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二年,納博科夫收到哈佛大學的講學邀請,專門花時間 編寫了關(guān)于《堂吉訶德》的講稿,作為哈佛通識課程人文學科二的講授內(nèi)容,討論小說發(fā)展的起點。該門課程的講稿經(jīng)過資料匯總、編輯整理后出版,名為《<堂吉訶德>講稿》,與《文學講稿》和《俄羅斯文學講稿》一同構(gòu)成納博科夫文學講稿三種。在《<堂吉訶德>講稿》中,納博科夫?qū)@一西班牙經(jīng)典著作了逐章講解,充分展示了他對《堂吉訶德》的一系列洞見。一般認為《堂吉訶德》是一部溫和的諷刺作品,但納博科夫認為這種解釋純屬陳詞濫調(diào),他將《堂吉訶德》詩作這樣一部作品:描述那位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騎士經(jīng)歷一系列殘酷事件,卻仍葆有榮譽和天真。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二年,納博科夫收到哈佛大學的講學邀請,專門花時間 編寫了關(guān)于《堂吉訶德》的講稿,作為哈佛通識課程人文學科二的講授內(nèi)容,討論小說發(fā)展的起點。該門課程的講稿經(jīng)過資料匯總、編輯整理后出版,名為《<堂吉訶德>講稿》,與《文學講稿》和《俄羅斯文學講稿》一同構(gòu)成納博科夫文學講稿三種。
有人將《堂吉訶德》贊為有史以來寫下的最杰出的小說,創(chuàng)造了文學史上經(jīng)典不衰的人物形象飽受身體與精神雙重折磨的堂吉訶德和他粗俗滑稽的扈從桑丘潘沙。他們在作者塞萬提斯的筆下,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劇。結(jié)合當時西班牙宗教法庭和政治壓迫的歷史背景,塞萬提斯卻毫不畏懼地對神職人員加以嘲弄,小說的幽默中可謂包含了哲學的洞悉和真正的人性的深度。
然而,在納博科夫看來,以上都是胡說八道。
納博科夫認為,《堂吉訶德》是一部十分原始粗糙的小說,屬于流浪漢和無賴的冒險故事一類,結(jié)構(gòu)松散、雜亂無章!短眉X德》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并不連貫,前后情節(jié)多有出入,可見塞萬提斯在創(chuàng)作時的隨意。與作者同時代的讀者常常會因為小說中的段子如蠢驢、受折磨的動物、流血的鼻子等笑破肚皮,但對于現(xiàn)代的讀者來說,這些情節(jié)構(gòu)成的這本書不嚳為一部酷刑百科全書。
但是不管怎么說,塞萬提斯的天賦才能拯救了這部小說,他擁有一個藝術(shù)家的直覺,成功地將小說中不連貫的部分組合在一起,并且在創(chuàng)作他可憐的主人公的時候,他的藝術(shù)超越了他的偏見。堂吉訶德的形象經(jīng)歷了漫長的蛻變,從一開始討人厭的鄉(xiāng)紳吉賈諾老爺,到伸張正義的瘋子騎士堂吉訶德,到最后幡然醒悟的善人吉賈諾,成了溫和、可憐、無私、豪俠的代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德、福樓拜都將堂吉訶德的故事搬出西班牙,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重新加以塑造。一個文學作品人物漸漸地與作品脫離關(guān)系;離開他的祖國,離開他創(chuàng)作者的書案,在游歷西班牙之后又來游歷世界。
導 言
蓋伊· 達文波爾特
我很高興地記得,一九六六年納博科夫?qū)h道來蒙特勒采訪
他的赫伯特· 高爾德說,在紀念堂當著六百個學生的面徹底批判了
《堂吉訶德》,一部殘酷而粗糙的老書,弄得我?guī)讉比較保守的同事非
常震驚、非常難堪。盡管他把這部書說得一無是處,而且是出于很
充分的批評理由,但是他又把書重新作了研究。塞萬提斯的杰作并
沒有列入納博科夫在康奈爾大學的教學大綱,他顯然不喜歡這部書,
他在哈佛大學準備這部書的講稿的時候(哈佛堅持認為他不可以不
講這部書),他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美國的教授們多年來把這部殘酷而粗
糙的老書美化成一個關(guān)于外表與現(xiàn)實的時尚高雅、異想天開的神話。
長期以來對于這部書的誤解散布了一個一本正經(jīng)的騙局,因此,首先
他必須替處于騙局之中的學生尋找一個版本。納博科夫的新解讀是
現(xiàn)代批評上的一件大事。
納博科夫要將哈佛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的講稿和康奈爾大學
自一九四八至一九五九年的講稿加以潤色的想法始終沒能實現(xiàn),我
們這些不在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春季學年哈佛人文學科二六百
名年輕的陌生人之列的人,必須讀一讀納博科夫論塞萬提斯,它是
由美國最杰出的書目編制學家弗萊德森· 鮑爾斯根據(jù)現(xiàn)仍保存在馬
尼拉紙講稿夾之中的筆記,一絲不茍地編輯成書,令人稱道。
納博科夫是在紀念堂宣讀他的講稿的,此地是最嚴謹?shù)睦涑凹?br />所能希望的最具象征性的處所。它是一個華而不實的維多利亞時代
風格的建筑群,照馬克· 吐溫的康涅狄格北方佬的肯定口氣來說,的
的確確是他夢里所看到的中世紀建筑七拼八湊的大雜燴。這一建筑
是一八七八年為了紀念內(nèi)戰(zhàn)中被堂吉訶德式的南方邦聯(lián)擁護者殺害
的士兵,作為大學哥特式建筑實驗性樣板,由威廉· 羅伯特· 威爾和
亨利· 范· 伯倫特①共同設(shè)計。在這座因瓦爾特· 司各特爵士②和約
翰· 羅斯金③的想象的感召而設(shè)計的建筑上,在這一絕頂不切實際的
建筑風格里,滑稽可笑的布局和細微的差別之鑒賞家,居然在來自拉
曼查④的天真無邪的老鄉(xiāng)紳的問題上將我們推醒,若說事物對照之恰
當,莫過于此。
我在肯塔基大學講授《堂吉訶德》時,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舉起他
那施洗禮者似的長臂說,他終于得出結(jié)論,這部書的主人公瘋了。我
說,這是個討論了四百年的話題,現(xiàn)在是我們這些秋天的午后舒舒服
服坐在教室里的人說說我們的見解的時候了。哦,他沒好聲氣地
嘟噥道,真叫人難以相信,他們會用厚厚的一本書去寫一個瘋子。
他說的他們是正確的。納博科夫在哈佛大學如此巧妙地批駁的書是
一本從塞萬提斯的文本演變而來的書,因此倘若有人拿出《堂吉訶
德》來加以討論,緊接著的問題就是,誰的吉訶德?是米什萊⑤的?
是米蓋爾· 德· 烏納穆諾⑥的?還是約瑟夫· 伍德· 克魯奇⑦的?因
為塞萬提斯的人物就像哈姆萊特、福爾摩斯和魯賓遜一樣,幾乎是一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
Vladimir Nabokov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杰出小說家和文體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納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后,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
一九四〇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執(zhí)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并引發(fā)爭議。
一九六一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目 錄
原編者前言 [美] 弗萊德森·鮑爾斯 I
導 言 IX
引 論 4
兩幅畫像:堂吉訶德和桑丘· 潘沙 20
結(jié)構(gòu)問題 38
殘酷性與蒙騙 71
歷史編寫者主線,杜爾西內(nèi)婭,以及死亡 104
勝利與失敗 121
故事與解說,第一部(一六○五年) 151
故事與解說,第二部(一六一五年) 208
附 錄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