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七章,系統(tǒng)梳理了國內外花生生產現(xiàn)狀及低溫冷害對花生生產的影響;全面總結了花生各生育時期的冷害發(fā)生機理;花生適應低溫冷害的生理機制、脂類代謝調控機理和分子生物學基礎;以及花生耐冷生物技術和栽培調控體系。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并融會貫通本領域最新進展,以理論探索為主線,以試驗研究為依據,以生產應用為目標,在學術思想、撰寫風格和章節(jié)布局上有突出原始創(chuàng)新。所著內容必將為花生耐冷性遺傳改良和生理生態(tài)調控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對推動我國花生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提高油料綜合產能、確保油料供應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遼寧省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推廣,全國農牧漁業(yè)豐收獎二等獎,2016年,排名第1;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節(jié) 國內外花生生產概況 1
一、世界花生生產概況 1
二、我國花生生產概況 9
第二節(jié) 低溫冷害對花生生產的影響 13
一、低溫冷害的概念 13
二、低溫冷害的類型 15
三、低溫冷害對花生生產的損傷效應 18
主要參考文獻 20
第二章 低溫冷害對花生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22
第一節(jié) 低溫冷害對花生營養(yǎng)生長的影響 22
一、種子萌發(fā) 22
二、出苗情況 24
三、幼苗生長 27
第二節(jié) 低溫冷害對花生生殖生長的影響 29
一、開花下針 29
二、莢果發(fā)育 32
三、收獲儲藏 33
第三節(jié) 低溫冷害對花生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35
一、產量構成因素 35
二、籽粒營養(yǎng)品質 38
主要參考文獻 40
第三章 花生適應低溫冷害的生理機制 42
第一節(jié) 生物膜系統(tǒng)與花生耐冷性 42
一、生物膜的結構 42
二、膜脂相變 43
三、膜脂過氧化 45
第二節(jié) 滲透調節(jié)物質與花生耐冷性 46
一、游離氨基酸 46
二、可溶性蛋白 48
三、可溶性糖 49
四、甜菜堿 50
第三節(jié) 活性氧與花生耐冷性 51
一、活性氧的產生與毒害效應 52
二、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 55
三、非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 57
第四節(jié) 光合作用與花生耐冷性 57
一、葉綠體結構 58
二、光合色素 59
三、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 60
四、光合特性 61
主要參考文獻 63
第四章 花生適應低溫冷害的脂類代謝調控機制 68
第一節(jié) 花生脂質的組成及分類 68
一、花生脂質的化學組成 68
二、花生脂質的分類 69
第二節(jié) 脂肪酸與花生耐冷性 72
一、花生脂肪酸組成及分類 72
二、花生脂肪酸生物合成 73
三、脂肪酸對花生耐冷性的調控 79
第三節(jié) 三酰甘油與花生耐冷性 81
一、花生TAG生物合成 81
二、花生TAG降解 83
三、TAG與花生耐冷性 84
第四節(jié) 生物膜脂與花生耐冷性 86
一、花生膜脂組成及分類 87
二、花生膜脂生物合成 89
三、生物膜脂對花生耐冷性的調控 93
第五節(jié) 花生耐冷的脂質信號轉導及調控機制 100
一、參與花生耐冷的脂質信號分子 100
二、花生耐冷的脂質代謝調控機制 110
主要參考文獻 117
第五章 花生適應低溫冷害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23
第一節(jié) 花生冷誘導基因的分離方法 123
一、基于基因序列的分離方法 123
二、基于基因圖譜的分離方法 124
三、基于基因位置的分離方法 125
四、基于基因功能的分離方法 125
五、基于基因轉錄產物的分離方法 126
六、基于功能基因組學的分離方法 129
第二節(jié) 花生冷誘導基因的分離鑒定 136
一、轉錄組測序及質量評估 136
二、基因表達水平分析 140
三、花生耐冷相關基因鑒定 142
四、花生耐冷相關基因功能分析 144
五、基于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鑒定花生耐冷候選基因 148
第三節(jié) 花生冷誘導基因的表達調控 157
一、轉錄水平調控 157
二、轉錄后水平調控 173
三、翻譯后水平調控 175
第四節(jié) 花生耐冷的信號轉導機制 177
一、低溫信號的感知 177
二、低溫信號的傳遞 180
三、低溫信號轉導途徑 183
主要參考文獻 185
第六章 花生冷害診斷及減產的農業(yè)技術分析 194
第一節(jié) 花生冷害的診斷 194
一、冷害診斷的意義 194
二、冷害診斷的方法 194
第二節(jié) 花生冷害減產的農業(yè)技術分析 196
一、天氣條件與冷害 196
二、氣候異常與冷害 196
三、農業(yè)技術與冷害 198
主要參考文獻 202
第七章 花生耐冷性鑒定及綜合評價體系 204
第一節(jié) 花生耐冷性鑒定方法 204
一、田間自然鑒定法 204
二、室內模擬鑒定法 207
第二節(jié) 花生耐冷性鑒定指標 208
一、形態(tài)指標 208
二、生長發(fā)育指標 210
三、生理生化指標 212
四、產量相關指標 219
五、綜合指標 220
第三節(jié) 花生耐冷性鑒定的綜合評價方法 220
一、隸屬函數(shù)法 220
二、聚類分析法 222
三、主成分分析法 223
四、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 224
五、多重表型分析法 225
第四節(jié) 花生耐冷性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 226
一、花生萌發(fā)期耐冷性鑒定 226
二、花生苗期耐冷性鑒定 230
三、花生田間耐冷性鑒定 232
第五節(jié) 冷害易發(fā)區(qū)花生品種的選用 235
一、選用耐冷、早熟、高產的花生品種 235
二、做好品種區(qū)劃 236
主要參考文獻 237
第八章 花生大田生產防冷耐冷調控技術 239
第一節(jié) 花生播前防冷調控技術 239
一、科學曬種 239
二、剝殼選種 240
三、低溫浸種 241
四、藥劑拌種及種子包衣 241
第二節(jié) 花生耐冷播種調控技術 242
一、適時播種技術 242
二、帶殼播種技術 248
第三節(jié) 花生地膜覆蓋提溫增產技術 254
一、發(fā)展歷程與應用現(xiàn)狀 254
二、增產效果及其機制 257
三、地膜覆蓋提溫增產栽培技術 261
第四節(jié) 花生低溫冷害化學調控技術 263
一、化學調控技術的發(fā)展歷程 264
二、耐低溫化學調節(jié)劑的種類 266
三、化學調控技術的耐冷機制 270
主要參考文獻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