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fù)觀全集----中國思想史論集續(xù)篇
定 價:96 元
- 作者:徐復(fù)觀 著
- 出版時間:2014/3/1
- ISBN:9787510825606
-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B2-53
- 頁碼:640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是臺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復(fù)觀的重要著作,它與《中國思想史論集》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徐復(fù)觀一生的思想歷程和主要學術(shù)觀點。在書中,徐復(fù)觀以自己的政治經(jīng)驗和政治眼光,對于中國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tài)、知識分子問題等,作出了獨具慧眼敏銳深刻的闡釋。同時,還繼承了《中國思想史論集》考證嚴密、思想深邃、立論卓特、文風雄健等特點!吨袊枷胧氛摷m(xù)篇》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三月初版。九州出版社引進出版本書時增入曾作為單行本印行的《公孫龍子講疏》一書。
前言
自序
陰陽五行及其有關(guān)文獻的研究
由《尚書 甘誓》、《洪范》諸篇的考證看有關(guān)治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問題—敬答屈萬里先生.
與陳夢家、屈萬里兩先生商討周公旦曾否踐阼稱王的問題
有關(guān)周公踐阼稱王問題的申復(fù)
有關(guān)周初若干史實之考證
答陳勝長先生“《周官》非古文質(zhì)疑”
釋“版本”的“本”及士禮居本《國語》辨名
帛書《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問題.
有關(guān)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先秦名學與名家
公孫龍子講疏.
附錄:有關(guān)公孫龍之若干資料
釋《公孫龍子 指物論》之“指”有關(guān)中國思想史中一個基題的考察 前言
自序
陰陽五行及其有關(guān)文獻的研究
由《尚書 甘誓》、《洪范》諸篇的考證看有關(guān)治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問題—敬答屈萬里先生.
與陳夢家、屈萬里兩先生商討周公旦曾否踐阼稱王的問題
有關(guān)周公踐阼稱王問題的申復(fù)
有關(guān)周初若干史實之考證
答陳勝長先生“《周官》非古文質(zhì)疑”
釋“版本”的“本”及士禮居本《國語》辨名
帛書《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問題.
有關(guān)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先秦名學與名家
公孫龍子講疏.
附錄:有關(guān)公孫龍之若干資料
釋《公孫龍子 指物論》之“指”有關(guān)中國思想史中一個基題的考察
—釋《論語》“五十而知天命”
中國自由社會的創(chuàng)發(fā)
釋《論語》“民無信不立”—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儒家在修己與治人上的區(qū)別及其意義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歸—為紀念一九七九年孔子誕辰而作.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中國的治道—讀陸宣公傳集書后
程朱異同—平鋪的人文世界與貫通的人文世界.
王陽明思想補論.
“清代漢學”衡論.
釋《論語》的“仁”—孔學新論
陰陽五行及其有關(guān)文獻的研究
現(xiàn)在再看五行方面的情形!妒酚洑v書》謂“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這是以五行起于黃帝,當然是附會的,不足置論。傳統(tǒng)上認文獻中出現(xiàn)“五行”一辭最早的是《尚書》中的《甘誓》,其次是《洪范》。這留到后面,另作研究。《尚書》中的《周書》中,無五行的名詞、觀念。整個《詩經(jīng)》中,同樣的沒有。在《左傳》、《國語》中,才有五行的名詞、觀念。一般所說的五行,是構(gòu)成萬物的五種基本原素,有同于印度佛教之所謂“四大”。但對五行觀念的運用,卻主要是放在由這五種元素的相互關(guān)系,即所謂相生相勝的相互關(guān)系上面,以說明政治、社會、人生、自然各方面現(xiàn)象的變化。以下,看《左傳》、《國語》中的五行,是否與上述的觀念相應(yīng)。再推上去考查《甘誓》、
《洪范》中的五行觀念。
《左傳文公七年》:“晉郤缺言于趙宣子曰……子為正卿,以主諸侯,而不務(wù)德,將若之何?《夏書》曰(杜《注》:逸書也),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勿使壞(以上《夏書》之文,下乃郤缺之解釋)。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火水木金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卑瓷弦断臅分模娊駛喂盼摹队輹笥碇儭,而杜《注》則以為系逸書,則郤缺之所謂《夏書》,當然與偽古文
《尚書》之《大禹謨》無涉。谷為生活之重要資材,此處之水火金木土與谷并列而為六府,其并為民生所不可或缺之生活資材可知,正因為如此,故與正德利用厚生,同為政治設(shè)施上之重大目標,故合稱為“九功”。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孰能去兵”,古人因手指為五,所以好以五為事物之定數(shù),而六府中之谷,實為土所產(chǎn)生,因此,六府亦去谷而稱為“五材”。就其為人所蓄聚而言,故稱為“府”;就五者之功能而言,故稱為“材”。五材為生活所通用而不可缺,故又稱為“五行”。
《論語》“子張問行”,“行”乃通行無阻之意,五行者,乃五種通行應(yīng)用之資材,所以別于一般的資材,以見其特別重要。由五行亦可稱為五材之事觀之,其原始為五種實用資材,蓋毫無疑義。
《左傳昭公十一年》晉叔向答韓宣子“楚能否克蔡”之問,有謂“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杜《注》:“金木水火土,五者為物用,久則必有敝盡!睋(jù)此,則此處之五材,其為人所用之實用資材,亦無疑義,否則不會有“力盡而敝之”的情形。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答趙簡子問禮:“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chǎn)曰,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fā)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卑础吧淞鶜狻保蔷汀疤熘鳌眮碚f的;“用其五行”,是就“地之性”來說的。此處,分明以五味、五色、五聲為六氣所出,而未嘗以其為五行所出;因五行為地所生之五種實用的資材,故人得而“用”之。不過,因為這是五種最重要、最基本的資材,所以便把它作為地生萬物的代表。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晉蔡墨答魏獻子“蟲莫知于龍”之問中有“……官宿(安)其業(yè),其物乃至……故有五行之官,是為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勾芒(杜《注》:‘正,官長也。’竹添光鴻《左氏會箋》‘此文以五正言之,則為古之官名,非神名也’,甚是),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I子曰,社稷五祀,誰氏之五官也?對曰,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按依蔡墨所說的原文,社稷五祀,分明是對于主管木、火、金、水、土、稷的幾個成績特別好、有功德于民的幾位好官員,死后加以祭祀,這種死后的祭祀,與生前的“列受氏姓,封為上公”,同樣是崇德報功的意思,與天神地祇毫無關(guān)系。而此處的五行,都是民生不可缺少的實物,與“稷”是民生不可缺少的實物,完全是一樣。這和后來的五行觀念,全不相干,所以才說“實能金木及水”,即是能把金木及水的資材培植管理得很好,等于柱和棄能把“稷”培植管理得很好一樣。把五行當作五種天神,這到秦以后才漸漸形成的。但過去的注釋家不了解這一點,所以此處的杜《注》說“五官之君長,能修其業(yè)者,死皆配食于五行之神”,這真與原文離得太遠了。后來環(huán)繞“五祀”所發(fā)生的論爭,都是因沒有歷史發(fā)展觀念而來的盲人摸象的爭論。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趙簡子問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順焉……對曰,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諸侯有貳也……”按史墨即《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魏獻子所問之蔡墨。五行若作為生物元素的氣,即不應(yīng)僅屬于地。所以董仲舒便說“天有五行”(《春秋繁露五行對》三十八),和此處之與天相對之“地有五行”,恰可作一明顯的對照。前引《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罕所
說的“天生五材”的天,乃兼天地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