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水木清流是汨羅
(節(jié)選)
1
文學根何在,龍舟下汨羅。
我的家鄉(xiāng),就在這文學之根,磊石山下、汨羅江畔。細到村落,埋胞衣罐子的地方,在湘北岳陽,汨羅市桃林寺鎮(zhèn)新塘社區(qū)玉林村新塘劉屋場金雞侖。堂號彭城,被看作郡望堂號的正宗,是為漢高祖劉邦之后裔。據(jù)一冊泛黃的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朱元璋血洗湖南,吾族先祖克一公自江西南昌府梓溪劉遷居湘陰書林橋,插標落業(yè),固宅守耕,距今六百余年矣。按譜系,我是士英公下敬道房萬齡支序二十九世,屬正字輩。
猶如水木之有源,祖宗不可忘。追尋中國詩歌的血脈,眾所周知,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的,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他之前,朝廷委派樂官,經(jīng)常搖著木鐸深入田間地頭采詩,如流傳于世的《詩經(jīng)》《國風》等作品,均是民間集體智慧的結晶。自屈原以降,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個人原創(chuàng)的新時代。他匠心創(chuàng)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泱泱中華有了第一位以文學才情聞名于世的作家。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因遭朝中權貴誹謗陷害,屈原多次被流放沅湘等地。當聽到楚國郢都被秦軍攻落后,他心中美政的理想徹底破滅,悲憤交加,舍生取義,撲通一聲,懷沙自沉于我家門前的汨羅江之河泊潭。
一夕之間,汨羅,這個地圖上的微點與蠻荒偏遠之地,因為詩人的殉國之舉成為端午源頭、龍舟故里。這里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文學發(fā)祥地,中華詩詞之鄉(xiāng),一個崇尚詩人、給詩人尤其是落魄詩人最高禮遇的地方,一個龍舟飛翔、粽子與甜酒飄香的地方。我們創(chuàng)造的節(jié)日叫端午,我期待來客,最好在五月。母親沒有上過學,不識字,卻最懂世事人情,從不忘依民風習俗,懷念與祭祀沉淵的詩人。她知道流經(jīng)屋前的汨羅江,也是一副待哺的肚腸,沉甸甸的粽子,香噴噴的粽子,釅巴巴的粽子,在五月,要多包一些,一半喂養(yǎng)兒孫,一半拋撒江中。
汨羅,堪稱詩人的圣地、文化人的圣地。
汨羅江,一條詩歌的河流,長流在人們心頭……
以一首《鄉(xiāng)愁》名滿天下的詩人余光中,也有一句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廣為流傳。他繡口一吐,為千古江流揮寫了一份意蘊深厚的文化注解。
2006年4月7日,陽光燦爛的午后,廈大芙蓉廣場,作為在校學子,我有幸見到了回母校參加廈門大學85周年校慶活動的學長。他年逾古稀,精神矍鑠,謙和幽默,有君子之風,對學弟學妹們的簽名要求爽快應允,舉手投足間,容顏與心態(tài)盡顯年輕。當?shù)弥襾碜糟枇_時,他說:去年端午,我去了汨羅參加龍舟節(jié),汨羅江是一條充滿美與詩意的河流。情之所至,他當即朗誦起《汨羅江神》: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這是詩人特地為2005年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jié)創(chuàng)作,并由他帶領數(shù)百人齊聲誦讀。當天,江渚人頭攢動,江上龍舟競渡,民俗鬧端午,愿君常安好。
談笑間,鮮花盛開的芙蓉湖畔,莘莘學子圍著一位滿頭白發(fā)、詩興盎然的長者,沉浸在對汨羅江與屈原的神往中,我更是為家鄉(xiāng)有這樣美麗的河、有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稍后,我們簇擁著學長前往建南大禮堂,眾多粉絲與媒體記者堵在門口,水泄不通。在工作人員的開道下,他才擠上講臺,開始一場關于詩與音樂的演講。當天,高潮迭起的詩歌朗誦,如潮水般漾出窗外,漾向上弦場,將美麗廈大浸洇在濃郁的詩意之中……
如今,回想這些,學長在汨羅江畔與廈大校園的身影與吟哦猶在眼前。斯人遠去,鄉(xiāng)愁未了,或許可以說,從一顆詩心發(fā)軔,在情感的深處,他的鄉(xiāng)愁在汨羅,全天下所有的詩人,鄉(xiāng)愁都在汨羅。
因為,汨羅是詩歌的原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