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會員為紀念學會成立40周年, 以及紀念韓振華先生誕辰100周年的學術群體的論文結集, 對于促進中國中外關系史研究的進展, 總結以往研究的成就與經(jīng)驗, 展望未來發(fā)展方向,緬懷韓振華先生在中國海外交通史、中國南海主權以及華僑史研究等方面的豐碩成果, 以及為中國學術發(fā)展與繁榮, 促進國內(nèi)外相關領域學者的密切交流, 為國家相關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 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萬明,女,1953年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原明史研究室主任,F(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zhàn)略”資深學科帶頭人,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會長、中國鄭和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明史學會首席顧問,國際鄭和學會顧問。長期從事明史和中外關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中葡早期關系史》、《明代中外關系史論稿》、《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主編,第一作者)、《明本〈瀛涯勝覽〉校注》、《明代〈萬歷會計錄〉整理與研究》(與徐英凱合著);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明代兩京制度的形成及其確立》、《明令新探》、《白銀貨幣化:明朝中國與全球的互動》等論文百余篇。
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40年回顧與展望
砥礪前行:紀念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成立40年(1981—2021)
緬懷韓振華先生的學術貢獻
紀念中外關系史學會40周年——緬懷吾師、老會長韓振華教授
中國南海主權研究的開拓者——紀念導師韓振華先生誕辰100周年
韓振華譯補《諸蕃志注補》芻議
韓振華先生的治學與育人
探前沿、辨熱點、育后才——韓振華先生與中國海外貿(mào)易史研究
絲綢之路·中外互動
周祖后稷神話與中外文化交流
香飄萬里——香文化的發(fā)展和影響
《金剛經(jīng)》的傳播和本土化
從龜茲古樂到甘涼大曲
福清科儀本所見東土摩尼教史事
從《李陵變文》看敦煌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后周文士雙冀創(chuàng)立高麗科舉與朝鮮“小中華”思想的根基
遼代與草原絲綢之路
七河流域的白水城、塔拉茲和梅爾克
試論明初西域、中亞、西亞諸政權朝貢明王朝的原因
馬六甲“官廠”遺址考
從葡荷地圖文獻考馬六甲鄭和官廠遺址
伊斯蘭教什葉派在印度尼西亞的傳播
清初來華傳教士對世界地理知識的介紹——以《坤輿圖說》為中心的分析
白晉與禮儀之爭
雍正朝驅逐傳教士至澳門政策的落實過程分析——兼論雍正對天主教的態(tài)度
從盛京觀感看朝鮮對清態(tài)度之變化——以燕行使《北行日記》《入沈記》為中心
茶葉、白銀和鴉片:1750—1840年中西貿(mào)易結構
論1797年洪良浩致函紀昀討論“西學”問題的動機
論近代中國東北出口貿(mào)易的開創(chuàng)與猶太人卡巴爾金家族的貢獻
近代爪哇茶業(yè)的興起
《閩游偶記》關于“海絲”之城高雄崛起的史地敘事
民族主義與現(xiàn)代化之間:論伍連德之中醫(yī)現(xiàn)代性轉型探索
20世紀20至40年代法屬印度支那與中國關系述論——以中越通郵為中心
國際移民·華僑華人
潮汕僑批中所見的民國年間暹羅華僑托寄物品現(xiàn)象分析
20世紀初期至70年代新馬閩南籍華人橡膠行業(yè)研究
中外關系·當代視野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歷史經(jīng)驗與當代價值
世界歷史上的王朝國家
在中國史與世界史之間:中外關系史教學與科研的一點思考
盛世未許嘆觀止——“熊貓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