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被重新建構的“傳統”》收集筆者近年來發(fā)表的評論文章50余篇,總字數為20萬字,主要聚焦昆曲、評彈等蘇州本土文藝領域和文藝創(chuàng)作,如《評彈創(chuàng)作當有時代之思》《經典常新:蘇州評彈的傳承之道》《振興傳統書目需要“革新派”》《戲曲評論的視野、姿態(tài)與工具》《今天怎樣說長篇彈詞?》《今天這樣編創(chuàng)評彈新書目?》《傳統藝術傳承機制的塑造與成長》《從“評彈的歷史”走向“歷史的評彈”》等,其中評論文章《評彈創(chuàng)作當有“時代之思”》入選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四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yōu)優(yōu)秀作品,《曲藝“雙創(chuàng)”熔鑄文化現代化構建——以蘇州評彈為例》獲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首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文藝評論獎。筆者立足今天的文化生態(tài)對昆曲、評彈等傳統藝術的傳承發(fā)展展開深入思考,形成系列研究與評論。提出要激活傳統藝術的“文化遺產”和“藝術生產”的雙重屬性,推動傳統藝術的“常演常新”和“原始創(chuàng)新”,推動傳統藝術融入文化現代化建構。擬收錄評論文章具有一定學術水準,分別發(fā)表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戲劇》《新華日報》《曲藝》等,為首次結集出版。
潘訊,現任江蘇省文聯辦公室副主任、網絡文藝傳播部主任,文藝評論家,評論文章《評彈創(chuàng)作當有“時代之思”》入選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四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yōu)優(yōu)秀作品!肚嚒半p創(chuàng)”熔鑄文化現代化構建——以蘇州評彈為例》獲江蘇省文聯、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首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文藝評論獎。2019年,入選江蘇省委、省政府首屆江蘇文藝“名師帶徒”計劃;2022年,入選江蘇省第六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專著:《夢入江南煙水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弦索煙云——蘇州評彈口述歷史》,蘇州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第一輯 003 文化自信:彰顯新征程上中國文藝的萬千氣象 008 新時代文藝對待傳統的知與行 014 蘇州現代化的“道”與“器” 020 開放再出發(fā)與蘇州文化現代化 第二輯 033 長在鄉(xiāng)土里的書場和書房 038 評彈創(chuàng)作當有“時代之思” 045 曲藝“雙創(chuàng)”熔鑄文化現代化建構 —— 以蘇州評彈為中心 062 評彈的未來在于建設“新傳統” 067 振興評彈傳統書目需要“革新派” 076 蘇州評彈與江南文化 104 社會文化史研究對評彈傳承的建構意義 112 評彈口述歷史的轉型與超越 119 傳統藝術傳承機制的塑造與生長 —— 蘇州評彈學校一甲子 127 1951:第一次“斬尾巴”風潮中的嚴雪亭 137 同中之異:蘇、滬評彈界“整舊”的比較 149 從“評彈的歷史”走向“歷史的評彈” 155 守護蘇州評彈的美學潛流 159 評彈藝術中隱藏的蘇州文化基因 166 箱底常翻衣色新 —— 第八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jié)談片 171 ? 從馮夢龍到朱惡紫:蘇州彈詞開篇《杜十娘》是怎樣“煉”成的? 179 吳宗錫:新中國評彈的開拓者與引領者 185 一位說書人的文化自覺 —— 感悟蘇州評話家唐耿良先生的藝術人生 193 新時代評彈呼喚“邱肖鵬” 198 傳情與造境 —— 從邢晏芝譜唱《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談起 203 今天怎樣編創(chuàng)評彈新書目? —— 走訪短篇彈詞《營業(yè)時間》原作誕生地引發(fā)的感想 210 今天怎樣說長篇彈詞? —— 由盛小云領銜編演《娜事 xin 說》談起 215 他將生活過成了評彈 225 山陰道上翠云濃 —— 讀唐力行教授新著《探驪得珠:江南與評彈》 第三輯 233 戲曲評論的視野、姿態(tài)與工具 —— 重讀 20 世紀 80 年代張繼青表演藝術系列評論 241 一臺流光溢彩的歌詠盛典 245 追尋人生與夢幻的中國表達 —— 評原創(chuàng)民族舞劇《紅樓夢》 250 “淮劇陳澄”:尋找直播時代傳統戲曲的全新打開方式 256 這片湖水就在老百姓的心里 —— 欣看南京市話劇團原創(chuàng)劇目《小西湖》 262 再現時代前驅者的壯懷激烈 —— 新編歷史京劇《張謇》觀后 267 為傳統戲曲現代化探索新路 —— 觀小劇場揚劇《千里江山》 273 弘揚地域文化應有超越的視野 —— 黃梅戲《第一山》隨感 277 走進他們的內心越深,他們的故事越感人 281 淮劇《潛行者》:揭開隱蔽斗士的心靈深景 286 《數風流人物》:塑造真實可感的英雄群像 290 經典存活于不斷闡釋之中 —— 評新編昆曲《蝴蝶夢》 292 《原野》:經典的魅力在于被不斷重建 295 地方戲創(chuàng)新需要“貼地而行” 297 文化自信背后,是“我們”的奮斗與堅守 第四輯 303 胡樸安晚年思想學術的總結之作 ——《病廢閉門記》讀札 323 南社士子的文化鄉(xiāng)愁 327 費孝通先生的“文章之道” 331 孫犁“書衣文錄”的民族形式 337 孫犁讀史的“主體性”視野 345 取法乎上 自吐胸臆 —— 朱棟霖先生教我寫文藝評論 350 望之儼然 即之也溫 —— 我心目中的唐力行先生 356 弘博精審 惠澤學林 —— 讀傅瑛主編《明清安徽婦女文學著述輯考》 360 《昆曲之美》:不齊而齊 闡幽探賾 363 文脈常是隱流 —— 讀《書船長載江南月:文學山房江澄波口述史》 365 《老山界》:人性與戰(zhàn)爭的混響 370 包世臣手繪吳中山水 373 周京新先生的“豬” 377 《情愛江南》:賦予古典園林第“N+1”種可能 附 錄 383 談古論今話評彈 —— 讀潘訊著《評彈》 389 滿目離人隨處遇 —— 潘訊《夢入江南煙水路》序 398 自覺步進評彈傳承的行列 —— 評潘訊《弦索煙云:蘇州評彈口述歷史》 406 寄希望于來者 —— 潘訊《評彈長篇書目與江南社會變遷》序 413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