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是學習漢語對偶技巧和音韻格律的優(yōu)秀實用讀物,其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話典故、時令文史、人倫世俗、宮室珍寶、山河景物、器用飲食、鳥獸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語句多源于古代的詩、詞、文、賦,有的是引用原話,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蘊含著某種事物或某個典故。本書編者力求準確地找尋到每句話、每個典故的來源與出處,并探究出全句話的含義,以展現(xiàn)其精深廣博的文化內涵。閱讀此書,對于了解古代文化,豐富文學、歷史知識,初步掌握創(chuàng)作詩詞和撰寫對聯(lián)的語言技巧很有幫助。
《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是學習漢語對偶技巧和音韻格律的優(yōu)秀實用讀物,稱之為“中華音韻格律寶典”也不為過。本書編者力求準確地找尋到原著中每句話、每個典故的來源與出處,并探究出全句話的含義,以展現(xiàn)其精深廣博的文化內涵。國學經(jīng)典啟蒙讀本,創(chuàng)作詩詩詞曲聯(lián)的最佳參考;學生語文必讀叢書,提高修辭能力的實用讀物。
王潤安,男,1935年生,河南新鄉(xiāng)人。曾任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三字經(jīng)詳解》《曾國藩家書家訓注譯》(合著)《大學生法律基礎教程》(合著)等多部著作。發(fā)表評論《粗制濫造曾國藩著作貽誤后人》。
陳泓,編審。出版著作有:《普通話與豫北方言》《周易智慧64句》《曾國藩家書家訓注譯》(合著)。發(fā)表語言學論文有:《黃河故道與新鄉(xiāng)方言》《學界京劇界對尖團音的認識區(qū)別和辨正》《談京劇尖團音》《音韻學與詩詞格律》《略說吐字歸音和字正腔圓》及其他學科著述80多篇。
上編 聲律啟蒙
上卷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卷
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下編 笠翁對韻
上卷
上編 聲律啟蒙
上卷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卷
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下編 笠翁對韻
上卷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卷
一先 二蕭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咸
注解
① 晚照 夕陽的余暉。[南朝]宋武帝《七夕》詩云:“白日傾晚照,弦月升初光。”[唐]杜甫《秋野》詩云:“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鼻缈涨缋实奶炜铡#厶疲堇畎住肚锏切侵x朓北樓》詩云:“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保厶疲輨⒂礤a《秋詞》詩云:“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② 來鴻去燕 鴻雁和家燕都是候鳥,春回北方繁殖,秋來南方越冬。文人常用“來鴻去燕”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金]元好問《江城子十九首》詞云:“來鴻去燕十年間。鏡中看,各衰顏!
③ 宿鳥鳴蟲 歸巢棲息的鳥與會鳴叫的昆蟲。[唐]無可《隕葉》詩云:“別林遺宿鳥,浮水載鳴蟲!
④ 三尺劍 古劍長約三尺,故名。劉邦(今江蘇豐縣人)任泗上亭長時,為沛縣衙送民工往驪山(在今陜西西安)筑秦始皇墓。夜經(jīng)大澤,一條白蛇(傳說是秦朝“白帝子”)當?shù),便拔劍斬之。劉邦推翻秦朝、被封為漢王后,曾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見《史記·高祖本紀》)
⑤ 六鈞弓 鈞是古代重量計量單位。一鈞相當于30斤,六鈞即180斤。比喻強弓。據(jù)《左傳·定公八年》記載,魯定公入侵齊國,夸耀說:“顏高(魯國武臣)之弓六鈞!绷畋娛總饔^。齊人出城應戰(zhàn),六鈞弓施展不開,顏高便奪來下士的弱弓射殺齊兵。
⑥ 嶺北 泛指山的北面。特指大庾、始安、臨貨、桂陽、揭陽五嶺以北;也專指大庾嶺(別名“梅嶺”)以北。[唐]韓愈《次同冠峽》詩云:“無心思嶺北,猿鳥莫相撩! 江東泛指江河的東面。特指從蕪湖、南京到入海的長江以南地區(qū),史稱“江東”。西楚霸王項羽(今江蘇宿遷人)領江東八千子弟西渡打天下,最后兵敗烏江(在安徽和縣東北),“無一人還”,項羽仗義自刎,而“不肯過江東”。(見《史記·項羽本紀》)
⑦ 人間清暑殿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二十一年(396)春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建造清暑殿,“殿前重樓復道,通華林園,爽塏奇麗,天下無比;雖暑月,常有清風,故以為名!保ㄒ姟稌x書·孝武帝紀》、王琦《景定建康志》)南北朝的北魏時期,洛陽華林園的主體建筑也叫“清暑殿”。(見《北魏洛陽華林園平面設想圖》)
⑧ 天上廣寒宮 神話傳說,唐明皇李隆基八月十五日夢游月宮,見一大宮殿,榜名“廣寒清虛之府”,故稱月亮為“廣寒宮”。(見柳宗元《明皇夢游廣寒宮》)
⑨ 夾岸曉煙楊柳綠 北宋元祐年間,蘇軾(今四川眉山人)任杭州知府時,在西湖筑堤,橫截湖面,用以開湖蓄水。堤上建六橋九亭,夾道植柳,名為“蘇公堤”。(見《宋史·河渠志·東南諸水下》)南宋詩人楊萬里《沉虞卿秘監(jiān)招游西湖》詩云:“蘇公堤遠柳生煙,和靖園深竹映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