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集》是宋代“永康學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文集,由當代宋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奠基人鄧廣銘先生校點。
陳亮《龍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由其子陳沆在其過世之后編成,但自元明以后已經(jīng)湮沒不傳,流布于世的多以明成化年間永康龍川書院三十卷本為祖本。鄧先生利用流傳海外的珍本——南宋末年刊《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將其中所收陳亮文與明成化本加以比勘,從而糾正了成化本及此后明清諸本的訛誤舛亂。在逐一比勘《文粹》、成化本以及自明嘉靖、崇禎至清同治諸多版本的基礎(chǔ)上,憑借對于陳亮生平及其思想研究的深厚基礎(chǔ),鄧先生廣稽諸說,折中于一是,希望形成一個盡可能接近內(nèi)容原貌的《陳亮集》。另外,《文粹》中所收陳亮文,尚有一些篇章不見于明清諸本,鄧先生據(jù)《文粹》以及《永樂大典》殘卷等,使《陳亮集》的篇卷得以增補。因此該整理本堪稱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精確的《陳亮集》校點本。
收入《儒藏》“精華編”時,在《鄧廣銘全集》本的基礎(chǔ)上,在盡可能尊重原有整理成果的同時,依照《儒藏》“精華編”編纂體例,按照鄧先生所明確的“凡見收于《文粹》當中的陳亮文,一律以《文粹》為底本;凡《文粹》未收之文,則盡量依從成化刻本”的原則,將全書文字對照底本、校本重作了校勘、訂正。此次收入“《儒藏》精華編選刊”,對文字和?庇肿隽诉m當修訂和補正,同時正值《鄧廣銘全集》重做修訂,蒙鄧小南教授指點,又參考吸收了《全集》本的部分修訂成果,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更為精當、完善的文本。
陳亮【撰】【中國】【宋】
————————————————————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乾道五年(1169),朝廷與金人議和,陳亮以為不可,連上五疏,即《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1178),又數(shù)次詣闕上書,反對偏安,力主恢復中原。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1193)進士及第,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翌年未赴而卒,謚文毅。陳亮為人才氣超邁,文風豪放,以經(jīng)綸天下自任,倡事功之學,主張經(jīng)世致用,反對道學家空談道德性命之學,被視為永康學派的代表。著作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傳世。
鄧廣銘【校點】【中國】【現(xiàn)當代】
————————————————————
鄧廣銘(1907-1998),字恭三,中國歷史學家、著名宋史學家,當代宋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奠基人。著有《宋史職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稼軒詞編年箋注》、“四傳二譜”等。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中國】【現(xiàn)當代】
————————————————————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是以整理和研究儒家典籍文獻為主的實體科研單位,主持《儒藏》工程的編纂工作。
上冊
校點説明
陳龍川文集版本考
陳亮集卷之一
書疏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上孝宗皇帝第二書
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
陳亮集卷之二
中興論
中興五論序
中興論
論開誠之道
論執(zhí)要之道
論勵臣之道
論正體之道
陳亮集卷之三
問答上
陳亮集卷之四
問答下
陳亮集卷之五
酌古論一
酌古論序
光武
曹公
孫權(quán)
劉備
陳亮集卷之六
酌古論二
孔明上
孔明下
呂蒙
鄧艾
羊祜
陳亮集卷之七
酌古論三
苻堅
韓信
薛公
鄧禹
馬援
陳亮集卷之八
酌古論四
崔浩
李靖
封常清
馬燧
李愬
桑維翰
陳亮集卷之九
論
謝安比王導
王珪確論如何
揚雄度越諸子
勉彊行道大有功
陳亮集卷之十
六經(jīng)發(fā)題
易(闕)
書
詩
周禮
禮記
春秋
語孟發(fā)題
論語
孟子
箴銘贊
上光宗皇帝鑒成箴
耘齋銘
力齋銘
妥齋銘
〔附〕妥齋銘(薛季宣)
〔附〕答陳同甫書(薛季宣)
朱晦庵畫像贊
辛稼軒畫像贊
自贊
陳亮集卷之十一
策
廷對
任子宮觀牒試之弊
人法
子房賈生孔明魏證何以學異端
蕭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獨名於漢唐
陳亮集卷之十二
策
國子
銓選資格
變文格
傳註
度量權(quán)衡
江河淮汴
四弊
制舉
陳亮集卷之十三
策問
問人才
問治天下
問古者子弟從父兄
問老成新進之士
問科舉
問漢儒
問漢唐及今日法制
問三代選士任官
問兩漢用相
問成周漢唐今日王宮之宿衛(wèi)
問建宗室以屏王室
問掌陰陽四時之職
問官之長貳不相統(tǒng)一
問漢豪民商賈之積蓄
問貪吏
問古者兵民爲一後世兵民分
問理財
問農(nóng)田水利
問科舉之弊
陳亮集卷之十四
策問
問學校之法
問武舉
問知人官人之法
問任官之法
問任子之法
問古今財用出入之變
問常平義倉之法
問榷酤之利病
問兵農(nóng)分合
問道釋巫妖教之害
陳亮集卷之十五
策問
問歸正歸明人
問古今治道治法
問古今文質(zhì)之弊
問古今法書之詳略
問皇帝王霸之道
問古今損益之道
問古今君道之體
陳亮集卷之十六
三國紀年
三國紀年序
魏武帝
魏文帝
魏明帝
齊王、高貴鄉(xiāng)公、常道鄉(xiāng)公、陳留王
荀彧
荀攸
賈詡、程昱、郭嘉、董昭
鍾繇、華歆、王朗
陳登、田疇
崔琰、毛玠
袁渙
劉曄、蔣濟、劉放、孫資
夏侯玄、李豐、張緝
王淩、令狐愚、毌丘儉、諸葛誕
嵇康、阮籍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
漢昭烈皇帝
漢後主
諸葛亮
龐統(tǒng)、法正
關(guān)羽
呈武烈皇帝、長沙桓王
吳大皇帝
會稽王、景皇帝、歸命侯
張昭、周瑜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yīng)瑒、劉楨
曹植
諸葛亮
鄧禹、耿弇
〔附〕呂東萊回書
陳亮集卷之十七
漢論
七制
高帝
文帝
孝景
孝宣
陳亮集卷之十八
漢論
光武
明帝
章帝
陳亮集卷之十九
漢論
高帝朝
陳亮集卷之二十
漢論
惠帝朝
文帝朝
景帝朝
武帝朝
陳亮集卷之二十一
漢論
昭帝朝
宣帝朝
元帝朝
成帝朝
哀帝朝
平帝朝
陳亮集卷之二十二
史傳序
高士傳序
忠臣傳序
義士傳序
謀臣傳序
辯士傳序
英豪録序
中興遺傳序
二列女傳
陳亮集卷之二十三
序跋説
書歐陽文粹後
〔附〕答陳同甫書(呂祖謙)
類次文中子引
〔附〕答陳同甫書(呂祖謙)
書類次文中子後
書文中子附録後
伊洛正源書序
〔附〕與陳同甫書(呂祖謙)
三先生論事録序
春秋比事序
書林勳本政書後
跋朱晦庵送寫照郭秀才序
伊洛禮書補亡序
楊龜山中庸解序
胡仁仲遺文序
鄭景望書説序
鄭景望雜著序
桑澤卿詩集序
西銘説
陳亮集卷之二十四
序
送丘秀州宗卿序
送三七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
送諸生赴補序
送徐子才赴富陽序
別吳恭父知縣序
贈武川陳童子序
送韓子師侍郎序
送巖起叔之官序
送王仲德序
送吳允成運幹序
贈樓應(yīng)元序
贈術(shù)者宣顛序
贈術(shù)者戴生序
陳亮集卷之二十五
記
笏記
信州永豐縣社壇記
義烏縣減酒額記
普明寺置田記
普明寺長生穀記
重建紫霄觀記
北山普濟院記
元寶觀重建大殿記
題跋
書伊洛遺禮後
書伊川先生春秋傳後
書家譜石刻後
書職事題名後
書趙永豐訓之行録後
題喻季直文編
跋焦伯強帖
跋米元章帖
書作論法後
下冊
陳亮集卷之二十六
表
皇帝正謝表
重華宮正謝表
啟
謝留丞相啟
謝葛丞相啟
謝陳參政啟
謝趙同知啟
謝羅尚書啟
謝曾察院啟
謝張侍御啟
謝黃正言啟
謝章司諫啟
謝楊解元啟
答陳知丞啟
送陳給事去國啟
賀周丞相啟
賀洪景盧除內(nèi)翰啟
謝王丞相啟
謝留丞相啟
謝葛知院啟
謝胡參政啟
謝陳同知啟
謝羅尚書啟
謝汪侍郎啟
謝梁侍郎啟
謝陳侍郎啟
謝鄭侍郎啟
謝曾察院啟
謝何正言啟
復吳氏定婚啟
陳亮集卷之二十七
書
與周立義參政
與王季海丞相
與韓無咎尚書
與徐彥才大諫
與章德茂侍郎
又書
又書
又書
與應(yīng)仲實
與呂伯恭正字
又書
又書
又戊戌冬書
與林和叔侍郎
與韓子師侍郎
復樓大防郎中
復陸伯壽
復杜伯高
復杜仲高
復何叔厚
復呂子約
復呂子陽
復李唐欽
陳亮集卷之二十八
書
壬寅答朱元晦秘書
又壬寅夏書
又癸卯秋書
又甲辰秋書
又乙巳春書之一
又乙巳春書之二
又乙巳秋書
丙午復朱元晦秘書書
〔附〕寄陳同甫書(朱熹)
陳亮集卷之二十九
書
與葉丞相
又書
又書
又書
與周子充參政
與周丞相
與辛幼安殿撰
與張定叟侍郎
與勾熙載提舉
又書
與彭子壽祭酒
與范東叔龍圖
與尤延之侍郎
與吳益恭安撫
又書
與鄭景元提幹
與陳君舉
又書
〔附〕致陳同甫書(陳傅良)
〔附〕再致陳同甫書(陳傅良)
與石天民
與石應(yīng)之
復吳叔異
復張好仁
復胡德永
復喻謙父
復黃伯起
陳亮集卷之三十
祝文
告先聖文
告先師文
告鄒國公文
石井祈雨文
廣惠王祈雨文
佑順侯祈雨文
告高曾祖文
告祖考文
祭文
祭章德文侍郎文
祭周參政文
祭呂治先郎中文
祭薛士隆知府文
祭三五伯祖文
祭三七叔祖文
祭鄭景望龍圖文
祭張師古司戶文
祭妻叔文
祭俞德載知縣文
陳亮集卷之三十一
祭文
先考卒哭文
先考移靈文
祭王永康文
祭鄭景元提幹文
祭何茂恭文
代妻父祭弟茂恭文
祭楊子固縣尉文
祭潘叔源文
祭潘叔度文
祭朱壽之文
祭林聖材文
祭何子剛文
祭陳肖夫文
祭周賢董文
祭喻夏卿文
祭郭德?lián)P文
祭宗式之文
祭妹夫周英伯文
祭胡彥功墓文
祭俞景山文
祭何茂材文
陳亮集卷之三十二
祭文
祭呂東萊文
又祭呂東萊文
祭妻父何茂宏文
祭石天民知軍文
衆(zhòng)祭潘用和文
祭章孟容文
祭孫沖季文
衆(zhòng)祭孫沖季文
祭宗成老文
祭妻弟何少嘉文
代妻祭弟何少嘉文
祭徐子宜父文
祭陳聖嘉父承務(wù)文
祭淩正仲父文
祭王木叔父文
祭彭子復父文
祭金伯清父文
祭王天若父母文
祭王文卿父母文
陳亮集卷之三十三
祭文
祭妻祖母夫人王氏文
祭姨母周夫人黃氏文
祭妻叔母喻氏文
祭林和叔母夫人文
祭徐子才母夫人文
祭葉正則母夫人文
祭趙尉母夫人文
祭王道甫母太宜人文
祭錢伯同母碩人文
祭樓德潤母夫人文
祭鄭景元母夫人文
祭丘宗卿母碩人臧氏文
祭盧欽叔母夫人文
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
祭李從仲母夫人文
祭郭伯瞻母夫人文
祭淩存仲母夫人文
祭葉正則外母高恭人翁氏文
祭妻姑劉夫人文
祭妹文
祭徐子宜內(nèi)子宋氏恭人文
祭薛象先內(nèi)子恭人文
祭王丞內(nèi)子文
祭潘叔度內(nèi)子朱氏文
陳亮集卷之三十四
行狀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
哀辭
東陽郭德麟哀辭
陳亮集卷之三十五
墓誌銘
先祖府君墓誌銘
蔡元德墓碣銘
宗縣尉墓誌銘
林公材墓誌銘
孫貫?zāi)拐I銘
章晦文墓誌銘
陳性之墓碑銘
錢元卿墓碣銘
郎秀才墓誌銘
胡公濟墓碣銘
方元卿墓誌銘
孫天誠墓碣銘
周叔辯夫妻祔葬墓誌銘
陳亮集卷之三十六
墓誌銘
何茂宏墓誌銘
陳府君墓誌銘
謝教授墓碑銘
陳元嘉墓誌銘
庶弟昭甫墓誌銘
陳春坊墓碑銘
金元卿墓誌銘
陳思正墓誌銘
喻夏卿墓誌銘
錢叔因墓碣銘
姚唐佐墓誌銘
何少嘉墓誌銘
劉和卿墓誌銘
陳亮集卷之三十七
墓誌銘
先妣黃氏夫人墓誌銘
孫夫人周氏墓誌銘
商夫人陳氏墓誌銘
章婦胡氏墓誌銘
胡夫人呂氏墓碣銘
章夫人田氏墓誌銘
徐婦趙氏墓誌銘
喻夫人王氏改葬墓誌銘
陳亮集卷之三十八
墓誌銘
汪夫人曹氏墓誌銘
周夫人黃氏墓誌銘
劉夫人陳氏墓誌銘
何夫人杜氏墓誌銘
劉夫人何氏墓誌銘
姚漢英母夫人沈氏墓誌銘
淩夫人何氏墓碣銘
呂夫人夏氏墓誌銘
黃夫人樓氏墓誌銘
陳亮集卷之三十九
詩
廷對應(yīng)制
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
梅花
謫仙歌
詞
賀新郎
南鄉(xiāng)子
念奴嬌
桂枝香
阮郎歸
水調(diào)歌頭
蝶戀花
水調(diào)歌頭
水調(diào)歌頭
洞僊歌
念奴嬌
念奴嬌
賀新郎
賀新郎
賀新郎
謁金門
滿江紅
祝英臺近
三部樂
瑞雲(yún)濃慢
水調(diào)歌頭
踏莎行
鷓鴣天
天仙子
彩鳳飛
卜算子
三部樂
祝英臺近
垂絲釣
點絳唇
水龍吟
洞僊歌
虞美人
眼兒媚
思佳客
清平樂
滴滴金
點絳唇
又
又
南歌子
好事近
又
又
浣溪沙
采桑子
朝中措
柳梢青
浪淘沙
又
小重山
轉(zhuǎn)調(diào)踏莎行
品令
最高樓
青玉案
訴衷情
南鄉(xiāng)子
一叢花
漁家傲
醜奴兒
七娘子
醉花陰
又
浣溪沙
漢宮春
暮花天
新荷葉
秋蘭香
桂枝香
漢宮春
水龍吟
臨江仙
賀新郎
又
附録一
勑賜進士及第陳亮承事郎簽書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
龍川文集序(葉適)
書龍川集後(葉適)
陳同甫抱膝齋二首(葉適)
祭陳同甫文(葉適)
陳同甫王道甫墓誌銘(葉適)
陳亮言行録(李幼武)
奏請謚陳龍川劄子(喬行簡)
宋史陳亮傳
隱居通議論陳龍川二則(劉壎)
讀陳同甫上孝宗四書(方孝孺)
萬曆刻本龍川文集序(於倫郭士望)
萬曆刻本龍川文集跋(王世德)
崇禎刻本龍川文集小引(鄒質(zhì)士)
康熙刻本龍川文集序(姬肇燕)
道光刻本龍川文集跋(陳坡)
同治壬辰重刊龍川文集序(胡鳳丹)
龍川文集辨譌考異跋(胡鳳丹)
同治壬辰刻本龍川文集跋(王柏心)
同治己巳覆刊龍川文集跋(應(yīng)寶時)
龍川文集札記序(宗廷輔)
致應(yīng)寶時論龍川文集書(宗廷輔)
又書
汲古閣本龍川詞跋(毛晉)
龍川詞補跋(毛晉)
龍川詞跋(胡宗楙)
附録二
《永樂大典》所載《元一統(tǒng)志·陳亮傳》考釋(鄧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