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描寫距離月球開發(fā)計劃的起始已經(jīng)接近三十年,新長安的正式命名建立也已經(jīng)有十八年之久,第一代月球移民的后代接近成年。有許多人認為他們是人類的希望,稱呼其為“月球之子”,但也有許多人把他們視作異類,認為這就是“外星人”。人類探索宇宙的勇氣和命運,不同時代價值觀的沖擊,新技術帶來的倫理探討。近未來硬科幻的真實推演,懸疑劇情的哲學思辨,pov寫法的多面角色闡述,宏大敘事的史詩感。
線上掛著陌生的地球,仿若一只巨大眼睛,神一樣凝視眾生。
這個世界寒冷而死寂,缺乏大氣層的保護讓蒼白原直接暴露在宇宙的惡意之下,沒有任何生命能夠自然演化。在人類踏足月球之前,這里已經(jīng)安靜了數(shù)十億年,風波不起。
但在粗糲的荒原上,一群人逶迤而行,緩慢而堅定地走向沒有盡頭的彼岸。
只有懸掛在永恒黑暗中的群星能夠給他們指引。
他們穿著白色的簡易防護服,隔絕了射線與低溫帶來的傷害,面具底下的壓縮囊提供7小時的氧氣供應,按照人類的步行速度,他們可以安全地走出20公里左右。
——然后折返。
一長串凌亂的腳印延伸向遠方,如若無人處理,這在月球上的留痕或許會在封印里保存幾十年乃至上百年。
在他們前方,如同水晶的新長安在日光下熠熠生輝。
那就是傳奇之城。
月球上憑空而立的城池,從無到有,從一個實驗室開始,到今天400萬人的城市規(guī)模,用了兩代人的努力,整整30年的時光。
治安官德爾森曾目睹過這奇跡的30年。寂靜無聲的凌晨,機械四肢神經(jīng)接口處傳來的刺痛經(jīng)常將他帶回到年輕時代的崢嶸歲月,而今他老了——并不是身體的衰老,半機械改造與生物工程令他仍然有著充沛的體力和年輕的容貌,只是精神上卻總有一種深切的疲憊。
“該死。”
他慢吞吞地從床上直起身。
疼痛總是比鬧鐘來得早一點。頭頂?shù)奶祚芬廊缓诎,但柔和的光線與背景音樂告訴他,“白晝”即將到來。
月球的公轉(zhuǎn)與自轉(zhuǎn)時間幾乎一致,又沒有大氣層的折射,這讓傳統(tǒng)的白天黑夜失去了意義。新長安的居民,一向是以地球東八區(qū)時間為標準去同步的。
即使在月球上生活超過30年,德爾森依然是地球人。
這一點他確信無疑。
鏡子里的他有著稀疏的胡楂兒與憂郁的眼神,眼窩深陷,筆直的眉毛像是兩把匕首,銀灰色的短發(fā)仍然如當年一樣向上豎起。他這幾十年來一直未曾發(fā)胖,黢黑瘦削的身體充滿了像野獸一樣的威懾力,十足是一個不合群的鰥夫。
早餐是茶、水煮蛋與石墨烯電池,前兩者給他剩下40%的身軀,后者給他靈活而強壯的機械肢體。
——或許還不夠靈活。在剝蛋殼的時候力量過大的機械手直接將蛋白與蛋黃捏成了一團。德爾森嘀咕著將這惡心的玩意兒塞進了嘴里,盤算著換一只添加了靈敏力反饋機制的右手。
他的手臂還是結婚25周年的禮物,死去的妻子給他挑選了復古的機械造型。暴露的鉚釘與傳動齒輪曾經(jīng)是男性力量感的象征,七八年過去,現(xiàn)如今懶得保養(yǎng),原本黃銅色的外表已經(jīng)似有似無地粘上了一層油漬,接口間隙也有灰黑色的塵垢。
這多少有點影響治安官的形象。
浸入式實景新聞正在播報昨晚的新年慶典,擁擠的人群像是群居的微生物在水中搖擺著自己的觸手,歡樂地隨波逐流。德爾森面無表情地從人潮的幻影中穿過,或許愚蠢的媒體覺得這種彈出方式有助于提升獨居者的參與感,期待彌補人與人之間現(xiàn)實交流越來越少的缺憾,但德爾森認為他們是想多了。
“關閉!
他冷冷地開口。
影像與喧囂瞬間消失,他回到了清冷孤單的老年人宿舍。肥胖的橘貓蹲在橡皮樹盆栽旁,瞇著眼睛打瞌睡,床頭柜上擺著他妻子年輕時候的照片,臉上洋溢著幸福。
其實德爾森可以不必出聲,他的腦神經(jīng)與機械肢體連接,而機械肢體自動連接虛境,理論上來說只需要一個念頭,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有權限的設備?墒嵌嗄牮B(yǎng)成的聲控習慣,讓他還是更信任現(xiàn)實的動作與聲音。如果不說話或者不按下開關,總覺得像是有什么事沒做一樣難受。
他想要不受打擾地用完他的早餐。
可惜他注定沒有一個安牛的早晨。
個人通信器界面彈出,他的助手陳育行面容緊張而略顯興奮:“老板,出事了。”
出了大事。
在助手具體描述之前,德爾森就有不祥的預感,這種天生對危險的恐懼不止一次救過他的性命。
新長安是個富饒靜、安全的城市,盡管有90%以上的人口是地球移民,但在蒸蒸日上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寬松優(yōu)越的就業(yè)環(huán)境以及嚴密的科技治安監(jiān)控下,犯罪率極低,尤其是惡性傷害犯罪,低于十萬分之一。
作為治安官,德爾森負責月球上所有的刑事案件,上一次遇到的謀殺案,還要追溯到前年3月。
對于一座40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這同樣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了。
只是這一次,連續(xù)600多天無殺人案的歷史終結了。
而且這一次的案件,離奇古怪,甚至經(jīng)驗豐富的德爾森都為之訝然。
乘坐月球車前往現(xiàn)場的路上氣氛很沉悶,陳育行笨拙地控制著長柄金屬操縱桿,推動月球車前行,但車子還是時常不由自主地在原地打轉(zhuǎn),不聽話地偏離路線。幸好月球表面空曠無比,無論怎么折騰,都不至于造成車禍。
德爾森回頭看著如同螺旋曲線的車轍軌跡,用蜂鳴電子音嘲諷:“我覺得你有必要重修一下駕駛課!
他的聲帶并未損壞,但發(fā)聲器是贈品,有時候不合時宜的言語他就故意用機械音來表達。
“月球車可不在駕駛載具列表上,我已經(jīng)盡力了!
陳育行努力反駁。
標準駕駛課程包括懸浮車、軌道車和傳統(tǒng)電動車三種,主要用于新長安城天幕之下內(nèi)部的通勤,但離開那一層透明穹隆,在裸月表面行駛的月球車,屬于探索專用載具,體型龐大,笨拙沉重,為了保證其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穩(wěn)定性,摒棄了大量的電子輔助裝備,一般人確實并不擅長駕駛。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