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郎咸平教授秉承了他一貫“看問題入木三分、直抵要害,分析問題一針見血,依靠真實數據,并能給出合理、可操作的解決方案”的特點,圍繞“新政”能否改變中國這一主線,深入剖析了當下中國經濟社會領域,包括城鎮(zhèn)化、反腐、霧霾治理、金融改革、樓市、食品安全、教育改革等領域的諸多亂象,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相關推薦閱讀:《新政如何改變生活》 《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 郎咸平教授多年來因堅持“用數據說話”、“為百姓代言”而被譽為“平民經濟學家”。如果您讀過他的《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讓人頭疼的熱點》等暢銷書,那么便不得不讀作為姊妹篇的《“新政”能否改變中國》。如果您關注腐敗、霧霾、城鎮(zhèn)化、房價、食品安全、余額寶等經濟社會熱點,建議您閱讀這本《新政”能否改變中國》。本書既有郎咸平在《財經郎眼》電視節(jié)目中尖銳、犀利的郎氏風格,更有他對經濟民生領域諸多亂象的獨到見解和深刻批判。
郎咸平,著名經濟學家。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曾任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監(jiān)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yè)重組、兼并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讓人頭疼的熱點》、《我們的日子為什么這么難》、《公司治理》(增補版)等。
序言 “新政”能否改變中國?/ 001
一、我多么希望我以前所說的都是錯的/002
二、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政府不甘心退出市場/005
三、改革停滯,究竟是缺乏共識,還是利益集團阻撓?/007
四、 “新政”能否改變中國?/010
第一篇中國改革重裝上陣
第一章“新型城鎮(zhèn)化”將是誰的盛宴?/ 017
一、“新型城鎮(zhèn)化”:以人為本,不再大搞基建/ 019
二、農民工數量不再激增,地方政府搞的建設“大躍進”無人
埋單/ 020
三、“逆城鎮(zhèn)化”危機:有效勞動人口減少,財政不堪重負/ 022
第二章我們能和高官腐敗,說永別嗎?/ 029
一、大學生當公務員“爭破頭”,說明政府腐敗問題嚴重/ 031
二、《舊制度與大革命》啟示一:官員靠“中間人”或在國企內
序言 “新政”能否改變中國?/ 001
一、我多么希望我以前所說的都是錯的/002
二、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政府不甘心退出市場/005
三、改革停滯,究竟是缺乏共識,還是利益集團阻撓?/007
四、 “新政”能否改變中國?/010
第一篇中國改革重裝上陣
第一章“新型城鎮(zhèn)化”將是誰的盛宴?/ 017
一、“新型城鎮(zhèn)化”:以人為本,不再大搞基建/ 019
二、農民工數量不再激增,地方政府搞的建設“大躍進”無人
埋單/ 020
三、“逆城鎮(zhèn)化”危機:有效勞動人口減少,財政不堪重負/ 022
第二章我們能和高官腐敗,說永別嗎?/ 029
一、大學生當公務員“爭破頭”,說明政府腐敗問題嚴重/ 031
二、《舊制度與大革命》啟示一:官員靠“中間人”或在國企內
培植個人親信受賄/ 032
三、《舊制度與大革命》啟示二:權力可以通過審批制和賣官變現/ 033
第三章治霾要靠舉國之力/ 041
一、霧霾籠罩1/7國土,危害就在我們四周/ 043
二、中國霧霾半個世紀前已出現,50年來愈演愈烈/ 045
三、機動車和燃煤是加速霧霾惡化的主要原因/ 046
第四章上海自貿區(qū)不只是“看上去很美”/ 055
一、自貿區(qū)在短期內不會讓老百姓感受到切實福利/ 057
二、美國繞過WTO,組建“ABC世貿”阻擊中國成長/ 058
三、戰(zhàn)略價值:靠自身開放以及國際合作,對抗“ABC世貿”/ 060
第二篇經濟弊病無處遁形
第五章漲價不是改革紅利/ 067
一、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房價都在跌,只有中國樓市“不正!/ 069
二、根治中國高房價的藥方:抑制通貨膨脹+改善營商環(huán)境/ 071
第六章華人首富李嘉誠是在“撤資”嗎?/ 081
一、李嘉誠拋售內地資產400億,不過是總資產的九牛一毛/ 083
二、李嘉誠全球戰(zhàn)略大布局:投資歐洲,主攻英國/ 085
三、李嘉誠投資秘訣“三板斧”/ 086
第七章 房產稅是稻草:拯救樓市?還是壓垮“房奴”?/ 095
一、推出房產稅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097
二、房產稅“杭州模式”或導致地方政府放開“限購令”/ 098
三、房產稅一旦全面征收,買不起房的人更買不起/ 100
第八章“地下世界”考驗城市“良心”/ 109
一、中國地下管網建設,一言以蔽之“亂到驚心動魄”/ 111
二、青島爆炸案絕不是孤例,中國城市沒有能厘清地下管
網路線的/ 112三、GDP不能只和地面建設掛鉤,地方政府必須整飭地下管網/ 114
第三篇金融變局迫在眉睫
第九章金融困局百姓困惑/ 123
一、中國股市:先天不足、實體經濟萎靡,百姓不敢投資/ 125
二、中國保險業(yè):停留在美國100年前水平,還在靠欺詐賺錢/ 128
三、國有銀行壟斷,最終導致老百姓遭遇“負利率”/ 129
第十章民營銀行“千呼萬喚始出來”/ 137
一、金融危機時,銀行規(guī)模越大,風險越大/ 139
二、中國銀行業(yè)“潛規(guī)則”:民營銀行很難做大/ 141
三、“臺州模式”是中國民營銀行的生存范本/ 143
第十一章 馬云的勇敢者游戲/ 151
一、中國金融、貿易服務水平低成就了馬云/ 153
二、電商競爭激烈,馬云靠頑強的毅力殺出重圍/ 155
第十二章“余額寶”讓金融界“地動山搖”/ 163
一、“余額寶”在銀行業(yè)改革中起到了“鯰魚效應”/ 165
二、“余額寶”制勝絕招:降低成本+吸引“草根”散戶/ 166
三、如果不受政府管控,“余額寶”們將對商業(yè)銀行造成
致命打擊/ 169
第四篇社會危機一觸即發(fā)
第十三章老有所養(yǎng),太難了!/ 177
一、“以房養(yǎng)老”、“男耕女織”,中國養(yǎng)老體系現狀嚴重畸形/ 179
二、養(yǎng)老難原因:獨生子女政策、養(yǎng)老金“多軌制”及歷史
“隱性債務”/ 180
三、取消養(yǎng)老“雙軌制”,用央企資產填補社;鹂召~/ 185
第十四章中國為什么缺一口“安全奶”?/ 191
一、“三聚氰胺后遺癥”:我們能從哪里為孩子找到安全奶粉?/ 193
二、政府必須對有毒食品“零容忍”/ 195
第十五章我們給孩子種的是疫苗,還是“禍根”?/ 203
一、疫苗事件反思一:新生嬰兒都需要打乙肝疫苗嗎?/ 205
二、疫苗事件反思二:由政府掌控疫苗市場選擇權,合適嗎?/ 206
三、疫苗事件反思三:接種國產疫苗到底有多危險?/ 208
第十六章 中國教育病根在“公平”/ 217
一、想上清華、北大就不可能“減負”/ 219
二、生源分流:美國依據“財富制”,日本依據“公平制”/ 220
三、中國生源分流是獨特的“特權制”/ 222
“三言”堂
“新型城鎮(zhèn)化”:不是建新,而是補舊/ 024
一、“城鎮(zhèn)化”核心問題一:農民是因為什么進城的?/ 024
二、“城鎮(zhèn)化”核心問題二:建大城還是建小城?/ 025
三、“城鎮(zhèn)化”核心問題三:政府干預“城鎮(zhèn)化”的邊界
在哪里?/ 027審批制是腐敗的“源泉”/ 036
一、丁書苗,不簡單/ 036
二、審批制度滋養(yǎng)貪腐/ 037
三、“腐敗經濟學”是對的嗎?/ 038
治霾成了考評政府的新標準/ 048
一、讓PM25和政績考核掛鉤,霧霾問題很快就能解決/ 048
二、建立官員“問責制”,追溯過往亂投資/ 050
三、在聯動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國家級治霾體系/ 051
上海自貿區(qū)的職責應是利惠中國企業(yè)/ 062
一、解決民企的國有待遇才是第一要務/ 062
二、給市場放權,才能培養(yǎng)出世界級企業(yè)/ 062
衣食住行都在“漲”/ 075
一、新加坡版“居者有其屋”/ 075
二、美國憑借“頁巖氣革命”,獲得改革紅利/ 076
三、鐵道部被拆分,票價接著漲/ 078
沒有好的投資,李嘉誠當然“撤”了/ 090
一、歐洲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090
二、李嘉誠帶走的只是資金,而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錢/ 091
三、李嘉誠為人:保守+節(jié)儉+謙恭/ 093
房產稅,不靠譜/ 102
一、房產稅和打壓房價、均財富沒有關系/ 102
二、開發(fā)郊區(qū)房:地產商靠大盤成名,地方政府收更多房產稅/ 104
三、房產稅既不能遏制房價增長,也沒有還富于民/ 105
地下建設才是“根”/ 116
一、地方政府只求表面風光,不顧地下“城市良心”/ 116
二、修建“共同溝”,誰出錢?誰建溝?誰入溝?/ 118
中國金融“一身病”/ 132
一、光大“烏龍指”:讓中國證券界的“業(yè)余”素質原形畢露/ 132
二、“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中國保險人懂嗎?/ 133
三、上海自貿區(qū)是中國銀行業(yè)改革的新希望/ 135
請政府“放養(yǎng)”民營銀行/ 146
一、中國只有一家銀行,它由國有五大行和“一行三會”組成/ 146
二、辦民營銀行重在實干,很多空想出來的問題是杞人憂天/ 147
三、民營銀行和國有銀行“打架”,政府不要“管閑事”/ 148
馬云:一個有價值觀的梟雄/ 157
一、“時勢造馬云”/ 157
二、商業(yè)銀行非?謶职⒗锇桶/ 160
阿里巴巴號“航空母艦”駛來了/ 170
一、“攪局者”馬云能激活“躺著賺錢”的銀行嗎?/ 170
二、開放的“平臺”才是阿里巴巴最恰當的發(fā)展路線/ 172
“怕老”的中國/ 187
一、中國特色:“以房養(yǎng)老”/ 187
二、養(yǎng)老無出路:公立養(yǎng)老院床位緊張,民資入行受盤剝/ 189
愁死人的中國乳業(yè)/ 197
一、打擊新西蘭乳品,是中國奶業(yè)“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197
二、中國奶業(yè)產業(yè)鏈,就是一筆糊涂賬/ 199
毒疫苗最終“殺死”的是政府公信力/ 210
一、中美疫苗市場皆壟斷,中國企業(yè)靠關系,美國企業(yè)靠實力/ 210
二、既然不是因為疫苗,17個嬰兒到底為何死亡?/ 212
三、疫苗產業(yè)應該由政府完全壟斷?/ 213
“寒門貴子”考驗教育公平/ 224
一、教育體制不改革,減負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224
二、“公平的教育”只在傳說里?/ 225
“新政”能否改變中國?
我在2006年的新年感言里說過,我不反對改革,但我主張反思改革路徑,并將自己定位為“改革反思派”。在對過去十年改革的經驗教訓反思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經濟、社會、政治領域的很多問題,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性與內在邏輯,這也是我在《“新政”能否改變中國》一書中觀察、分析經濟與社會熱點問題的基本思路。
從2012年十八大順利完成領導班子交接,到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剛結束不久的2014年全國“兩會”,我們看到了從理念到政策層面出現的積極變化,可以說改革已經再出發(fā)。但在這里,我要提醒那些只看表面現象的盲目樂觀派,不客氣地講,我認為我們的經濟社會仍然處在比較危險的邊緣,而接下來的改革,不但需要清理多年積弊,而且必須要突破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特別是中層官僚的阻撓?梢哉f,未來十年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打碎石頭過河”,從“亂局”走向“變局”的關鍵十年。
一、我多么希望我以前所說的都是錯的
大概從2004年,我因反對在國企改革過程中,國企高管以市場化名義侵吞國有資產的“郎顧之爭”開始,到2008年,我又強烈反對中央政府出臺的名為救市、實為權貴解套的四萬億計劃,因此很多人給我貼上了“改革反對派”的標簽?善婀值氖,每當中國經濟問題屢屢被我言中時,又有人出來說,郎咸平就只會罵,缺乏建設性的意見,希望我能給出具備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在這里,我想反問一句,我的建議有人在聽嗎?聽了會實行嗎?這就是在中國做一個學者的悲哀。所以,此時此刻,我多么希望我說的都是錯的!
1.我不反對國企改革,但反對以市場化的名義侵吞國有資產
各位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是所有叫作改革的東西,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我覺得用這句話來概括我對國企改革的觀點再合適不過了。2004年,我之所以敢站出來炮轟顧雛軍在收購柯林格爾等公司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并不是因為我反對國企改革,而是反對那些“借改革之名,行侵吞國有資產之實”的偽改革。
十年過去了,到今天我對國企改革的觀點依然沒有變。我們的很多國企,因產業(yè)政策和企業(yè)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得它們看起來虛胖,但實際上并不賺錢,它們依靠壟斷地位、資金上的先天優(yōu)勢以及各種補貼生存。國企存在的腐敗和低效率,既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國企改革的主要原因,但問題是究竟怎么改。那些以市場化為名的所謂改革者,盯著的是國企的產權,他們呼吁把國企賣掉,賣給那些有企業(yè)家才能的人,讓他們去經營。但其實是希望將原來國企的巨額補貼和免費資源隨著企業(yè)改制,進入他們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腰包,隨后再以私有產權神圣不可侵犯為由,把這種特殊利益合法化、私有化。
我是“喝資本主義奶水”長大的經濟學家,當然知道產權和企業(yè)家才能的重要性,但問題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必須讓絕大多數人,特別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受益,而不是讓極少數人一夜暴富。20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有多少國有資產流入私人腰包,又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一夜之間陷入困境,結果差點導致大規(guī)模的社會動蕩。今天,國企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和20世紀90年代相比,雖然已有很大不同,但如果按照“一賣就靈”的路子走下去,我敢肯定地說,結果只能更壞而不是更好。
當然,我仍然希望我說的都是錯的。
2.我不反對救市,但反對以救市的名義為權貴解套
過去幾年,我一直在厲聲反對“四萬億投資計劃”。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我厘清當前國內復雜矛盾,挖掘表層現象下深層規(guī)律的最佳樣本。
2006年前后,我就指出中國經濟存在八大危機——資源過剩、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危機、通脹危機、民營企業(yè)危機、銀行危機、房地產危機和消費危機。一時間,有媒體稱我為唱衰中國經濟的“烏鴉”。兩年后,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并且迅速席卷全球。受次貸危機影響,中國經濟面臨增長乏力、外部需求放緩等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政府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存在不穩(wěn)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xù)的結構性問題。
而在2008年前后,我大聲疾呼——反對政府“四萬億救市”為權貴解套,并提出政府應“放棄保八,藏富于民”。當時,有學者立刻批駁我無知,并聲稱,中國通過經濟刺激政策可避免大蕭條,即便有通貨膨脹也值了。各位,結果怎么樣呢?由數據來看,無論是我們手中鈔票的真實購買力,還是我們官方衡量經濟增速的GDP,顯示的結果就是,我們在經歷“滯脹”,而且已經至少持續(xù)了三四年之久。為什么呢?因為自2008年政府名為救市,實為權貴解套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之后,我們就是在經歷一場“虛假的繁榮”。
到今天,又是五六年過去了,但我依然堅持,中國經濟需要“救市”,但不是砸向基建工程,讓冷的產業(yè)更冷,比如中國制造業(yè);讓熱的產業(yè)更熱,比如“鐵(鐵路)公(公路)基(基礎設施)”等GDP工程,而應該是扶持民營企業(yè)、提振內需,從而拯救近些年來已經持續(xù)蕭條的制造業(yè),實現藏富于民。
3.我支持反腐敗,但反對高薪養(yǎng)廉和運動式反腐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一個月,一份由官方智庫研究,被稱為“383方案”的改革方案在網上廣為流傳。其中,關于預防和懲治腐敗,“383方案”提出建立廉潔年金制度的構想。具體表述為“建立廉潔年金制度,公職人員未犯重大錯誤或未發(fā)現腐敗行為的退休后方可領取”。這個構想可以理解為一次性支付的高薪養(yǎng)廉政策。那么老百姓交足高賦稅后,就能養(yǎng)出兩袖清風的官員嗎?很遺憾地告訴各位,高薪不能養(yǎng)廉。那么,像俄羅斯普京那樣,憑借領導人的鐵腕,開展“運動式反腐”行不行呢?我認為短期內可能有點效果,但長期看是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為什么呢?各位有興趣可以閱讀我在《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一書中的相關章節(jié)。那么,怎樣才能從根子上預防腐敗呢?對于這個問題,政治學學者可能會從民主和法治等制度建設層面提出建議,但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給出的辦法是強化預算制度、公布政府審批清單以及給市場放權。
通過預算制度預防腐敗,就是把政府的所有收支,事無巨細地向社會公布,讓每一分錢的開銷都在陽光之下進行,公開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劑”。給市場放權,我認為是預防、治理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把市場和政府的界限劃清楚,市場自己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多插手,自然從源頭上鏟除了窳敗的土壤。而要給市場放權,首先需要政府公布行政審批的權力清單,凡是清單之外的,都應該由企業(yè)或社會組織自行解決,政府無需,也不能再去以審批名義謀取部門利益,這和李克強總理最近一直強調的“法無禁止即許可”是一個意思。
二、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政府不甘心退出市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中國經濟,不論官方數據多么的提振人心,但真相就是我在《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一書開篇的那句話——“我們正在經歷衰退”。但可悲的是,當時我們選擇的不是退出市場,相反卻是在出口萎靡的情況下,依靠政府投資硬撐起GDP增速,制造“虛假的繁榮”。我們選擇的這條路,必然帶來“經濟滯脹”的惡果。
1.從宏觀層面看,政府主導的四萬億是經濟改革的嚴重倒退
由政府主導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主要是透過行政指令讓我們的國有五大商業(yè)銀行,將貸款有針對性地發(fā)放給各級國企,而且主要流向基礎設施建設。請各位注意,資金作為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應該由市場進行配置。我們的政府這樣越俎代庖,造成的結果就是資金流向了回報率低且回報周期緩慢的“鐵公基”,還有原本應在經濟危機中自然淘汰的很多落后國企,它們就因為有各級政府托底、背書,拿到了來自國有五大商業(yè)銀行的巨額貸款才得以帶病延年。
各位曉得嗎?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石化、鋼鐵、紡織等國有壟斷行業(yè)相繼出現了嚴重的下滑情況,政府提出對它們實行“調整振興思路研究”,同時發(fā)展新興戰(zhàn)略產業(yè)。之后,政府又進一步地提出了“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從生產制造向研發(fā)設計升級”的戰(zhàn)略。也就是說,2008年拿到貸款的很多國企,它們都屬于應該被淘汰或者至少也是接受升級的那一類。但“四萬億投資計劃”入場后,這些落后產能企業(yè)不僅沒有被淘汰掉,反而活蹦亂跳,甚至擾亂市場秩序,而原本最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且在全球危機中依然選擇繼續(xù)經營的民營中小企業(yè),卻因為資金鏈斷裂,被清出市場。
“四萬億投資計劃”的投放,不僅對十多年前就開始實施的產業(yè)轉型升級戰(zhàn)略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暴露出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那就是政府不甘心退出市場,按照既得利益者的要求而不是市場規(guī)律辦事,結果不但保護了落后產能,而且大大增加了今天經濟改革的難度。
2.從微觀層面看,民間資本追逐資產泡沫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民營企業(yè)是經濟中最活躍的主體,但由于政府代替市場選擇了基礎建設、落后產能等行業(yè),由民營企業(yè)主導的大部分制造業(yè),比如加工貿易等行業(yè)迅速凋落。與此同時,我們的金融業(yè)嚴重缺乏能讓老百姓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投資服務,民營企業(yè)在內外交困的情形下,不遠離制造業(yè)去炒房子、炒錢,還能做什么呢?
次貸危機期間,或為避風險主動停產,或因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xù)經營的民營企業(yè)家們,在賣掉企業(yè)后又做了什么呢?撇開那些投資移民的人不談,我發(fā)現留下來的人大部分都選擇將手里的閑散資金投入到房地產或者官方、非官方的借貸服務里。他們?yōu)槭裁醋鲞@樣的選擇?因為我們的政府只給他們留下了這類沒有選項可選的選擇題。
各位,我在次貸危機發(fā)生時,不僅呼吁政府盡快“救市”,同時,堅決反對“四萬億投資計劃”大搞“鐵公基”建設,而建議政府扶植制造業(yè),藏富于民,問題是,有人聽嗎?
3.“市場化程度不夠”,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從1978年農村的“聯產承包”改革成功之后,中國就開始流行“市場萬能的神話”。迷信“市場神話”的結果,就是我們終于走到了“教改之后上不起學、醫(yī)改之后看不起病、房改之后買不起房”的地步。各位,請問,這是“市場化程度不夠”的問題嗎?我們是否只要把壟斷國企賣給私人,名牌大學交由私人經營,一流醫(yī)院完全由私人市場化運作,房地產完全由房地產商操控,問題真的就能迎刃而解嗎?
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改革,絕不是一個剛剛開始的新征途。它完全可以追溯到2003年、1992年、1978年。最近20年,在向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因為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能力依然過分強大,而對養(yǎng)老、教育、食品安全等本屬于政府職責范圍內的民生問題,卻投入太少,甚至直接將教育、醫(yī)療等民生問題推向市場,導致了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所謂的新的“三座大山”,再加上對于那些完全可以由社會自我管理的領域,政府不敢也不愿放手,結果就導致了政府自身的改革,以及社會領域的管理創(chuàng)新遠遠滯后于經濟市場化的步調。
悲哀的是,在權力和資本兩者的支持下,總有人將政府不愿退出市場而回歸民生這一根本問題,錯誤地歸結為市場化程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