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是一本中英雙語的寫作范本,又是一本圖文并茂的文化讀物。本書分為八大板塊:中國故事、中文之路、深情厚誼、血濃于水、文化交流、昔為今用、有感而發(fā)、時事評論,從美國大學生的視角,描寫他們在中國的奇特經(jīng)歷、熱情友好的中國朋友、美味可口的中國美食、中華文化對自己的啟發(fā),以及中美文化的差異和碰撞……這些體驗和感受,既是美國大學生認識中國的真實案例,又是國際友人了解中國的一座橋梁。
本書適用于學習中文的中學生、大學生或成人,既可以作為他們的閱讀材料,又可以作為他們寫作、演講的范文;適用于國際中文教師,可用于指導學生閱讀、寫作或演講;適用于對中國感興趣的國際人士,可以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適用于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幫助他們用英語的視角回看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一、代表性:廣泛采納美國各層次大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
本書曾面向全美范圍征稿,除了常春藤名校外,盡可能包括公立州立大學、文理學院,甚至社區(qū)大學。我們從60多所美國大學的300多篇作品中,精選了100篇優(yōu)秀習作。我們不搞精英主義,力爭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這個項目,使最后結集成冊的文集更具有代表性,代表全美不同層次大學生的聲音。
二、可讀性:中英雙語易讀易懂,圖文并茂賞心悅目
本書采取中英對照的形式,中英文都是最地道的范文,既便于學習中文的學生作為閱讀、寫作和演講的參考,又便于不懂中文的家人、朋友無障礙閱讀,還能供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參考。本書彩色印刷,裝幀精美,配備幽默風趣的漫畫和精致漂亮的實景照片。
顧利程教授任職于美國西北大學,從事中文教育 30 余年,勤劬治教,多所創(chuàng)獲。2019 年曾出版專著《美國漢語教學動態(tài)研究》,開創(chuàng)國別中文教育系統(tǒng)研究之先河。近來又編就《東西交匯:美國大學生優(yōu)秀作文 100 篇》(以下簡稱文集)一書,將美國 60 余所名校學生的中文優(yōu)秀作文萃于一編,不僅展示了編者本人的育人成就,也展示了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如今在美國結出的碩果。
文集匯聚的文章,題材廣泛,情感真摯,思考深入,令人印象深刻。言為心聲。寫作,是語言學習的高級階段,體現(xiàn)的不僅是學習者的文字能力,更是其文化理念和情感認同的呈現(xiàn)。這些能力的養(yǎng)成絕非朝夕之功,而是源自情景的浸潤、人性的互通,以及身臨其境的體驗和認同。1879 年,第一位受聘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的中文教師戈鯤化,面對的還是冷冷清清的課堂,盡管他以詩歌之美和人格魅力打動了很多人,但中文這種陌生艱深的語言卻仍然被當時的美國人視為畏途。100 多年之后,這么多名校學子熱情擁抱中文和中華文化,并且能以中文為載體,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足見中美友誼的深入發(fā)展和海外中文教師做出的卓著貢獻。
語言與文化在學術研究上固然是兩個范疇,但是在語言教學中卻常常是互為表里、密不可分的。從學習者來說,學習一門外語的最初動力往往源自對一種文化的好奇與好感,但這樣的感覺卻能夠引導學習者走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認同與理解;反過來,文化的認知與感受又會直接影響語言學習的效率和水平。中國自古就有詩言志的傳統(tǒng),這里的志,指的就是寫作者的認識、思想、情感、抱負等。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融合了主觀情感和理性認知的作文,發(fā)乎真情,形諸筆端,確實是突破文化隔閡、提升語言能力的極佳方式。因此,寫作既是訓練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抓手,也是觀察語言教學成效的明亮窗口。
文集內(nèi)容豐富,編排別具匠心。100 篇精選的文章被編者分為八個板塊,其中中國故事尤為吸引讀者的目光。這些文章大都源自作者在中國的親身經(jīng)歷,文字雖不免稚嫩,情感卻十分真摯。西北大學劉可陽的作品《誰是親媽》讀來讓人忍俊不禁,雖然語言輕快活潑,但巧妙地用兩個媽媽的風格折射中美文化,特別是親子關系的微妙差異, 觀察精準,描述傳神。同樣來自西北大學的黃大偉生動記述了他和后海邊的煎餅哥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理解認同、互相幫助的交往過程: 一個善良熱情的美國小伙子和一個勤勞樸實的中國家庭,他們之間那種超越語言隔閡的感情,讀來令人動容。雖然只是一篇小作文,但是作者的敘事能力表現(xiàn)得非常充分,他對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攤煎餅的動作都有精準的描寫,寥寥幾筆就把讀者帶入所描繪的情境中去,體現(xiàn)出很好的文字修養(yǎng)。
文集也不乏對中華文化的深入思考,很多文章都閃爍著思想的洞見和智慧的火花。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董安琪同學續(xù)寫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雖然出自想象,但已經(jīng)沉淀為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象征意象,董安琪同學敏銳地把握到了這一點,并在深入理解原作的基礎上,將自己充滿哲理的思考融入虛構的敘事,構思之精巧、細節(jié)之生動、表述之準確,令人驚喜。像這樣的精彩之作,書中還有很多,既覆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tǒng),也有日新月異的當今現(xiàn)實,既有對文化差異的敏銳感受,也有對人性相通之處的深刻洞察,表現(xiàn)出新鮮而豐富的視角,描繪出生機勃勃的圖景。
當今世界正日益走向開放包容,中文不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 也包含著人類心靈共振的密碼。不久前,一位意大利航天員借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幾句話表達了自己面對浩瀚宇宙時的感受: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段 1600 多年前中國文人筆下的文字,通過這位航天員之手,贏得了全世界的喜愛。我想這不只是中文的魅力,也是人類內(nèi)在相通的情感所產(chǎn)生的共鳴。相信如此由不同語言發(fā)出的點點星光,最終會交織起來,匯成人類相互理解的思想虹橋。
感謝編者的信任,把這部集萃之作交給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中國唯一一所以國際中文教育為主要使命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在過去 60 年里,培養(yǎng)了 20 多萬通曉中文和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人才,其中很多人成為了中文教師;北京語言大學也向世界各國派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中文教師,其中不少人在美國任教。中外師生攜手努力,共同成就了今天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繁榮局面。這部中英雙語對照的作文集,是以顧利程教授為代表的海外中文教師們長久耕耘的結晶,也是國際中文教育宏大敘事中的精彩篇章,它為各國中文學習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難得的借鑒,相信讀者們含英咀華,一定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示,從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學習中文和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事業(yè)中來。
劉利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教授
2022 年 11 月 28 日
顧利程,博士,美國西北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教授,美國西北大學校長辦公室任東亞事務聯(lián)絡官。擁有30余年教學經(jīng)歷,并擁有豐富的國內(nèi)外師資培訓經(jīng)驗,成功組織過21屆美國中西部地區(qū)漢語橋演講比賽。除多次公開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外,還編著了如下專著或教材:《古字新說》(2006年,舊金山)、《跟露露和毛毛學漢語》(2008年,芝加哥)、《美國漢語教學動態(tài)研究》(2019年,北京)、Language Hacking Mandarin: A Conversation Course for Beginners(2021年,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