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匯總了資深班主任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內(nèi)容分為面對學生、面對家長、面對自我三個層次,涵蓋了班會設計、讀書培訓、德育理論、家校交流、愛生故事、成長體會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通過分享深植于班主任工作各個場景中的普適經(jīng)驗,以期為班主任和立志成為班主任的教學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本書理論性與實用性并重,可為奮斗于教育一線的班主任群體提供在工作實踐中自我突破和提高的策略,提升其育人、育才的能力,這一方面有益于我國教育研究的理論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倍道而進。
2.內(nèi)容系統(tǒng)、全面,實操性較強。
前言
孩子們從小學進入中學,是他們學習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有人把中學時代比喻成人成長過程中成敗的轉折點。按照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可塑性最大、危險性最大、最不穩(wěn)定的年齡段!奔议L無法打開孩子的心靈之門,焦急無奈。而教師,往往更關注學業(y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因缺愛而越來越黑暗。
愛的教育會讓人變得更完美、更強大,使人的情感變得更豐富,理智變得更健全。愛的教育有著強大的喚醒能力,讓被教育者內(nèi)心充滿生命力,產(chǎn)生強烈的渴望做事的動力,讓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負,讓其充滿家國情懷。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心懷愛,愛生如子,才能以明察秋毫之眼發(fā)掘孩子們的閃光點,助其撣落灰塵,釋放光芒。
本書作者,以愛生如子之心,為焦急無奈的家長開啟一扇窗,還家長一份踏實安心;為奔忙焦慮的教師提供一個視角,重新思考教育的意義。
我們知道:教育的使命一方面是傳承文明,將人類的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接受教育的人,靈魂中或多或少滲透著古人的價值觀;另一使命則是傳承和發(fā)展人類的技術,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
當今,知識泛在化,獲得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教師傳授知識的功用漸被弱化,未來教師應該是有特殊的才華,有特殊的技能,并且能把握孩子內(nèi)心情感需求并給予引領的靈魂教師。
靈魂教師不是只引領孩子走向興趣高昂的圣地,更要能夠影響孩子的生命發(fā)展。文化的教育似心靈的教育,能讓人的心靈變得柔軟、溫暖和慈悲。
本書引導我們從時代大變革的角度認識教育,認識教師的職責。通過生動的案例見證教師如何喚醒孩子的內(nèi)在價值,如何培養(yǎng)孩子對愛的感知。未來多變,讓孩子深知被愛是教育之重,因為被愛的人才能對改變持有開放的態(tài)度。愛的理念貫穿全書。
本書先談當今時代變化給教育帶來的變化,再談當今初中生的現(xiàn)狀,進而引出時代所需的教育與教師,通過案例展現(xiàn)靈魂塑造靈魂的過程。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一個好的班主任既是學生求知的引路人,又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最后以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升華結尾。希望給讀者以啟發(fā)。
張曉霞
女,197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蘭州市第十一中學高級教師。從事中學德育研究23年,曾獲蘭州市教學新秀、蘭州市優(yōu)秀教師、蘭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甘肅省中小學省級骨干教師、金城名班主任、蘭州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
? 已發(fā)表論文《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陽光?——情感教育的滲透》《讓“陽光”照徹心房》《師者仁心,因材施教——班主任德育案例分享》等;參編《春風化雨——愛心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一路走一路花開》等;參與完成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愛生理念下中學班主任有效教育案例收集與研究》;主持完成甘肅省教育科研課題《名班主任工作室對區(qū)域學校德育工作帶動輻射有效實踐研究》。
第一章 教育是什么
一、認識時代的今非昔比
二、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教育箴言
四、重新認識教師這個職業(yè)
五、為何教育要談愛
第二章 教育中的你我他
一、認識孩子
二、認識青春期的少年們
三、認識學校
四、家庭的改變
五、家校協(xié)作走進少年心間
第三章 愛在教育中的力量
一、教師的愛
二、愛的行為
三、教師從感受愛到輻射愛
四、愛的教育
五、激勵教育
六、共享共生教育
第四章 愛在彼此心間流淌
一、改變從教師開始
二、用愛融化學生心靈上的“堅冰”
三、對進城務工子女多一點愛
四、用愛靜等花開
五、用愛心搭建與后進生溝通的橋梁
六、愛的回流
第五章 打造孩子愛的空間
一、如何建設班集體
二、班集體中德育的重要性
三、班集體活動的重要性
四、班級文化建設
五、主題班會
后記 愛的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青春期的挑戰(zhàn)
在面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時,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自我成長,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青春期的孩子有許多不同于成年人的地方,比如他們會對自己產(chǎn)生很大的好奇。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們也給家庭帶來了獨特的挑戰(zhàn)和考驗。
如果你希望保持現(xiàn)狀,單純地、開心地迎接孩子的成長,那這般想法就太過于幼稚了。孩子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和經(jīng)驗。
因此,隨著孩子所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也在逐漸邁向更高層次的成熟階段。
對于我們而言,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這也是父母的第二個青春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學會與孩子共度時光,因為這是他對我們的最后一次依戀。
每年大約有3200 萬青少年在學校及網(wǎng)絡中遭遇各種欺凌行為,120 萬青少年輟學。據(jù)統(tǒng)計,每日有數(shù)千名學生因輟學而無法繼續(xù)接受教育。為什么我們會對青春期的教育如此重視?在青春期,隨著孩子荷爾蒙的分泌和身體的快速增長,大腦卻未能跟上身體的步伐,導致享受欲望的部分過早地發(fā)育,而控制身體的那部分大腦卻未得到充分發(fā)育,這也是為何青春期會出現(xiàn)如此多的問題的原因。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未完全發(fā)育完善,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的情緒尚不穩(wěn)定。
青春期的教育讓每位教育者慎之又慎。
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和品德迅速發(fā)展,自我意識和自主性大大增強,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開始從他律逐漸轉為自律,從遵守教師的教導逐漸轉為遵守道德準則,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開始逐步形成。但初中階段的學生又處在心理發(fā)展和品德發(fā)展的動蕩期,主要表現(xiàn)為成熟性與幼稚性同在、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自覺性與盲目性兼有,心理上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典型矛盾特征。一方面,初中生的道德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能積極、主動、獨立地去思考和處理問題,對教師和權威不再盲從,開始思考和追問相關規(guī)則和要求的底層邏輯。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難以理性、辯證地去思考問題,既渴望行動上的自由,在心理上又容易依附他人,加之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敏感脆弱,容易受偏激觀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