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徐宜厚老中醫(yī)在通篇閱讀《黃帝內經》數次之后按照節(jié)選的方式,依據臨床實踐對《黃帝內經》有關要點進行解讀。本書劃分為病源篇診法篇治則篇病能篇選方補遺篇五個版塊,予以重新組合,以凸顯中醫(yī)學的哲理性、邏輯性、系統(tǒng)性、實用性。本書適合中醫(yī)初學者及對中醫(yī)感興趣的讀者學習研讀。
中醫(yī)之醫(yī)理,最早集中在《黃帝內經》,涉及內容包括人與自然、疾病的發(fā)生、診療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等,力爭達到陰平陽秘的境界。本書是徐宜厚老中醫(yī)在通篇閱讀《黃帝內經》數次之后,萌生的依據臨床實踐對其進行整合釋義。全書采用原著要點節(jié)選的方式,按照醫(yī)源篇診法篇治則篇病能篇選方補遺篇五個版塊,予以重新整合,凸顯中醫(yī)學的哲理性、邏輯性、系統(tǒng)性、實用性,可以作為廣大中醫(yī)學愛好者學習、教學、科研的入門之作,讓這部具有指導性與實用性之作,走下神壇,真正成為普羅大眾的良師益友。
徐宜厚,湖北省武漢市人。主任醫(yī)師,教授,第二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加坡中華醫(yī)學會學術顧問。1963年畢業(yè)于原武漢中醫(yī)學院中醫(yī)本科,后分配到武漢市中醫(yī)院工作,先后師承武漢名醫(yī)單蒼桂、北京名醫(yī)趙炳南。曾任武漢市中醫(yī)院皮膚科主任,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濕疹、蕁麻疹、血管疾患、毛發(fā)病、銀屑病、結締組織病等皮膚科疾病。
目 錄
醫(yī)源篇 1
一、人與自然 1
二、生命演釋 13
三、四季調攝 28
四、萬物根本 33
診法篇 37
一、診法總綱 37
二、男女異同 40
三、望診 43
四、聞診 56
五、問診 58
六、切診 64
治則篇 91
一、防重于治 91
二、治則大法 93
三、治則演繹 110
四、地域差異 113
五、方藥真諦 118
六、病后食養(yǎng) 123
病能篇 127
一、病能總綱 127
二、四逆綱要 133
三、六淫致病 135
四、陰陽順逆 136
五、臟腑諸病 138
六、四海生死 141
七、六脫之證 143
八、五臟病態(tài) 144
九、病氣相傳 146
十、寒客諸病 148
十一、咳論 150
十二、風論 153
十三、痹論 158
十四、痿論 163
十五、厥論 166
十六、雜病舉要 173
選方補遺 195
一、《備急千金要方》 195
二、《四圣心源》 197
三、《運氣證治歌訣》 200
附錄《黃帝內經》有關皮膚瘡瘍文摘 205
參考文獻 210
跋 211
醫(yī)源篇 1
一、人與自然 1
二、生命演釋 13
三、四季調攝 28
四、萬物根本 33
診法篇 37
一、診法總綱 37
二、男女異同 40
三、望診 43
四、聞診 56
五、問診 58
六、切診 64
治則篇 91
一、防重于治 91
二、治則大法 93
三、治則演繹 110
四、地域差異 113
五、方藥真諦 118
六、病后食養(yǎng) 123
病能篇 127
一、病能總綱 127
二、四逆綱要 133
三、六淫致病 135
四、陰陽順逆 136
五、臟腑諸病 138
六、四海生死 141
七、六脫之證 143
八、五臟病態(tài) 144
九、病氣相傳 146
十、寒客諸病 148
十一、咳論 150
十二、風論 153
十三、痹論 158
十四、痿論 163
十五、厥論 166
十六、雜病舉要 173
選方補遺 195
一、《備急千金要方》 195
二、《四圣心源》 197
三、《運氣證治歌訣》 200
附錄《黃帝內經》有關皮膚瘡瘍文摘 205
參考文獻 210
跋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