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仕前階段。三十七歲前,在家過著養(yǎng)親、讀書的生活。他接觸了一些南明遺民,了解到許多南明王朝興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軼事。對寫一部反映南明興亡的歷史劇萌發(fā)濃厚興趣,開始了《桃花扇》的構(gòu)思和試筆,但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二、出仕階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歸,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歲的孔尚任在御前講經(jīng),頗得康熙的賞識,破格授為國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歲,奉命赴江南治水,歷時四載。這個時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南明故地,又與一大批有民族氣節(jié)的明代遺民結(jié)為知交,接受他們的愛國思想,加深了對南明興亡歷史的認識。他積極收集素材,豐富創(chuàng)作《桃花扇》的構(gòu)思?滴醵拍(1690),奉調(diào)回京,歷任國子監(jiān)博士、戶部主事、廣東司外郎。經(jīng)過畢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歲的孔尚任,終于寫成了《桃花扇》。一時洛陽紙貴,不僅在北京頻繁演出,歲無虛日,而且流傳到偏遠的地方,連萬山中,阻絕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鶴峰縣),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職,命薄忍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誹謗(《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詩贊予〈桃花扇〉傳奇,依韻卻寄》),從這些詩句看,他這次罷官很可能是因創(chuàng)作《桃花扇》得禍。三、隱居階段。罷官后,孔尚任在京賦閑兩年多,接著回鄉(xiāng)隱居?滴跷迨吣(1718)這位享有盛譽的一代戲曲家,就在曲阜石門家中與世長辭了,年七十歲。他的作品還有和顧采合著的《小忽雷》傳奇及詩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長留集》等,均傳世。
孔尚任在《先聲》中,借副末之口概括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桃花扇》寫的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jù)。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幾次南渡政權(quán),東晉和南朝共二百七十年,南宋一百五十年,但最短命的是南明王朝,僅僅一年零一個月就覆滅了。占有江南廣袤的富庶地區(qū),擁有數(shù)十萬武裝的南明,為什么如此短命呢?這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短一ㄉ取吠ㄟ^藝術(shù)形象,相當真實地反映了這段歷史,比較深刻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作者認為南明政權(quán)的迅速覆滅,主要在于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權(quán)奸的誤國。他塑造了馬士英、阮大鋮兩個喪國的權(quán)奸形象。阮大鋮是老牌的政治陰謀家、野心家,依附魏忠賢失敗后,屏居南京,時刻窺測方向,伺機重登政壇,但都遭到了失敗。馬士英,《明史》稱他貪鄙無遠略,是阮大鋮的靠山。劇本寫崇禎皇帝去世后,他聲稱幸遇國家多故,正我輩得意之秋(《迎駕》),把迎立新皇帝當作一宗大買賣來做。在阮大鋮積極籌謀,四出奔走下,搶先迎立昏庸的福王為帝,憑著這擁立功,大權(quán)在手(《迎駕》)。從此馬士英篡奪朝政,阮大鋮死灰復燃,把南明一步步推向覆亡的深淵。他們排斥異己,日日羅織正人(《逮社》),制造恐怖的統(tǒng)治。進聲色,羅貨利,呼朋引黨,把向弘光選優(yōu)獻樂,作為中興第一要事,而興國大事,無一籌劃。他們私君、私官、私恩、私仇,無一非私(《拜壇·眉批》),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他們又推行寧可叩北兵之馬,不可試南賊之刀的賣國方略,當清兵南下時,竟下令將北防的兵力調(diào)去堵截左良玉清君側(cè)的大兵,丟下鳳、淮一帶,千里空營,讓清兵長驅(qū)直進,這江山倒像設著筵席請(《誓師》)。當兵臨城下,史可法在揚州告急時,馬士英、阮大鋮驚慌失措,帶著搜刮得來的民脂民膏,嬌娃美女,倉皇出逃。一夜之間皇城大亂,南明也隨之喪亡。孔尚任在原書《小引》中說:《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父老猶有存者。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yè),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chuàng)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可以說,通過誤國權(quán)奸的形象塑造,達到了其創(chuàng)作意圖。
作者還用濃墨重筆,描寫了南明武臣的腐敗誤國,以黃得功等為首的江北四鎮(zhèn),掌握南明的兵權(quán),但竟為爭奪元帥軍帳的座位排列,大動干戈,沒見陣上逞威風,早已窩里相爭鬧,笑中興封了一伙小兒曹(《爭位》)。他們又秉承馬、阮意旨,移鎮(zhèn)上江,堵截左兵,讓清兵長驅(qū)直進,加速了南明的覆滅。劉澤清、劉良佐兩鎮(zhèn)還把弘光當作寶貝,送與北朝,企望賞咱們個大王爵,倒戈劫君,爭功邀賞。頓喪心,全反面,真賊黨(《劫寶》)。
在整部劇作中,始終貫串著進步力量與權(quán)奸斗爭這條主線。以李香君為代表的底層人民,以復社文人為代表的進步力量,以史可法為首的忠義將士,一直與阮大鋮的復辟和馬、阮喪國罪行作針鋒相對的斗爭。李香君在《卻奩》中,根據(jù)種種跡象,洞察阮大鋮的陰謀,毅然卻奩,使阮大鋮拉攏復社的企圖不能得逞。在《守樓》中,她以頭撞壁,不惜犧牲生命,不肯下嫁奸黨田仰,忠貞于侯方域的愛情,反對馬士英、阮大鋮的迫害。在《罵筵》中,她立意做個女禰衡,當阮大鋮命她侑酒唱曲時,乘機將自己滿腔積憤盡情披露,把馬、阮的罪行一一控訴。她凜然正氣,剛烈的行為,擲地有聲的言詞,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權(quán)奸的痛恨和斗爭,表現(xiàn)了光輝的愛國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