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興衰》是一本對城市經濟增長和產業(yè)發(fā)展轉型等具有實際指導作用和價值的經濟學著作。作者結合多年從事經濟工作的觀察、實踐和總結,以及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通過對大量數據和案例的分析,整理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并以合肥、杭州、蘇州、佛山、長沙等城市案例和國際城市發(fā)展案例,以及經濟學理論為依據,提煉出了新的城市經濟增長點和產業(yè)轉型之路。作者打破了固有的經濟發(fā)展思路和以經濟學原理套國家治理的思維方式,為應對逆全球化、全球經濟衰退、地緣沖突等危機,迎接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第三次能源革命提出了經濟學理論依據和可行性發(fā)展方案。
前言:經濟的邏輯
三年前,我從企業(yè)轉到高校從事教學工作。這樣一來,便為創(chuàng)作提供了方便。一方面有更多時間去完善自己的研究,把碎片化思想梳理成理論體系并結集出版;另一方面由于政務班的培訓課程,我與各地各級政府接觸較多,為自己的理論研究提供了信息反饋。教學工作對我來說,有時候是一件孤獨甚至落寞的事情,正因為這種思緒的偶爾存在,我變得特別敏感,對真相的探索、對邏輯的思考、對未來的憧憬更為積極、主動。
我是從事宏觀經濟學和城市增長理論研究的學者,所以在教學工作中常常會去傾聽那些來自基層的心聲,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從事不同的工作,職位雖有高低之分,但表現出對工作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渴望一般無二。剛剛從事教學工作的時候,我認為把自己的思想、認知與學生分享、交流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自己在發(fā)達城市從事過較長時間的經濟工作,對城市經濟增長和產業(yè)發(fā)展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蓵r間一久我便發(fā)現兩個問題:其一是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工作中的現實需要存在較大差距,因為每個區(qū)域存在不同的要素稟賦,如果用一個特定區(qū)域的實踐經驗或傳統(tǒng)經濟理論去指導不同區(qū)域的發(fā)展,顯然有些不切合實際;其二是學生的認知被傳統(tǒng)經濟模式固化,很難走出藩籬,對外部價值鏈與內部增長動力的認知往往停留在狹隘的官本位思想層面,或者處于極端的自我否定之中。這便使我萌發(fā)了去寫一部從宏觀到區(qū)域振興、產業(yè)轉型,再到要素集聚與孵化等的系統(tǒng)性的著作的想法。這部著作延續(xù)了我寫《城市的興衰》的習慣,跳出了固有的理論體系,完全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梳理、分析、總結經濟興衰背后的地緣經濟、城市增長、產業(yè)轉型等之間的邏輯。
1
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叫大溪沿的村莊,村里各種物資主要由供銷社或每周上門一次的貨郎擔提供。供銷社主要供給生活日用品及耕種所需的農資產品,而貨郎擔則供給婦女兒童熱衷的小雜貨品,比如女人的頭花和梳子,小孩的糖果和玩具。所以,貨郎擔對于我來說是微觀經濟的啟蒙。
印象最深的是雞毛換糖,雞毛是村里的要素資源,糖果是來自外部的產品供給,兩者形成的交易關系既是供給也是需求,比如貨郎擔需要村里的雞毛作為供給,而村里的孩子也是需要糖果、食品作為供給,由于供給與需求的雙向流動,給一個簡單的交易過程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雞毛或鵝毛的供給受傳統(tǒng)節(jié)慶影響,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是村里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殺雞宰鵝,這樣一來供給量在特定時期就非常充足。貨郎擔在節(jié)慶日后的幾天來到村莊,搖著撥浪鼓喊著雞毛換糖,村里的小孩便拎著雞毛一擁而上。貨郎擔在集中供給的情況下意識到買方市場更具有主動權,所以就會降低糖果兌換羽毛的比率,以降低羽毛的供給價格。這就得出一個結論:羽毛供給越大,換取糖果時的價值就越小。有些小孩拿到糖果猶豫不決,有些小孩在家長的陪同下質疑換取的數量不足,而貨郎擔總會輕描淡寫地喊上一句:沒糖了,不換,不換了!于是, 又有一幫人擠上前愿意接受更少的糖果來兌換。于是,前面那些猶豫、質疑的人便只能悻悻地接受了交易條件。母親常問我:為什么不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雞毛換糖的條件?我說:雞毛不會壞,等村里沒有多少雞毛的時候再拿去換。母親聽到我說的話,總會罵上一句:你這孩子鬼精鬼精的!事實如此,村里的雞毛變少只是一個周期性問題,只要抵住誘惑熬上兩周,就能換到更多糖果。當然雞毛的增值部分并非貨郎擔的折損,而是那些急于兌換的人所產生的貶值部分為我提供了價值轉移。
2
我父親曾是一名從事夏布(苧麻編制的布匹)交易的商販,從20世紀 80年代到 90年代風光了好一陣子。早年他用 6瓶全良液 從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辦換得一本業(yè)務員工作證,然后憑借同志的身份在全國各地跑買賣。他從老家農民手上收來夏布,然后揣著工作證把貨物賣給大城市的供銷社,以此賺取差價,成為縣里第一批萬元戶。后來父親的工作證失靈了,也不知道他從哪里聽說韓國和日本對夏布的需求量很大,于是跑到了改革開放第一高樓深圳國貿大廈去找客戶。當他在旋轉餐廳轉了三天之后終于碰上了做外貿的韓國人,從此開啟了他的高光時代。直到 1998年,當我認為自己或許是個富二代的時候,父親的生意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為出口貨物一去不復返,他陷入了破產危機。那一刻,我聽到了第一個宏觀經濟名詞金融危機。我很納悶兒,金融危機與我父親的貨款有什么關系?父親說,貨給了別人,對方公司在金融危機中破產,所以貨款就收不回來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意識到外部環(huán)境變化與內部生產、交易的關系是如此緊密。后來我才知道那次金融危機已是世界現代史上第二次大規(guī)模金融危機,早在 20世紀 70年代就已經出現全球性金融危機,此后幾乎每 10年就爆發(fā)一次金融危機。自從 1971年美國終止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后,美元便與黃金脫鉤,美元成為凌駕于信用之上的信用貨幣,各國的貨幣發(fā)行效仿美元,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實行貨幣寬松政策。當貨幣淪為強國政治與利益集團攫取利益的陰謀工具時,危機便像早已準備好的陷阱,隨時等待獵物的光臨。在此環(huán)境下,泰國、俄羅斯等國家紛紛陷入金融危機,所以這樣一對比,父親不過是滄?駷懼械囊蝗~扁舟而已。
3
小時候看的第一部小說是《三國演義》,書中忠義、信義、情義、道義如同一段段慷慨壯歌,讀來令人熱血澎湃。但是里面的陰謀、狡黠、無知、貪婪、懦弱也讓人唏噓不已。我的外祖父是一位民間風水先生,講起話來有些故弄玄虛的感覺。據說一本《三國演義》被他讀了數十遍,我常不解地問他:為什么諸葛亮那么聰明也沒有幫劉備一統(tǒng)天下?外祖父每次都故作神秘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時機未到卻燭盡光窮。我一臉鄙夷地看著他,只當他是職業(yè)習慣。長大之后,覺得這個世界比起小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世界如同一張巨大的面具,面具下面一層扣一層的還是面具,有看似慈眉善目的,有看似剛正不阿的,有看似滿目猙獰的,也有看似一臉邪魅的……各種表情五花八門,難分真?zhèn)。在歷史長河中,一個國家的興衰看似是正義或暴力引發(fā)的更替,但更多的是制度與經濟層面上的因循守舊,導致國家最終難以承受外來的狂風暴雨及內部的矛盾沖擊而衰亡。
翻開歷史的宏偉篇章,自哥倫布 1492年發(fā)現新大陸后,文明與野蠻這張相互交織的大網便延伸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我們在謳歌人類璀璨文明與孜孜探索精神的同時,卻發(fā)現背后盡是殺戮與暴虐。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歐洲殖民者在他發(fā)現美洲大陸后攜帶槍炮對印第安人進行了瘋狂的屠殺,血雨腥風中數千萬人的生命灰飛煙滅。幾個世紀以來海上硝煙不斷,西方列強每一次發(fā)動戰(zhàn)爭似乎只有一個目的:搶奪資源,控制海上貿易。從 15世紀到 20世紀,世界海洋霸主之爭分為三個階段:15、16世紀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世紀,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18、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之后海洋霸主地位被美國長期把持。
西班牙是海上第一個霸主。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曾自豪地說: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鼎盛時期,西班牙殖民地遍布各大洲,面積超過 30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如今俄羅斯領土面積的1.75倍。當然,西班牙的崛起除了因為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強大的軍事力量,還得益于其亂倫式的政治聯姻。但是這種聯姻關系并不絕對可靠,一方面是諸侯國一旦出現暴政就會引發(fā)革命直至蔓延到整個政治體系。荷蘭是反西戰(zhàn)爭中的最大勝利者。西班牙對諸侯國的暴政引發(fā)了荷蘭等省份起義,1581年尼德蘭等省份起義,正式宣布廢除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統(tǒng)治,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荷蘭省是起義省份中最大且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所以便稱為荷蘭共和國。到了 1609年西班牙無力再戰(zhàn),不得不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承認荷蘭共和國獨立。因此,荷蘭逐漸接替了西班牙成了17世紀的海上霸主,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到了 17世紀中期,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海洋貿易造就了荷蘭的極度繁榮。但此后,荷蘭逐漸喪失了先輩們的開創(chuàng)動力,享受安逸,深陷荷蘭病之中。讓荷蘭人引以為傲的資本優(yōu)勢在歐洲持續(xù)戰(zhàn)亂中也丟失了,最終荷蘭被英國擊敗,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國之所以能取代荷蘭成為新的海洋霸主,主要是因為擁有完整的生產體系與龐大的人口規(guī)模,從而形成有效且大規(guī)模的供需市場。英國在當時無論是手工業(yè)生產還是國內消費市場都領先歐洲各國,尤其是絕對的市場規(guī)模讓任何一家企業(yè)都不想得罪英國而失去固有市場。相比之下,荷蘭除了是經濟強國,并沒有可以遏制他國的手段。到了 18世紀,英國爆發(fā)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其再次成就大英帝國的輝煌,也助長了英國海外擴張的野心。從 1793年馬嘎爾尼訪華到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短短 40多年時間,英國由一個經濟殖民大國逐漸向軍事殖民大國轉變,打破了東西方力量平衡,中國因此經歷了百年之屈辱。從表面上看,清政府是敗在英國人的槍炮之下,但實際上是敗給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此后美、德兩國開創(chuàng)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先河,成為新的全球霸主。之后再次引發(fā)群雄爭霸的局面,世界戰(zhàn)爭不斷,哀鴻遍野。工業(yè) 1.0讓英國成了日不落帝國,工業(yè) 2.0讓美、德、日等國瓜分了世界紅利,工業(yè) 3.0美國再次掌握主動權,成為世界領袖。中國已經錯過多次工業(yè)革命,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到來之際自然會奮力直追,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之一,也是國家意志力的體現。
前言
第一部分地緣經濟與新舊動能轉換
第一章霸權主義與地緣經濟 3
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6
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16
群雄爭霸 29
第二章新霸權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37
新霸權主義 37
人類命運共同體 44
第三章第四次工業(yè)革命 55
誰來領導第四次工業(yè)革命 56
國家意志力 61
狹路相逢勇者勝 68
三大鏈的挑戰(zhàn) 77
第四章全球性債務危機 86
用貨幣不信用 88
第四次債務危機 93
額外剝削與霸權貨幣 97
第五章全球疫情下的經濟復蘇 100
經濟衰退 100
供應鏈危機 102
滯脹 106
第二部分全球趨勢與應對策略
第六章社會重構與大政府回歸 113
國際秩序加速演變 114
疫情加劇社會分化 119
大政府回歸 124
第七章雙碳大周期與能源革命 131
雙碳大周期 132
第三次能源革命 137
重塑產業(yè)新格局 143
第八章以雙循環(huán)應對大變局 150
雙循環(huán)的戰(zhàn)略意義與歷史實踐 152
內循環(huán)的推動力 160
外循環(huán)的手段與貨幣工具 165
第九章構建國內大循環(huán)經濟三大維度 173
促進產業(yè)內部循環(huán),提高抗風險能力 174
促進三產融合循環(huán) 181
促進供需市場循環(huán) 191
第三部分級差地租與城市增長動力
第十章馬克思級差地租與城市、產業(yè)邊際分析 199
馬克思級差地租的觀點 200
城市級差地租與傳統(tǒng)級差地租差異 204
級差地租在城市發(fā)展中的邊際效用 208
第十一章城市級差地租的形成與革新 239
XOD 模式下城市經濟理性或非理性增長 240
土地財政的因循與革新 257
樊籠與革新 268
第十二章城市增長彈性與全要素生產率 275
公共投入邊際效用遞減與結構性過剩 276
全要素生產率與城市增長關系 284
城市全要素生產率與增長彈性分析 296
第四部分產業(yè)轉型方法與路徑
第十三章本土市場效應與產業(yè)集聚意義 313
本土市場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 314
產業(yè)集聚的條件與方式 323
第十四章產業(yè)轉型、路徑與干預 340
為什么要產業(yè)轉型升級 341
制造業(yè)發(fā)展趨勢 354
產業(yè)轉型升級路徑與精準干預 363
第十五章區(qū)域產業(yè)轉型、增長及孵化 397
區(qū)域產業(yè)形成過程及規(guī)律 398
如何構建創(chuàng)新生態(tài)體系 413
孵化器的演化、模式和意義 431
第十六章產業(yè)孵化與實例分析 447
產業(yè)孵化的合肥模式 448
長三角產業(yè)發(fā)展與競爭分析 479
其他地區(qū)產業(yè)發(fā)展模式 499
后記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