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結(jié)構的句法語義研究:漢語語義性特點的一個視角
定 價:30 元
- 作者:張和友著
- 出版時間:2012/4/1
- ISBN:9787301202692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146.3
- 頁碼:210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系詞是人類語言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動詞,學術界或稱之為空動詞。西方語言學界對于英語系詞的研究自傳統(tǒng)語言學大師葉斯柏森(0.Jespersen)等人以來,已相當成熟!丁笆恰弊纸Y(jié)構的句法語義研究:漢語語義性特點的一個視角》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漢語系詞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期望對系詞有更深入的認識。
本書對現(xiàn)代漢語的“是”字結(jié)構進行了詳盡論述,從核心義到邊緣義,依次討論了典型、準典型、語義特異型、聚焦型以及語氣斷定型等五種“是”字結(jié)構的句法、語義特點,并借鑒當代語言學理論的優(yōu)秀成果如中心語理論和語法化理論,對表層結(jié)構各異的“是”字結(jié)構作了歸一性解釋。
本書還嘗試將漢英系詞進行比較,了解漢英系詞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可以為我們體察漢語語義性特點提供一個窗口。
本書適合從事漢語語法研究以及從事語言學理論研究的學者使用,對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人員,以及從事跟語言相關的學科研究如中文信息處理、認知科學等的研究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張和友,1970年5月出生,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004年6月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在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興趣為句法學、語言(方言)比較,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漢語學習》、《當代語言學》、《現(xiàn)代外語》、《語言學論叢》、《語言科學》、《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等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二十篇。
0 緒言
0.1 解題
0.1.1 正名與提出問題
0.1.2 本書的研究對象
0.2 邏輯學界、哲學界對系詞的研究
0.3 語言學界的系詞之爭
0.3.1 關于系詞的兩種觀點
0.3.2 系詞的性質(zhì)定位
0.4 漢語學界對“是”字結(jié)構的傳統(tǒng)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0.5 傳統(tǒng)研究的局限性和“是”字結(jié)構的線索
0.5.1 傳統(tǒng)研究的局限性
0.5.2 從客觀到主觀:“是”字結(jié)構的線索
0.6 研究策略
0.6.1 研究方法問題
0.6.2 原則和思路
0.6.3 全書線索
0.7 全書的結(jié)構安排與各章內(nèi)容概要
0.8 語料來源
第一章 句法語義的同構性與“是”字斷定句的類型
1.1 句法語義的同構性問題
1.1.1 語言與經(jīng)驗同構
1.1.2 關于同構的概念
1.1.3 “是”字結(jié)構句法語義對應情況
1.2 “是”的邏輯內(nèi)涵與古今漢語主觀斷定結(jié)構之差異
1.2.1 “是”的邏輯內(nèi)涵及典型“是”字句
1.2.2 古漢語的主觀斷定結(jié)構:“(者)(也)
1.3 指稱化、名物化與準典型“是”字句
1.3.1 指稱化與名物化問題
1.3.2 準典型“是”字句的幾種類型
1.4 “是”的非典型結(jié)構
1.4.1 非典型“是”字結(jié)構的類型
1.4.2 非典型“是”字結(jié)構句法語義的共同性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特異型“是”字句的句法、語義
2.1 何謂語義特異的“是”字句?
2.1.1 “語義特異判斷句”界說
2.1.2 描述方法的說明
2.2 語義特異“是”字句的形式類和語義特點
2.2.1 隱喻型“是”字句
2.2.2 轉(zhuǎn)喻型“是”字句及其語義特性
2.3 語義特異“是”字句的句法推導與功能解釋
2.3.1 語義特異“是”字句的句法推導
2.3.2 一種基于功能的解釋
2.4 漢英對語義特異系詞句的容納度差異及其解釋
2.4.1 英語中的所謂例外現(xiàn)象
2.4.2 英漢容納度差異的根源
2.5 語義特異“是”字句研究的應用價值
2.5.1 文本語義識別方面
2.5.2 對外漢語教學如何教授這類“是”字句?
2.6 一種含有比較義的“是”字結(jié)構
2.6.1 結(jié)構問題
2.6.2 生成問題
第三章 焦點化與“是的”結(jié)構句(上)
3.1 聚焦式“是的”句及其結(jié)構語義
3.1.1 何謂聚焦式“是的”句?
3.1.2 聚焦句的總體語義特點
3.2 聚焦句的語義特點
3.2.1 兩種語義:時體義與內(nèi)涵義
3.2.2 說話者的斷定對象與“是”的轄域
3.3 聚焦句的構造過程
……
第四章 焦點化與“是的”結(jié)構句(下)
第五章 語氣斷定型“是”字句
第六章 “是”字結(jié)構的歸一性及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出版后記
致謝
“極端派”系詞觀的思想顯然是從古典邏輯出發(fā)得出的論斷。同時,這種思想也有其語言學基礎。大致是:斷定是說話者思維的結(jié)果,是說話者的論斷、斷言;也就是說,斷定是說話者基于客觀事實的主觀心智活動,因而是可以用客觀事實來檢驗真?zhèn)蔚。而自然語言中,主觀斷定色彩最強的動詞就是典型斷定句(判定兩名物之等同或類屬關系)的系動詞。敘述句可以理解為對客觀世界的客觀報道,主觀化的程度不如典型判斷句,而邏輯推理要突出的是,所有斷定都是主觀認定,包括“他正在寫字”這樣的敘述句。這樣,所有的斷定,不管所對應的自然語言的句子是否要用系詞,在邏輯式上都用上系詞。這一主張突顯了自然語言中“是”動詞的特殊性,它是說話者表示主觀判定的泛化動詞,而邏輯上就用它作為高于一般動詞的斷定算子。判斷句、描寫句、敘事句雖然都是說話者的主觀描述,但說明兩名物之等同或類屬關系的判斷句、判斷動詞、“也”等語氣詞的主觀性明顯是最高的,因為兩物間之關系完全是由說話者認定的。
“極端派”很早就遭到中外學者的反對,正像Jespersen(1924:131)所指出的那樣,很多語言(如日語)從來就沒有發(fā)展出系詞來(參p.5,注釋2),在一些存在系詞的語言中,沒有系詞也行。Vendryes(1968)也指出,“動句”與動詞etre(是)毫無關系,就是在“名句”里,etre用為系詞也是很晚的事情。王力(1961)認為,將“美國侵略古巴”理解成“美國是侵略古巴的國家”是不符合語言實際的,兩句話的涵義并不是完全相等的。
“中庸派”系詞觀認為,句子可以有系詞,但并非必得有系詞。換句話說,有系詞則承認其存在,沒有系詞不必強加系詞。跟“極端派”不同,“中庸派”所依據(jù)的是語言本身,只是把系詞看作謂詞的小類,因為自然語言中的句子并非都有系詞出現(xiàn)。
漢語學界關于系詞的看法也有正統(tǒng)和極端兩派。正統(tǒng)派堅持漢語是有系詞的,內(nèi)部各家的分歧在于對系詞“是”的來源問題的認識。但是,對于漢語為什么從無系詞發(fā)展到有系詞,即系詞的產(chǎn)生機制問題尚缺乏有力的討論,下文我們會討論這一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