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穆木天卷
定 價:49 元
- 作者:陳惇 ,張健 編
- 出版時間:2012/1/1
- ISBN:9787303141432
- 出 版 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C53
- 頁碼:37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在人們的印象中,穆木天先生首先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的象征派風格的詩歌創(chuàng)作,他的那些關于新詩發(fā)展和詩歌運動的評論,都曾在文學史上起過引領作用,因而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穆先生有大量的翻譯作品問世,特別是他對巴爾扎克的譯介,時間早,數(shù)量大,在中國現(xiàn)代翻譯史上有獨特貢獻。于是,人們又把他稱為翻譯家。但是,僅僅這樣來了解穆先生還是不夠的,因為他不僅是詩人、文學評論家和翻譯家,而且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學者和教育家。近年以來,穆先生在詩歌和文學評論方面的成就,越來越受到重視,有關穆先生在那些方面的作品,已有結集出版,研究論著也已問世,這是十分可喜的。
“百年師大,中文當先”。描繪北京師范大學中文學科的發(fā)展歷史,這是一句經(jīng)常被征引的判斷。在一個較為抽象的意義上,它的確昭示了某種令人鼓舞的氣象。不過,“百年”來的中國社會文化實在曲折多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發(fā)展也可謂是源流繁復,“當先”的真實意義常常被淹沒于時代洪流的連天浪淘之中,作為“思想模式”與“學術典范”的師大中文傳統(tǒng)期待著我們更多地保存、珍惜、承接與發(fā)揚。
現(xiàn)代中國的高等教育肇始于京師大學堂,由京師大學堂師范館而有1908年5月的京師優(yōu)級師范學堂,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同月,從京師大學堂母體誕生了作為中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翹楚的北京大學。“辦理學堂,首重師范”,作為與北京大學“一奶同胞”的北京師范大學,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引領了現(xiàn)代教育與文化的發(fā)展,其首功勛績由此銘篆于史。從京師優(yōu)級師范學堂里走出了符定一,我們優(yōu)質的中國語言文學教育讓這位著名的教育家與語言文字學家在后來創(chuàng)辦湖南省立一中、執(zhí)掌岳麓書院之時胸懷天下、垂范后學,培養(yǎng)了包括毛澤東在內(nèi)的一代優(yōu)秀青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中文學科更是云集了當時中國的學術精英,如魯迅、黎錦熙、高步瀛、錢玄同、馬裕藻、沈兼士,不時應邀前來講學的還有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陳獨秀等思想名流,可謂盛極一時。京師優(yōu)級師范學堂、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北平)師范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輔仁大學,京師中文學科的漫漫歷史清晰地記錄著中國現(xiàn)代語言文學的學術歷程與教育歷程,這里,活躍著眾多享譽中外的學術巨匠,書寫了現(xiàn)代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的華章:從九十余年前推行白話文、改革漢字,奠定現(xiàn)代漢語的基石到半個多世紀以來開創(chuàng)現(xiàn)代中國民俗學與民間文學的卓越貢獻,諸多學科先賢都將自己堅實的足跡留在了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旅程中。
導語
《法國文學史》(選)
卷頭語
第五章 布爾喬亞汜社會的文學
第六章 現(xiàn)實主義文學
第七章 現(xiàn)代文學
世界文學基本講義(選)
古代希臘的英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莫利哀
德國民族詩人歌德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
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
外國文學評論譯文選
史詩《英雄國》及其作者
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
洛甫·德·維伽及維伽派
西班牙的巴樂歌與卡爾代龍
現(xiàn)代印地語文學的基本流派和發(fā)展道路
附錄一 穆木天著譯年表(1916-1957)
附錄二 穆木天外國文學評論譯文目錄(1957-1966)
后
他在尋思著。在水濱,從蘆葦?shù)娜~縫里,他窺見了在水中戲躍著的裸體的水中仙女。他的視線如箭似地射中了仙女的肉體。水中仙女不堪傷痛,如同散珍珠似地,消逝在水底。然而,在那里,有兩個水中仙女在睡眠著,胳膊和胳膊,腿和腿交錯在一起。一人金發(fā),一人褐發(fā),小心而大膽,清潔而豐滿。他任性地把二人抱住,跑進了薔薇之叢里去了。在他想親吻她們的頭發(fā)而后分別時,放開了由肉欲的預感而無力了的胳膊,那兩個所得物都跑掉了。人羊神果然擁抱著蘆葦,僅僅吹出蘆笛的玲瓏之音。于是懶洋洋地在熱沙之上睡著了。再醒時,他會重復著同樣的回憶,永遠贊美和夢想水中仙女。在這首詩里,詩人唯美地印象地吟詠出人羊神的肉欲的憧憬及幻滅,而把欲望轉向了美、藝術、理智。在詩中,各行各語之間都發(fā)散出印象的瞬間的美,瞬間的肉感。詩中到處是印象派的風景畫。這首詩可謂為十九世紀法國詩歌的頂點。是與《惡之華》和瓦雷利(Paul Valery,1872-)的《青年的帕爾克》(LaJeune Parque,1917)相呼應的杰作。其后在1885年他發(fā)表了題作《散文》(Prose)的詩論,在其中,他令人難解地吟詠出;在游歷象征之島時,如何把形象同現(xiàn)實分開,形象的暈翳如何地被擴大,美是如何地被隱匿起來。他還發(fā)表了唯美的小曲,如《圣女》(Sainte)等篇。在《圣女》中吟詠了禮拜堂繪畫玻璃上所描畫的圣女,那個圣女同時是他的繆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