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七天》是埃及當代重要作家阿卜杜勒·哈基姆·卡西姆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969年,曾入選“百佳阿拉伯小說”排行榜。小說從上埃及蘇菲派苦修者的領袖哈吉·凱里姆之子阿卜杜·阿齊茲的視角出發(fā),yin領讀者進行觀察與思考。其中的“七天”指村中的苦修者們每年一度在哈吉·凱里姆的帶領下,在位于坦塔城的蘇菲派圣地巴達維陵寢進行朝覲和施舍的過程。同時,也暗指主人公阿卜杜勒·阿齊茲面對農(nóng)村與城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質(zhì)樸與浮華、懷疑與信仰間的沖突時所歷經(jīng)的糾結、復雜又迷惘的心路;“人類七天”也象征著在作者看來往往被忽視的一種領悟和參透的道路。小說生動地描寫了上世紀中后期埃及農(nóng)村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展現(xiàn)了宗教信仰和現(xiàn)代化的沖擊如何深刻地影響著那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
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讀者而言,阿卜杜勒·哈基姆·卡西姆恐怕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坦白說,在接觸他的代表作《人類七天》以前,我對他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位重要的埃及作家”。
阿卜杜勒·哈基姆·卡西姆(1935-1990),埃及當代著名作家,也被視為埃及文壇上近三十年來一面特色鮮明的旗幟?ㄎ髂烦錾诎<疤顾歉浇囊粋普通村莊,五十年代中期移居開羅。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因參與左翼團體活動而被捕入獄,在獄中開始了小說《人類七天》的創(chuàng)作。1974至1985年間,因與當局政見不一,卡西姆始終流亡在外,在柏林生活了十余年后才回到故土,1990年因病去世。卡西姆生前著有五部長篇小說,四部中篇小說,五部作品集,包括《渴慕與哀傷》(1984)、《猜想與見解》(1986)、《向未知地的遷徙》(1987)、《附錄集》(1990)、《最后的詩集》(1991)等。
小說《人類七天》是卡西姆的經(jīng)典之作,發(fā)表于1969年,曾入選“百佳阿拉伯小說”排行榜。小說從一群上埃及蘇菲派苦修者的領袖哈吉·凱里姆之子阿卜杜勒·阿齊茲的視角出發(fā),引領讀者進行觀察與思考。從小說的情節(jié)來看,“七天”指村中的苦修者們每年一度在哈吉·凱里姆的帶領下,前往位于坦塔城的蘇菲派圣地巴達維陵寢進行朝覲和施舍的過程;從作者試圖傳達的思想來看,它也暗指主人公阿卜杜勒·阿齊茲面對農(nóng)村與城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質(zhì)樸與浮華、懷疑與信仰間的沖突時所歷經(jīng)的糾結、復雜和迷惘的心路——此時的“人類七天”,自然象征著一種領悟和參透的道路?梢哉f,小說一方面表現(xiàn)了埃及普通農(nóng)村人民的善良、樸實和虔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們的迷信、貪婪和愚昧,以及那個時期埃及農(nóng)村生活的窮苦、艱難和乏味。同時,小說更向我們呈現(xiàn)出神秘的伊斯蘭蘇菲派教義如何與埃及的民族習俗相融合,從而得以在農(nóng)村地區(qū)廣泛傳播,并滲透至鄉(xiāng)村生活的各個角落。總體而言,小說生動地描寫了上世紀中后期埃及農(nóng)村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展現(xiàn)了宗教信仰和現(xiàn)代化的沖擊如何深刻地影響著那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
對我而言,有幸得以深入閱讀并翻譯這部看似尋稀松平常,實則內(nèi)有乾坤的迷人作品,實乃緣分使然。隨著翻譯的進程反復閱讀這部作品之后,我對卡西姆的認識也越發(fā)飽滿、豐富起來。跟隨書中哈吉·凱利姆和阿卜、杜勒·阿齊茲這一對父子,我似乎縱身躍入一個筆墨鑄成的“冥想盆”,時而飛身至上世紀的埃及農(nóng)村和坦塔城,時而徜徉于自己兒時常常流連忘返的鄉(xiāng)村舊宅,時而回到曾經(jīng)求學、生活過的北非沃土。難以想象,這樣一部細膩、深刻的作品,竟始于卡西姆在獄中的創(chuàng)作。上世紀中后期,因參與阿拉伯左翼運動而被捕入獄或流亡他鄉(xiāng)的當代阿拉伯文學家、思想家不乏其人,卡西姆也是其中之一。
[埃及]阿卜杜勒·哈基姆·卡西姆(1935-1990),埃及當代著名作家,被視為埃及文壇上近三十年來一面特色鮮明的旗幟?ㄎ髂烦錾谔顾歉浇囊粋普通村莊,五十年代中期移居開羅。1974至1985年間因與當局政見不一而流亡在外,在柏林生活了十余年后才回到故土,1990年因病去世?ㄎ髂反碜饔小度祟惼咛臁贰犊誓脚c哀傷》(1984)、《猜想與見解》(1986)、《向未知地的遷徙》(1987)、《附錄集》(1990)、《最后的詩集》(1991)等。
李世峻(1989-),男,甘肅蘭州人。2016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阿拉伯伊斯蘭思想、文化及阿拉伯文學。
禮聚
備餅
旅途
侍主
大夜
辭別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