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遠的鄉(xiāng)情、質(zhì)樸的村落、濃郁的民俗,讀魯彥散文如同置身遙遠的江南小鎮(zhèn),體味近代東南沿海傳統(tǒng)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魯彥編著的《聽潮的故事》是雙桅船名家經(jīng)典讀本之一,《聽潮的故事》包含了魯彥散文中的名篇《聽潮的故事》、《風箏》、《食味雜記》、《清明》等。
魯彥是以鄉(xiāng)土文學代表作家的身份確立他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的,他的創(chuàng)作以半殖民地化的中國江南小鎮(zhèn)為背景,描摹了浙東農(nóng)村的人情世態(tài)、民風習俗,顯示了樸實細密的寫實風尚。魯彥編著的《聽潮的故事》包含了魯彥散文中的名篇《聽潮的故事》、《風箏》、《食味雜記》、《清明》等。
狗
燈
秋雨的訴苦
雪
寂寞
戰(zhàn)場
新的枝葉
開門炮
父親的玳瑁
關(guān)中瑣記
楊梅
清明
釣魚――故鄉(xiāng)隨筆
我們的學校
孩子的馬車
旅人的心
活在人類的心里
雷
母親的時鐘
火的記憶
風箏
食味雜記
我們的太平洋
廈門印象記
聽潮的故事
驢子和騾子
四歲
“我們的學校明天放假,愛羅先珂君請你明晨八時到他那里,一同往西山去玩!币晃缓蛺哿_先珂君同住的朋友來告訴我說。
“好極了,好極了!”我喜歡得跳了起來,兩只手如鼓槌似的亂敲著桌子。
同房的兩位朋友見我那種樣子,哈哈地大笑了。
住在北京城里,只是整天地吃灰吃沙,縱使有鮮花一般的靈魂的人也得憔悴了。
到馬路上去,不用說;大風起時,院子內(nèi)一畚箕一畚箕掃不盡的黃沙也不算稀奇;可是沒有什么風時關(guān)著門,房內(nèi)桌上的灰也會漸漸地厚起來,這又怎么說呢?
北京城里有幾條河,都如溝一樣的大,而且臭不堪聞。有幾個池多關(guān)在皇宮里,我不知他們?yōu)槭裁唇心切┏貫椤昂!,或許想聊以自慰罷。所謂后海,現(xiàn)在已種了東西。
北京城里也有幾個小山,但是都被鎖在皇宮里。
這樣苦惱的地方,競將我飄流的人留了四五年,我若是不曾見過江南的風景倒也罷了,卻偏偏又是生長在江南。
許多朋友都羨慕我,說我在北京讀了這許久書,卻不知道我肚里吃飽了灰。
西山離城三十余里,是一座有名的山,到過北京的人,大概都要去游幾次。只有我這倒霉的人,一聽人家談起西山就紅了臉。
來去的費用原花不了多少,然而“錢”大哥不聽我的命令,實在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撲滿雖曾買過幾次,但總不出半月就碎了。
從高柜子上換得的幾千錢,也屢屢不能在衣袋中過夜。
不幸,住在北京四五年,竟不曾去過一次。這次愛羅先珂君邀我一道去游這里的名山,我還不喜歡嗎?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