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為全國高等學校八年制及5 3一體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第四輪規(guī)劃教材之一。《醫(yī)學微生物學》(第4版)教材的編寫結構,主要根據本學科基本特點和教學規(guī)律,結合教育教學新技術以及面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八年制以及5 3一體化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等特點,基于規(guī)劃教材、配套教材和網絡資源等三部分,打造成一個相互支撐和互補的創(chuàng)新型立體化《醫(yī)學微生物學》教材。具體內容包括:緒論、第一篇醫(yī)學微生物學基礎、第二篇致病性細菌、第三篇致病性病毒和第四篇致病性真菌五部分。
2021 年5 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在武漢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八年制及5 3一體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第四輪規(guī)劃教材主編人會議,啟動了此系列第四輪教材的編寫工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教材建設的重要指示,結合教材主編人會議精神,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以守正創(chuàng)新,打造精品為宗旨,針對八年制及5 3一體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特點,經過充分調研和討論,在《醫(yī)學微生物學》(第3 版)的基礎上,對教材整體結構和內容進行了調整。教材以緒論、醫(yī)學微生物學基礎、致病性細菌、致病性病毒、致病性真菌以及附錄的順序編排,與配套的數字教材、《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指導》和《醫(yī)學微生物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共同構成了八年制及5 3一體化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醫(yī)學微生物學》(第4 版)規(guī)劃教材體系。
本教材編寫期間正值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疫情凸顯了百年不遇之大變局對人類的嚴峻挑戰(zhàn),也彰顯出《醫(yī)學微生物學》教材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為了適應新型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教材內容兼顧了知識的基礎性與先進性,深度和難度總體與目前醫(yī)學微生物學領域的發(fā)展及教材定位相符。具體表現在:①通過教材框架結構,體現學科內及學科間知識內容的共性與特性、整合與交叉等內在邏輯,把醫(yī)學微生物中生物學的共性和規(guī)律內容獨立成第一篇醫(yī)學微生物學基礎,后三篇分別介紹三大類致病性微生物,并對接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藥學以及生物安全等學科及領域的有關重要理論、知識及實踐,加強了《醫(yī)學微生物學》與相關學科的聯系,為醫(yī)學生構建了合理的知識體系。②更新并修訂了部分概念和知識點、原理及其應用,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人體微生物群等新內容,使得教材內容盡可能體現本學科重要的研究進展。③從微生物起源、微生物群與人類健康、機體免疫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等方面,以更宏觀的視角介紹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關系,體現了現代醫(yī)學大健康的理念。④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強調知識與其原創(chuàng)工作的聯系,部分實例來自中國科學家的工作及其實際應用,教材內容在啟迪科學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方面有所體現,并融入了思政育人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觀。本版《醫(yī)學微生物學》教材是全國高等醫(yī)學院校交流與合作的結晶,得到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編者團隊老、中、青結合、覆蓋面廣,同時也得到了微生物學界及相關領域前輩、同行的熱心指導和幫助,并參與了部分章節(jié)的審核,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謝!盡管主編及編者盡了最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以及學科快速發(fā)展帶來的知識更新,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錯誤,懇請廣大師生及讀者批評指正。
彭宜紅
2024 年1 月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北大醫(yī)學部教學名師。任國家醫(yī)師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國家精品共享課負責人、國家金課(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負責人、臨床醫(yī)學認證專家、北京市微生物學會鑒事、北京微生物學會醫(yī)學微生物學委員會理事、北京市醫(yī)學繼續(xù)教育委員會學科組專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編委。高等學;A醫(yī)學實驗教學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組副組長。
緒論 / 1
第一節(jié)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 1
第二節(jié) 醫(yī)學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 3
第一篇 醫(yī)學微生物學基礎
第一章 細菌的基本性狀 / 16
第一節(jié) 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 / 16
第二節(jié) 細菌的生理 / 29
第三節(jié)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 38
第四節(jié) 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 47
第二章 病毒的基本性狀 / 50
第一節(jié) 病毒的形態(tài)與結構 / 51
第二節(jié) 病毒的增殖 / 58
第三節(jié) 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 63
第四節(jié) 病毒的抵抗力 / 67
第五節(jié)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 67
第三章 真菌的基本性狀 / 70
第一節(jié) 真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 / 71
第二節(jié) 真菌的繁殖與培養(yǎng) / 75
第三節(jié) 真菌的遺傳與變異 / 76
第四章 人體微生物群 / 78
第一節(jié) 人體微生物群構成與功能 / 78
第二節(jié) 微生態(tài)失調 / 80
第三節(jié) 人體微生態(tài)失調的防控/ 82
第五章 抗感染免疫 / 84
第一節(jié) 固有免疫 / 85
第二節(jié) 適應性免疫 / 91
第六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與致病機制/ 95
第一節(jié) 感染的傳播方式、途徑及類型 / 95
第二節(jié)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 100
第三節(jié) 病毒的感染與致病機制/ 109
第四節(jié) 真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 113
第五節(jié) 醫(yī)院感染 / 115
第七章 消毒、滅菌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 118
第一節(jié) 消毒與滅菌的概念及常用術語 / 118
第二節(jié) 物理消毒滅菌法 / 119
第三節(jié) 化學消毒滅菌法 / 122
第四節(jié) 消毒與滅菌的應用 / 125
第五節(jié)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 126
第八章 微生物感染的病原學診斷 / 129
第一節(jié) 病原學診斷相關技術 / 129
第二節(jié) 細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 / 132
第三節(jié)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 / 135
第四節(jié)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學檢查 / 138
第九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 / 140
第一節(jié)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異性預防 / 140
第二節(jié) 微生物感染的治療 / 145
第三節(jié) 微生物耐藥性 / 154
第二篇 致病性細菌
第十章 病原性球菌 / 160
第一節(jié) 葡萄球菌屬 / 160
第二節(jié) 鏈球菌屬 / 165
第三節(jié) 腸球菌屬 / 170
第四節(jié) 奈瑟菌屬 / 171
第十一章 腸道桿菌 / 175
第一節(jié) 埃希菌屬 / 177
第二節(jié) 志賀菌屬 / 180
第三節(jié) 沙門菌屬 / 182
第四節(jié) 其他菌屬 / 187
第十二章 弧菌 / 189
第一節(jié) 霍亂弧菌 / 189
第二節(jié) 副溶血性弧菌 / 192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弧菌 / 193
第十三章 螺桿菌及彎曲菌 / 194
第一節(jié) 幽門螺桿菌 / 194
第二節(jié) 空腸彎曲菌 / 196
第十四章 分枝桿菌 / 198
第一節(jié) 結核分枝桿菌 / 198
第二節(jié) 麻風分枝桿菌 / 206
第三節(jié) 非結核分枝桿菌 / 207
第十五章 厭氧性細菌 / 210
第一節(jié) 厭氧芽胞梭菌 / 210
第二節(jié) 艱難擬梭菌 / 214
第三節(jié) 無芽胞厭氧菌 / 216
第十六章 動物源性細菌 / 219
第一節(jié) 布魯菌屬 / 219
第二節(jié) 耶爾森菌屬 / 221
第三節(jié) 芽胞桿菌屬 / 224
第四節(jié) 弗朗西絲菌屬 / 227
第五節(jié) 巴斯德菌屬 / 227
第十七章 其他重要細菌 / 229
第一節(jié) 軍團菌屬 / 229
第二節(jié) 假單胞菌屬 / 230
第三節(jié) 鮑特菌屬 / 231
第四節(jié) 嗜血桿菌屬 / 232
第五節(jié) 棒狀桿菌屬 / 233
第六節(jié) 其他菌屬 / 234
第十八章 衣原體 / 236
第一節(jié) 沙眼衣原體 / 237
第二節(jié) 肺炎衣原體 / 239
第三節(jié) 鸚鵡熱衣原體 / 241
第十九章 支原體 / 242
第一節(jié) 支原體屬 / 242
第二節(jié) 脲原體屬 / 245
第二十章 立克次體 / 248
第一節(jié) 立克次體屬 / 249
第二節(jié) 東方體屬 / 250
第三節(jié) 無形體屬與埃里希體屬/ 252
第二十一章 放線菌 / 254
第一節(jié) 放線菌屬 / 255
第二節(jié) 諾卡菌屬 / 256
第二十二章 螺旋體 / 258
第一節(jié) 鉤端螺旋體屬 / 259
第二節(jié) 密螺旋體屬 / 262
第三節(jié) 疏螺旋體屬 / 265
第三篇 致病性病毒
第二十三章 呼吸道病毒 / 270
第一節(jié) 冠狀病毒 / 271
第二節(jié) 正黏病毒 / 275
第三節(jié) 副黏病毒 / 280
第四節(jié) 肺病毒 / 283
第五節(jié) 其他呼吸道病毒 / 284
第二十四章 消化道感染病毒 / 287
第一節(jié) 腸道病毒 / 287
第二節(jié) 急性胃腸炎病毒 / 294
第二十五章 肝炎病毒 / 298
第一節(jié) 甲型肝炎病毒 / 299
第二節(jié) 乙型肝炎病毒 / 301
第三節(jié) 丙型肝炎病毒 / 310
第四節(jié) 丁型肝炎病毒 / 312
第五節(jié) 戊型肝炎病毒 / 314
第二十六章 蟲媒病毒 / 317
第一節(jié) 登革病毒 / 318
第二節(jié) 寨卡病毒 / 320
第三節(jié)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 / 322
第四節(jié) 大別班達病毒 / 323
第五節(jié) 其他重要蟲媒病毒 / 324
第二十七章 出血熱病毒 / 327
第一節(jié) 漢坦病毒 / 328
第二節(jié) 克里米亞- 剛果出血熱病毒 / 332
第三節(jié) 埃博拉病毒 / 334
第二十八章 逆轉錄病毒 / 337
第一節(jié) 逆轉錄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 338
第二節(ji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339
第三節(jié) 人類嗜T 細胞病毒 / 347
第四節(jié) 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348
第二十九章 皰疹病毒 / 350
第一節(jié) 單純皰疹病毒 / 352
第二節(jié) 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 / 353
第三節(jié) 人巨細胞病毒 / 355
第四節(jié) EB 病毒 / 356
第五節(jié) 其他皰疹病毒 / 358
第三十章 其他重要病毒 / 360
第一節(jié) 狂犬病病毒 / 360
第二節(jié) 人乳頭瘤病毒 / 364
第三節(jié) 痘病毒 / 368
第四節(jié) 細小病毒 / 369
第三十一章 朊粒 / 370
第四篇 致病性真菌
第三十二章 機會致病性真菌 / 376
第一節(jié) 類酵母型真菌 / 376
第二節(jié) 酵母型真菌 / 377
第三節(jié) 絲狀真菌 / 378
第四節(jié) 肺孢子菌 / 381
第三十三章 致病性真菌 / 383
第一節(jié) 皮膚感染真菌 / 383
第二節(jié) 皮下組織感染真菌 / 385
第三節(jié) 地方流行性真菌 / 387
附錄 病原微生物傳播途徑或致病特點分類 / 389
推薦閱讀 / 390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