語音對應和同源關系 …………………………………………… 260
9 語言接觸 …………………………………………………………………… 272
9.1 語言接觸和社會 ……………………………………………………… 272
9.2 借貸和母語干擾 ……………………………………………………… 275
9.2.1 借貸 ……………………………………………………………… 275
9.2.2 母語干擾 ………………………………………………………… 279
9.3 語言聯(lián)盟 ……………………………………………………………… 283
9.4 語言轉用和方言疊置 ………………………………………………… 284
9.4.1 語言轉用 ………………………………………………………… 284
9.4.2 語言轉用和方言形成 …………………………………………… 286
9.4.3 方言疊置 ………………………………………………………… 287
9.5 通用語和語勢 ………………………………………………………… 289
9.5.1 通用語 …………………………………………………………… 289
9.5.2 世界語 …………………………………………………………… 290
9.5.3 語勢 ……………………………………………………………… 292
9.6 混合語 ………………………………………………………………… 295
9.7 語言接觸有階性和語源關系的判定 ………………………………… 296
9.7.1 語言接觸的有階性 ……………………………………………… 296
9.7.2 語源關系的判定 ………………………………………………… 298
10 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關系 ……………………………………………… 309
10.1 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 ……………………………………………… 309
10.1.1 語言學和圖靈測試 …………………………………………… 309
10.1.2 計算機和自然語言理解 ……………………………………… 310
10.1.3 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 ………………………………………… 314
10.2 語言學和生物遺傳學 ……………………………………………… 315
10.3 語言學與認知神經(jīng)科學 …………………………………………… 317
10.4 語言學和人類的起源 ……………………………………………… 326
10.4.1 人類起源的非洲假說 ………………………………………… 326
10.4.2 語言的多起源說和單起源說 ………………………………… 331
11 附 錄 …………………………………………………………………… 337
11.1 人名譯名對照 ……………………………………………………… 337
11.1.1 人名譯名對照(西文排序) …………………………………… 337
11.1.2 人名譯名對照(中文排序) …………………………………… 344
11.2 主要概念譯名對照 ………………………………………………… 352
11.2.1 主要概念譯名對照(西文排序) ……………………………… 352
11.2.2 主要概念譯名對照(中文排序) ……………………………… 371
11.3 主要概念頁碼索引 ………………………………………………… 391
11.4 國際音標表 ………………………………………………………… 404
11.5 本書及參考文獻中其他常見符號說明 …………………………… 405
12 參考文獻 ………………………………………………………………… 409
13 彩 插 …………………………………………………………………… 451
14 后 記 ……………………………………………………………………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