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徒:漢字的家常味道(一個民族的文字里蘊藏著這個民族心靈的秘密)
定 價:39 元
- 作者:宋文京 著
- 出版時間:2014/5/1
- ISBN:9787513314244
-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12-49
- 頁碼:27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作者選取生活中的常用漢字,以千余字的簡短篇幅,為每字作一小傳,隨意暈染,視域開闊,涉獵博雜,從漢字的家常中尋繹造字的歷史文化邏輯,在看似輕松閑適的羅列中包蘊機鋒。行文既沾溉古意,又不避流行,思緒跳宕,涉筆成趣,令讀者不知不覺間步入漢字沿革的山陰道中。
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陳寅恪一個民族的文字里蘊藏著這個民族心靈的秘密吳思 張冠生 林少華 江曉原 王一方 推薦信息時代,“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灰飛煙滅以字為師,千載之下叩問先祖的初心 撩開傳統(tǒng)小學(xué)的袍角,牽出當(dāng)代語文的臍帶 1.作為一本解字書,本書同其他優(yōu)秀同類圖書一樣,提供了大量關(guān)于漢字的知識、文化內(nèi)容;本書的特別之處在于:作者將知識與生活相融,既沾溉古意,亦不避流行,娓娓道出一百許常用漢字的家常,引導(dǎo)讀者從身邊發(fā)現(xiàn)漢字之美。2.筆觸從容,思路靈動,源于深厚的學(xué)植,厚積薄發(fā),更在于包容的趣味、幽默的態(tài)度,讀來不時莞爾,樂在其中。3.作者為書畫家,隨文手書每一字的五體書法,可證其文,可資欣賞與摹習(xí)。
宋文京,1964年生,學(xué)者,書畫家,藏書家。祖籍中原,生于西安,曾客北京,現(xiàn)居青島。
目錄
序:一字之徒見天機 /張冠生
春 /003 天 /005 里 /007
愛 /011 女 /013 生 /015
人 /019 之 /021 初 /023
性 /027 本 /029 善 /031
育 /035 兒 /037 學(xué) /039 習(xí) /041
華 /045 夏 /047 文 /049 化 /051
家 /055 庭 /057 和 /059 諧 /061
見 /065 賢 /067 思 /069 齊 /071
山 /075 水 /077 自 /079 然 /081
田 /085 野 /087 秋 /089 行 /091
出 /095 入 /097 平 /099 安 /101
東 /105 西 /107 南 /109 北 /111
冬 /115 尾 /117 年 /119 首 /121 目錄
序:一字之徒見天機 /張冠生
春 /003 天 /005 里 /007
愛 /011 女 /013 生 /015
人 /019 之 /021 初 /023
性 /027 本 /029 善 /031
育 /035 兒 /037 學(xué) /039 習(xí) /041
華 /045 夏 /047 文 /049 化 /051
家 /055 庭 /057 和 /059 諧 /061
見 /065 賢 /067 思 /069 齊 /071
山 /075 水 /077 自 /079 然 /081
田 /085 野 /087 秋 /089 行 /091
出 /095 入 /097 平 /099 安 /101
東 /105 西 /107 南 /109 北 /111
冬 /115 尾 /117 年 /119 首 /121
氣 /125 象 /127 萬 /129 千 /131
上 /135 下 /137 左 /139 右 /141
忙 /145 中 /147 有 /149 閑 /151
梅 /155 蘭 /157 竹 /159 菊 /161
風(fēng) /165 花 /167 雪 /169 月 /171
筆 /175 墨 /177 紙 /179 硯 /181
小 /185 城 /187 故 /189 事 /191
長 /195 江 /197 黃 /199 河 /201
趙 /205 錢 /207 孫 /209 李 /211
詩 /215 書 /217 畫 /219 印 /221
周 /225 吳 /227 鄭 /229 王 /231
悲 /235 欣 /237 交 /239 集 /241
色 /245 即 /247 是 /249 空 /251
陰 /255 陽 /257 虛 /259 實 /261
寒 /265 來 /267 暑 /269 往 /271
后記 /273
序:一字之徒見天機
一
有人曾為“一字之師”,文京兄愿做“一字之徒”。
師與徒,一字之別,出自老老實實臨池幾十年的悉心體驗。
潤筆、潤例、潤格??格再高,都有價。潤到人生境界,無價。
二
能念書、會寫文章的人,哪個沒有當(dāng)過“一字之徒”?
不識一,難識二;不識二,難識三;不識三,難識萬物。
人之初,一字徒。后來,有的出師了,有的未出師。有人記得,有人忘了。
三
兒時見過沿街撿字紙的,身后背簍上貼著紙條,上書“敬惜字紙”。
老輩人敬惜字紙,有理念,有儀式,有傳統(tǒng)。寫了字的紙不隨意丟棄,集到一起,焚燒成灰。紙灰也敬惜,累次集中,隔一段時間,開壇祭祀倉頡后,送至江河。逝者如斯。
四
農(nóng)耕時代,即便不識一字的人,也能給人文化感。至少,他敬惜文化。
信息時代,即便著述迭出的人,也可能讓人覺得很沒文化。至少,他不敬惜文化。
先后趕上這兩個時代,看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灰飛煙滅,尤覺“一字之徒”難能可貴。
五
敬惜字紙,敬的是字,惜的是紙。字與紙,交織出知識、歷史、文化、文明。
禮義廉恥,溫良恭儉??字字可敬,字字生發(fā)教化之功。不講教化,心失恭,字難敬。
惜物的傳統(tǒng)里,惜紙很自然。時代不同了,既不惜物,便不惜紙。
六
《一字之徒》書法手稿,每頁不及一平方尺,真草隸篆行,一頁五字,一字五體,寫滿二十五個字。還是惜紙。
漢字浩瀚,且選百余,逐一解說——說來歷,說故事,說歷史,說思索??還是敬字。
守著本分,守著好傳統(tǒng),沒有忘本。人之初,一字徒,總是記得。
七
《論語》有話:未知生,焉知死?不動聲色之間,有接引之意,暗示天機。
孔老夫子所說“未知”、“焉知”之字,古往今來,幾人真正出師?故,人之終,一字徒。
文京兄的字,經(jīng)幾十年心血浸潤,漸有米芾所謂“骨、筋、皮、肉、脂、澤、風(fēng)、神皆全”之象?v筆之時,仍恭恭敬敬做一字之徒,可見襟抱磊落,天機鼓暢。如此,大象可期。
2013年12月3日于
京湘間萬米高空
春
“春”字,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春,推也,從草從日。草,春時生也。屯聲。昌純切!痹S慎的意思是:在篆字中,春字的上部是模擬草形的,而下部是個日字,中間的“屯”是聲符,指此字讀作近似“屯”的音。大篆中,“春”字像小草剛剛露出點頭,太陽投影在大地上。在更早的甲骨文中,“春”字中的“草”則直接表現(xiàn)為“木”,意指陽光和煦,草木萌發(fā)。
漢字絕對是有邏輯的,“春”字亦如是!按骸痹偌右粋“木”字旁,即是“椿壽千年”之“椿樹”,春天發(fā)芽,香椿臭椿!按骸奔右粋“蟲”字旁是昆蟲,加兩個“蟲”字旁就是“蠢蠢欲動”的“蠢”字。當(dāng)代日本漢學(xué)界耆宿、漢文字學(xué)家白川靜認為“春天到來,蟲豸出動,謂‘蠢’”。像蟲子一樣肉乎乎反應(yīng)慢,亦謂之“蠢”。那個令我們中國人汗顏的創(chuàng)辦漢字字源網(wǎng)站(ChineseEtymology)的美國人理查德.希爾斯說:“我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gòu)成看似沒有邏輯,看起來不合理??但如果看甲骨文、金文、小篆、繁體字、簡體字,知道了它原來的意思,看到它是如何演變過來的,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漢字都是有邏輯的。”有了這些域外的知音,漢字的春天會更長久,漢字會煥發(fā)出更大的生機。
一年之計在于春。王國維有詩云:“萬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蘇醒曉風(fēng)前。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薄按骸弊,總是與陽光燦爛、青春活力、鮮花少年、萬象更新等等美好的物事聯(lián)系在一起,就像“春天的故事”總能跟深圳聯(lián)系在一起一樣!按骸弊质呛米郑纱搜苌脑~也多為好詞:“大地回春”、“著手成春”、“妙手回春”、“枯木逢春”??“春”不勝數(shù)。春天也是情感勃發(fā)的季節(jié)。春風(fēng)駘蕩,春心蕩漾,“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老二張二民對張大民說:“哥,我的春天也來了!睆埓竺窦以(jīng)逼仄狹小的房子顯然裝不下兩對青年夫妻的春天。
這兩年,“春”事多發(fā),許多創(chuàng)意借“春”上位。先是宜春在網(wǎng)上打出“一個叫春的城市”之稱謂,繼而長春標(biāo)明其為“一個名字里有春的城市”。某年央視春晚后,有感于眾位主持人的聲嘶力竭之吶喊,有評論說:“春,不是叫出來的!
“事如春夢了無痕。”早春二月,搭上通往春天的地鐵,捧讀村上春樹的小資小說,遇到百分百的思春女孩。春天,總是令人浮想聯(lián)翩。
天
“天”字,許慎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他前切!薄疤臁弊衷凇墩f文解字》中總排行第三,列卷一第一上,僅排在“一”、“元”二字之后,可謂“一元開天”,可見地位重要。相傳當(dāng)年,兩雙眼睛的倉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造出漢字之時,“天雨粟,鬼夜哭”,可能就是因為泄露了“天”機。
文字學(xué)者一般認為“天”字屬于“六書”中的象形字,本義是指人的頭頂,即“顛也”。上部的一橫,甲骨文中為“二”或“口”,是為了便于契刻,金文中變?yōu)橐粋大圓點,是因為熔鑄的原因,但它們都強調(diào)人頭的樣子。篆字中,“人”是側(cè)身人的樣子,“大”是正面站立人的樣子!按蟆弊稚霞右粰M即是“天”,竊以為,正好指頭頂上的天,“三尺之上有神明”,也可以歸于指事字。人、大、天、夫,都是頂天立地、堂堂正正、左右對稱、光明磊落的漢字,而且簡潔直白,如同真理。
《辭源》中“天”字有十個釋義,大意如下:一、上空,與“地”相對;二、自然;三、神,萬物主宰;四、命運;五、倫常關(guān)系中的至尊;六、仰賴以為生存者稱天;七、時節(jié),氣候;八、一晝夜;九、人的頭頂;十、古代的墨刑。
“天”恐怕是漢語中最“至大無外”的字、詞之一,既是時空,又是信仰,不唯自然,還是社會,包羅萬象,變化無窮。我們說“天大的笑話”,但又“天外有天”,我們總想“天道酬勤”、“天助我也”、“天遂人愿”、“天衣無縫”、“天長地久”??但又不知“天高地厚”地指望“天翻地覆”、“人定勝天”,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當(dāng)“天”太難了。
陳寅恪先生自信地說:“吾儕所學(xué)關(guān)天意。”搞伙食會說“民以食為天”,北京人藝的老傳統(tǒng)認為“戲比天大”,屈原“天問”,孟子強調(diào)成事需“天時地利人和”,李太白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都拿“天”來說事兒。“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字似乎“天然”地深植于“天下”華人的“天性”之中,“天天”與我們在一起。
“天”字語義繁豐,但也多歧亡羊,英、法、德、俄諸語中恐怕難以望其項背。數(shù)年前,一朋友注冊了一間建筑公司,名曰“天工”,取“天工開物”之雅,無奈常常加班,員工釋然解嘲:“天工天工,天天工作!
“天”字究竟確切啥意思?“Youaskme,Iaskwho?”天知道!
里
“里”字,在過去有兩種寫法——“里”和“裏”,F(xiàn)在,已簡化合并為一個“里”了。
兩個“里”有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又相對獨立。“里”,上田下土,《說文解字》謂:“里,居也。從田從土,凡里之屬皆從里。良止切!薄掇o源》認為“里”字約有五義:一、宅院;二、商賈聚居處;三、長度;四、憂傷;五、姓?鬃佑忻洹袄锶蕿槊馈,今之女潮人說自己:“請不要叫我宅女,請叫我居里夫人!
而“裏”,“里”裹在“衣”中,《說文解字》謂:“裏,衣內(nèi)也。從衣里聲。良止切!薄把Y”字是一個形聲字,衣服是形義,里字是聲音。《辭源》認為“裏”字有三義。一、衣服的內(nèi)層,如《詩經(jīng)》有云:“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倍、在內(nèi)或在其中,《左傳》有“表里山河”句。三、語助詞!把Y”也作“裡”,是俗字,屬民間唱法。
如今,“里”、“裏”無別,合二為一,我們只用“里”字。(其實,簡化后,許多字義變得浮薄,令人遺憾。類似的字還有很多,如“幾”和“幾”,“后”和“後”,“發(fā)”、“發(fā)”和“髪”,“臺”和“臺”等等,古義有別,今義無差,混賬了。)
里,取其“裏”字之義,在口語中,也叫“里子”、“里兒”,與“面子”、“面兒”相對。世界上怕就怕面子二字,我們中國人就最講面子。錢鍾書先生說吃了肉留一點在牙縫里不拿牙簽剔去,目的是告訴別人他吃了一頓肉!這說的就是面子。馬未都寫過一篇短文《有過只是一過》,言道:“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面子的確很值錢,認錯改過很傷面子,但不認錯不僅傷了面子,還傷骨子,與其里外都傷,不如傷外保里!庇欣镒硬拍苡忻孀,沒里子,光有面子,驢糞蛋蛋表面光,早晚兒面子也沒了,要內(nèi)外兼修。
“里”,還與“外”相對,“里應(yīng)外合”。北京人愛說“里外里”,是加起來算賬的意思!拔母铩敝杏幸粋常用詞“里通外國”,是很大的罪名!袄铩,還與“表”相對,“表里不一”。豫劇《朝陽溝》栓保他娘對銀環(huán)她媽唱道:“做了一床新鋪蓋,新里(兒)新表(兒)新棉花!庇H切可人。日本2011年發(fā)生地震海嘯核輻射污染的靠近太平洋的一側(cè)稱為“表日本”,而瀕臨日本海的部分稱為“里日本”,大概是學(xué)習(xí)中國“表里山河”的古義吧。
“里言”是心腹之言!袄锞印笔寝o官居于鄉(xiāng)里!袄锸帧笔切屑业囊馑。上海有“里弄”,青島有“里院”,“和平里”、“平安里”在北京,“馬德里”、“新德里”在外國,旭日陽剛唱“春天里”。這“里”那“里”,“里”、“裏”有別,要緊的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有里子有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