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地球表面變暖的程度在不同的半球有所不同?
為什么盡管全球降雨總量增加,干旱地區(qū)的干旱卻變得更加頻繁?
為什么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會導致對流層溫度上升而平流層溫度下降?
真鍋淑郎和布羅科利講述了科學界是如何理解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的,以及氣候模式如何對這些重要發(fā)現(xiàn)起到了重要作用。兩位作者詳細展示了大氣科學家如何使用氣候模型開展虛擬實驗,研究大氣、海洋和陸地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他們將這些研究作為基礎,更廣泛地討論了人類導致的全球變暖,以及全球變暖的未來可能發(fā)展方向。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現(xiàn)代氣候模型奠基人真鍋淑郎重磅力作。
本書來自真鍋淑郎在普林斯頓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過去氣候如何變化、為什么變化以及未來將如何變化,為理解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提供了理論基礎。
翻譯精良,院士推薦。本書譯者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魏科。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作序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推薦序一 真鍋淑郎為氣候敏感度研究奠定基礎 丁一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推薦序二 談真鍋淑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吳國雄 中國科學院院士
譯者序 大氣科學研究中的老頑童與喬丹 魏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前 言 如何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第 1 章 溫室效應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
第 2 章 早期研究與二氧化碳翻倍實驗
第 3 章 構建三維大氣環(huán)流模式的第一步:一維垂直柱大氣模式
第 4 章 大氣環(huán)流模式的演變:從 UCLA 模式到 GFDL 模式
第 5 章 基于大氣環(huán)流模式的早期數值實驗
第 6 章 確定氣候敏感度:氣候科學最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之一
第 7 章 冰期間冰期差異:最有希望的一條研究路徑是跨領域合作
第 8 章 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熱慣性、海氣耦合模式
第 9 章 寒冷的氣候與海洋深層水的形成
第10 章 全球水資源供應的變化:加速的水循環(huán)
后 記 用簡單的氣候模式探索復雜的氣候變化
致 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