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
《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主要介紹了漢代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和文化意義。作者從“漢代絲綢之路民族文化”“漢代絲綢之路物質(zhì)文化交往”“漢代絲綢之路精神文化交往”“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料叢考”四個方面研究了絲綢之路在文化交接、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方面的歷史效能和文化價值。其中,絲綢之路交通對于漢代文明面貌、漢代文明特質(zhì)、漢代文明風格以及漢代文明之歷史影響的意義,是作者考察的重點。
《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的出版,既有益于從不同側(cè)面推進絲綢之路史的總體研究,又可深化學界對絲綢之路文化意義的全面認識。
浙江是我國名聞遐邇的絲綢故鄉(xiāng),敦煌則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自唐代開始,浙江又因絲綢經(jīng)海上運輸日本,成為海上絲路的起點之一。1900年,敦煌學興起后,中國學者首先“預流”者,即是浙江籍的學者羅振玉與王國維,隨后幾代浙江學人奮隨其后,為敦煌學的發(fā)展與絲路文化的發(fā)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
浙江大學關(guān)于中亞等絲綢之路沿線區(qū)域的研究起步較早。1939年初,向達先生受聘為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從事西域歷史文化與絲綢之路研究;1942年8月,方豪先生受聘為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主講“中西交通史”和“元史”課程,后來出版的史學名著《中西交通史》,就是在浙江大學歷年講義的基礎(chǔ)上增補修訂而成的。20世紀80年代,黃時鑒先生在歷史系帶領(lǐng)團隊成員從事中西關(guān)系史研究,出版了大量學術(shù)論著,培養(yǎng)了一批中外關(guān)系史方向的研究生。 2013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浙江大學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敦煌學與絲綢之路研究方面的優(yōu)勢,于2015年發(fā)起成立“一帶一路”合作與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編出版了《“一帶一路”讀本》和《“一帶一路”一百問》。經(jīng)過幾年的建設(shè),形成了絲路文明研究的核心學術(shù)團隊,于2016年組建成立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絲路文明研究中心。絲路文明研究團隊的成員承擔了一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青年項目,發(fā)表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shù)論文,團隊的集體成果“敦煌學與絲路文明”還入選浙江大學“十大學術(shù)進展”。 此外,絲路文明研究團隊編輯出版的《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shù)書系》,全套計劃出版40種,目前已經(jīng)出版25種,且有多種重印。其中5種入選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shù)外譯項目(將以11個語種出版),1種入選“經(jīng)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并整體向臺灣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輸出了繁體字版權(quán),已在臺灣出版中文繁體字版13種。實現(xiàn)了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雙豐收。從2016年開始創(chuàng)辦《絲路文明》學刊,每年一輯,已經(jīng)出版7輯,得到了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的高度贊揚和好評。同時還以學術(shù)研究反哺教學,主持承擔“敦煌學與‘一帶一路’”通識核心課程群,在全校開設(shè)通識核心課程和專業(yè)課程。 正是在這種良好的基礎(chǔ)上,2020年8月,浙江大學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中心成功入選國家民委“一帶一路”國別和區(qū)域研究中心名單。 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中心成立后,我們在繼續(xù)編輯出版《絲路文明》學刊和《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shù)書系》的基礎(chǔ)上,還主辦了“敦煌學與絲路文明”系列講座,邀請海內(nèi)外著名學者前來切磋學術(shù),加強本團隊成員對國內(nèi)外學術(shù)前沿動態(tài)的把握。 《絲路文明》學刊的編輯出版和“敦煌學與絲路文明”系列講座的開辦,得到了海內(nèi)外學者的大力支持,也進一步加強了我們與國內(nèi)外學界的聯(lián)系與交流。為了感謝海內(nèi)外學者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編輯了《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叢書。 本套叢書的作者,既有浙江大學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中心成員的成果,如馮培紅《魚國之謎——從蔥嶺東西到黃河兩岸》、余欣《西域文獻與中古中國知識一信仰世界》、羅帥《絲綢之路南道的歷史變遷——塔里木盆地南緣綠洲史地考索》、劉進寶《西北史地與絲路文明》,更有海內(nèi)外知名學者的論著,如南京大學劉迎勝教授的《古代中國與亞洲文明》、中國人民大學王子今教授的《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北京大學榮新江教授的《唐宋于闐史探研》、日本大阪大學荒川正晴教授的《歐亞交通、貿(mào)易與唐帝國》。劉迎勝先生、王子今先生、榮新江先生和荒川正晴先生,都是海內(nèi)外最著名的絲綢之路研究專家,浙江大學的諸位中青年學者,也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有較好的影響和地位,從而保證了叢書的質(zhì)量。 《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叢書,研究的內(nèi)容涉及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較為系統(tǒng)地反映了中亞與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多民族、多文明的交匯融合和共同繁榮,為讀者進一步了解、認識中亞與絲綢之路的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社會生態(tài)及其在東西方文明交流過程中的歷史面貌和歷史地位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叢書既有對國內(nèi)新成果、新資料的繼承和利用,又有對國際學術(shù)界相關(guān)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吸收和借鑒;既注意將中亞與絲綢之路研究置于中西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研究視角之下,對各種考古發(fā)現(xiàn)和文獻文本材料進行精細解讀、微觀探討,又注意將其置于國際學術(shù)視野中,從更長更大的時空維度來探討“絲路文明”的價值和意義。 在本叢書即將出版之際,對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尤其感謝劉迎勝先生、王子今先生、榮新江先生和荒川正晴先生對我們的信任,同意將其大著收入本叢書出版!感謝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和社會科學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感謝甘肅教育出版社一如既往的傾力支持。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爾濱,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兼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訪問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出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區(qū)域文化研究》《秦漢時期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稱謂研究》《中國蜀道·歷史沿革》《秦漢交通考古》《秦漢名物叢考《匈奴經(jīng)營西域研究》《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秦漢兒童的世界》《秦始皇直道考察與研究》《秦交通史》《秦漢海洋文化研究》等學術(shù)專著。
緒言………………………………………………………………………1
第一部 漢代絲綢之路民族文化交往 “隔絕羌胡”與“通貨羌胡”:絲綢之路河西段的民族關(guān)系 ………7 1《新書·匈奴》“備月氏、灌窟之變”設(shè)想………………………7 2 張騫“鑿空”功業(yè) ……………………………………………………9 3 河西四郡設(shè)置:“鬲絕胡與羌通之路”…11 4 河西交通格局:東西“通西域”,南北“鬲絕南羌、匈奴” ……………………………………………………………………13 5 多民族開辟絲路的貢獻與河西民族關(guān)系的新局…………………16 6 “保塞羌胡”歷史角色與河西民族交往走廊的形成……………18 絲綢之路貿(mào)易史視角的漢與匈奴關(guān)系考察 …………………………23 1 匈奴“好漢繒絮”與關(guān)市交易 …………………………………23 2 西域絲綢市場與匈奴“賦稅諸國”……………………………24 3 漢王朝厚賂匈奴織品的去向……………………………………26 4 漢匈軍事前線的絲綢發(fā)現(xiàn)………………………………………28 趙充國擊羌與絲綢之路交通保障 ………………………………………32 1 羌人交通機動性……………………………………………………33 2“羌中”民族格局與“高原絲路”說…………………………35 3 河西絲路“隔絕羌胡”戰(zhàn)略 …………………………………36 2 |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 4 胡羌聯(lián)合與漢帝國“西邊”軍事危局 ………………………39 5 趙充國部“排折羌虜”戰(zhàn)事與“湟狹”交通經(jīng)營 ……………41 6 趙充國擊羌謀略的議定與絲綢之路文化史……………………45 河西的“東方”“遠客”…………………………………………50 1 漢代西北邊地的“客”………………………………………50 2“有客從遠所來”………………………………………………56 3“客吏民”“客民卒”與“客民”“客子”……………………57 4“使客”現(xiàn)象……………………………………………………61 5 有關(guān)“客”的律令及其執(zhí)行狀況 ……………………………64 6“客民趙閎范翕”案例 …………………………………………66 西漢北邊“亡人越塞”現(xiàn)象 …………………………………………70 1 河西漢簡所見“亡人越塞”現(xiàn)象 ………………………………71 2 長城禁止“亡人越塞”的功能 ………………………………74 3 “亡人”的民族意識與民族文化觀 ……………………………76 4 漢與匈奴之間的反復“亡人”案例 ……………………………82 5“來降者勿受”約定 ……………………………………………83 6 “亡人”的歷史作用:技術(shù)傳遞與文化流播………………84 郭欽“劉胡子”“剿胡子”故事 ……………………………………92 1 郭欽“擊殺”焉耆“老弱”…………………………………92 2 “制胡子”“剿胡子”封號 ………………………………………94 3 “劉”即“剝”:五一廣場簡的旁證 …………………95 4 “劉”“剝”“刈”“剿”;殘暴的殺伐 …………………………98 5 關(guān)于“集胡男”……………………………………………100 6 漢代通行名號中“胡”的地位 ……………………………102 漢代的“商胡”“賈胡”“酒家胡”…………………………………106 1 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 ………………………………………106 2 商賈胡貊,天下四會 …………………………………………109 3 外交使團中的“蠻夷之賈”……………………112 4 關(guān)于“酒家胡”…114 漢代長安的“胡客”………………………………………………119 1 長安“蠻夷邸”與“諸蠻夷”使團……………………………120 2 長安“諸蠻夷君長”與“單于就邸,留月余”故事………121 3 長安的降漢胡人 ………………………………………………124 4 長安的“胡巫”………127 5 長安的“胡騎”…………………132 6 長楊宮“從胡客大校獵”……………………………………133 7 長安的“西域賈胡”…………………………………………135 第二部 漢代絲綢之路物質(zhì)文化交往 漢代河西市場的織品……………………………………………………141 1《鹽鐵論》:“夫中國一端之縵,得匈奴累金之物”………142 2 “匈奴好漢繒絮”………………………………………………143 3 “戍卒貰賣衣財物”與“吏民”“貰賣”現(xiàn)象………………146 4 邊塞織品簡牘記錄 ………………………………………………151 5 邊塞織品文物遺存 ……………………………………………157 6 “祿帛”“祿布”“祿絮”……………………………………162 7 河西的“市”與織品貿(mào)易 ………………………………………163 8 河西軍人消費生活中的毛織品 ………………………………165 論“廣漢八稷布”:以河西蜀地織品為標本的絲綢之路史考察 …171 1 河西漢簡所見“廣漢”地名與“廣漢”人名………………171 2 廣漢郡與廣漢縣 …………………174 3 居延簡文“廣漢八稷布”………177 4 “七稷布”“八稷布”“九稷布”……………………………182 5 肩水金關(guān)“驅(qū)驢士”“之蜀”簡文 …………………………186 6 漢代蜀地紡織史的旁證:老官山織機與張騫天河織女故事 …190 說居延簡文“魯絮”“襄絮”“堵絮”“彭城系絮”………………194 1 漢簡資料所見紡織品地方品牌 ………………………………194 2 “魯絮”簡文 …………………………………………………197 3 “襄絮”簡文 …………………………………………………199 4 “堵絮”簡文 …………………………………………………201 5“彭城系絮”簡文 ……………………………………………202 6“河內(nèi)第十六輩絲絮”的理解 ………………………………205 7 關(guān)于“湖漂絮”………………………………………………206 8 “冬寒”致意:“君厚屬絮”…………………………………208 說“海棗”: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傳說和史實 …………………………212 1 “海中蓬萊仙者”“食巨棗”故事………………………………212 2 “食棗”“仙人不知老”神話…………………………………214 3 “棗”與“!钡纳衩仃P(guān)系 …………………………………217 4 《晏子春秋》所見“海棗”…………………221 5《南方草木狀》“海棗樹身無閑枝”…………………………222 6“海棗”“番棗”“波斯棗”…………………………………227 “北胡”“西域”鹽色與絲路物產(chǎn)引入 ……………………………232 1 “西方”“殊域”“五色鹽”…………………………………233 2 “朔方”“紫鹽”……………………235 3 “北胡有青鹽”………………………………………………236 4 高昌、于聞“出赤鹽”…238 5天竺國“黃鹽”……241 6 身毒有“黑鹽”……………………………………………242 7“南海異物”“天竺”“白鹽”…………………………………243 8“諸鹽各有所宜”……………………………………………245 9 絲路“鹽澤”:交通地理、自然地理與經(jīng)濟地理知識 …251 東漢洛陽的國際化市場……………………………………………254 1“外國之物內(nèi)流”………………………………………………254 2 中國市場“通貨羌胡”“人貨殷繁”情形 …………………256 3 洛陽的“胡客”“賈胡”……………………………………258 4 “天下四會”的洛陽市場 ……………………………………261 5 洛陽市場的西域“珍寶”交易 ………………………………264 漢代中原社會生活中的“胡氈”……………………………………268 1 “胡人”“露毛為氈”…………………………………………269 2“旃裘”與“旃帳”“氈幄”…………………………………271 3“氈”的傳入:“外國之物內(nèi)流”……………………………275 4 《貨殖列傳》:“旃席千具”“比千金之家”…………………277 5 司馬懿“并州佳氈”欲求與漢地“好胡服、胡帳”風習…278 6 王吉言“細旃之上”,曹操言“青氈床褥”…………………280 7 “旃帳”“氈屋”“以氈為殿”…………………………………283 “酒”與絲綢之路民族關(guān)系 ……………………………………………286 1 “漢所輸匈奴”“酒”“蘗”…………………………………286 2 關(guān)市“酒”“檗”貿(mào)易 ………………………………………290 3 北方民族“俗嗜酒”史例 ……………………………………292 4 “酒池”:“外國客”的高等級接待 …………………………296 5 “蒲陶酒”發(fā)現(xiàn)與“蒲陶宮”營造 ……………………………301 6 “銅馬酒”的引入 ……………………………………………305 7 絲路草原的“酒會”…………………………………………308 第三部 漢代絲綢之路精神文化交融 “重譯”: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對話的條件 …315 1 漢儒對武丁時代和周公時代“重譯”傳說的追憶…………315 2 “重譯”說的發(fā)生…………………………………………317 3 關(guān)于“九譯”…………………………………………………319 4 漢史“重譯”記錄 …321 5 漢代“重譯”文字的標本 ……………………………………323 6 “重譯”現(xiàn)象和“大一統(tǒng)”理念 ……………………………325 “譯人”與漢代西域民族關(guān)系 ………………………………………328 1 西域“重譯”現(xiàn)象 ……………………………………………328 2 漢朝的“譯官”………………………………………………330 3 西域“導譯”“譯道”………………………………………332 4 西域列國的“譯長”…………………………………………334 5 傅介子故事中的樓蘭“譯”…………………………………338 6 西域國家“給使者”“導譯”的接待壓力 …………………339 絲綢之路與中原“音樂”的西傳 ……………………………………342 1“音樂”:漢家文化精華 ………………………………………342 2 “樂”的文化“和”“同”功用………………………………345 3 賈誼“五餌”戰(zhàn)略設(shè)計中“音樂”的意義…………………346 4 漢武帝的“天馬”“西極”之歌 ……………………………347 5 龜茲國熱心接受長安“鐘鼓”“歌吹”……………………349 6 “胡空侯”與漢武帝“令樂人”“始造”“空侯”…………351 7 漢帝“賜呼韓邪竽、瑟、空侯”……………………………354 8 北匈奴使團“請音樂”…355 “戎鹽累卵”: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史的個案考察 …………………359 1 “累卵”:政治危局警告 …………………………………………359 2《淮南萬畢術(shù)》:“鹽能累卵”………………………………362 3 “戎鹽”品種“青鹽、紫鹽”………………………………364 4 “曠原之野”的生態(tài)史背景:飛鳥解羽,鴻卵降集 ………367 5《齊民要術(shù)》:“咸徹則卵浮”………………………………369 6 “疊卵相重”伎藝表演 ………………………………………370 張騫“浮槎”故事的生成與傳播 ………………………………375 1《博物志》《拾遺記》“浮槎”“天河”“西!薄375 2《荊楚歲時記》:“張騫”的介人 ……………………………377 3 唐詩“往往有用‘張騫槎’者”……………………………380 4 王觀國《學林》“怪誕不足信”說 …………………………383 5 “乘槎圖”畫作和《題乘槎圖》詩歌 ………………………384 6 戲曲史著錄中的《張騫浮槎》《博望訪星》………………389 第四部 漢代絲綢之路文化史料叢考 論《龜茲左將軍劉平國誦》………………………………………395 1 “劉平國誦”發(fā)現(xiàn)與研究的學術(shù)史 …………………………395 2 “誦”“頌”名義………………………………………………399 3 關(guān)于“秦人”稱謂 ……………………………………………401 4 黃文弼“作孔”說獻疑 ………………………………………403 5“作孔”即“鑿空”…………………405 6“張騫鑿孔”說與所謂“‘孔道’猶言大道”………………408 《曹全碑》絲路史料考議 ………………………………………………413 1“世宗廓土序境”,曹氏“或家敦煌”……………………413 2 曹敏、曹述、曹鳳的河西職任 ………………………………416 3 “辟涼州”“出典諸郡”……………420 4 “拜西域戊部司馬”“興師征討”“疏勒國王和德”………421 5 “復舉孝廉”“拜酒泉祿福長”…………………………………426 6 關(guān)于“光和七年”…………………427 7“征鬼方”“安殊荒”“芟不臣”……………………………429 河西考古發(fā)現(xiàn)的漢代兒童生活史料:絲路史視角的考察…………431 1 “劫略”:北邊民族戰(zhàn)爭形勢下兒童的命運……………………431 2 居延漢簡所見“小奴”“小婢”……………………………434 3 “從者”身份與未成年人“將車”勞作 ……………………439 4 未成年人“將車”勞作 …444 5 河西軍人未成年家屬及其遺物發(fā)現(xiàn) …………………………446 6 絲路上的“胡羌”兒童 ………………………………………455 “勒功燕然”的文化史回顧 …………………………………………460 1“銘功”:文化紀念 ……………………………………………461 2 “振大漢之天聲”……………………………………………463 3 中護軍班固:文人生涯與軍人生涯的交集 …………………464 4 燕然石刻發(fā)現(xiàn)的意義 …………………………………………466 5 關(guān)于“汗冒頓之逗略”………………………………………469 曹操高陵“渠枕”考 ………………………………………………475 1 “渠枕”名實及其與“慰項石”的關(guān)系 ………………………475 2 “渠枕”“車渠枕”“西國重寶”的可能 …………………478 3“渠國”寶物……………………………………………………483 4 曹操用品“渠枕”的絲路史料意義 ……………………………486 漢魏上層社會西域“珍香”追求與曹操的“香囊” ……………489 1 曹操高陵“香囊卅雙”石牌 …………………………………489 2 東漢“胡”風與“京都貴戚”的西域“珍香”消費………491 3 東漢魏晉“香囊”的普及 ……………………………………493 4 歷史記憶中的“香囊”形制與使用方式 ……………………497 5 “香囊”與曹操性情的認識 ………………501 6 曹操“香囊”使用方式推想 ……………………………………503 曹操高陵出土石牌文字“胡粉二斤”……………………………506 1 “粉白黛黑”“粉白黛綠”……………………………………506 2 男子“傅粉”故事 ………………………………………………510 3 高陵石牌文字“胡粉二斤”…513 4 影響漢魏上層社會生活的“胡”風…………………………514 5 “胡粉”的民族地理學考察 …………………………517 6 曹操高陵“胡粉”的技術(shù)史考察 ……………………………519 曹操高陵“絨手巾”考議 …………………………………………524 1 曹操高陵石牌文字“絨手巾一”……………………………525 2 “手巾”“拭面”………………………………………………526 3 “手巾”多用諸例 …………………………………………………527 4 早期“手巾”形制 ……………………………………………529 5 曹操“身自佩小犟囊,以盛手巾細物”……………………530 6 “絨”與“戎”:“絨手巾”民族文化淵源推想 ……………532 7 “絨手巾”和“白越手巾”……………………………………534 后記……………………………………………………………………538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