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通常被視為啟蒙運動的奠基人,這場思想運動旨在廢除圣經和宗教,代之以科學現實主義。但洛克其實對圣經有極大興趣,他終生都被圣經神學和圣經宗教吸引。在這本新書中,Parker教授思考了洛克對圣經文本的興趣,以及洛克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如何體現出這種興趣。 Parker表明,洛克的自由主義理論得自其宗教視野的啟發(fā),尤其是他對《創(chuàng)世記》前面幾章的獨到理解。洛克不像Robert Filmer把圣經看作社會等級制度(君權神授、長子繼承權、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輔助者)的理據,反而是從圣經中領悟到人的自然狀態(tài)乃是自由和人人平等。Filmer和洛克關于圣經的爭論,使學者們得以更好地理解洛克在其兩論中表達的政治觀念。
《洛克的現代性政治學之根》這本書闡明了圣經如何影響洛克這位思想者,使我們得以聯系原始語境來理解有關早期現代政治思想起源的爭論。在探索洛克現代性政治思想的根源方面,尤其是在解讀洛克現代性政治思想與古典傳統(tǒng)的關系方面,該書具有開創(chuàng)之功。
中譯本說明(節(jié)選)
在論述洛克的自然法觀念時,施特勞斯說:
如果完整的自然法、并且從而是其中的任何部分的最確定、最穩(wěn)妥和最有效的教導方式,由那些啟示的書卷所提供,那么,特別有關政府的完整而絕對清晰的自然法的教導,就應該是由圣經尤其是由新約中的引語精心編排而成。相應地,人們就會期待洛克寫上一本Politique tirée des porpres paroles de lEcriture Sainte[圣經話語中的政治學]。
倘若洛克的自然法論述和政府學說,就像不少人一直以來認為的那樣,與圣經有著緊密關系甚或在某種程度上源于圣經,那么,洛克為何沒有像有些人期待的那樣,寫一部《圣經話語中的政治學》,而是寫了《政府論兩篇》呢?
施特勞斯所提的這個問題,對理解洛克的政治學而言至關重要。的確,洛克(16321704)的一個同時代人,以演講論著之才名動法國的波舒哀大主教(Jacques Benigne Bossuet,16271704),幾乎就在洛克撰寫《政府論兩篇》的同時,就寫了這樣一部《圣經話語中的政治學》(Politique tirée des porpres paroles de lEcriture Sainte)。
施特勞斯所言,應該正是指波舒哀的這部大作。他的意思是說,洛克的政治學并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與圣經密切相關甚或源于圣經,毋寧說,它在暗中是反圣經的。最起碼,洛克也是想要使他的政治學說,亦即他的關于統(tǒng)治者和臣民的權利與義務的自然法學說,盡可能地獨立于圣經。否則,以洛克超乎尋常的審慎和明智,如果他的政治學說真是得自像他常常引證的圣經,他當然應該寫上一部《圣經話語中的政治學》而非《政府論兩篇》。我們切不可被洛克制造的煙幕彈迷惑了眼睛。
應該說,試圖從圣經當中發(fā)掘一種政治學,這在基督教思想史上源遠流長,因為即便是信仰最為虔誠的基督徒,其肉身也活于此世,因此就要與政治發(fā)生關系,而一旦與政治發(fā)生關系,也就不免要思考在政治面前何以自處、什么是正當的政制這樣的問題。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奧古斯丁以其深湛之思,為教會、神學和圣經與世俗政權的關系,勘定了一種秩序。隨著一代代基督教思想家和政治人的努力,古代異教世界的君主制在基督教世界終于以君權神授論(theory of divine right of kings)為支撐而大獲全勝,成了幾乎唯一正當的政治統(tǒng)治形式。這種以君權神授論為根基的君主制,想方設法限制人的自由、禁止人的奢靡生活,說是要以此提升人民的德性,使政治共同體能夠進于正義和善德……
然而,在意識形態(tài)并非鐵板一塊的歐洲中世紀,一直存在一股騷動的思想潛流,對這種限制和縮減古代異教世界人的自由的神權政治,心存厭憎,而欲重新復活那種所謂自由的生活方式。中世紀晚期的文藝復興運動便帶有這樣一種性質。然而,文藝復興運動的力量所及,至多不出極少數文人的圈子。要想讓多數人甚至所有人都獲得徹底解放而達至自由狀態(tài),不完全顛覆神授君權這種政治制度便不為功。這就是啟蒙思想家們要干的一樁大事了。
要想干成這樁大事,啟蒙思想家必須擊敗、摧毀兩個具體的敵人:一是世俗君權,二是為世俗君權提供意識形態(tài)基礎的教權。因為在漫長的中世紀,正是這兩種權力相互利用、相互加強(盡管有時也相互斗爭),才成就了神授君權的事業(yè),壓制了人民,尤其是壓制了心懷自由憧憬的思想者,而導致了長久的黑暗狀態(tài)。第一個明確向君權神授論亮劍的啟蒙思想家是霍布斯;舨妓挂宰匀粻顟B(tài)假設為基礎,劍指教權,劍指基督教神學,乃至劍指圣經本身,干凈利落地、釜底抽薪地從理論上把教權打得個落花流水,使得以教皇為代表的神權自此再無正當資格干預世俗王權,遑論為其提供意識形態(tài)基礎了。世俗的主權者,因而獲得了一種牢籠萬端的絕對權力,于是,以往需靠神權提供意識形態(tài)支撐的世俗王權國家,成為吞噬一切人類事物(human things)的利維坦。
這自然更加可怕,因為無論如何,在神授君權的世界中,神及其具體的現世代表教會,尤其是天主教會,有時畢竟還能對世俗君權施加某種并非完全消極的(有時甚至還是相當積極的)影響。霍布斯消除這一影響力量后,剩下的那個赤條條的君權,除了維持國內和平,讓人民免于暴死之外,還可以干些什么?甚至,倘若這種絕對的主權者是個壞蛋,誰還能夠再限制他濫施刑賞,國家豈不會因而重有復歸黑暗狀態(tài)的危險?這是現代啟蒙思想之父霍布斯給后繼者留下的一個思想難題。
當霍布斯以91歲鮐背之年享其壽考時,洛克已然47歲。盡管彼時洛克尚未發(fā)表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但他早已開始思慮霍布斯留下的這個棘手甚至令人惱怒的巨大麻煩。必須杜絕沒有神授觀念支持的絕對主權者為人民重新套上鎖鏈這種可能性,否則,人民自由的大業(yè)豈不有毀于一旦之虞?
極其謹小慎微,甚至不止一次對親密友人表達對霍布斯的憎惡之情的洛克,在君權神授論仍占主導地位的氣氛中,沿著另一條極為隱秘的小道,悄悄地、穩(wěn)妥地繼續(xù)推進人民自由的事業(yè)……
帕克(Kim Ian Parker)于1988年獲麥克馬斯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加拿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秘書長等職,現為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帕克主要研究希伯來經典、批判理論、后現代主義和政治理論。作者在這一領域中的地位已經牢固確立。除此書外,作者還有《文本與傳統(tǒng)》《所羅門治下的智慧與法律》等著作出版,在英語世界的政治學、哲學圈影響很大。《洛克現代性政治學之根》一書出版后,作者更是在業(yè)內聲譽鵲起。
中譯本說明
致謝
導論
第一章洛克:終生關注圣經
第二章理性、啟示與墮落
第三章亞當與父權政治秩序
第四章洛克的亞當:《政府論上篇》
第五章洛克的亞當:《政府論下篇》
結論
附錄
洛克、宗教、權利與現代性的興起
自由主義的序言:洛克的《政府論上篇》與圣經
洛克與現代性的圣經基礎
洛克、圣經與現代政治學的淵源(一)
洛克、圣經與現代政治學的淵源(二)
洛克、圣經與現代政治學的淵源(三)
洛克政治思想中的圣經與自然的自由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