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學》是中國古代研究言語藝術的著作,也是一部以言語為主題的傳統(tǒng)文化哲學經(jīng)典。
《諫學》一書對我們在不同的場合與環(huán)境下如何進行言語表達提供了精辟的見解,又輔以歷史故事說明事理,是一本具有強大指導性和操作性的社交溝通指南。
《諫學》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教會人們?nèi)绾伟l(fā)揮言語的最大功效,最大程度地運用言語謀勢、應變。
明世卷 第一
請求退隱的室昉
張齊賢的受挫
提出異議的元澄
直言進諫的東方朔
抗拒小人的劉好禮
安重誨的愚忠
不識奸人的徐有貞
犯顏苦諫的錢陳群
注重實際的徐士林
魯肅的豪舉
言語的藝術對人生成敗有著重要的作用。
說話重在以理服人,不能強詞奪理。
對君子進言可以暢所欲言,但對小人一定要有所保留。
人心難測,所以對人不能毫無保留。
言辭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成功者必須以實力為依托。
重視行動,就是要把言辭落到實處,做到言行一致。
鑒人卷 第二
失望的田豫
被留用的李東陽
晉武帝的偏信
誠心勸誡的段秀實
不念情分的唐高宗
只求心安的謝超宗
繆肜的申辯
心憂天下的左雄
白居易的堅持
通過分析一個人的言語,可以審視其人品。
人在窮困、失意的時候,容易言行失當。
交朋友,貴在誠實無欺。
一個人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相容,那么一定是薄情寡義之人。
觀心卷 第三
愛憎分明的文祥
楊一清的預見
坐罪免官的范泰
唐中宗的橫禍
韓爌的失措
依法辦事的蒙毅
李廣的感慨
只爭事理的錢龍錫
樊子蓋的敬畏
得遇明主的張存仁
道不同,不相為謀。
要想說話得到眾人呼應,重要的條件之一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內(nèi)心寬廣的君子重視承諾。
內(nèi)心陰暗的小人不守信用。
好的言辭不一定有好的回報。
諫上卷 第四
蘇威的禍因
滿腹經(jīng)綸的裴遵慶
于謹?shù)闹斏?br />任瑰的頂撞
見機行事的渾瑊
裴矩的顧慮
難為自己的文彥博
堂堂正正的趙普
吐露心聲的陸遜
規(guī)勸他人,不能失去敬重之意。
說話要想打動人,首先必須積累學識。
上司賢明,下屬就會直言無忌。
上司昏庸,下屬就會巧言迷惑。
上司暴虐,下屬就會消極順從。
不要總把功勞掛在嘴上。
不要推卸自己的責任。
誡下卷 第五
陳述得失的林俊
歐陽鐸的銳氣
值得信賴的馬人望
曹操的教導
才高氣傲的諸葛恪
寇恂的預言
免受責罰的馮魴
賈逵的解惑
備受厚待的王肅
陳新甲的感激
言出必行,承諾要落到實際行動上。
謙遜是一個人應有的美德,更是一種人格魅力。
在應對變故時,一定要鎮(zhèn)靜。
對心高氣傲的人要抑制。
對奸偽的人要疏遠。
對有智慧的人要倚重。
說人卷 第六
耐心勸告的宇文邕
顏真卿的揭發(fā)
豁然開朗的李載義
鄧世隆的慚愧
擺明利害的徐堅
李晟的準備在先
目光遠大的李世民
元行沖的大聲疾呼
深受教誨的韓世忠
韋述的淡泊
規(guī)勸他人重在說理,而不應采取恐嚇手段。
小人喜歡用虛偽的言辭欺騙人。
想要說服別人,首先必須說服自己。
和聰明人說話,點到為止即可。
和愚笨的人說話,要簡單明了。
和敵人說話,能用詐術就用詐術。
要明世,首先要明理。
詭辯卷 第七
坦蕩誠實的李憲
心懷異志的陳霸先
應奉的最大忠誠
善于應對的蕭衍
崔從的鎮(zhèn)定自信
自稱愚鈍的蕭穎士
王涯的探查
王導的息事寧人
以理服人。
權(quán)術再高明,也難以服眾。
強者一定要表現(xiàn)出善意。
弱者一定要顯示出勇猛。
還沒有確定的事情要少評論。
默言卷 第八
不以善辯求生的朱序
劉芳的賢德
一廂情愿的拓跋紹
口不擇言的龐尚鵬
被識破的魏忠賢
屢被誤解的范純?nèi)?br />焦慮的申屠剛
悲憤絕望的高攀龍
以退為進的王旦
呂夷簡的變化
聰明之人不會以言為能。
賢德之人不會以名望為重。
兇惡之人不會聽從勸誡。
慎言往往是人們的保身之法。
善良的人容易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