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曉說4
《曉說》是一檔為高曉松量身定制的視頻脫口秀節(jié)目,也是中國第一檔全自由發(fā)揮的知識類名人脫口秀。由高曉松即興說歷史、評人物、論文化、談熱點、看世界!稌哉f4》囊括了古今中外刺客史、民國往事、好萊塢啟示錄、華語樂壇30年等多個熱點話題,更為珍貴的是高曉松首次談及個人的奮斗經(jīng)歷及心路歷程,并有胡淑芬、趙楚、張發(fā)財?shù)染W(wǎng)絡紅人點評。
【高曉松2014最新力作,萬字真心話大放送!全球第一互聯(lián)網(wǎng)脫口秀,視頻點擊突破5億!】 【《曉說》第一季完結篇,音樂、影視、寫作三棲才子高曉松首次暢談個人奮斗史與珍貴人生閱歷】 【趙楚、胡淑芬、張發(fā)財、張宏杰、李皖 火辣點評】 【變態(tài)辣椒 激情漫畫】 【世界雖大,可以《曉說》】
高曉松,中國著名音樂人、導演、制作人、詞曲創(chuàng)作者。音樂、影視、文藝三棲才子,著有《寫在墻上的臉》《如喪:我們終于老得可以談談未來》。
目錄
趙楚點評 第一期·Top Gun——淺談我軍新戰(zhàn)機 趙楚點評 第二期·武力值大PK(上) 趙楚點評 第三期·武力值大PK(下) 張宏杰點評 第四期·刺客列傳(上) 張宏杰點評 第五期·刺客列傳(下) 張發(fā)財點 評第六期·民國往事——才貌雙全林徽因 張發(fā)財點評 第七期·民國往事——最美好的兩天 目錄 趙楚點評 趙楚點評 趙楚點評 張宏杰點評 張宏杰點評 張發(fā)財點 張發(fā)財點評 胡淑芬點評 李皖點評 第十期·《曉說》季外篇 第十一期·說說心里話
胡淑芬點評
第八期·好萊塢啟示錄 點評 2012年電影大發(fā)展,國內(nèi)的電影收益又躥漲上去百分之幾十,當然我也在這一年做了一點兒小小的貢獻。2011年我在130億元票房里貢獻了7000萬元,這是我個人的票房紀錄,但是跟當時來幫我配音的一位優(yōu)秀的演員徐崢(在《大武生》里幫劉謙配音)比,僅僅是九牛一毛。徐崢導演的《泰囧》凈收12億元人民幣,超過了曾經(jīng)盤踞第一的《阿凡達》,我現(xiàn)在特別以那時候請徐崢來幫我做配音為榮,幸虧那時候請了,現(xiàn)在肯定請不起了。 我覺得特振奮,就是我們的電影單片票房已經(jīng)很大了,兩億美金,在美國也屬于大片了,而且我們連續(xù)一年有好幾部電影僅靠中國本土市場在全球的票房都能排進前幾名。國內(nèi)市場已經(jīng)很嚇人了,而且我們的銀幕數(shù)也過萬了,當然跟美國還是不能比,但在全世界已經(jīng)排第二位了,已經(jīng)很厲害了。萬達電影公司還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實際上跟第一大是幾乎一樣大的AMC。我認識一位英國攝影師,我們合作過,我問他:你今年怎么沒活兒干?他說你知道今年英國能夠扛起攝影機的攝影師都得在50歲以上,因為只開了7部電影,簡直太慘了。做大了以后,怎么才能讓電影更加工業(yè)化、更加安全、更加大規(guī)模地生產(chǎn)下去才是根本。我們的市場在不斷擴大,技術和質量也在提升,但作為一個還在摸索的道路上行走的電影新手,好萊塢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電影教父就成為一個不二的學習對象,尤其它的體制,是它光芒萬丈、受全球矚目的最重要資本。 好萊塢的經(jīng)紀、制片跟院線原來都在一家,后來分開了。中國現(xiàn)在是正在往一起聚集,正在重走好萊塢已經(jīng)吃過虧的老路,就是經(jīng)紀要在我這個公司,我要簽演員,我要簽導演,制片也在我這個公司,我這個公司負責制作,當然也負責投一部分錢再去融資,F(xiàn)在大的電影公司還開始建院線,但實際上這三樣東西是天敵。舉一個特簡單的例子,汪聰簽到優(yōu)酷公司來了,當藝人,我要給優(yōu)酷公司做一個電影,我們都是一個公司的,她就想片酬越高越好,尤其她的經(jīng)紀人,說汪聰500萬元片酬,我這邊要做一個電影,老板給我預算只有這么多,我說汪聰五毛錢,自己公司藝人嘛,要什么錢啊。她說自己公司戲還不多給點兒,因為負責經(jīng)紀的人也要跟老板有業(yè)績的,一年汪聰要完成2000萬元,誰誰誰完成多少多少。她當然要更多了更好,但制片方給老板有成本的,越低越好,這倆就打起來了,打起來以后怎么辦呢?上老板那兒,老板一拍腦門,我挺喜歡汪聰?shù),給她500萬元,制片人說那樣的話我這個預算做不了,你多批我預算吧,然后老板再拍腦門,多批你預算。完了,這不是生意,這已經(jīng)變成人情了,不是生意,不是商業(yè)法則。院線跟制片公司這個問題是一模一樣的。就是院線也是我們公司的,我們公司拍一爛戲,高曉松拍的,你說你放不放吧,你放,兩個人看,可是院線經(jīng)理在老板那兒是有指標的,每天都得出產(chǎn)多少票房。現(xiàn)在院線經(jīng)理在中國更嚴格,連續(xù)三天上座率低于多少,就開始扣獎金了,連續(xù)一個禮拜上座率低于這個,直接就Fire(開除)你了。然后你拿了合約來,說我是簽了這個來工作的,你非讓放高曉松拍的爛戲,一場就兩個人看,我能怎么辦?你要讓我完成,對不起,我就要放《泰囧》,怎么辦?你讓我放《王的盛宴》,我不放,上座率不行就完不成指標,就這么簡單!锻醯氖⒀纭肥切敲琅牡模敲雷约阂灿性壕,但星美最后也得放《泰囧》,雖然那是光線拍的,可《泰囧》上座率高啊,影院可以賺錢的。 院線、制片和經(jīng)紀,是一定要分開的,這在好萊塢已經(jīng)清楚地分成了十大經(jīng)紀公司,最大的是CAA,然后是WilliamMorrisAgency(威廉·莫里斯)、GershAgency(格什局)等。十大經(jīng)紀公司,牽扯著所有的導演、編劇、演員,他們開發(fā)項目,然后去拿給制片公司,比如華納。當然華納接到的項目也有可能只是劇本,之后華納再到經(jīng)紀公司去找相配的合伙人,但這種情況是很少的,很多時候都是經(jīng)紀公司配好的,尤其是FranchiseMovie,就是系列電影,比如《蜘蛛俠》《蝙蝠俠》和《007》,那版權都不在經(jīng)紀公司手里,也不在華納手里,《蜘蛛俠》《蝙蝠俠》都在Marvel(漫威)手里,《007》在英國幾個富二代手里,就是人家已經(jīng)把導演找好了,劇本也寫好了,所以制片公司接到項目,只要做就好了。 一個電影怎樣才能開機呢?它是這樣。好萊塢的公司是分成三線的,第一線公司,原來叫八大現(xiàn)在是六大,這幾大吧,拍的電影都是GlobalMovie,就是全球電影。它們是很保守的,且產(chǎn)量很大,像華納一年產(chǎn)45部電影,相當于每周一部(一年共52周),光拍腦門決策是不行的。還是以華納為例子。華納是這樣一個管理體制,它有8個VP(副總裁),這8個VP中有7個,每個人手里都有幾部戲的預算,但是他們不能決定劇本,所有的劇本都在第8個VP那兒過,但他手里又沒錢,不能說這個劇本好就拍了,他下面又有幾級,分管不同的事情。第一個人就數(shù)頁數(shù),有一個叫Finaldraft(影視編劇軟件)的軟件,特別有意思,用它寫出來的劇本,就是一頁一分鐘,最后寫完,就是110到130分鐘,特別神奇,符合一個商業(yè)片的時長要求,太短了不行,太長了也不行。這個人一看130頁之內(nèi),沒太長,沒太短,然后就數(shù)男女一號分別到不到75場,因為好萊塢一線公司的作品全是明星制,大明星一看我不到75場戲,我才不演這戲,我來給你當配角來啦,那不行。一數(shù)男女一號的戲都過75場,之后就交給下一個人查類型,在第一個人這兒就刷掉了一大半劇本。 第二個人是查類型的,他手里有3年的數(shù)據(jù),就是六大類型,大類型還分了亞類型,比如恐怖片里還分了心理恐怖和科幻恐怖,喜劇里還分了Sitcom(情景喜劇)和PhysicalComedy(動作喜。,這些類型在這3年內(nèi)的票房數(shù)據(jù)是往上走呢,還是往下走呢?平均是多少?他來分析這個。他認為這個類型不錯,在類型上他先過關,然后再往下走。 再往下走,就是數(shù)事的人,數(shù)events(事件),必須要有40到60件事,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events有嚴格規(guī)定,一個event要從positive(正面)開始,然后到negative(消極的)結束,或者一個event從negative來了,開始絕望得不行,突然曙光來了,從positive結束,這又叫一件事,等于每一個小轉折是一件事,要有40到60件。如果一個電影才20件事,每件事都冗長,這不行;或者事太多,什么都沒說清楚也不行。然后再往下,一級一級審,全都弄完了以后,再交到第8個VP手里,第8個VP一看是這個類型的,說你是這個的VP吧,你手里有幾部預算吧,交給你,你來做吧。你有權拒絕,可以看完劇本說我不拍,我不想拍,但是你拒絕了,你也不能自己去找劇本,你還得從第8個VP那兒接劇本,反正這一年你得把這幾個預算的戲拍了,你最終還得拿他給你的劇本。 接下來就開始選導演,導演是要經(jīng)過考評的。考評這個導演過去3年的總票房和單塊銀幕單周票房,但是有的導演就想拍藝術片,過去3年,他總票房雖然不行,但是他單塊銀幕單周票房過萬美金,依然是牛逼的導演。他們會給你涂顏色,藍色是一線的,紅色就不行了;或者給你打分,有的公司打分,迪士尼就是打分,華納就是涂顏色。你10年前拍過一個票房10億美金的戲,我不管,我只管最近3年的票房,最近3年一看,總票房也不錯,單塊銀幕能過萬。單塊銀幕過萬就是說,第一輪鋪上去5000塊銀幕,第一周5000萬票房,就是幾千萬美金,這就叫單塊銀幕單周過萬。李安的《色·戒》雖然只上了260塊銀幕,但是他單周單塊銀幕過萬了,就是第一周就有兩三百萬美金票房,所以他還是一線好導演。 然后演員也是,只看你最近3年的票房表現(xiàn),所以好萊塢的演員片酬變化都特別大。現(xiàn)在片酬最高的是演《暮光之城》的那幾個小孩,演《哈利·波特》那幾個,以及像ShiaLaBeouf(希安·拉博夫),演《變形金剛》的那個小孩。因為那些大明星,雖然名聲大,但是最近3年的票房表現(xiàn)可跟這幾位小孩不能比,比如尼古拉斯·凱奇,名聲大吧,再一看那片酬??令人唏噓。咱們國家卻是越老越值錢,甭管有沒有票房,都是一副“老子貴呀”的姿態(tài)。但在好萊塢就不行,它只看數(shù)據(jù)。所以很多老導演,包括我們?nèi)A人的老導演,在好萊塢原來特別火的,現(xiàn)在都很難拍到戲,就因為近3年的票房數(shù)據(jù)。當然它最終還有一個綠燈委員會,綠燈委員會里有院線的經(jīng)理們,有游戲開發(fā)的部門總經(jīng)理(因為游戲也是一大筆收入)一起最后來亮這個綠燈,反正一個項目的正式確立不會由一個人拍腦門決定。 最終亮這個綠燈,有一個硬性的標準,就是三項預收入要超過預算的50%,這個戲才能開機。以一部預算1億美金的電影為例,華納自己投5000萬美金,首先要去預售這個戲,有演員,有導演就可以預售了,去做Presell(預售)。這個Presell必須占到這個戲預算的30%,或者換句話說,一個戲的預算是倒過來推算的,不是導演或者制片人說多少就是多少。怎么倒推呢?就是先預售了多少乘以3,就是這部電影能不能拍,就看預售結果了。預售結果乘以3是一個危險的點,超過這個點,預售方就不行了,所以預售方給你看到這部電影的劇本、導演、演員,說我給你3000萬美金預售款,其實他心里想的是這部電影大概能賣1億美金,他才會給你3000萬美金,那你這部電影的預算就不能超過1億美金,否則就很有可能虧本。這是第一項,預售要達標。然后你拿到這3000萬美金預售款后,馬上到銀行去貸款,那銀行不是一般的銀行,是專門給電影貸款的銀行,這個貸款的銀行會貸給你預售款的60%,就是你有3000萬美金預售款和一個預售合同,然后把這個合同抵押給銀行,就能貸到1800萬美金,就是預售額的60%,于是這部電影的預算就有了4800萬美金。這是第二項,要能從專門的銀行貸到款。第三項是TaxCredit(抵稅額),這相當于我們的商務植入。但是它這個TaxCredit主要還是Location(當?shù)兀┙o你的退稅。就是你去這個州的這個市拍,這個市說,你來我這兒拍,我給你退稅,低的州百分之八點幾,高的到30%,大概是這樣。這三項加在一起已經(jīng)超過50%了,以最低的TaxCredit算,那就是8%,前兩項已經(jīng)占到總預算的48%了,再加上這個8%,就50%多了。這樣的話,這部電影的基本收入已經(jīng)超過了總預算的50%,可以開機了。 剩下的那5000萬預算怎么來呢?讓大家投,怎么投呢?主要有兩種。一種叫挑戲投,就是你說我只投馮小剛的,不投高曉松的。怎么投呢?1億美金預算的電影,投1000萬美金占10%,投2000萬美金占20%。另一種叫BlindMoney(盲投),同樣一部電影,你如果閉眼投,投1000萬美金占20%,投2000萬美金占40%,因為你是占需要投的5000萬美金的比例,而不是占1億美金的比例,是作為你不挑食給你的褒獎。閉眼投,賺錢的、賠錢的反正你都投了,于是給你這個比例;如果你挑食,挑著投,那對不起,我怎么預售的,我怎么貸款的,我怎么TaxCredit的,跟你沒關系,1億美金的戲,你就照著這個總比例投吧。主要就這兩種,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復雜極了、細極了的規(guī)定,每種情況都不大一樣,年簽20部的跟年簽10部的就不一樣。美林證券曾經(jīng)出過一份詳細的報告,說盲投好萊塢的戲,就是一線Studio(制片商)的戲,基本上連投20部是能持平的,比挑20部投要賺得多,你去瞎挑,以為自己懂,毀就毀在以為自己懂電影,以為自己懂劇本,以為自己懂市場,最后挑一部賠一部。實際上一部電影真的做起來,遠比這個復雜多了,定預算的情況也遠不止這些。像《007》這種鐵定賺錢的系列電影,預售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一個特別高的預售金了,所以評估預算沒多大必要,基本上制片商自己就全投了,就像馮小剛的電影,都是華誼兄弟自己投的。 挑戲投的,有兩種投法,一種叫頭上投,一種叫尾上投。頭上投,就是自己開發(fā)戲。我自己買一個劇本,買一個小說,然后我想請這個導演,到CAA,到WilliamMorrisAgency去請,說我想請你們的導演,我請你們的編劇來幫我寫好這個劇本,我請你們的演員,都弄好了,然后我付了前半部分的錢,這種錢叫PayorPlay。這個PayorPlay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在中國最缺失的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PayorPlay,不是我把錢給你,而是我把錢給到保險公司。為什么呢?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拍戲中的不誠信。比如,你是這個戲的投資人,我是制片人,我跟你說葛優(yōu)演,你投不投吧?你跟我說,好,拿葛優(yōu)合同來,我投。我跟葛優(yōu)說,你演這個戲,葛優(yōu)說,好,拿錢來。我這中間什么也沒有,怎么辦呢?我說你先給錢,第二天葛優(yōu)這個人病了,改高曉松演了,那差大了,錢你也給了,你被綁架了。中國大量的電影投資人都是這樣被綁架的,先說得好聽極了,葛優(yōu)演,張曼玉演,最后弄著弄著就開始往后退了,咱換這個演員吧,你錢已經(jīng)給出去了,花了很多用作籌備,沒辦法了,被綁架了。再有就是演員被綁架,人先簽了合同,錢沒收到,你拿著葛優(yōu)的合同再出去忽悠錢去,演員最怕這個,因為我檔期已經(jīng)簽了你,我不能去接別的戲,然后你拿著我這個合同到處忽悠,你忽悠著了還好,沒忽悠著怎么辦呢?我這個檔期也不能去接別的戲,所以演員一定要見錢。錢這一方,一定要見演員簽字。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家中介機構來干這個事兒,在美國就是保險公司的第一級保險。美國保險公司連保三級,第一級就是保PayorPlay,就是你把錢放到保險公司賬上,這邊葛優(yōu)經(jīng)紀人,或者是CAA接到通知說,錢已經(jīng)在保險公司賬上了,那我看劇本,我看完劇本,說同意演,錢從保險公司直接打給你,你就沒有那個擔心了。 說白了,PayorPlay就是我出錢你演,這兩件事都在保險公司完成,他說不演,他看完劇本,那只給他看劇本這幾個小時的錢,當然也很貴,因為制片人也看了劇本,制片人一小時也很貴。他本人也看了劇本,他本人看劇本更貴,但是再貴也不是把你錢騙走了。只是人家給你賬單,說我不演了,你從保險公司的錢里,把我包括我助手這幾個小時的工作錢打給我,剩下的錢退回給投資人,這樣大家就心里踏實了。中國目前第一缺的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PayorPlay,沒有一家中介機構來干這個事兒。保證雙方的誠信,始終都是要么演員被騙,要么投資人被綁架,所以大量的戲在這個中間擱淺了,下馬了,很倒霉。 保險公司還保下一級,就是超支,這樣資金就安全了,資金最怕的,第一是怕被騙,第二是怕超支。一超支可不是超一點兒,一超支超兩三倍是經(jīng)常的,我們這兒有一些著名的超支大戶,一拍戲就超支,然后也沒辦法。但是在美國這個保險公司,超支由保險公司付,所以保險公司審你預算審得很嚴。而且你必須去買保險,所有工會的人第一條總協(xié)議就是,沒保險的戲我不來,所以你不買保險,工會的人一個都不來,導演工會也不來導演,編劇工會也不來編劇,演員工會也不來演,保險收你同期銀行利率兩倍,你同期銀行利率3%,它收你6%。你想想,一個1億美金的戲,好幾百萬美金給保險公司,但是你避免了1億美金的戲超支超了2億美金的風險,2億美金沒關系,保險公司付。保險公司付他也不稀釋投資人的股份,我原來投完,我占20%,我是投錢的那一方,他超支了,保險公司付了超支這部分錢,我還是20%。保險公司拿什么抵押呢?不能拿投資人的股權抵押給保險公司,是拿原始制片人,以及原來劇本的版權抵押給保險公司。你是開發(fā)方,你擁有相當一部分股權,其他投資人擁有一部分,那你拿你原來這部分抵押給保險公司。這里又牽扯到一個體制問題,原來這部分是怎么計算的,就是所有主流公司的大戲,每部戲都單獨注冊一個11年度公司,因為11年以后,這個電影基本上已經(jīng)殘余價值很少了,大家直接寄支票就完了。但是這11年里,這個公司自己是有版權資產(chǎn)的,由這個公司去抵押給保險公司,因為你總不能讓像華納這樣的總公司去抵押吧。時代華納整個集團價值1840億美金,我怎么抵押給你。貸款方也好,保險公司也好,每部電影單獨注冊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原始的資產(chǎn),就是這部電影的版權,所以拿這一部分的原始版權抵押給保險公司。當這部戲一旦超支,保險公司來付,付了以后,對不起,你開發(fā)制片人這部分股權就沒有了,抵給保險公司了,保險公司永遠不能說把這個電影停了不拍了。再超支,保險公司也得付,因為保險公司跟所有投資人簽的協(xié)議說,我按照你們交給我的這個劇本——投資人都同意,鎖定了這個劇本,交出這個電影,所以超支他一定要付的,他不能說超支我不拍這個電影了,黃那兒了,那不行。但是他可以簡單拍,可以不拍得那么好,所以保險公司派的制片人來說,先把那個MoneyShot(花錢的鏡頭)都拍了,之后他心里就有底了,再超支也就是一點兒說話的戲,超不了多少,然后再去慢慢拍,最多我去花點兒錢把這個補了。所以它是這么來,有點兒違反電影制作規(guī)律,導演都希望先拍小戲,先磨合劇組,慢慢再去拍那些重要的戲,因為劇組要磨合嘛。 光說投資是沒意義的,還是總收入比較靠譜。美國電影的票房只占其總收入的1/4,然后DVD的銷售和租賃占了一半,然后電視又占了1/4,所以票房一統(tǒng)計出來,得乘以4,才是電影的總收入呢。不像我們的票房一出來,就收入這么多了,后邊沒了。美國是票房若1億美金,那這個電影就是4億美金的收入,所以一到五六億美金的票房,再乘以4,那就大了去了?此坪芏啵詈筮是要分成的,就是不同的參與人有不同的分成。比如《007》,我請了20多個編劇,挑了一個很好的劇本,導演我也弄好了,演員我也弄好了,我來好萊塢,來Bid(報價),就是來尋找投標的。這個Bid特別狠,叫72小時Bid,最狠的時候,我往那兒一坐,你們六大電影公司都來,輪流進來,每一家就一小時,每一家我都給講講下一個故事是什么,誰演,導演是誰,聽懂了,72小時給我出價。72小時,3天出價,然后通常六大不會都去,比如三大來了,兩大來了,有時候四大都來了,然后72小時,這四大就開始出價。這時候出價,誰都知道這個電影肯定賺錢,于是怎么出價,我花多少錢拍,我怎么宣發(fā),花多少錢,方案都給你了,我把總收入的70%都留給你,我就要30%。好萊塢這六大質量是差不多的,交給誰拍,都是高質量,不像我們這里,同樣一個劇本,有的公司給拍爛了,有的就能拍得特好,還有中間黑預算的,黑預算這個事在美國絕對做不了,因為有保險公司在?凑l給你這個版權方的比例高,最后一個哥們兒拼了說,我也出2億美金拍,我出2億美金宣發(fā),然后我怎么怎么著,我第一下就鋪7000塊銀幕,等等,但是我只要20%,80%都歸你。這個時候就已經(jīng)不是他出去找誰投資了,這都是鐵定賺錢的,這種FranchiseMovie,大概產(chǎn)量占到很小的比例,百分之十幾,但是收入?yún)s占整個好萊塢一年收入的70%。2012年前10名票房的電影,9個都是FranchiseMovie,都是《加勒比海盜》幾,《變形金剛》幾,《蜘蛛俠》幾,《蝙蝠俠》幾,前10名票房里,9個都是這樣的。在美國,這個是特別典型的28原則,就是兩成的戲占80%收入,兩成藝人的收入占80%藝人的收入。邁克爾·杰克遜曾經(jīng)一個人的收入占索尼公司總收入的一半,最后索尼公司沒辦法了,跟他續(xù)約,說給不起錢,給你股份,因此邁克爾·杰克遜占索尼唱片公司一半股權,現(xiàn)在這一半股權由邁克爾·杰克遜的慈善基金會持有。 好萊塢在前期找錢找得那樣明晰,比例清楚,所以到分成的時候也沒什么疑惑或者拖延,反觀我們這邊,就太不一樣了。在中國,賺錢的電影,投資人立馬是拿不著錢的,至少得等個兩三年才能拿到。因為電影公司回來錢以后,我投了20%,應該是可以分的,可是電影公司同時開了好幾部戲,資金鏈斷了,于是就把我那20%的收入拿去拍戲了。結果導致很多外面的投資人,明明投資這個戲賺錢了,卻兩年三年分不到錢,電影電視劇都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有一個不強制的措施,叫Collector(收錢專員)。大電影公司沒問題,不用Collector就能拿到錢,至于那些小的公司,則不敢保證是拿了我的錢先去拍別的戲去了,所以就共同委托一個第三方收錢機構。這個收錢機構收電影收入的百分之幾,然后它跟你簽一個合同,直接去院線收錢,去電視臺收錢,去DVD那兒收錢,收完錢,按比例直接給你分了。就不會出現(xiàn)這個錢先回到電影公司、制片人公司,然后它再去給你分,這樣就有點兒不公平,這也是一個小小的解決措施,在中國挺重要的。 還有一個小地方,我們不太能做到。我們的公司都不夠大,而且電影、電視劇是分開在不同的公司拍,但是現(xiàn)在開始集中了,大電影公司也拍很多電視劇。美國是因為電影制作都集中在那幾個大的公司里,所以它們自己能協(xié)調(diào)成良性競爭,怎么叫良性競爭呢?就是暑期不上電視劇,全是大電影。美劇就秋季是長季,大概有十二三集,播放十二三周,它是因為暑期電影之后到圣誕電影檔之前,大電影都不上,讓給電視劇。在美國生活最明顯的就是,春末所有的大廣告牌都變成電影廣告牌,就是暑期開始準備上的電影。當然這不是說春季檔不上電影,只是不上大電影罷了,春季檔是留給電視劇的。所以美國的電視劇分成一個長的秋季檔,通常你看到十二三集的電視劇,是秋季檔電視劇,圣誕電影檔之后到暑期電影檔之前,有一個春季的電視劇檔。美劇分兩季上,然后電影是分成大的暑期檔,跟大的圣誕、元旦這兩個檔。好萊塢不像我們,我們是你不行我上,檔期意識不強,它就是大片忍著,等到電視劇放完,大家在家把看的電視劇看完再上。所以春季檔最后一周的票房冠軍,大概都只有兩三千萬美金。一進暑期檔,第一周的票房冠軍,過億前三名的都不一定是冠軍,暑期檔每周的票房冠軍都過億。然后馬上就到暑末,一看,所有廣告牌又都變成大美劇,下一季美劇的廣告開始來了。然后秋季不上大電影,全上大美劇,就是大的,也是Franchise第幾季。這樣的放映機制也讓美國人養(yǎng)成一種習慣,暑期挺熱的,開車出去看電影,然后一到秋季沒電影了,都是小電影,就在家看美劇,看了十二三周之后,圣誕檔又來了,大電影又開始上了。所以好萊塢的電影制片廠和電視劇制作公司是良性競爭,電影分強弱檔上,電視劇也分強弱檔上,跟電影正好岔開。 我們今天已經(jīng)有《泰囧》這樣級別票房的電影,一年有3部過億美金的票房電影。我們在創(chuàng)造上,在拍電影上,已經(jīng)到了這個規(guī)模,可我們的體制跟不上,再往前走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大問題。我們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前景也越來越寬廣,體制改革必須及時跟上,要不然真的會扯中國電影后腿的。 ?《泰囧》確實挺振奮人心。兄弟認為《泰囧》對中國電影最大的功績在于,它成功地激活了二三線電影市場。這一點是之前諸多大導的國產(chǎn)大片都沒做到的。不是大導們不努力,而是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的原因。這幾年國內(nèi)院線的發(fā)展速度居世界前列,普通觀眾在急需大排檔型電影解決溫飽型需求的時期,這樣的親民電影適時出現(xiàn),獲得高票房有其合理性。不知道當年好萊塢有沒有類似案例。 ?一個國家一年的電影產(chǎn)量不夠兩只手數(shù),英國可真丟人。 ?說白了,不管是家庭、公司、行業(yè),還是國家民族,都不能打內(nèi)戰(zhàn),得一致對外,才能繁榮富強。 ?簡單來說,美國是電影工業(yè),中國是電影手工業(yè)。 ?這種流程聽著可真是無趣,不過只要最后電影出來有趣就行。 ?照這標準,陳凱歌早應該沒戲拍了才對。一部《霸王別姬》吃了這么多年還余威猶存,可見我們中國的投資人和觀眾比好萊塢有人情味多了。這點兒我們不能跟好萊塢學。 ?唉,真的好奇怪啊,我喜歡的尼古拉斯·凱奇,這幾年完全自暴自棄惡性循環(huán)成爛片王了。好萊塢沒有一個“拯救墮落演員工會”嗎?想辦法救救他啊。 ?這一段我真插不上話了,只有學習的份兒。真想把我以前打過交道的電影投資人一個個拉過來,命令他們都給我好好學學。話說回來,我也遇到過一些從美國學成歸來,真心想在中國搞好萊塢模式的中國電影人,但無一不失敗。問題不在個人,而是我們的大環(huán)境,不僅僅是電影業(yè)界,還包括金融環(huán)境等眾多相關領域。所以,中國電影的落后,有點兒像中國足球,不光是幾個場上球員的問題。我們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據(jù)說有一個主持人出道前就是這樣混的:某天在某場所,看這邊坐著崔健,那邊坐著齊秦。他走到崔健面前說:齊秦先生想認識您。然后又走到齊秦面前說:崔健先生想認識您。二人都以為這位先生是對方的朋友,三人就一起見面了。從此這位先生就多了兩位大腕朋友。這種狐假虎威的故事,用得小,可以交上大腕朋友,用得大,就可以扎錢拍電影啦。 第十一期·說說心里話 我特別感謝有這么多人喜歡《曉說》,其實一開始我真的沒有想到能把這個節(jié)目做50多期,當時優(yōu)酷問我的時候,我說我肚子里的東西,可能能講個20期吧,20期以后,是不是還有東西講不知道,結果跟大家聊了這么久。很感謝各位看官,謝謝各位!每一期的評論我都有看,包括優(yōu)酷里的評論,微博里的評論,也校正了我以前很多的誤區(qū)、盲點,感謝各方面的專家。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非常快樂的記憶,也希望帶給大家美好的回憶。 我想跟大家說些心里話。就是最開始,我為什么想到做這個節(jié)目,而且還挺有熱情地把它做下去了。我可能有MidlifeCrisis(中年危機)。不光我,大家都會有。前兩天看到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也在電視上說,我剪了一個劉海,因為我有中年危機。中年危機這個東西,不管你是最強大國家的第一夫人,還是一個跑江湖賣藝的,都會有。中年危機導致我經(jīng)常對自己很失望,尤其這幾年來,經(jīng)常坐著想,我在干些什么,有些什么事情是有意義的。然后,就會想起年少時的理想,因為年少時的理想,本來還一直為之奮斗,但是到了中年以后,覺得可能離自己越來越遠,現(xiàn)在許多人說要買一套房、掙一些錢,要娶一個什么樣的老婆,把日子過成什么樣子,好像我們回想起年少的時候,受的不是這樣的教育。 我們那一代人,就是差不多60后70后,從小受的教育是叫作長大了要縱橫四海,改造國家。因為我們小時候看到那些前輩的大師們,前輩的知識分子們,都在做那些事情,然后自己也懷有那些夢想,當然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jīng)去實踐過。20多年前,我們讀大學的時候,發(fā)生過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也曾經(jīng)努力過,也曾經(jīng)盡自己最大的熱血跟熱情去為國家奮斗過。最后大家漂泊四海,雖然是縱橫了,卻是漂泊四海。我們那一代學生,出國潮是巨大的,我們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在國外,中學和大學我們班都差不多有一半以上在國外。看似縱橫,實際上卻是飄流四海。雖然漂流四海,但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沒能改造國家,結果還是挺失望的。 有時午夜夢回,想想自己,還算滿腹經(jīng)綸,為什么就是不能像先輩們那樣做出一番杰出的成就呢?我也經(jīng)常跟我的經(jīng)紀人講,我說咱們一年到頭都在干些什么呢?我的經(jīng)紀人也比較同情我,她說我知道我們在掙錢。并不是說掙錢這事兒不好,但是掙錢這件事兒,在一個階段是有意義的,它能改善生活,能讓自己更自由?僧斈銙甑揭欢A段的時候,掙錢又變成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當然我不是說我多么有錢,只不過我自己欲望也比較低,我不買房炒房,也不買飛機,也不花很多錢,也不整容。所以,就覺得自己在干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再加上自己創(chuàng)造力枯竭,如果像年輕的時候,經(jīng)常能寫出很多美好的音樂來陪伴大家,一站一站地往前走,其實心里也還挺欣慰的。能溫暖別人,能撫慰別人的心靈,我也是挺快樂的。當創(chuàng)造力枯竭,一直沒有特別有靈感的東西出來的時候,對自己很失望。人在對自己失望的時候,就經(jīng)常想起年少時的理想,慢慢就想,能做點什么呢?后來正好優(yōu)酷找到我,說想做一個《曉說》這樣的節(jié)目,我覺得這是一件挺好的事情,至少我經(jīng)歷了這么多事情,看了這么多年的人間百態(tài),從小也算讀書長大,那就跟大家分享這些事情,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我們這代人的理想可能是實現(xiàn)不了了,但是年輕的一代若能從我的“分享”中獲得些幫助,能夠從強烈的世俗觀念(一定要有一套房子才是完美人生,一定要有一個什么樣的職業(yè)規(guī)劃才是人生)中解脫出來,從而由心地找到自己的樂趣,那就功莫大焉了。 《曉說》我講得看似龐雜,實際上主要集中在文藝和科學兩個方面,文藝的偏多些。我個人覺得,這個世界,其實是由科學和文藝兩條平行線在共同解釋,所以這個世界就夾在中間,這邊是科學,那邊是文藝。但是這兩條平行線的速度不一樣,有時候科學快,文藝慢,有時候文藝很快,在科學前面解釋了很多東西,科學在后面停滯著。最開始,文藝先解釋整個世界,因為那個時候科學發(fā)展得很慢,一千年也不發(fā)展一點兒。比如太陽是什么,西方說是阿波羅,東方有后羿射日的傳說。然后科學追上來,開始解釋:太陽其實是核聚變,是無數(shù)個核聚變在爆炸,然后產(chǎn)生了太陽這么一顆恒星。月亮其實是一顆衛(wèi)星,然后它其實是因為反光,才會有陰晴圓缺,不是我們文藝解釋的那樣子。科學進入一個爆發(fā)期的時候,基本上破除了以前文藝所解釋的整個世界,重新以科學來解釋了。 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大家又突然發(fā)現(xiàn),科學雖然那么繁榮,但是科學制造出了摧毀這個世界的武器。那時突然出現(xiàn)了坦克、大炮、飛機,許多人因此被殺,每三個年輕人里,就有一個人不見了,另一個人是殘廢,只有一個人孤獨地活著。這個時候發(fā)現(xiàn)科學有問題,文藝又開始蓬勃發(fā)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文藝進入一個蓬勃發(fā)展期,從文學到繪畫到哲學各方面,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主義”來解釋我們本來以為科學已經(jīng)解決了的所有問題。這個時期的文藝深深地影響了之后各代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那之后,科學又來了,F(xiàn)在就處在一個科學又超越了文藝的時期,因為文藝把世界的亂象都解釋完了以后,突然發(fā)現(xiàn)科學不光是工業(yè)時代那些東西,進入了信息時代之后,互聯(lián)網(wǎng)突然又把人們之間固有的那些禮儀、習慣、規(guī)則全都打破,變成了跟陌生人之間原來也可以這么緊密地聯(lián)系,原來這個世界不像以前說的要通過最少比如六層關系,大家才能在一起,信息時代直接就改變了一切,甚至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上下級關系。 信息科技一日千里,能做到的事情讓人匪夷所思。最開始有電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只能點燈用,沒想到電還能洗衣服、刮胡子,誰都沒想到這些事情。在互聯(lián)網(wǎng)出現(xiàn)的時候,大家只是覺得,能通信能聯(lián)絡,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幾乎能像電一樣,做所有的事情。科學現(xiàn)在開始在前面領跑,文藝又到了停滯時期。所以總的來說,當科學前進的時候,實際是在改善人們的生活;當文藝在前進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引領人們的精神;當沒有人來引領自己精神的時候,大家就覺得這是一個平庸的年代。為什么沒有文藝大師了,為什么沒有哲學大師了,實際上只是所處的時代是科學在跑,文藝在歇而已。 人們永遠是這樣,改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最終極的目的,當生活得到一定的滿足,人們就會感覺到精神上匱乏,然后感覺到好像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其實那不是代價,那是整個歷史發(fā)展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我覺得一定還會有,這一撥科技向前走的時候,一定還會給人類造成一些困擾,甚至比我們曾經(jīng)見過的困擾還要巨大,這個時候需要做很多科學之外的努力,還會有一代大師出來的,文藝還是會追上科學,會超越它,再次去解釋這個世界,解釋我們是些什么人,解釋已經(jīng)異化了的人是什么樣的。我們現(xiàn)在的人已經(jīng)和曾經(jīng)的人不一樣了,因為我們在變化。其實我一直不認為人類是在進化,我認為人類是在變化,進化是向好的方向去走,人類是一直在變化,但這個變化是前進了還是后退了,是往左去了還是往右去了,反正總是在變化,所以我覺得,文藝還是會綻放光芒的。 再有就是,我講了很多歷史,當然我不是歷史學家,我也遠遠沒有任何理論,雖然我看過各種歷史學家的理論書,有按分析的方法去總結的歷史,有按歸納的方法去總結的歷史,還有無厘頭的歷史學家,就是從歷史中間挑一些碎片,來證明自己無厘頭的那種理論,這個是我們學理工科的人非常忍受不了的。因為理工科教育過我們說,不能孤證立論,就是你不能從浩瀚的歷史碎片里,挑出兩個孤證來證明你的理論,那我立刻可以挑出三個反證來,證明你這個是錯的。但由于歷史過于浩瀚,尤其是中國歷史,那么久遠,同樣一個理論,都有正面的證據(jù)證明你是對的,也有負面的證據(jù)證明你是錯的。任何一個主義,都可以挑出任何一個碎片來證明這個主義是行得通的。而且,我們接受了一個我覺得很不好的教育——認為歷史是鏡子。包括我們自己的歷史書就叫這個名字——《資治通鑒》,就是所有的鏡子都包括在里面。我在美國看到《資治通鑒》的英文名字,笑了,美國人看不懂,因為它叫ComprehensiveMirrorforAidinGovernment,就是給政府行政的一個多面鏡。其實美國人不認為歷史是鏡子,歷史是鏡子,那人類就不前進了。歷史很難歸納,因為它各個方向都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了。美國的歷史還算能歸納,因為它特別短,就是事情特別少。 你看歷史,總在訓誡后人,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想的,什么是應走的道路,該怎么思考。不是由幾個人去替這個民族思考,或者幾個人翻故紙堆,翻歷史,說我們這個民族應該向哪兒去走,是應該向明朝那個方向走,還是宋朝的方向走,還是民國的某一個階段的方向去走,這都是不對的。一個民族要怎么前進,應該是靠這個國家的民眾,這個民族的每一個個體,自己努力地去走。就個體來說,比如你出門走錯路,走錯路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你走錯路,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如果人們沒有走錯路,這個世界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走錯路,才慢慢被發(fā)現(xiàn)的。大家都去走,很多個體都走錯過路,這些個體加起來,就不應該再走錯路。我覺得一個民族最大的一個可怕的地方,就是它的個體都不出去走,大家都在等著,等著一兩個人出去走完了,告訴大家這個道路在哪里。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情況,這樣的情況,經(jīng)常會使整個民族都走錯路。因為你不能相信一個人出去走,出去看了,然后他回來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去哪里。整個民族,每一個人都勇敢地走一趟,然后那么多的錯誤加在一起,才能讓這個民族少走彎路。 如果我們先去想,什么樣是一個好國家,什么樣是一個好政府,從這里頭來,那還不如大家真的直接面對這個世界,面對這個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各個自己的鄰居,遠處的人也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人差不多,在今天,都要首先以感受為主,以感受為第一,而不能先用一套理論來指導自己去生活。尤其是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我們能夠世世代代地傳下來,是精英治國的傳統(tǒng),而不是由民間來管理這個國家。精英治國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精英們長于禮儀,而陋于知人心。君子們永遠是在說禮儀,希望用禮儀去管理這個國家,而不了解每一個普通人的人心是什么樣的。換句話說,你不懂人性,你只是用一套理論管理。這套理論,也許其中有一半是反人性的,有一半是根本沒有人能做到的。 我講了很多期的美國和中國,其實這兩個國家的差別,就三點,一個是norm跟truth,中國人追求的是norm,norm就是規(guī)則。就是說,這個錯如果校正它,成本太高,代價太大,咱們就不校正了吧,咱們這樣下來就好了。那個錯,其實傷害也不大,于是就那樣了。但是大家都明白,我們都可以按一種叫潛規(guī)則的方式生活,不用把什么事情都搞得很清楚,就是我們這個民族追求的是norm。美國這個民族就不行,它一定要追求truth,就是一定要清楚這個東西得是真的,你說的話得是真的,一切都得是真的。因為西方人堅信有一個東西叫truth,不管它在上帝手里,還是在科學手里,總是有一個truth在那里。他們在追求這個,他們不能把這些東西模糊化,一定要弄清楚。犯了錯,花再大的代價也要把它校正過來。其實美國校正內(nèi)戰(zhàn)的錯誤、禁酒令的錯誤和越戰(zhàn)的錯誤,都花了大量的社會成本,甚至花了整個民族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成本,但是那也要校正回來。不能說錯了就向前看,我們既往不咎了,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呢,反正總是要摔兩跤,不行那就先停下來,先把這個石頭挖了,然后再說。這是我覺得兩個民族的一個大不同。 另一個不同是公德跟私德。美國人很重公德,很輕私德,按我們的話說,就是很不孝順,對兒女沒那么好,對兄弟姐妹沒那么親,就更別說表哥表弟了。在美國,同學來借錢,是很奇怪的事情,美國除了戰(zhàn)友之間能借錢,因為一起上過戰(zhàn)場,那個感情是不一樣的,除此之外,是不能借錢的。說外面那么多銀行,也有做Loan(貸款)的,上那兒借去,你怎么上我這兒借錢來了。我們是倒過來,我們是私德極好——極其孝順,為了父親母親,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double(雙倍)都可以;然后為了同學也可以兩肋插刀,然后表哥表妹咱也得幫一把,只要是我認識的人,都對他特別好但對不認識的人就特冷漠,即便死在我面前,也跟我沒關系。所以正好倒過來,我們是很重私德的民族,公德不行?赡苁,我猜“德”這個東西,大概一共這么大容量,要么裝這個,要么裝那個,不能把兩個都兼得。迄今還沒看到世界上把兩者都兼得的民族。 最后一個不同是,我們由于長期以來的改朝換代,導致每一次改朝換代的新政府都很強大,強大的政府又通過了西方從來沒有想象過的那種考試制度——科舉制度,把大量的精英全部吸入到政府。而西方只是說,咱家親戚多生幾個孩子,封幾個公爵去管一管,然后越來越笨,越來越笨。我們這項制度導致越來越聰明,因為越來越多的精英到政府里了,導致我們的政府非常有創(chuàng)意。自古以來,就是由政府去創(chuàng)意,流落在民間的,基本都不是很精英了,就是認字的恨不得都能進政府,所以民間缺創(chuàng)意。到今天都延續(xù)這個傳統(tǒng),創(chuàng)意都是由政府出,政府今天想起這個,明天想起那個,有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意。而民間極度匱乏,沒有創(chuàng)意。美國這個國家,是因為政府本身就很小,對各種各樣的憲法也好,各種法律限制也好,政府不但沒什么創(chuàng)意,甚至勇氣都很少,就只能按照給你規(guī)定的這點事兒,去干這點事兒就完了。而且政府并沒有吸引大量的精英進入到政府,因為美國每個州都專門設置了州府,州府是一個遠離大城市的小地方,加州州府在一個叫Sacramento(薩克拉門托)的地方,不是洛杉磯,也不是舊金山,伊利諾伊州州府也不是芝加哥,是Springfield(斯普林菲爾德)的一個小村子,紐約州州府也不是紐約,是Albany(奧爾巴尼),一個特別小的小城,所以州府很難吸引大量的精英去,因為我愿意在紐約發(fā)展,我愿意在華爾街,我愿意在好萊塢,我愿意在硅谷,你愿意去Sacramento嗎?美國的制度并沒有把精英全部吸收到政府里去,再加上自古以來,他們靠貴族統(tǒng)治,那民間精英本來也進不了政府,民間就積蓄了大量的創(chuàng)意和能量。這個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就是美國包括西方,都是民間有大量的創(chuàng)意,它各方面的發(fā)展,全靠民間推動,而且速度非常快。 其實我個人并沒有說我說的都是對的,我只是說,我自己經(jīng)過這么多年到處跑也好,讀書也好,也算是行了萬里路,也算讀了萬卷書,然后,也算見過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聰明人,然后從他們身上汲取了很多東西,我心里想了這些事情,我來跟大家分享,希望這么多期的《曉說》做下來,大家不光是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好玩的事情,而是慢慢地能夠體會到,我們這一代人依然愛這個國家。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