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2014)》擬以述評形式介紹國外研究界學術刊物本年度在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翻譯、文化、英語教育與二語習得等方面的最新學術研究動態(tài)與研究成果。述評文章均選自相關領域權威期刊, 如Journal of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sting,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oundary-2, New Literary History, American Literature, Target, Translation and Literature等。本刊物重在述評,務求及時、準確、全面地把握國外研究界在上述各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以期為國內(nèi)英語學界搭建一座與當代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接軌的學術橋梁。1本書旨在以述評方式介紹當代國外英語語言文學最新成果,國內(nèi)尚無先例。2所選文章全部來自國際知名學術刊物最新刊發(fā)的文章。3、參與人員均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具有博士學位的教授或副教授,他們的英語水平過硬,學術造詣高。包括張旭春、沈彤(英語學院黨總支書記)、譚春(英語學院院長助理 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張宏(詞典研究中心主任)等。
自《國外英語語言文學前沿:2013》(以下簡稱《前沿:2013》)出版以來,我們陸續(xù)收到國內(nèi)學界同仁的各種反饋:有熱情洋溢的鼓勵,有高屋建瓴的建議,也有相當尖銳然而卻十分中肯的批評。根據(jù)這些反饋意見,《國外英語語言文學前沿:2014》(以下簡稱《前沿:2014》)一方面在堅持上述基本辦刊宗旨之外,另一方面也對《前沿:2013》的基本思路進行了一定調整。《前沿:2014》不再以對所選國外前沿成果進行全文翻譯,而是以述評形式對原文/書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提煉、梳理、介紹,并在此基礎之上并對其洞見或盲點作簡要評論,從而使得國內(nèi)讀者(尤其是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把握原文。對欄目板塊也進行了微調。本輯分為"英美文學研究"、"翻譯學研究"、"二語習得研究"以及"詞典學與理論語言學研究"四個欄目,共收入24篇文章,其中"英美文學研究"9篇、"翻譯學研究"5篇、"二語習得研究"6篇、"詞典學與理論語言學研究"4篇。
張旭春,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學院院長、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四川外語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重慶市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科帶頭人、重慶市322人才工程二層次成員、重慶市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
——《超越感傷的家庭生活:
伊迪絲·華頓,裝潢,離婚》一文述評
辯證的后殖民怪異政治批判
——《帝國回禱:宗教、世俗和怪異評論》一文述評
生態(tài)批評的新途徑
——《對“自然”無話可說時我們何以言說》一文述評
《簡·奧斯汀〈愛瑪〉的“德化”敘事》一文述評
基督教教育理念中的種族融合
——《〈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教育法》一文述評
有關現(xiàn)代主義中宗教問題的新思考
《駐足于山洞前——由〈印度之行〉
重看現(xiàn)代主義中的信仰》一文述評
寓言性的“廢墟”
——《歷史中的今時主義:受難的士兵、本雅明的
“廢墟”和美國早期歷史小說的話語根基》一文述評
城市生態(tài)學的文化空間和政治空間
——《城市生態(tài)學之紐約學派——〈紐約客〉,
雷切爾·卡森和簡·雅各布斯》一文述評
翻譯學研究
《處在十字路口的翻譯學》一文述評
打開譯人的黑匣子
——《翻譯研究的新語言—認知取向》一文述評
《借用者:翻譯認知問題研究》一文述評
國外機器翻譯研究的歷史與最新進展
——《機器翻譯簡史》一文述評
探索定量評測同傳認知負荷的瞳孔測量法
——《同傳中的認知負荷——評測及方法》一文述評
二語習得研究
《第二語言習得石化研究》一書述評
《偽姿態(tài):后結構主義二語習得研究的
一個晚期現(xiàn)代概念》一文述評
跨越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之間的鴻溝
——《從科研到實踐:書面糾錯反饋》一文述評
國外CL框架下二語詞匯教學的回顧與展望
——《二語詞匯教學研究的認知語言學途徑
——評估與整合》一文述評
顯性與隱性詞匯知識實證研究的最新進展
——《顯性與隱性的詞匯知識:不同語言輸入
方式下英語短語習得》一文述評
話語權力視角中的英文學術寫作
——《大學寫作:教育、知識和名譽》一文述評
詞典學與理論語言學研究
詞典學發(fā)展趨勢研判
——《回望詞典學研究25載》一文述評
詞典用戶研究的實驗心理學模式探索
——《詞典使用策略量表的開發(fā)與驗證》一文述評
《患者啟動的非首要病痛的引入》一文述評
國外隱喻和轉喻研究最新進展
——《隱喻和轉喻:使它們的接口更加平滑》一文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