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是“摩根解經叢卷”系列之一。“世界上還有什么事比這更叫人痛苦呢?一個偉人,卻被命定,要眼睜睜地去看一個瀕臨死亡的國家在茍延殘喘下的掙扎,去照拂她在解體以前那種時而昏迷、時而狂亂的光景,去注視她的活力一點一滴地消失,直到她靜止不動,冰冷、陰暗、完全崩潰。”摩根告訴我們,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默想耶利米的全部預言,加以分析、注解,而是要聽聽神說話的語氣,看看在失敗的世代里,神對祂兒女所講的話。
本書全無學術研究氣息,而是以一位牧者情懷,通過清新、活潑的語言,讓圣經的話語發(fā)出屬靈的亮光。
坎伯·摩根(CampbellMorgan,1863—1945)是全世界公認的“解經王子”。1888年5月2日申請要成為英國伯明翰衛(wèi)理公會牧,當他站在75位考牧委員面前講完道后,考牧委員竟然評定摩根是“不適合講道,沒有講道恩賜”的人,這份差事因而告吹。此舉對摩根而言是一次重大打擊,摩根傷心地打電報給擔任牧師的爸爸,他父親立即回電說:“地上拒絕,天上接納。”摩根沒有放棄神給他的呼召,在神的帶領下盡他的職份,8年后成為伯明翰衛(wèi)理公會理田路禮拜堂的主任牧師,而且日后成為最會講道的解經牧者。
在英語世界中,聽過他的信息的人說:“這位牧師真是相信圣經,他傳講自己所信的事時,又是具有那么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一位長期追隨摩根的朋友約翰?哈理斯(JohnHarris)觀察他大有能力的講道,對他的分析是,“摩根講道的能力是出于他對神、對圣經的堅定信心,他所傳的是他內心所確信不疑的!痹S多傳道人向他請教秘訣,摩根的回答永遠不改變:“用功,用功,再用功!庇霉τ诿刻烨宄窟M入那塊神圣的領域,呼吸天上的空氣,取得新的能力?膊?摩根將一卷圣經最少讀50遍,才著手解釋它。此外,他熟記經文,讓熟記話語成為他生活的習慣,使他的講道及解經更正確、深入和生活化。
1、時代背景(一1-3)
2、神的器皿(一4-19)
3、神的挑戰(zhàn)(二1-四2)
4、人的審判(四3-六30)
5、被扭曲的真宗教(七1-八3)
6、國家的強弱興衰(八4-九26)
7、神的代替品(十1-十一17)
8、先知的力量(十一18-十三27)
9、避難所(十四1-十七27)
10、神的主權(十八1-二十18)
11、偽官長(二十一1-二十三40)
12、憐憫的呼召(二十四1-二十六24)
13、神的認識和見證(二十七1-二十九32)
14、永遠的愛(三十1-24)
15、屬靈的新約(三十一1-40)
1、時代背景(一1-3)
2、神的器皿(一4-19)
3、神的挑戰(zhàn)(二1-四2)
4、人的審判(四3-六30)
5、被扭曲的真宗教(七1-八3)
6、國家的強弱興衰(八4-九26)
7、神的代替品(十1-十一17)
8、先知的力量(十一18-十三27)
9、避難所(十四1-十七27)
10、神的主權(十八1-二十18)
11、偽官長(二十一1-二十三40)
12、憐憫的呼召(二十四1-二十六24)
13、神的認識和見證(二十七1-二十九32)
14、永遠的愛(三十1-24)
15、屬靈的新約(三十一1-40)
16、購買亞拿突之地(三十二1-44)
17、復興的方法和結果(三十三1-26)
18、褻瀆神的名(三十四1-22)
19、傳統(tǒng)的束縛(三十五1~19)
20、災難的時刻(五十二1~34)
21、回到埃及(四十1-四十三13)
22、墮落的婦德(四十四1-30)
23、新約里的耶利米
耶利米書第一章
1時代背景(一1~3)
讀經:耶一1~3;王下二十二~二十五;代下三十四~三十六21。
“耶利米的話……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耶一1~2)。
史博士(Dr。 Streane)在為《劍橋學生版圣經》(The 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ndColleges)耶利米書所撰寫的前言中,引用了一段馬爵士(Lord Macaulay)的話,很精彩:
“世界上還有什么事比這更叫人痛苦呢?一個偉人,卻被命定,要眼睜睜地去看一個瀕臨死亡的國家在茍延殘喘下的掙扎,去照拂她在解體以前那種時而昏迷、時而狂亂的光景,去注視她的活力一點一滴地消失,直到她靜止不動,冰冷、陰暗、完全崩潰。”
選這段話作為研讀耶利米書的前言,再合適也不過,因為它正確地描述了耶利米蒙召,在猶大所從事的那種痛苦職事。
在那漫長而榮耀的先知傳統(tǒng)中,沒有任何一個先知所作的事工,像他那樣不能得到人的欣賞。而他個人,在他所從事的職事上,那種赤膽忠誠的英雄氣概,卻遠非其他先知所能比擬的。
摩博士(Dr。 Moorehead)很生動地描述了耶利米所事奉的那個世代的光景,他說:
“耶利米領受職分向猶大說預言的時候,猶大的各樣事物都正猛向最后那可悲的結局直奔。那時政治上的動蕩已達最高潮,各個黨派都被最劇烈的情緒煽得火熱,那令國家滅亡的致命策略正逐漸得勢。耶利米屹立在這個國家沖向滅亡的道路中間,奮力制止敗亡的趨勢,并且試圖把整個國家扭轉過來。但是,他是命定要失敗的,他要被趕到一邊去,親眼看著他的骨肉同胞,他以溫柔的愛心去愛的這些人,投身到那無可挽回的毀滅里!
這段話等于給我們一把開啟耶利米書的鑰匙,讓我們感受到里面真正的氣氛。這位先知所講的預言信息,是帶著力量,也帶著眼淚的;這是耶和華對那個敗壞的世代所講的話。
“耶和華的話”這件事本身就是奇妙的,就是具有啟發(fā)性的,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地去思想。神講了話,人不服從,但神還是繼續(xù)講話;祂的話,雖然有如對牛彈琴,但祂還是講;祂明知,講了話,人也不會有什么反應,但祂還是繼續(xù)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在這樣的時間里,祂還是用這樣的詞句,透過耶利米的預言說出來。在舊約圣經里,這實在是一件很奇妙、很獨特的事。
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默想耶利米的全部預言,加以分析、注解。我的目的是要聽聽神說話的語氣,看看祂通過耶利米講了些什么信息。同時,我們該記住,從這本書里,我們讀到的是,在失敗的世代里,神對祂兒女所講的話。
首先,我們看這卷書開頭的一段話,實際上這段話可以說是這卷書的標題。
從這卷書的標題,讓我們看到傳遞這些信息的那個特殊世代,也就是猶大國歷史的最后四十年。這段話的中心是一句宣告:“耶和華的話臨到。”這句話正表明了這本書的崇高價值。
所以,目前我們的主題是耶利米那個世代的光景;耶和華竟然對那樣的一個世代講話;以及耶和華講話的目的。
要了解耶利米那個世代的情況,第一,我們要看看那個時代執(zhí)政的君王,以及他們執(zhí)政的情形。第二,探討耶利米服事期間,三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這樣,我們才可以了解,那些領受這信息的人實際生活的情形。
耶利米說預言的期間,猶大總共換了五個王,但是耶利米只提到三個,很可能因為其他兩個王執(zhí)政期間太短。耶利米開始他的事工以后,約西亞又統(tǒng)治了十八年。之后由約哈斯繼位,只有三個月時間。接著是約雅敬,統(tǒng)治了十一年。繼任的約雅斤,也只作王三個月而已。最后是西底家,在位十一年。耶利米沒有提到那兩個在位只有三個月的王,所以這段經文只有提到約西亞、約雅敬和西底家三人。
約西亞是在一個不尋常的時間作王。耶利米開始他的服事時,約西亞已登基十三年之久。他登基的時刻,我們還可以看到希西家英明統(tǒng)治下的光榮余輝。希西家的統(tǒng)治距約西亞有半個世紀之久。在希西家作王的那段期間,我們可以看到大先知以賽亞,在猶大所散發(fā)的光輝。希西家死后,接續(xù)作王的是瑪拿西。在瑪拿西任下,這個國家突然陷入分崩離析的可怕光景中。異教徒所行的一切可憎可惡之事,這個國家?guī)缀醵挤噶。由于行了這些可憎可咒的事,就給這個國家?guī)砹丝膳碌臄。在瑪拿西和約西亞之間,還有一個亞捫作王。到了約西亞繼位的時候,他非常關心這個國家的可怕光景,所以他潔凈圣殿,試圖恢復圣潔的敬拜。就在潔凈圣殿的時候,他發(fā)現了一本律法書。接著,他就按照這本律法書,對全國作了一個徹底的改革。可惜的是,他的改革只是皮毛,沒有真正觸及這個國家問題的根源。眾人跟著他走,只因為他甚孚眾望,他們并沒有真心歸回神。
約西亞死了以后,繼位的約哈斯,在位只有三個月;接著是約雅敬作王。這位約雅敬起先是作埃及的傀儡,接著又作巴比倫的傀儡。接下來的約雅斤,在位也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最后的西底家是在宗教黑暗、道德敗壞、政治動蕩中登基。這段期間,這個國家直朝著最終的滅亡奔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耶利米傳講耶和華的話。他受盡了嘲笑、譏諷、辱罵、逼迫、囚禁。他是一個孤單的、常常是眼淚盈眶的人。
我們若要真正了解他這個世代,一定要記得他一生中的三大事件:第一,猶大和埃及在迦基米施的大戰(zhàn),約西亞就是在這一場戰(zhàn)役中陣亡的;第二,同樣是在迦基米施發(fā)生的大戰(zhàn),不過這次是埃及和巴比倫之間的戰(zhàn)役;最后是耶路撒冷的淪陷。耶利米從事他的先知事工時,正是這些重大事件接踵而至之際。這些大事件,對全世界都產生影響。
現在,我們要細心地思想,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義?他們到底是些什么樣的人?我們必須由這里著手。惟有如此,我們才能了解他們的敗壞。我們試以保羅的一段話,來回答剛剛所問的問題。保羅在羅馬書中,對他的那些外邦人讀者,將猶太人和外邦人作一個比較。他問,猶太人有什么長處?為什么猶太人擁有那樣的特權、地位、恩寵?他自己回答說,因為神以他們?yōu)楹笏,給他們榮耀,以及諸約,又給他們圣言,讓他們有機會服事祂,并給他們列祖和彌賽亞!昂笏谩币鉃閽x,也就是神為著一個特別的工作,把他們分別出來,歸于祂自己。“榮耀”就是神的同在,神在古時,就在施恩座上兩基路伯中間,用那神秘的光耀,顯明與他們的同在。當然,在他們的歷史中,神還用其他許多方法與他們同在。“諸約”就是神在曠野和他們立的約,原先是和亞伯拉罕立的,后來,在他們需要的時刻,又和他們立約;這一切的約,都表明他們與神之間的來往!笆パ浴本褪锹煞,神的教導,以滿足百姓的需要,規(guī)范他們的生活,使他們能符合神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笆路睢本褪蔷窗莸膬x式,這是神藉著祂仆人,直接頒布給他們的;內容指明,人如何作才能親近祂!皯S”就是宣告神對他們的心意,以及神通過他們對全世界的心意!傲凶妗笔侵缸詠啿币韵,他們的全部歷史!皬涃悂啞本褪腔健I駥@世界的預言和意愿,就是要通過這些而得應驗(羅馬書第九章)。
猶大代表了以上所講的這些事。他們是神所揀選的百姓,他們有神的同在,他們和神之間有來往,他們有神的教導,他們有神的心意,有神所定的歷史,有神對這世界的預言。我們所要看的就是這些人,可是那時他們正朝著滅亡迅速地前進。惟有看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先知說預言時的環(huán)境。也惟有看清這一點,我們才能體會到猶大這個國家墮落的過程。
我們再進一步從第二章第十三節(jié)的預言來看。這節(jié)經文概括了整個故事:“我的百姓作了兩件惡事。”我們必須先注意頭兩個字,“我的”,才能明白祂的意思。正因為他們有這么崇高的特權,才越發(fā)顯出他們的墮落和失敗的程度之深!拔业陌傩兆髁藘杉菏拢褪请x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彼麄冸x棄了耶和華。這是他們所行的第一件惡事,這也是基本的惡事;其他的惡事,其實都是由它衍生出來的。那些危害他們國家的政治、社會上的惡事,那一切的敗壞、墮落,都是從這個基本的惡事而來的:他們離棄了活水的泉源耶和華。然后,再看這位先知用優(yōu)美的詩歌筆調,諷刺他們手所作的,“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換句話說,這個國家以整體而論,已經離棄了神,倚靠他們的政策,而不尋求順服神。他們想運用外交政治的手腕,在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然而,這個國家忘記了神,靠自己的力量鑿池子,鑿出來的池子卻是破裂的,不能存水。
在神百姓的歷史中,再沒有比這段歷史更黑暗的了。因為北國以色列的被擄,對他們是一個嚴肅的警告。他們聽到了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的強烈呼吁。他是對北國傳講信息的,但他偶爾還是會對南國猶大講一點信息!耙苑ㄉ徲H近偶像,任憑她吧!”(何四17)。這并不是指著以法蓮的結局而言。神不是說,我要任憑以法蓮去。實際上這句話是何西阿給猶大的信息。北國以色列親近偶像。何西阿這句話是對南國猶大講的,他們既然親近偶像,就由她吧!但是,你南國可不要跟她一樣,因為北國已經敗壞了。
猶大國領受了這信息,她看到以色列親近偶像,結果被擄了。她知道,就在她國界的北彊,那塊地已經荒涼,是因為原住那地的人離棄了神。可是,雖然殷鑒未遠,她還是離棄了活水的泉源,她為自己鑿池子,她執(zhí)行精心擬定好的政策,她運用各種外交的手腕,她忘記了神。她走向黑暗,一直到迦勒底人來攻滅她的京城,她也和北國一樣被擄,百姓被分散到各地去。
可是,就在這樣的時候,神的話還是繼續(xù)不斷,堅持不停地臨到。這讓我們看到,雖然祂的百姓不忠心,但神卻永遠信實不變。我們讀耶利米的預言,常?梢宰x到這個片語:“從早起來”。這個片語在圣經其他書卷中也出現過,但是從來沒有像耶利米這樣的用法。圣經中,惟有耶利米用這個片語指神。在他服事期間不同的階段,前后有十一次,我們讀到他說神“從早起來”。當然,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說法,但是這樣的說法,也是有意留給人一個印象!皬脑缙饋怼边@個片語的意思是低下來,把肩頭低下來,可以把擔子放在肩上。不論馱畜或人,清早起來就是為行遠路。所以到后來,“從早起來”這個片語,單單用來指清早起來預備馱重擔遠行!皬脑缙饋怼保拖录珙^,背起重擔,開步走。
現在耶利米將這個古老的片語,應用在神的身上。他宣告說,祂從早起來臨到祂的百姓,對他們說話,前后有三次;祂從早起來,差遣先知到他們那里,有六次;祂從早起來,對他們抗議,有一次;祂從早起來,管教他們,有一次。這個片語在他的預言中出現這么多次,所以具有特別的意義。這讓我們看到神的態(tài)度;祂的百姓快速地離棄祂,忘記祂,但祂卻永不離開他們,從不撇棄他們,也絕不忘記他們。祂從早起來,低下肩頭,背起重擔,趕快說話,差人到他們那里,對他們抗議,教導他們。
這事實不只是顯示了神的信實。在那黑暗的世代,神的話還是臨到他們,這是有理由的。這乃是在黑暗的世代里,神要把祂自己啟示給當時的人,同時也是給未來世代的人。我們也許會說,這又有什么用處?神早已知道,這些人不會順服的,祂明明親口對耶利米這么說的。既然如此,為什么祂的話語還是不斷地臨到?因為即使對當時的人沒有用,神的話臨到,還是可以給我們留下預言的記錄,這樣在后來的歷史中,我們經歷黑暗的時刻時,可以回過頭來查這預言,看看神如何思想,如何感覺,以及那些人在什么地方失敗了。神的話通過耶利米,臨到當時的人;正因為有神的話語,所以我才能以舊約的亮光,來了解使徒約翰在新約圣經中所講的話。在他的福音書中,約翰寫道,“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約一5)。不過黑暗也沒有辦法把光消滅掉。那光照在今天的黑暗里,今天若不接受這光,它還是有用,還是可以照在他日的黑暗里。正因為在黑暗中有這光,所以他日處身于同樣境況中的人,就有一條路好走,有一個方法可以得救。
耶和華的話臨到的即時目的,在第一章里面用一節(jié)經文很優(yōu)雅地表達出來。第十節(jié),耶和華呼召耶利米時,對他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你看到這段話的奇妙之處嗎?耶利米?亞拿突城的祭司耶利米?那位被眾祭司所譏笑、被假先知所攻擊、被國王所輕視的耶利米?是的,神所講的就是這一位耶利米:“我……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
耶和華的話臨到什么人,這個人就有價值。“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路三1~2)。這里提到七個尊貴的人的名字,這些人的名字都可以拿來作判定年份之用,但是他們七人之中,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有價值的。在那個時刻,“神的話臨到”約翰。路加提到這些尊貴人的名字,王、巡撫、分封王、大祭司,目的只是在表明,神的話在什么時候臨到一個名叫約翰的人身上。神的話不臨到王,不臨到巡撫,不臨到分封王,也不臨到大祭司。神找上了那一位在曠野刻苦己身的人,那一位粗獷的人,祂的話就臨到他。在那至高的地方,那些作記錄的天使手中所握人類的歷史里,這件劃時代的事件,不是發(fā)生在羅馬,不是發(fā)生在巡撫的王宮里,不是發(fā)生在大祭司的院子里,而是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神的話臨到這個人。同樣的原則,也可以從耶和華對耶利米講的話中看出來:“我……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
神的話臨到他的目的,可以從那四個有關“毀壞”的詞,以及那兩個有關“建造”的詞看出來:“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建立”、“栽植”。
這幾個希伯來詞,翻譯出來就失去了那種特有的美麗!鞍纬觥,意思是撕裂,是把某種成長中的東西破壞掉。“拆毀”,意思是把某種已經建立起來的東西鏟平到地面。接下去的這個詞,和植物有關系,“毀壞”就是把植物連根拔出來,丟到一旁讓它死去。最后一個詞是“傾覆”,又回到以建筑物作比喻的方法,意思是把拆下來的東西打成碎片,磨成粉末。所以,這個先知所宣告的話中,交替使用兩個東西作比方,一個是植物,另一個是建筑。這東西是栽種出來的嗎?那就把它拔出來。這東西是建立起來的嗎?那就把它拆毀。是栽種出來的,就要把它連根拔起,讓它毀壞。是建筑起來的,就要把它打成碎片,磨成粉末。這就是這段話中那些和毀壞有關的四個詞。
接著又有兩個詞:“建立”和“栽植”,這是先知工作中具有建設性的一面。既拆毀又建立,這乃是神的話所作成的工的兩面。神話語的功用,一方面是要把那些不是神所栽種的東西拔出、毀壞;另一面是把那些不是祂所建造的東西拆毀、傾覆。但是,神的話最終的目的不在破壞,而是在建設。只是栽種要按著祂的旨意,建造要按照祂的設計。
在那個敗壞的世代里,這位先知是一個孤單的人。神的話好像火在他里面燃燒一樣。他清楚知道,按人的標準來看,他的工作一無果效。他的工作既要“拔出”又要“栽植”,既要“拆毀”又要“建立”,因為耶和華的話絕不落空。他那個世代的人,看到了這位先知被囚在地窖,也看到他從地窖逃出,他們看到他在埃及,他們認定,他的工作失敗了。但是神藉著耶利米所講的話,也是神自己的工作,必然可以在最后得到勝利。
這段歷史背景,對我們有什么教訓?簡單地說,一個偉大的歷史,實際上是一個沉重的責任。假如希伯來人僅存的猶大,擁有作后嗣、榮耀、諸約、服事、應許、列祖和彌賽亞(基督),那么他們的責任就更大了。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有偉大的歷史,他的責任就更重。一個民族,如果以過去的榮耀為夸口,卻又否定造成那榮耀的原因,那么這個民族必定要被消滅。忘記或者離棄了活水的泉源耶和華,那就是死路一條。耶和華的話不斷被傳講出來,人聽是聽了,但不服從,結果神的話對他沒有發(fā)出功效。我常在想,今天我們所面對的,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我們說,我們忽略了圣經的教訓。為什么?因為我們對圣經太熟了,卻不去遵守它,結果圣經對我們只是一個無聊的故事而已。
不過,這里最主要的一個功課是,神依舊不斷講話,不管人聽不聽。在一個敗壞的世代中,只有神的話是有力量的。神的話可以拆毀,也可以保全。很可能,神透過祂的仆人講了話,人卻沒有辦法分辨那是耶和華的話,結果反而把傳話的人給殺掉了。我們應該禱告,不但求耶和華的話臨到我們,更當求神讓我們知道,那臨到我們的話乃是祂的話,免得我們也倒斃在路旁,免得我們的雙手也沾滿了殺害那傳信息者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