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 《秦中吟》、《新樂府》,敢于針對當權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 盾,他又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極為廣泛。在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上,他提出文 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的主張。本選集分為詩選詞選文選三個部分,各依創(chuàng)作年代排列,大體可以反映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概況及主要事跡、思想。
白居易是賣炭翁也是琵琶女。直寫疾苦,為唐朝人民代言。
白居易是唐代的偉大文學家。他的最大成就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人們常把他看作是繼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
位大詩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先世太原(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人,曾祖白溫遷居下邽(治所在今陜西渭南下邽鎮(zhèn)),祖父白锽遷居鄭州新鄭(治所在今河南新鄭)。白居易就出生在新鄭。父親白季庚曾在徐州做官,家屬寓居屬縣符離(治所在今安徽宿州符離鎮(zhèn))。
白居易生長在小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由于北方戰(zhàn)亂頻繁,他十一二歲時到吳越一帶避難,從此奔走南北,顛沛流離,對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疾苦有了比較深切的了解。他從十五歲開始刻苦讀書,立志仕進。二十三歲時,父親卒于襄州別駕任上。由于家境困窘,白居易遲遲未參加科舉考試。直到貞元十五年(799)秋,他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州)應鄉(xiāng)試,為宣歙觀察使崔衍所推舉,赴長安應進士試。次年春,以第四名進士及第,時年二十九。貞元十九年(803)春,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從此進入仕途。元和元年(806),任滿,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盩厔(治所在今陜西周至)縣尉。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就在該地創(chuàng)作。元和二年(807)秋,白居易調(diào)回長安,為集賢校理,充翰林學士。次年四月,授左拾遺,仍充翰林學士。白居易在京城任職期間,屢次上奏章指摘弊政,直言無忌,又創(chuàng)作《秦中吟》、《新樂府》等﹁諷諭詩﹂,作為抨擊時弊的武器,因此受到宦官和權貴集團的忌恨。元和五年(810)五月,左拾遺任滿,白居易為養(yǎng)親而自請俸祿優(yōu)厚的京兆府戶曹參軍,仍充翰林學........
嚴杰,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文獻學,在白居易集校注、《太平廣記》研究、歐陽修研究等方面有很大成就。
前言
詩選
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
賦得古原草送別
王昭君二首(其二)
自河南經(jīng)亂,關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寄湘靈
杏園中棗樹
邯鄲至除夜思家
贈元稹
長恨歌
京兆府新栽蓮
觀刈麥
初授拾遺
贈內(nèi)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送王十八歸山寄題仙游寺
感鶴
有木詩八首(選一)
李都尉古劍
宿紫閣山北村
惜牡丹花二首(選一)
新制布裘
上陽白發(f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