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語言文化研究(第6輯)》匯集中外專家學(xué)者的各類研究論文和文章30余篇,主要研討歐洲語言與外語教學(xué)、歐洲文學(xué)、國別與地區(qū)研究、中歐文化關(guān)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開卷之篇出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xué)的沃爾夫?qū)ゑR茨凱維奇教授,文章著重介紹歐盟語言政策和語言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則。這是作者在歐盟委員會、中國教育部、國家漢辦共同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協(xié)辦的“2009中國一歐盟語言合作研討會”(2009年3月30-31日,北京)上的主旨發(fā)言,是對歐盟在處理諸多民族語言問題上的理念與實踐的全面闡述,對于外語教育界了解歐盟的有關(guān)政策,開展歐盟官方語言的教學(xué)和研究都是重要的參考。
《紅樓夢》:一部奇妙的文學(xué)密電碼
“這里一切都是土生土長的,都明顯是中國的
——約瑟夫·澤齊伯爵中國之行的日記(1876)
語言不可思議?一段禪宗的公案
“譯作不息”或“因譯著事煩,終頗困頓——魯迅譯果戈理《死魂靈》研究
·新書評介·
《巴爾扎克在中國》序言
《紅樓夢》:一部奇妙的文學(xué)密電碼
“這里一切都是土生土長的,都明顯是中國的——約瑟夫·澤齊伯爵中國之行的日記(1876)
語言不可思議?一段禪宗的公案
“譯作不息”或“因譯著事煩,終頗困頓——魯迅譯果戈理《死魂靈》研究
·新書評介·
《巴爾扎克在中國》序言
《紅樓夢》:一部奇妙的文學(xué)密電碼
“這里一切都是土生土長的,都明顯是中國的——約瑟夫·澤齊伯爵中國之行的日記(1876)
語言不可思議?一段禪宗的公案
“譯作不息”或“因譯著事煩,終頗困頓——魯迅譯果戈理《死魂靈》研究
·新書評介·
《巴爾扎克在中國》序言
卜彌格和莫杰夫斯基當(dāng)然不一樣,而且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也不一樣,但他的雄辯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無往而不勝的氣勢,和莫杰夫斯基頗為相似。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在和別人就宗教信仰進行爭論時,在語言和邏輯推理上的沖擊力,是誰也阻擋不住的。在上述《卜彌格從泰國給總會長的報告,1658年》中,他說他在泰國遇到了一些伊斯蘭教徒,便和他們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辯,他對這次爭辯過程的描寫,同樣表現(xiàn)了非常激動的情緒。
卜彌格為說服和他爭辯的那些伊斯蘭教徒,除了運用比喻外,還采取了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引用那些伊斯蘭教徒最敬仰的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和《可蘭經(jīng)》上說過的話,來證明基督教高于伊斯蘭教,高于所有別的宗教,使對方無話可說。此外卜彌格作為一個基督教徒,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他在暹羅最感興趣的,當(dāng)然還是那里人民的宗教信仰,特別是那里最普及的佛教信仰,他對這一信仰和有關(guān)的習(xí)俗的了解和反映的過程中,雖然沒有和誰進行過辯論,但也是采用一種雄辯的方式。對于他要了解的事物,定要向談話者追根問底,把它了解個透。如他在暹羅的一個神廟里見到了一尊神像,便向一個和尚問它的來歷,到最后他終于了解到,這尊神像是一個紀(jì)念像,代表那些生前給了神廟里的和尚許多施舍、為他們的暹羅王國做過好事的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