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不盡的自然,便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被稱為自然詩人的莎士比亞,筆下所描繪的羅馬世界是怎樣的場景?
閱讀莎士比亞的羅馬劇,我們將會獲得關于人性的何種認識?
本書以政治哲學問題作為導引,以文本繹讀的方式逐幕逐場解說莎士比亞的《科利奧蘭納斯》《裘力斯凱撒》《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三部羅馬劇。從劇中科利奧蘭納斯激烈批駁共和制和民主制、裘力斯·凱撒面對著如何使共和制轉(zhuǎn)向君主制的棘手難題、安東尼陷入榮譽與愛欲的沖突,等等問題,引領讀者思考:何種政制好?共和制有何缺陷?榮譽是否至高的價值?榮譽是否需要與權謀結(jié)合?私人性的愛欲是否有意義?
莎士比亞的羅馬劇不僅意在展示一個鮮活的羅馬世界,亦是包含著其獨特的政治哲學意味。
通過閱讀本書,將會帶領我們了解莎士比亞,從莎士比亞羅馬劇中學到有益于我們于塵世安身立命的教誨。
引言
依據(jù)一種相當傳統(tǒng)的說法,莎士比亞是一位自然詩人,他的戲劇是自然之鏡。我們可以把這一觀點理解為是說,莎士比亞呈現(xiàn)的是人的自然,也就是紛紜復雜的人的性情。閱讀莎士比亞直接的感受是,他的每一部戲劇都沒有重復之感,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各各相異,他的語言富有難以窮盡的變化,甚至讓我們覺得這些戲劇不應是一個人寫的,而應該出自多位風格迥異的戲劇家之手。稱莎士比亞為自然詩人,某種意義上便是說他作為自然的靜觀者,不是發(fā)明或臆想出某些人性觀念,而是如實地呈現(xiàn)人性的多樣和含混:高貴與卑劣,美德與邪惡,智慧與愚蠢,等等。有說不盡的自然,所以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在莎士比亞這里,我們也許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人性為深刻和為廣博的描繪。
在所有近代可能還有古代的詩人中,他有著博大、寬廣的靈魂。自然的所有影像依然呈現(xiàn)給他,他幸運地畫下它們,毫不費力。對于他描繪的任何東西,你不只看到,而且也感受到。那些指責他缺少學養(yǎng)的人,給予了他更大的贊揚:他的學養(yǎng)是自然天成的;他不需要博覽群書來閱讀自然;他向里探望,發(fā)現(xiàn)自然就在那兒。
如果我們閱讀莎士比亞是為了學習辨識不同的人的性情,從而豐富我們對人世的理解和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我們就要隨著莎士比亞一起思考,在字里行間推敲他如何描繪和理解人性,我們就要緊緊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性格、悲歡、欲求,讓這些人物在我們心中活起來。倘若沒有共情,僅僅在戲劇中尋找某種理論范式或歷史語境,莎士比亞將始終與我們的生命隔膜。
但必須要強調(diào)的是,莎士比亞呈現(xiàn)的絕非抽象的人性,而總是在某種情境下具體的、鮮活的人。布魯圖斯不同于哈姆雷特,裘力斯·凱撒不同于亨利五世,人物之間的差異部分源于時代的差異往大了說,源于古今之間的差異。如果我們閱讀莎士比亞的羅馬劇,我們會獲得關于人性的何種認識?
就戲劇場景而論,莎士比亞戲劇或設置在基督教時代,或設置在異教時代。所有英國史劇以及絕大多數(shù)悲劇和喜劇設置于基督教時代,設置在異教時代的戲劇相對較少,共計13部,它們或以基督降生前的古不列顛為背景,比如《李爾王》《辛白林》;或以希臘為背景,如《錯誤的喜劇》《仲夏夜之夢》《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雅典的泰門》《泰爾親王佩力克里斯》(與 George Wilkins合寫)《冬天的故事》《兩貴親》(與 John Fletcher合寫);或以羅馬為背景,如《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裘力斯·凱撒》《科利奧蘭納斯》《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以希臘為背景的戲劇基本是喜劇和傳奇劇,故事雖發(fā)生在希臘各地,但希臘更像是一個模糊又遙遠的異域場景,缺乏某種統(tǒng)一的希臘特性,反而更近乎基督教世界的一個變種。以羅馬為背景的戲劇皆為悲劇,此外,《裘力斯·凱撒》《科利奧蘭納斯》《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皆取材于古典作家普魯塔克的《對照列傳》(Parallel Lives),它們根植于羅馬歷史,在主題和情節(jié)上相互勾連,被認為是三聯(lián)劇:《科利奧蘭納斯》設置在公元前5世紀初的羅馬,以貴族與平民的沖突為背景,講述了護民官的設立以及科利奧蘭納斯與共和制的沖突;《裘力斯·凱撒》講述公元前44年的凱撒遇刺及其后爆發(fā)的內(nèi)戰(zhàn),展現(xiàn)了羅馬共和的衰敗;《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續(xù)寫凱撒遇刺后安東尼與屋大維·凱撒的內(nèi)戰(zhàn),終于公元前30年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的自殺,隨著屋大維·凱撒的勝利,羅馬走向帝國。
三部羅馬劇共同刻畫了羅馬政治的變遷和羅馬英雄的悲劇。雖然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和后來人不乏以羅馬歷史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者,但莎士比亞的羅馬劇為正宗:他的羅馬劇展現(xiàn)出本質(zhì)上的羅馬,他試圖再現(xiàn)那些使羅馬人成為羅馬人的難以捉摸的品質(zhì)。
因此,在莎士比亞具有異教背景的戲劇中,這三部羅馬劇能體現(xiàn)異教性,或說體現(xiàn)出迥異于基督教世界的古典價值。
羅馬因何吸引莎士比亞?對莎士比亞而言,羅馬首先是一個政治典范:
莎士比亞筆下的羅馬擁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光輝壯麗和雄偉莊嚴。羅馬人是曾經(jīng)存在的偉大的政治民族,與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人截然不同。……大略來講,羅馬人缺乏英國人擁有的兩件事物的統(tǒng)治者和的神。羅馬人不是君主主義者和基督徒,而是共和主義者和異教徒,這對單個的羅馬人產(chǎn)生了相應的影響。他們僅僅關注此世,他們的動機幾乎完全是政治的或欲愛的。也有人信仰神,但這些神只與政治成敗相關,沒有指示在政治社會提供的生命維度之外還有一個全新的超驗維度。英雄們心安理得地對榮譽充滿熱望,任何其他誘惑或神話都不能轉(zhuǎn)移他們對榮譽的關注。他們是一群非凡的強者,沒有人會接受他人的掌控,每個人都磨礪鋒芒,只欲一較高下。
莎士比亞的三部羅馬劇都設置在共和時代,集中刻畫了共和初期和晚期的政治紛爭。布魯圖斯刺殺凱撒,他聲稱不是我不愛凱撒,而是我更愛羅馬,為了羅馬的利益殺死了我好的朋友,可謂是共和精神凝練的表達。羅馬人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共同體的一員,他們對羅馬共同福祉的關心勝過了任何私人感情,為此他們投身現(xiàn)世的政治生活,以榮譽作為至高價值。他們積極捍衛(wèi)羅馬的自由,因為,倘若羅馬遭受外敵或一人奴役,他們將被剝奪政治權力,無法參與到政治生活之中。
莎士比亞筆下的羅馬是一個充滿男子氣和競爭的政治世界,其主角是科利奧蘭納斯、裘力斯·凱撒、布魯圖斯、卡修斯、安東尼這樣的政治英雄,他們有著超乎常人的德性,其主導性的激情是對政治榮譽的渴求。安東尼曾說榮譽于我至為神圣,若我失去榮譽,就失去了自己。諸神與政治并沒有明確關聯(lián),諸神僅僅是一種背景性的存在,并不具有介入人世的力量。劇中對諸神的呼告大多是一種莊嚴的口頭稱謂,并不具有特殊的神圣意蘊。如卡修斯所說,一個羅馬人應該有生命的火花,不應對諸神心懷恐懼。
但莎士比亞絕非僅僅意在復活一個逝去的羅馬世界,他當然是以羅馬來講自己的故事。羅馬劇不僅僅是羅馬的,而關乎永恒的政治哲學問題。我們在劇中看到科利奧蘭納斯激烈批駁共和制和民主制,裘力斯·凱撒面對著如何使共和制轉(zhuǎn)向君主制的棘手難題,布魯圖斯體現(xiàn)著哲學與政治的緊張,安東尼陷入榮譽與愛欲的沖突……所有這些都會引領我們思考:何種政制好?共和制有何缺陷?榮譽是否至高的價值?榮譽是否需要與權謀結(jié)合?私人性的愛欲是否有意義?理解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更深層地把握人物的性情。反過來,辨識人物的性情也會使政治哲學思考具體可感,畢竟認識人與人的差異是政治哲學的應有之義。
凱撒的精神這一語詞取自《裘力斯·凱撒》,本書試圖借之體現(xiàn)羅馬劇所蘊含的多重政治哲學問題。其一,羅馬劇政治品性鮮明,從《裘力斯·凱撒》來看,凱撒代表著一種不受羈縛的政治激情、一種統(tǒng)治的熱望,而這種激情在其他羅馬人身上均有體現(xiàn),雖然莎士比亞對這位凱撒著墨并不多,但在某種意義上,羅馬劇中的其他人物大都從某些側(cè)面烘托著凱撒。其二,凱撒被劇中人稱作美德的化身,一個無可指摘的完人,倘若這一說法成立,凱撒是否應當稱王就表征著一個古老的追問:有美德的人是否應當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應當具有何種美德?推而言之,僅憑科利奧蘭納斯式的勇敢是否足夠?屋大維·凱撒締造了普天之下的和平,他是否匹配其至尊地位?其三,凱撒是共和制的破壞者,他與羅馬的沖突代表著卓越的政治人物與城邦之間的沖突,某種意義上指示著政治生活的局限。莎士比亞專注于講述政治領域的故事,卻往往暗示一種超政治維度的存在。他本人有某種超政治的視域,故而對政治生活有如此透徹的理解。
帶著上述政治哲學問題,本書試圖探觸羅馬劇的每個細節(jié),與劇中每個人物共呼吸,使戲劇不再只停留在文字上,而是在我們眼前活起來。在寫法上,本書選擇文本繹讀的方式,逐幕逐場解說,以說戲帶出戲味。論文式的解析固然會顯得主題鮮明,但為了論述的集中,多半會錯失豐富的戲劇細節(jié)和無限延展的戲劇意義。在寫作初始,我也曾試圖圍繞某些主題對三部羅馬劇做一融貫的解釋,但隨著文本閱讀的深入,我漸漸發(fā)現(xiàn)三部羅馬劇雖然有關聯(lián),但并非完全是一個整體,它們只在部分意義上是三聯(lián)劇。每部劇都有其特殊的關切,片面強調(diào)三部劇之間的關聯(lián),有可能會忽視每部劇各自的特異性。因此本書并未對三部羅馬劇給出一個一以貫之的解讀,而是在一個大框架下挖掘每部劇的意義和關聯(lián)。羅馬劇不僅向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觀眾敞開,也向當下的我們敞開,假如我們虛心求教,定會從中學到有益于我們于塵世安身立命的教誨。
目錄
引言 / 001
上篇《科利奧蘭納斯》繹讀 / 011
一、科利奧里之戰(zhàn) / 011
二、科利奧蘭納斯的愛與恨 / 055
三、榮譽與權謀 / 076
四、科利奧蘭納斯的悖論 / 097
五、自然與人倫 / 115
中篇《裘力斯·凱撒》繹讀 / 134
一、僭主抑或王者 / 134
二、凱撒之謎 / 170
三、愛凱撒抑或愛羅馬 / 189
四、道德與政治 / 214
五、共和之殤 / 238
下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繹讀 / 255
一、戰(zhàn)神的變形 / 255
二、榮譽與愛欲 / 278
三、阿克興海戰(zhàn) / 306
四、亞歷山大之戰(zhàn) / 331
五、新的秩序 / 357
參考文獻 / 372
附錄 / 388
何謂莎士比亞的政治
論當代莎士比亞政治批評的四種范式 / 388
后記 /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