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文明的載體,城市的發(fā)展與變更體現(xiàn)了文明的演變。本書選取了兩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較晚期的愛琴海四大西方古城市文明,基于大量中西方文獻以及前沿考古成果,力求以淺白易明的文字還原這些古城市文明的發(fā)展軌跡,并考察同一古文明在歷史發(fā)展各個階段所產(chǎn)生的形態(tài)各異的城市。本書配以大量地圖、年表,以及精美的文物圖片,讓讀者在領略西方古城市的特色時,同時回溯一個個古文明艱辛又神奇的足跡。
- 《中國城市文明史》姊妹篇。本書是薛鳳旋先生對城市文明研究的又一成果。
- 作者對兩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愛琴海四大西方古文明的發(fā)展脈絡與城市形態(tài)演變做了系統(tǒng)深刻的介紹,并富有創(chuàng)見地將中西方文明放在同一視角,即人與自然的互動過程中考慮和比較,從城市的起源、發(fā)展與特色理解文明的興衰,進一步剖析城市發(fā)展與文明演進之間的復雜關系。
- 全書文字簡淺、結構分明、條理清晰,每一章均可作為單獨的專題來閱讀,既介紹了學術界的主流觀點,亦有作者的獨特見解。本書圖文結合,收錄百余幅精美彩圖,包括地圖、城市遺址示意圖、文物實照等,使主題更形象易明、歷史脈絡更清晰、空間關系更明確,跨時空、多維度地為讀者復原古城市文明的偉大與璀璨。
薛鳳旋,在香港大學取得地理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之后就讀于倫敦大學倫敦經(jīng)濟學院,獲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三十載。20082012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出版專著及編著共約40本,發(fā)表國際學術論文逾100篇。著作包括《中國城市文明史》《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北京:由傳統(tǒng)國都到中國式世界城市》《中國的大都市》《香港與澳門》等。
序言
引言 對西方古城市文明的探索
文化、文明、古城市文明
西方與中國古城市文明的時序與關系
西方古城市文明的出現(xiàn)與各自特點:自然條件、人的選擇
結論:從天人感應解讀古城市文明間的差異
第一章 兩河流域古城市文明
西方城市與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
文明前的地方文化與農(nóng)村聚落
初城:文明的門檻(前3400前3100)
城邦初期(前3100前2800)
城邦鼎盛期(前2800前2340)
帝國時代的城市演變(前2340前2160)
結論:兩河流域古城市文明的興起與特點
第二章 埃及古城市文明
埃及古城市文明特點
文明的曙光:初城的出現(xiàn)(前3600前3300)
城邦時代及古城市文明的傳播(前3300前2890)
王朝時代/法老時代的發(fā)展與演變
古埃及的城市(前3050前1069)
結論:埃及古城市文明的指向與特色
第三章 印度河古城市文明
令人費解的哈拉帕城
南亞次大陸的史前文化與文明的出現(xiàn)
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特色
城市化與城市特色
城市案例
結論:對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的理解及大同社會的推論
第四章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關系
早期愛琴海古城市文明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第三階段:城邦時期
古希臘城邦的種類及案例
雅典城邦:愛琴海古城市文明的高峰
雅典的人口
雅典的經(jīng)濟
雅典帝國(提洛同盟,前478前404)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后期:城邦時代的城市
城邦時期的城市案例
結論:古希臘城邦時期城市文明的特點與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