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12卷。首繪人身部位穴位圖、外科器械圖、傷科治療手法圖共44幅,尤以治療手法圖生動形象,附以手法歌訣,一目了然,易學易記。卷一為經(jīng)義、脈要、針灸基礎(chǔ)理論,載有病源歌訣、脈證歌訣、宜忌歌訣、針灸歌訣。卷二論骨度、骨脈、骨節(jié)、骨格、部位、經(jīng)筋。卷三載手法總論和器具總論,均錄自《正骨心法要旨》。另有陳氏接骨歌訣及胡氏自編上髎歌訣。卷四論傷損內(nèi)證的診斷、治法。卷
五、卷六論諸骨生理病理、診斷治法。卷七、卷八載傷科方劑340余首,按方名字數(shù)排列,便于檢索;每方先列主治證候,次為方藥服法。卷九至卷十二為續(xù)編,載傷科應(yīng)用藥,以病名分類,每類列應(yīng)用藥物名稱、主治、服用方法。后補金瘡、閃挫、跌磕、蟲獸、咬傷等44類病證治法,每類附有大量單驗方,共千余首。全書論述各種骨傷疾病的證治,記載了骨折、脫位、筋傷的檢查復(fù)位法,集清以前中醫(yī)骨傷科學術(shù)成就之大成。大量骨折及脫位的復(fù)位手法,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yīng)用。書中有論有方有圖,引文注明出處,載方1340余首,附驗案120余例,繪圖44幅,資料豐富,理論與臨證相結(jié)合,具有實用價值,是一部重要的傷科著作。本次出版以博施堂抄本為底本進行整理,旁參諸本予以?。為保持原書原貌,未作刪節(jié),以補諸多不足。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本書為中醫(yī)骨傷科醫(yī)生必D之書。
本書系中醫(yī)臨床必D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shù)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y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重刊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diào)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增加文前內(nèi)容等。
清傷科醫(yī)學家。字晴川,號耀山。浙江蕭山人。傷科,已歷三世。幼得家傳,長而博覽群書。著有《傷科匯纂》一書
卷之一 /1
經(jīng)義 /1
脈要 / 2
針灸 / 4
歌訣 / 8
卷之二 /10
骨度 / 10
骨脈 / 13
經(jīng)筋 / 15
部位 / 19
骨節(jié) /25
骨格 / 31
卷之三 /38
手法總論 /38
摸法 /39
接法 /39
端法 /39
提法 /39
按摩法 /40
推拿法 /40
器具總論 / 41
裹簾 / 41
振梃 / 41
披肩 /42
攀索 /42
迭磚 /43
通木 /43
腰柱 / 44
竹簾 /45
杉籬 /45
抱膝 / 46
接骨歌訣 /48
上歌訣 /49
卷之四 /52
方法總論 /52
內(nèi)證 /53
出血 /54
泛注 /56
發(fā)熱 /57
外邪 /58
昏憒 /58
眩暈 /62
煩躁 /62
發(fā)喘 /63
作嘔 /63
口渴 / 64
不食 /65
秘結(jié) /65
瘀滯 /66
血虛 /67
作痛 /68
筋攣 /69
骨痛 /70
肝火 /70
濕痰 / 71
頭痛 /72
胸痛 /73
脅痛 /74
腹痛 /75
腰痛 / 77
陰痛 /78
青腫 /78
難潰 /79
不斂 /80
破傷風 / 81
發(fā)痙 /84
論攻利 /85
辨生死 /87
醫(yī)案 /89
卷之五 /109
諸骨總論 /109
顛頂骨 /111
囟骨 / 112
山角骨 / 113
凌云骨 / 114
睛明骨 / 115
兩顴骨 / 117
鼻梁骨 / 117
中血堂 / 118
唇口 / 118
玉堂 / 119
地閣骨 / 121
齒 /122
扶桑骨 /122
耳 /123
玉梁骨 /123
兩釣骨 /124
頰車骨 /124
后山骨 /125
壽臺骨 /126
旋臺骨 /126
咽喉 /128
卷之六 /131
鎖子骨 / 131
胸骨 /132
岐骨 /133
蔽心骨 /134
鳧骨 /134
肚腹 /135
陰囊 /138
背骨 /139
腰骨 /142
尾骶骨 /143
骨 / 144
骨 / 146
肘骨 /148
臂骨 /149
腕骨 /149
五指骨 /152
竹節(jié)骨 /153
跨骨 /153
環(huán)跳骨 /154
大楗骨 /155
膝蓋骨 /156
骨 /157
踝骨 /158
跗骨 /160
趾骨 /160
跟骨 / 161
治驗 /162
卷之七 /175
用藥總論 /175
二字藥 /184
三字丸 /184
三字散 /188
三字膏 / 200
三字丹 /206
三字湯 /212
三字飲 /216
三字子 /216
三字藥 /218
三字法 /221
四字丸 /221
四字散 / 222
四字膏 / 224
四字丹 / 225
四字湯 / 226
四字藥 / 227
卷之八 /229
五字丸 / 229
五字散 /231
五字丹 / 236
五字湯 / 239
五字飲 / 247
五字錠 / 248
六字丹 / 248
六字酒 / 249
七字丸 / 250
七字散 / 250
七字膏 /251
七字湯 / 252
附方 / 253
陳氏三方 / 270
卷之九 /275
后序 / 275
傷科本草主治 / 276
損傷總論 /291
金刃傷 / 292
箭鏃傷 / 296
瓷鋒傷 / 300
簽刺傷 / 302
墜墮傷 / 305
跌磕傷 / 308
挫閃傷 /310
壓迮傷 /312
鐵器傷 /313
磚石傷 /315
木器傷 /316
卷之十 /318
足踢傷 /318
口咬傷 /319
拳手傷 / 320
板子傷 /321
夾棍傷 / 327
拶指傷 / 330
皮掌傷 /331
抵觸傷 /331
踐踏傷 / 332
骨折傷 / 333
筋斷傷 / 335
風濕傷 /337
湯火傷 / 343
卷之十一 /352
嚙傷總論 / 352
蛇傷 / 352
蜂叮傷 / 362
蝎螫傷 / 364
狐刺傷 / 365
螋溺傷 / 367
蜈蚣傷 /368
蜘蛛傷 / 370
蚰蜒傷 / 374
蚯蚓傷 / 375
射工傷 / 376
沙虱傷 / 380
百蟲傷 / 382
卷之十二 /386
狗咬傷 /386
馬咬傷 / 393
豬咬傷 / 395
貓咬傷 / 395
鼠咬傷 / 395
狼咬傷 / 396
熊爪傷 / 397
虎噬傷 / 397
補遺 / 400
自跋 / 436
方劑索引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