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并非一本簡單的 “菜譜”書,她是從質性研究全過程的視角出發(fā),來指導讀者做研究設計和計劃書寫作。其寫作的體例遵循了研究的基本流程——首先討論進入研究前需要考慮的“做的可能性”等問題;而后是認識并合理選擇研究的類型;接下來,要考慮倫理等問題;然后便進入建立概念框架、收集資料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最后是資源的合理規(guī)劃和最終報告的呈現。閱讀本書,研究者不但可以依序而行,寫作研究計劃,而且還能夠全面地理解質性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論問題。
本書是關于質性研究設計和方法的經典之作,并被譯介為多種文字,此次翻譯的是英文版的第5版。本書在內容和體例上的優(yōu)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按照準備一份質性研究計劃書的過程來組織章節(jié)結構。也就是說,本書不但包括了質性研究計劃書的各個部分,而且將這些以一個過程的方式展現出來了,即詳細地展示了質性研究設計的步驟。從研究主題和研究問題,到概念框架,再到資料收集方法與資料分析方法,以及最終報告的寫作與呈現,本書都詳細地論述了相關的規(guī)劃設計。因此,本書不但對質性研究設計進行了指導,實際上也對整個質性研究的開展過程進行了概述和討論。 本書的第二個優(yōu)點是:在為質性研究設計提供清晰且明確的指導的同時,本書也一再強調實踐的復雜性,進而強調要在質性研究設計中保留靈活性,確保研究者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對研究計劃進行調整。 與實踐關懷一致,本書還特別關注質性研究的現實社會意義(這也是本書的最重要的優(yōu)點),明確地強調了研究者需要考慮自己的研究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哪些幫助、可以如何幫助被壓迫群體和被邊緣化的群體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甚至實現“解放”。除了內容本身外,本書在形式上的用心也是一大看點: 1,本書作者針對計劃書寫作的關鍵節(jié)點,結合自身的教學和研究經驗,提供了30個精彩范例(詳見“范例目錄”)。這些范例與相應的內容結合起來能夠使讀者產生“恍然大悟”之感。 2,本書虛構了兩個博士生在寫作質性研究的博士論文中“婆婆媽媽”的通信,但恰恰在這些“嘮嘮叨叨”中,卻生動體現了博士論文寫作的種種困惑。
作者簡介
本書兩位作者加在一起已經給研究生上了55年的質性研究方法課程!每年每個人的每個班上都有10-20位學生進行質性研究!他們總共指導完成了75篇博士論文, 25篇碩士論文,還有超過800位課程或工作坊的參與者。
凱瑟琳·馬歇爾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育領導系的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中,她一直以來的目標是使用跨學科的研究路徑來分析學校文化、國家政策文化、性別問題和社會正義議題,并出版《積極行動教育者:打破過去的限制》、《美國各州的文化和教育政策》、《副校長:領導者的選擇與挑戰(zhàn)》、《性別和種族的新政治》(編者)以及《女性主義批判政策分析》(第1、2卷)。
格雷琴·B·羅斯曼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國際教育中心的國際教育教授,并在哈佛大學教育學研究院擔任過客座教授。在過去的25年里,羅斯曼與他人合著了9本書,其中兩本是重要的質性研究教材:與沙倫·拉利斯合著的《在田野中學習》的第3版(準備中)以及現在這本與凱瑟琳·馬歇爾合著的《設計質性研究》第5版。
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本書兩位作者加在一起已經給研究生上了55年的質性研究方法課程!每年每個人的每個班上都有10-20位學生進行質性研究!他們總共指導完成了75篇博士論文, 25篇碩士論文,還有超過800位課程或工作坊的參與者。
凱瑟琳·馬歇爾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教育領導系的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中,她一直以來的目標是使用跨學科的研究路徑來分析學校文化、國家政策文化、性別問題和社會正義議題,并出版《積極行動教育者:打破過去的限制》、《美國各州的文化和教育政策》、《副校長:領導者的選擇與挑戰(zhàn)》、《性別和種族的新政治》(編者)以及《女性主義批判政策分析》(第1、2卷)。
格雷琴·B·羅斯曼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國際教育中心的國際教育教授,并在哈佛大學教育學研究院擔任過客座教授。在過去的25年里,羅斯曼與他人合著了9本書,其中兩本是重要的質性研究教材:與沙倫·拉利斯合著的《在田野中學習》的第3版(準備中)以及現在這本與凱瑟琳·馬歇爾合著的《設計質性研究》第5版。
譯者簡介
何江穗 現任教于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歷史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及社會學質性研究方法。發(fā)表的作品包括《動員與參與——第三部門募捐機制個案研究》(合著)、《弱者的武器》(合譯)等。
簡明目錄
目錄
圖表目錄
范例目錄
簡明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質性研究的類型
第3章 真實與倫理
第4章 研究的“什么”:建立概念框架
第5章 研究的“怎么”:建立研究設計
第6章 主要的資料收集方法
第7章 次要的和專門化的方法
第8章 資料的管理、分析與解釋
第9章 規(guī)劃時間與資源 簡明目錄
目錄
圖表目錄
范例目錄
簡明目錄
第1章 導論
第2章 質性研究的類型
第3章 真實與倫理
第4章 研究的“什么”:建立概念框架
第5章 研究的“怎么”:建立研究設計
第6章 主要的資料收集方法
第7章 次要的和專門化的方法
第8章 資料的管理、分析與解釋
第9章 規(guī)劃時間與資源
第10章 研究計劃作為論證的再討論與估計最終研究匯報
目 錄
第1章 導論
1.1 需要考慮的事項
1.1.1 “做的可能性”:考慮可行性
1.1.2 “應當做的可能性”:考慮研究潛力和研究倫理
1.1.3 “愿意做的可能性”:持久且延續(xù)的研究興趣
1.2 需要面對的挑戰(zhàn)
1.2.1 概念框架
1.2.2 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1.2.3 研究者的能力
1.3 展開論證
1.4 全書內容概覽
第2章 質性研究的類型
2.1 主要的研究類型
2.1.1 關注社會和文化:民族志取向
2.1.2 關注個人生活經歷:現象學取向
2.1.3 關注講述和文本:社會語言學取向
2.2 批判立場的研究類型
2.2.1 敘事分析
2.2.2 行動研究與參與行動研究
2.2.3 文化研究
2.2.4 互聯網/虛擬民族志
2.2.5 批判民族志
2.2.6 女性主義理論和方法論
2.2.7 批判種族理論
第3章 真實與倫理
3.1 真實
3.1.1 執(zhí)行效度還是改變效度?
3.2 將倫理帶入真實
3.3 倫理:關注人
第4章 研究的“什么”:建立概念框架
4.1 研究計劃書的組成部分
4.2 建立概念框架:主題、目的和意義
4.2.1 簡介部分
4.2.2 介紹研究主題的部分
4.2.3 描述研究目的的部分
4.2.4 描述研究的意義和可能貢獻的部分
4.2.5 概念框架和研究問題部分
4.2.6 勾勒研究的不足
4.3 文獻綜述和對相關研究的批評
4.3.1 形塑研究問題的理論傳統
4.3.2 所綜述和批判的相關研究
4.3.3 專家的短文和觀點
4.3.4 用概念框架來概述文獻綜述
第5章 研究的“怎么”:建立研究設計
5.1 應對挑戰(zhàn)
5.2 捍衛(wèi)質性研究的合法性
5.3質性研究類型和整體的研究取向
5.3.1 整體策略
5.3.2 進行試調查
5.3.3 表明研究傳統
5.3.4 研究者的身份認同、聲音和偏見
5.3.5 對評閱人關心的問題進行估計
5.4 更加具體:研究場所、地點、人群或現象
5.4.1 介紹信和進入的腳本
5.4.2 哪個研究地點?幾個研究地點?
5.5 選擇人、行動、事件和過程的樣本
5.5.1 在一個人群中抽樣,聚焦一個研究地點
5.5.2 合邏輯的系統抽樣
5.6 研究者的角色:進入田野、友好關系、互惠、個人經歷及研究倫理
5.6.1 技術的考慮
5.6.2 人際關系的考慮
5.6.3 互惠
5.6.4 倫理
5.6.5 審查委員會
5.6.6 知情同意書面臨的文化挑戰(zhàn)
5.6.7 計劃離開
第6章 主要的資料收集方法
6.1 觀察
6.1.1 參與觀察
6.2 深度訪談
6.2.1 民族志訪談
6.2.2 現象學訪談
6.2.3 焦點小組訪談
6.3 生活史、敘事研究、數字化的故事講述
6.3.1 生活史
6.3.2 敘事研究
6.3.3 數字化的故事講述
6.3.4 對精英的訪談
6.3.5 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訪談和研究
6.3.6 跨越社會身份差異來進行訪談
6.4 物質文化的人造物:文件和其它物品
6.4.1 與轉錄和翻譯有關的議題
第7章 次要的和專門化的方法
7.1使用電腦應用程序和互聯網技術
7.1.1使用互聯網來收集資料
7.1.2 用于分析資料和轉錄錄音的軟件
7.1.3 互聯網民族志
7.2錄像與照片
7.3 歷史分析
7.4 互動分析
7.4.1 教室互動分析
7.4.2 舉止神態(tài)學
7.4.3空間關系學
7.5 困境分析
7.6多種資料收集方法的結合
第8章 資料的管理、分析與解釋
8.1 記錄和管理數據
8.2 一般的資料分析策略
8.3 分析步驟
8.3.1 組織資料
8.3.2 沉浸于資料之中
8.3.3 對資料進行編碼
8.3.4 寫作分析備忘錄
8.3.5 提出范疇、論題、類型、矩陣和聚類
8.3.6 電腦協助的分析
8.3.7 提出解釋
8.3.8 尋找替代性的理解
8.3.9 數字是有幫助的
8.3.10 寫作報告或匯報研究
第9章 規(guī)劃時間與資源
9.1 為大規(guī)模研究進行資源規(guī)劃
9.1.1 時間
9.1.2 人員
9.1.3 經濟資源
9.2 計劃博士論文研究
9.2.1指導老師和同伴
9.2.2 小規(guī)模研究的時間
9.2.3 經費
第10章 研究計劃作為論證的再討論與估計最終研究匯報
10.1 合理可靠的標準
10.1.1 研究設計和方法應當明確詳細
10.1.2 研究問題和資料的相關性應當明確并經過嚴格論證
10.1.3 研究應當定位于學術脈絡中
10.1.4 應當保存記錄
10.1.5 清晰應當與學術上的可信度保持平衡
10.2 展示研究問題的本質上的質性取向
10.3 質性研究取向的價值
10.4 表明審慎
10.5 預想最終報告、博士論文或書
10.5.1表演民族志匯報
10.5.2 自我民族志
10.6 最后的話
圖表目錄
表1.1 質性研究和質性研究者的特征
表2.1 質性研究發(fā)展史上的各種分類
表2.2 批判類型和新興類型
表3.1 在支撐當前質性研究的五種首要目的中,效度所起的作用
表4.1 質性研究計劃書的組成部分
表4.2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的搭配
表5.1 質性研究類型和整體策略
表5.2 電子郵件形式介紹信的例子
表5.3 資料收集:抽樣計劃
表5.4 質性研究中抽樣策略的類型
表6.1 質性研究假設的維度
表6.2 資料收集方法與觀察者的角色
表6.3 主要資料收集方法的優(yōu)勢
表6.4 使用主要資料收集方法要面對的挑戰(zhàn)
表7.1 次要的和專門化的資料收集方法的優(yōu)勢
表7.2 使用次要資料收集方法要面對的挑戰(zhàn)
表8.1 數據收集活動的日志
表8.2 來自作為積極社會行動—教育者的編碼
表9.1 工作時間表
表9.2 預算概述
表9.3 假想世界操作原則的功能
表10.1 幾乎沒有質性研究經歷的評閱人提出的問題
表10.2 熟悉質性研究方法的評閱人提出的問題
圖3.1 質性研究連續(xù)統
圖4.1 建構主義研究的濕婆神之環(huán)
圖4.2 概念漏斗
圖4.3 為研究過程提供框架
圖4.4 規(guī)劃多研究者、多焦點研究的模型
圖4.5 簡單概念模型的例子
圖5.1 研究設計的復雜性和研究中互動的關系
圖5.2 反思式的問題:三角型研究
圖5.3 知情同意書:學生
圖6.1 田野筆記片段
圖6.2 訪談文字稿片段
圖8.1 分析策略的連續(xù)統
圖8.2 “英國穆斯林女孩的選擇”這一研究中的主題和范疇
圖8.3 在處理高中退學生時教師角色的經驗類型
范例目錄
范例1 選擇田野工作來研究組織文化是正當的
范例2 向政策制定者說明質性方法的功用
范例3 預見倫理問題要面對的挑戰(zhàn)
范例4 我的研究、我自己以及現實世界重要性的相互纏繞
范例5 一份研究計劃的早期陳述
范例6 通過文獻綜述來構建研究的意義
范例7 對文獻的創(chuàng)造性綜述
范例8 估計資料編碼的最初范疇
范例9 聚焦人和事
范例10 對人和行為進行抽樣
范例11 謀求進入
范例12 謀求并維持與短暫停留且易受攻擊的人群的接觸
范例13 建立信任
范例14 選擇另一個研究地點繼續(xù)研究
范例15 倫理與民族志田野工作
范例16 倫理、權力與政治
范例17 穿越文化挑戰(zhàn)
范例18 采用多種方法
范例19 選擇資料收集方法
范例20 設計的靈活性
范例21 電腦使用前的資料處理
范例22 為大規(guī)模研究進行資源規(guī)劃
范例23 靈活性與對博士論文研究進行規(guī)劃
范例24 與評審人同走質性分析之路
范例25 證明在探索研究上花時間是正當的
范例26 捍衛(wèi)靈活性
范例27 計劃對質性式參與評價進行匯報
范例28 潘在(學術)奇境:話語閱讀
范例29 配置報告和分析
范例30 談論禁忌:繼續(xù)研究關系
本書第1章已經介紹了在寫作一份扎實合理且有說服力的質性研究計劃書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議題和所面臨的挑戰(zhàn)。第2章將簡要討論幾種質性研究的類型,并將論及從批判理論視角出發(fā)的一些新發(fā)展。這將有助于質性研究者把自己的研究計劃定位于某一個研究類型或者是定位為某種出色的混合類型。
鑒于研究倫理對研究機構、社會生活和人類福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研究倫理是本書的中心議題。我們會在第3章對研究倫理進行更全面的討論,對各種倫理考量的再討論會貫穿本書的其它章節(jié)。在第3章中,我們還會討論在研究計劃階段確保質性研究真實可信的各種考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第4章中,我們會對建立起研究的理論框架這一復雜的工作進行討論。這一過程要求研究者通過將研究置于合適的研究傳統——“思潮(currents of thoughts)”(Schram,2006,p.63)——將特定的個案與更大范圍的理論領域聯系起來,超越最初的困惑或者發(fā)展出可能正確的看法。這種框架建立的論證也應當展示計劃中的研究將探討的“現實問題”[1],這就可以把一項研究跟它希望有所貢獻的更大范圍社會政策議題、對實踐的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者這些因素的各種組合聯系起來。這樣,一項研究所關注的議題和研究問題、研究文獻、研究的意義就聯系在一起了。我們把這稱為一項研究的實質關注——也就是一項研究的什么(what)問題。
第5章展示了對一項研究的如何(how)問題的詳細討論。當聚焦于有一組研究問題或一個探討領域的研究主題時,研究計劃書應當描述系統性的研究將如何獲得那些可以回答研究問題的資料。研究計劃書的寫作者應當討論整個研究計劃和研究方法的邏輯和假設,并將這些與研究的焦點直接聯系起來、將質性研究方法的選擇正當化。
第6章描述了質性研究收集資料時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深度訪談、觀察、參與觀察和分析包括檔案文獻在內的人造物和物質文化。第7章介紹了在一定程度上更專門化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是主要方法的補充,或者可以用于一個特定的研究,而這些方法本身就是這一特定研究的主要方法。這兩章并不希望取代那些詳細介紹一些特定方法的示范教材。相反,我們簡單討論了多種替代性的方法,還討論了使這些方法有創(chuàng)造力的方式以及運用這些方法所帶來的挑戰(zhàn)。第8章描述了對如何開展一項研究進行嘗試性討論的各種方式,這里需要討論的問題包括:在實施一項研究時,進行研究安排、訪談錄音、分析質性數據,這些復雜的工作將如何完成。這樣的討論必須簡明扼要,因為研究計劃書的寫作者在研究計劃階段并不能明確分析資料時要采用的、確切的范疇和論題[2]。但是研究計劃書的寫作者仍然可以描述他將采用的策略,并將這種策略與研究的概念框架聯系起來。
第9章描述了對研究所需資源進行規(guī)劃這一復雜的辯證過程。時間、研究人員和研究資金都是需要考慮的。最后,第10章再次討論了本章所介紹的要將研究計劃作為一個論證過程這一說法,特別關注了將研究報告的讀者放在中心來寫作和匯報研究的策略。我們也將重回第2章所討論的[3]、關于真實的關鍵考量,并將提出評價一項質性研究計劃的合理可靠和能力的具體策略,這些評價策略特別關注在計劃書中提供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說明并且對批評者提出的各種挑戰(zhàn)進行回應。
縱覽全書,我們用了一些范例來說明我們的觀點。多數范例來自我們自己或者其他社會科學家的研究;有一些范例是我們的研究生寫的,他們同意在本書中使用這些范例;還有少數范例是虛構的,并不涉及已經完成的研究報告。這些范例中所描繪的原則可以運用于多個學科和應用領域的研究;這些原則要求你——本書的讀者——將它們用于你自己的研究設計。
有兩個討論主題貫穿全書。第一個設計的靈活性(design flexibility)是質性研究至關重要的特征,雖然在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中對明確性的要求仿佛排除了這種靈活性。我們敦促研究者將研究計劃書視為一種初始計劃:這一計劃是全面的、合理可靠的、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是以現有的知識為基礎的。研究計劃書需要展示研究者對于研究場景的敏感、研究者將要探討的議題,還有研究中一定會遇到的倫理困境。但是,研究計劃書也應當提醒它的讀者:存在一些不可預見但需要注意的事項(Milner,2007),這些將帶來初始計劃的改變。因此,在討論研究計劃和研究方法時所使用的語言都是有把握的、確定的、積極的,而同時研究者也保留了對當前研究計劃進行修改的權利。
貫穿本書的第二個討論主題,我們在本章中已經介紹過了:研究計劃是一個論證過程(proposal is an argument)。研究計劃書的首要目標是說服讀者:這項研究看起來很有希望成為現實并將對相關領域有所貢獻;研究計劃經過了深思熟慮;研究者有能力將這項研究進行下去。因此,研究計劃書應當依靠推理和足夠的證據來說服讀者:應當細致地討論支撐這項研究的邏輯。所有這些都將表明:研究者對將要探討的研究主題和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全面的理解。有時候,我們也會給出一些指示并使用術語對質性研究設計的假設進行翻譯,以保證那些比較定量取向的讀者能夠理解。在將研究計劃描述成一個論證過程時,我們經常提到計劃書的讀者,以提醒你——本書的讀者——對讀者的認知在寫出一份合理可靠的研究計劃書時是至關重要的。
最后,在一些章節(jié)的結尾部分,你會看到兩個研究生之間的通信。我們希望能夠以此提供一種對話的模式:當你在學習寫作質性研究計劃書時可以與他人進行對話。通信的雙方梅蘭妮和阿倫是我們在準備本書第4版時所指導的研究生。梅蘭妮現在是普渡大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助理教授,阿倫是阿拉巴馬大學塔斯卡盧薩分校質性研究專業(yè)的助理教授。我們還在每一章的結尾提供了擴展閱讀的書目,還包括了每一章的關鍵詞表。
[1] 中文中的“問題”一詞,既有有待回答的疑問之意(即英文中的question),也有困難的情形之意(即英文中的problem)。為了對此進行區(qū)分,本譯文將problem譯為“社會問題”或“現實問題”,強調這是現實世界里的一些困難!g者注。
[2] 為了與“topic”區(qū)分開,本譯文將“theme”譯作“論題”或“討論主題”,指的是在分析或討論中的若干要點。而“topic”則譯為“主題”或“研究主題”,指的是一項研究將要對那些方面進行論述!g者注。
[3] 原文如此,應該是第3章?赡苁遣煌姹拘抻嗊^程中產生的錯誤!g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