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 ”相傳是刻于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本書以此為切入點,縱橫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從哲學的角度對如何認識自己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從古希臘的柏拉圖、智術(shù)師、普羅提諾到羅馬時代的塞涅卡、奧古斯丁,從法國現(xiàn)當代哲學家柏格森、弗拉基米爾·揚科列維奇到好萊塢電影《角斗士》《亞歷山大大帝》,作者以其豐富廣博的知識向我們闡釋了孤獨與平庸、信仰與真理等人生的哲理,告訴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并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本書作者呂西安·熱法尼翁為法國著名哲學史家,亦是研究古希臘羅馬思想的專家,曾出版多部著作,深受法國讀者喜愛。
《認識你自己》既談?wù)摪乩瓐D,也談?wù)摻嵌肥浚髡咴趯ふ倚腋V匙的同時,亦思考著有關(guān)死亡的問題。跟隨作者呂西安?熱法尼翁,我們得以踏上一段持續(xù)了30個世紀之久的漫長旅程,領(lǐng)略古希臘和早期基督教的智慧、福德和神秘主義。在笑聲與驚奇中,我們與蘇格拉底、圣奧古斯丁以及翁貝托·埃科同路前行。
呂西安?熱法尼翁,這位淵博的人文主義者,為我們提供了令人嘆賞的作品,它連接起了神話時代和神秘時代。
作者簡介:
呂西安?熱法尼翁(1921—2011),法國哲學家,卡昂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雅典科學院院士。一生著述頗豐,寫下了《在帝制時代生活與和研究哲學》(Vivre et philosopher sous les Césars)、《思想史》(Histoire de la pensée)、《背教者尤利安》(Julien dit l’Apostat)、《古代羅馬史》(Histoire de la Rome antique)、《眾神從未遠離》(Les dieux ne sont jamais loin)、《刀劍與語詞》(Les armes et les mots)等22部著作。七星叢書版圣奧古斯丁作品集亦是在他的指導(dǎo)下完成了編訂。
譯者簡介:
陳元瑗,上海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系交換生(2021—2022)。
張書華,自由譯者。
目錄
代序 呂西安·熱法尼翁, 熱忱的探尋
前言 從事哲學的風險
第1章 希臘之光
神話與理性,對抗還是二重奏?
柏拉圖,作為哲人的一生
是否應(yīng)為智術(shù)師平反?
普羅提諾和世界的形象
偽經(jīng):柏拉圖、丟尼修及其他
第2章 羅馬的存在
羅馬為我們留下了什么?
永恒的羅馬
1世紀中葉:身處時代漩渦的塞內(nèi)卡
羅馬的教育與訓(xùn)練
帝制時代的精神病患者及醫(yī)生
帝制時代的警察和特務(wù)
未著教袍的君士坦丁
羅馬宗教與基督教
第3章 多視角下的圣奧古斯丁
普羅提諾學派眼中的圣奧古斯丁
圣奧古斯丁,信仰的自白
神話與形象的命運:從荷馬到圣奧古斯丁
圣奧古斯丁及希臘思想的傳播
城邦之神與上帝之城
圣奧古斯丁的三位一體論
亞拉里克劫掠羅馬
第4章 基督教的邊緣
靈知派的奧秘
因阿利烏斯而起的紛爭,持續(xù)了兩個世紀
多納圖斯與環(huán)倉者運動
伯拉糾,或不可解的誘惑
第5章 現(xiàn)代
孤獨與平庸之間,柏格森的平庸哲學
弗拉基米爾·揚科列維奇作品中“將死的自我性”(ipseitas moritura)主題
1971年:和睦時期
弗拉基米爾·揚科列維奇:絕對之一瞥
修士間的謀殺:關(guān)于翁貝托·?
古吉,黃金與石頭
第6章 雜談集
美好的希望
從一時一地到一切時空
“政治正確”或問心無愧
今不如昔
“告訴我,誰是你崇拜的人……”
第7章電影談
《角斗士》
《亞歷山大大帝》
《集會廣場》
任何社會都不會希望自己的思維方式及日常生活被打亂,擔心這種變化對政治、宗教或二者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理想就好像是,一言以蔽之,個體意識與集體意識的完全重合,這一重合即使不是被現(xiàn)行權(quán)力的價值論塑造的,至少也合它的意。總之,我們應(yīng)該恭敬地思考。這正是馬塞爾·埃梅(Marcel Aymé,1902—1967年)所謂的“思想的安逸”(le confort intellectuel),也是今天被置于“政治正確”這一概念下的東西。從這個角度看,哲學誕生于驚奇,這一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來沒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的事實,本身也必然導(dǎo)致那些生發(fā)這種驚奇的人思維方式的突變。于是,這一預(yù)料之外的事件所產(chǎn)生的有關(guān)世界的新看法或多或少將對之前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舊觀念帶來沖擊。因此,如果這一啟示的受益人敢于傳播它,甚至倡導(dǎo)將其作為看待世界和人類的正確方式,那么他就會置身風險之中。頂風行船或逆流而上總是困難的,往往危險重重。
當羅馬的領(lǐng)土擴張使兩種文化相遇的時候,情況當然就是這樣的。這兩種文化各自的特征已在保羅·韋納(Paul Veyne)的一部作品中得到說明,它們數(shù)百年來的關(guān)系促成了一個“希臘—羅馬帝國”的建立。這樣兩種集體意識間有著怎樣精彩的對峙!一邊是羅馬人,他們確信,如維吉爾所歌唱的那樣,自己是受神的委托來統(tǒng)治世界的;一邊是希臘人,他們意識到自己屬于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民族,這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是不證自明的。這是兩種優(yōu)越感間的對峙,每一方都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對峙。在希臘方面,普魯塔克、愛比克泰德以及埃利歐斯·阿瑞斯忒伊得斯(Aelius Aristide,117—181年)清楚地看到了政治穩(wěn)定的好處。在羅馬方面,如同賀拉斯所說,被征服者逐步征服征服者,正是希臘化的羅馬促成了西方的希臘化。在羅馬統(tǒng)治的地方,雅典將大放異彩。
天生有很強適應(yīng)性的羅馬人很快就認識到,希臘化并不是喪失自我,而是成為自己。希臘的建筑藝術(shù)、裝飾藝術(shù),然后是演說的藝術(shù),逐漸使人敬服,遭到的抵抗越來越少。在瑪爾提阿利斯(Marcus Valerius Martialis,約40—104年)和尤維納利斯(Decimus Iunius Iuvenalis)生活的那個時尚羅馬,人們談?wù)撊魏问聲r都喜歡引用希臘語,這引起了兩位詩人的嘲弄和諷刺。然而,在數(shù)個世紀的進程中,哲學所經(jīng)歷的情況卻有所不同,讀者可以從我將要提到的幾個例子中看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