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故事·點燃激情:北京殘疾人奧運會成功舉辦》為“共和國故事”系列叢書中的一冊,選取了北京殘疾人奧運會成功舉辦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細節(jié)事件,詳細講述了北京殘疾人奧運會成功舉辦事件的緣起背景、發(fā)展過程及其最終的歷史形態(tài),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這段歷史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暫的,但這60年帶給中國的卻是極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經(jīng)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國慶盛典,從經(jīng)濟戰(zhàn)線上的三大戰(zhàn)役到經(jīng)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后的文化事業(yè)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xiàn)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fā)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fā)生了些什么,怎樣發(fā)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jīng)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后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诖耍瑸榱俗屇贻p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局上,我們盡量選取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fā)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們著眼于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復雜的,事態(tài)的發(fā)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于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fā)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小學圖書館、農(nóng)家書屋、社區(qū)書屋、機關及企事業(yè)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編者
2010年1月
北京殘奧會吉祥物亮相
2006年9月6日,夜幕降臨,北京進入2008年殘奧會倒計時兩周年。象征著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八達嶺長城腳下燈火輝煌,第十三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馬上就要揭開神秘面紗。
正如期待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誕生一樣,人們再次期待北京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對殘疾人奧運會的感情和理解,期待殘疾人奧運會的理念在東方古同延續(xù),期待對這一理念詮釋的吉祥物的誕生。
20時2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用手觸動發(fā)布裝置上的開關。
這時,只見5道絢麗的焰火劃過晴朗的夜空,現(xiàn)場的大屏幕上勾勒出吉祥物輪廓,一頭憨態(tài)可掬的小牛形象顯示在大屏幕上。
同時,兩個兩米多高的充氣吉祥物卡通人從大屏幕后走上舞臺,這便是人們期盼已久的第十三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福牛樂樂”。
“福牛樂樂”是中國奉獻給殘奧會和世界的友好形象大使,它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和文化特色,詮釋著豐富的奧林匹克精神,蘊涵著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xiàn)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前幾屆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的設計大多以主辦國家當?shù)卣湎游餅樵汀?br />
這些吉祥物帶有極強的地域色彩,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通過自身的展示,向全世界傳達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悉尼殘奧會吉祥物“里茲”就是其中的代表。2006年都靈冬季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冰精靈阿斯特”的雪花形象可算例外。
以動物作為原型進行吉祥物設計,已逐漸成為殘奧會吉祥物設計的趨勢。
北京殘奧會吉祥物的設計,則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完成的。這次的選擇和設計是否能像“福娃”一樣再度感動世界?能否體現(xiàn)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
面對這樣的問題,北京奧組委早在2004年8月5日,便開始了殘奧會吉祥物設計的征集工作,幾乎是與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設計征集同步。
在近4個月的時間里,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有效作品87件。在此期間,負責征集工作的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成了最繁忙的地方,咨詢電話、郵寄信件、電子郵件不斷地從世界各地集中到這里。
2004年12月1日17時30分,征集活動截稿。
2005年11月11日,“福娃”面世后,北京奧組委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殘奧會吉祥物的評審修改工作。
12月30日,87件作品被呈現(xiàn)在由專家、學者、殘疾人藝術家、殘疾人代表等各方人士組成的評委會面前。
這些作品中既有以動物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形象,也有以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或人物為原型的設計。
經(jīng)過評審,美猴王、哪吒兩個神話人物形象和白鰭豚3件作品引起了評委們的注意。
評委會初次確定的這3個形象,基本確定了殘奧會吉祥物創(chuàng)作修改的方向。
電視劇《西游記》和動畫片《大鬧天宮》讓美猴王的形象深受中同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喜愛,而哪吒的故事也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可以說,在認識度和中國文化的代表性上,這兩個形象“代言”北京殘奧會都有著極大優(yōu)勢。而白鰭豚以其瀕危物種的身份和精靈可愛的形態(tài)也為自己贏得了不少支持。
隨著3件作品的確定,修改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然而,隨著修改工作的深入,意想不到的難題卻將另一個形象推到桌面。
首先,加入修改工作的是“福娃”的主要設計修改者,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韓先生將修改創(chuàng)作工作委托給了參與“福娃”設計修改工作的另一位主創(chuàng)人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吳冠英先生繼續(xù)進行修改工作。
隨著修改工作和評審工作的不斷深入,美猴王的形象卻因為形象、精神內(nèi)涵等綜合原因早早地退出了“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