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文學翻譯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做了一種還原式的文化研究。它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周作人的文學翻譯進行深度闡釋,并從中提純出一系列的文化符號;它將周作人1920年代時的翻譯與其他翻譯家1980年代的翻譯進行比較,并將周作人的文學翻譯與其同一歷史階段的魯迅、巴金、茅盾等人的文學翻譯進行比較,從中透視出周作人的文學翻譯具有超越時代的特征。同時,本書不是僅局限于其翻譯活動,而是拓展到文化傳播、文化變革和社會發(fā)展的宏觀層面,或者說是以周作人的翻譯為視角來找尋和觸摸文化人周作人的形象。
《周作人文學翻譯研究》是對周作人文學翻譯的綜合研究。
于小植,吉林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任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曾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譯作有太宰治的《惜別》。
序(1)
緒論()
一、 周作人文學翻譯研究現(xiàn)狀分析()
(一) 周作人文學翻譯研究現(xiàn)狀()
(二) 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本書的研究策略()
(三) 新的學術增長點和拓展空間()
二、 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一) 周作人的語言觀與翻譯觀()
(二) 周作人的小說翻譯與詩歌翻譯()
(三) 周作人的文學翻譯與日本、希臘文化之間的關系()
三、 本書的主要觀點()
四、 本書的研究方法()
五、 本書的學術創(chuàng)新()
六、 本書的學術價值()
第一章 周作人文學翻譯概觀()
第二章 周作人的語言觀()
一、 探本尋源:五四白話語言變革的歷史路徑()
(一) 媒介語境與語言變革()
(二) 理論構建與身份認同()
(三) 白話寫作與地位確立()
二、 周作人的語言觀:語言即思想()
第三章 周作人的翻譯觀()
一、 翻譯路徑:直譯與意譯()
(一) 直譯的本相與文化的真相()
(二) 直譯的思維模態(tài)與人的精神構建()
(三) 在直譯與意譯之間()
二、 翻譯方法:調(diào)和古今、融會中西()
(一) 翻譯理論()
(二) 翻譯實踐()
三、 翻譯理念:超越功利性()
(一) 五四時期的翻譯主潮及其急功近利之弊()
(二) 大潮里的孤獨者:專注于趣味與個性的
周作人翻譯()
(三) 邊緣處的超越:周作人對功利翻譯觀的淡化與
反撥()
第四章 周作人的翻譯與現(xiàn)代白話文()
一、 現(xiàn)代白話文對日語的受容()
(一) 嚴復的翻譯詞匯多數(shù)未被現(xiàn)代白話文受容()
(二) 以“經(jīng)濟”、“社會”等詞為例探尋現(xiàn)代漢語詞的
源流()
(三) 眾多留日學生成為日語詞回流的重要推手()
(四) 現(xiàn)代白話文對日語的受容()
二、 周作人通過翻譯實現(xiàn)對日語的受容()
三、 從周作人文學翻譯前后期語言的變化看白話文
進一步成熟()
第五章 周作人的小說翻譯()
一、 文白相間——單音節(jié)詞語使用頻繁()
二、 詞性自由——對詞性缺乏嚴格限制()
三、 日語語序的影響——SOV語序多見()
四、 膠柱鼓瑟——硬譯生造的句子()
五、 追求雅致——探索新的修辭手段()
第六章 周作人的詩歌翻譯()
一、 日本的小詩以及周作人的散文式翻譯()
二、 翻譯家的兩難心境和語言障礙()
三、 日本詩歌在中國文壇的命運——曲高和寡()
四、 周作人翻譯語言與他人翻譯語言之比較()
第七章 周作人與日本文化——譯入語國家文化研究之一()
一、 對日本文化的涵養(yǎng)與摯愛()
(一) 在日本的愉快經(jīng)歷()
(二) 對俳諧文體和浮世繪的喜愛()
(三) 對落語和狂言的喜愛()
(四) 對新村運動的熱烈響應()
二、 重菊輕劍:對日本文化缺乏批判意識()
第八章 周作人與古希臘文化——譯入語國家文化研究之二()
一、 對古希臘精神的向往與追求()
(一) 文化挪移與精神釋意()
(二) 文學翻譯與精神對照()
二、 缺乏距離意識,全情擁抱古希臘文化()
第九章 周作人以興趣為出發(fā)點的文化觀及與他人的比較闡釋()
一、 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堅守個性主義文學()
(一) 民俗知識與審美邏輯()
(二) 西學知識與精神訴求()
(三) 個性主義與文學立場()
二、 周作人文學翻譯思想的比較闡釋()
(一) “兒童性”與“翻譯潔癖”()
(二) “祛階級性”與“翻譯減法”()
(三) “為人生”與“翻譯反叛”()
結語:作為一種“方法”的文學翻譯()
附:周作人文學翻譯年譜()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