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統(tǒng)一的美學探索--東正教與俄羅斯文論(精)/俄羅斯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定 價:125 元
叢書名:俄羅斯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 作者:張杰,管月娥著
- 出版時間:2023/1/1
- ISBN:9787511387318
- 出 版 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512.06
- 頁碼:374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著重研究白銀時代俄羅斯文學批評理論如何在思想家索洛維約夫的“萬物統(tǒng)一”理論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批評觀和理論,即由“一分為二”的二元對立,走向了“三位一體”的重精神聯(lián)系的批評之路,主要揭示了理論觀念和批評方法的更新,探討了整體性批評、人本主義批評、象征主義批評、現(xiàn)實主義批評、悲劇哲學批評和審美形式批評等,從而進一步表明該時期俄羅斯文學批評理論與西方文論的迥異及其對俄羅斯民族精神的支撐。
文學以其獨特的藝術審
美形式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
化積淀和深邃的民族精神,
經(jīng)典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評為國
家構型,為民族鑄魂。俄羅
斯文學,特別是19世紀俄羅
斯文學,在東正教的深刻影
響下,在俄羅斯的國家和民
族形象構建過程中,使得西
方知識界對俄羅斯的認知發(fā)
生了轉變,由懷疑到嘆服,
由鄙視到欣賞。俄羅斯不僅
以地大物博躋身于世界大國
之列,更是以其燦爛的文化
,尤其是文學藝術,讓世界
為之驚嘆。
沿著俄羅斯東正教文化
批評理論家和俄羅斯經(jīng)典作
家的探索軌跡,我們不難發(fā)
現(xiàn)他們均經(jīng)歷了由實在生活
走向虛幻精神的殊途同歸。
只不過前者是由研究自然科
學、經(jīng)濟學、法學等實在科
學向宗教、神學的轉向,后
者則是把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
轉化為虛構的文學作品。而
恰恰是以“救贖”和“博愛”為
本質特征的東正教精神將他
們連接在一起,共同構筑俄
羅斯民族的精神大廈。
在20世紀的兩頭,即19
世紀末至20世紀初和20世
紀末至21世紀初,當俄羅斯
社會發(fā)生劇烈動蕩和社會變
革的轉折時期,俄羅斯的東
正教文化均處于極其活躍的
時期。探索民族的出路,重
構民族的價值觀,已經(jīng)成為
思想家和作家的共同追求。
“俄羅斯文學與文化研究
叢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重大項目(15ZDB092)研
究的最終成果,于2021年5
月24日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
學工作辦公室組織的評審(
證書號:2021&J078),等
級為良好。該叢書由五部專
著組成,每個子項目為一部
分,獨立成書,具體如下:
《“萬物統(tǒng)一”的美學探索:
東正教與俄羅斯文論》《保
守主義、東正教與俄羅斯國
家形象構建》《“聚和性”與
俄羅斯文學經(jīng)典》《東正教
與俄羅斯民族語言研究》《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義引論—
—東正教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創(chuàng)作研究》。
本叢書重點探究,19世
紀以來,在東正教的積極影
響下,俄羅斯文學中的民族
精神的建構問題以及這一構
建所導致的俄羅斯文學藝術
形式的變化,同時揭示俄羅
斯文學如何以獨特的藝術形
象對東正教的“彌賽亞”意識
、“聚和性”意識等核心思想
的豐富,以期為當今我們崇
尚個性發(fā)展,注重個體自身
價值的社會,特別是我國的
文藝創(chuàng)作和批評,提供值得
借鑒的參考。
……
列夫·舍斯托夫把契訶夫
的創(chuàng)作視為是這種宿命論的
集大成者。他以為,契訶夫
一生都在把人類的悲劇性命
運與上帝的存在相互文。他
寫道:“契訶夫是絕望的歌
唱家,契訶夫在自己差不多
二十五年的文學生涯當中百
折不撓、乏味單調地僅僅做
了一件事:那就是不惜用任
何方式去扼殺人類的希望。
”①契訶夫是在用自己的創(chuàng)
作給人們以啟示。也就是,
人類只有用自身的磨難、絕
望、詛咒,甚至死亡來抗爭
理性、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只
有當人身陷悲劇的深淵,充
滿恐懼,陷入絕境,才能感
覺到那個用理性無法證明的
上帝,向他發(fā)出曠野的呼告
,重新找回對上帝的信仰。
這既是舍斯托夫對契訶夫創(chuàng)
作的宗教一文化意義的闡釋
,更是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
、果戈理、托爾斯泰等俄羅
斯偉大作家創(chuàng)作的內在價值
的肯定。
顯然,宗教的精神是永
存不變的,而社會現(xiàn)實則是
變化無常的,正是這種“不
變”與“變”之間的對話,為
讀者提供了無限廣泛的可闡
釋空間,文學文本作為藝術
的載體才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意
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作用,
也許就在于表現(xiàn)或反映人類
的無意識和意識生活以及與
此相伴的社會現(xiàn)實。然而,
文學又必然會表現(xiàn)出超越這
一切現(xiàn)實層面的精神,即人
類超越理性之上的無意識層
面,也就是文學素養(yǎng)或日文
學教養(yǎng),并以此影響讀者,
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文學的本體無疑是文學
文本,文學文本創(chuàng)造的意義
自然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是現(xiàn)實與精神的融合。文
學文本是社會現(xiàn)實與民族精
神交融的傳承,文學批評的
任務既要發(fā)掘文學文本對現(xiàn)
實生活的形象反映,更要揭
示深層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精
神。俄羅斯文學顯然是東正
教與俄羅斯社會現(xiàn)實相互對
話的產(chǎn)物!皬涃悂啞焙汀熬
和性”等意識,作為俄羅斯
民族東正教文化的本質特征
,一方面提升了俄羅斯文學
經(jīng)典的思想內涵,另_方面
又影響著俄羅斯文學的藝術
形式,特別是詩歌、小說等
的詩學結構。同時,俄羅斯
文學經(jīng)典的創(chuàng)作,也在很大
程度上,以“彌賽亞”“聚和
性”等為基礎,不斷豐富著
東正教的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
拓展了東正教文化的闡釋空
間。文學批評應該努力從這
兩者的對話與交融之中,去
揭示文學文本和藝術形象的
意義再生機制,拓展文本的
可闡釋空間。
19世紀以來的俄羅斯文
學,對本民族精神的鑄造,
為我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評,
為我們探索超越個體價值的
民族精神,無疑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和啟示。
緒論 東正教與俄羅斯文論概述
第一節(jié) 三位一體:真理與方法
第二節(jié) 神人合一:信仰與人道
第三節(jié) 審美批評:象征與現(xiàn)實
第一章 理論觀念的更新
第一節(jié) 批評的更新:現(xiàn)實主義批判與東正教淵源
第二節(jié) 真理的探索:理性化與非理性化的融合
第三節(jié) 認識范式的轉換:由“二位一體”走向“三位一體”
第四節(jié) 審美理想的變更:宗教與藝術關系的再闡釋
第五節(jié) 文學史的重新認識:文學史實的宗教解讀
第二章 批評方法的思考
第一節(jié) 真理的存在:一根無限的問題鏈
第二節(jié) 逆向的發(fā)展:一個動態(tài)的闡釋過程
第三節(jié) 東西方融合:“上帝在我心中”的藝術批評
第三章 “萬物統(tǒng)一”的整體性批評
第一節(jié) 走出危機:西方哲學的批判
第二節(jié) 完整知識:批評理論的基礎
第三節(jié) 索菲婭形象:智與美的融合
第四節(jié) 倫理學觀點:善與萬物統(tǒng)一
第五節(jié) 藝術審美觀:整體性批評
第六節(jié) 《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形象分析
第四章 東正教人本主義批評
第一節(jié) 走出危機:追求信仰與自由
第二節(jié) 別爾嘉耶夫:東正教人本主義
第三節(jié) 救世的東正教文學批評
第四節(jié) 弗蘭克:虛無主義倫理學與照亮黑暗的神圣之光
第五節(jié) 特魯別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識”與生命的意義
第六節(jié) 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聚和性意識”解讀
第七節(jié) 虛無主義倫理學視域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
第五章 新宗教意識的象征主義批評
第一節(jié) 索洛維約夫:“萬物統(tǒng)一”的俄國象征主義
第二節(jié) 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宗教意識的象征主義
第三節(jié) 維·伊凡諾夫:現(xiàn)實主義的象征主義
第六章 走出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主義批評
第一節(jié) 盧那察爾斯基、高爾基:造神論思想
第二節(jié) 《羅斯記游》中的“造神論”思想
第三節(jié) 羅贊諾夫:文學的生活化與生活的文學化
第四節(jié) 思想探索的文學化:“宗教大法官”的傳說
第五節(jié) 洛斯基:具體的理想現(xiàn)實主義
第六節(jié) 現(xiàn)實與理想:《櫻桃園》的直覺闡釋
第七章 超越理性思維的悲劇哲學批評
第一節(jié) 哲學的悲劇與悲劇的哲學
第二節(jié) 精神活動:文本的意義構建
第三節(jié) 舍斯托夫:走向《圣經(jīng)》哲學
第四節(jié) 存在主義:“悲劇哲學”批評
第五節(jié) 布爾加科夫:宗教唯物主義探索
第六節(jié) “三位一體”的文學批評
第七節(jié) 弗洛羅夫斯基:回歸東方教父
第八章 宗教文化淵源的審美形式批評
第一節(jié) 巴赫金:“復調”中的“聚和性”
第二節(jié) 巴赫金的“狂歡化”詩學與基督教文化
第三節(jié) 走向多維的“聚和性”詩學結構理論
第四節(jié) “聚和性”與《當代英雄》
第五節(jié) 文化之源:俄羅斯民族獨特的“聚和性”思維
結語 從科學轉向宗教:反思與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主要批評理論家及其論著中外文對照表
附錄二 術語和概念中俄文對照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