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草木和恩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14年卷) 劉漢斌不僅是土地上的耕耘者,也是觀察者、思想者、研究者,還是一位大地和植物的歌者。他把與植物詩意地棲居在一起,視作自己生活的最大樂趣,并用筆記敘了他和植物、種子打交道的感受和體驗。他熱愛植物,把植物視作親人。
本集中的植物系列散文,實際上是一篇篇樸素的生命頌,文字溫暖生動,純凈如草葉上的露珠,鮮活瑩潤,滲人心脾。他可以說是植物的代言人、莊稼的貼心人。
總序
袁鷹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軔于本世紀初葉,同我們多災多難的民族共命運,在內(nèi)憂外患,雷電風霜,刀兵血火中寫下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嶄新篇章,F(xiàn)代文學繼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 總序 袁鷹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軔于本世紀初葉,同我們多災多難的民族共命運,在內(nèi)憂外患,雷電風霜,刀兵血火中寫下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嶄新篇章,F(xiàn)代文學繼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長豐厚的文學遺產(chǎn),順乎20世紀的歷史潮流和時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內(nèi)涵和全新的文體(無論是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以至評論)建立起全新的文學。將近一百年來,經(jīng)由幾代作家揮灑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繼,披荊斬棘,以艱難的實踐辛勤澆灌、耕耘、開拓、奉獻,文學的萬里蒼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輩出,佳作如潮,構(gòu)成前所未有的世紀輝煌,并且躋身于世界文學之林。80年代以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標志的歷史新時期,推動文學又一次春潮洶涌,駿馬奔騰。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斕的新作,為20世紀的中國文學畫廊最后增添了濃筆重彩的畫卷。當此即將告別本世紀跨入新世紀之時,回首百年,不免五味雜陳,萬感交集,卻也從內(nèi)心涌起一陣陣欣喜和自豪。我們的文學事業(yè)在歷經(jīng)風雨坎坷之后,終于進入呈露無限生機、無窮希望的天地,盡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綠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帶著滿身朝露的新人嶄露頭角,自然是我們希冀而且高興的景象。然而,我們也看到,由于種種未曾預料而且主要并非來自作者本身的因由,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年輕作者不一定都有順利地脫穎而出的機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乃是為出書艱難所阻滯。出版渠道不順,文化市場不善,使他們失去許多機遇。盡管他們發(fā)表過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還獲了獎,顯示了自己的文學才能和創(chuàng)作潛力,卻仍然無緣出第一本書。也許這是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和體制轉(zhuǎn)換期中不可避免的暫時缺陷,卻也不能不對文學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因而也不能不使許多關(guān)懷文學的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嘆息,焦慮不安。固然,出第一本書時間的遲早,對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長不會也不應該成為關(guān)鍵的或決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但是我們?yōu)槭裁床辉诹λ芗暗姆秶鷥?nèi)盡力及早地跨過這一步呢? 于是,遂有這套“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的設(shè)想和舉措。 中華文學基金會有志于發(fā)展文學事業(yè)、為青年作者服務,已有多時。如今幸有熱心人士贊助,得以圓了這個夢。瞻望21世紀,漫漫長途,上下求索,路還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也許可以看作是文學上的“希望工程”。但它與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貧濟困,也并非照顧“老少邊窮”地區(qū),而是著眼于為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青年文學作者搭橋鋪路,有助于他們順利前行,在未來的歲月中寫出更多的好作品,我們想起本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期間,魯迅先生先后編印《未名叢刊》和“奴隸叢書”,扶攜一些青年小說家和翻譯家登上文壇;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學叢刊》,更是不間斷地連續(xù)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當時青年作家的處女作,而他們在其后數(shù)十年中都成為文學大軍中的中堅人物;茅盾、葉圣陶等先生,都曾為青年作者的出現(xiàn)和成長花費心血,不遺余力。前輩們關(guān)懷培育文壇新人為促進現(xiàn)代文學的繁榮所作出的業(yè)績,是永遠不能抹煞的。當年得到過他們雨露恩澤的后輩作家,直到鬢發(fā)蒼蒼,還深深銘記著難忘的隆情厚誼。六十年后,我們今天依然以他們?yōu)楣廨x的楷模,努力遵循他們的腳印往前走去。 開始為叢書定名的時候,我們再三斟酌過。我們明確地認識到這項文學事業(yè)的“希望工程”是屬于未來世紀的。它也許還顯稚嫩,卻是前程無限。但是不是稱之為“文學之星”,且是“21世紀文學之星”?不免有些躊躇。近些年來,明星太多太濫,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無一不可稱星。星光閃爍,五彩繽紛,變幻莫測,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憑風翻云卷,光芒依舊;但也有為時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閃即逝,或許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來、炒出來的。在人們心目中,明星漸漸跌價,以至成為嘲諷調(diào)侃的對象。我們這項嚴肅認真的事業(yè)是否還要擠進繁雜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這一批青年作家,他們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星嗎? 當我們陸續(xù)讀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協(xié)及其他方面推薦的新人作品,反復閱讀、醞釀、評議、爭論,最后從中慎重遴選出叢書入選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終于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輕快愉悅之感。“他們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星嗎?”能的!我們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張地回答:這些作者,盡管有的目前還處在走向成熟的階段,但他們完全可以接受文學之星的稱號而無愧色。他們有的來自市井,有的來自鄉(xiāng)村,有的來自邊陲山野,有的來自城市底層。他們的筆下,蕩漾著多姿多彩、云譎波詭的現(xiàn)實浪潮,涌動著新時期蕓蕓眾生的喜怒哀傷,也流淌著作者自己的心靈悸動、幻夢、煩惱和憧憬。他們都不曾出過書,但是他們的生活底蘊、文學才華和寫作功力,可以媲美當年“奴隸叢書”的年輕小說家和《文學叢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當今某些已經(jīng)出書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兩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們是文學之星。這一批青年作家,同當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樣,都可能成為21世紀文學的啟明星,升起在世紀之初。啟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東方天空出現(xiàn)時,人們稱它為啟明星,黃昏時候在西方天空出現(xiàn)時,人們稱它為長庚星。兩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對遙遠的天體賦予美好的傳說,寄托綺思遐想,但對現(xiàn)實中的星,卻是完全可以預期洞見的。本叢書將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長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現(xiàn)趕上并且超過前人的文學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嗎? 歲月悠悠,銀河燦燦。仰望星空,心緒難平! 1994年初秋 品格獨特的植物散文 張守仁 積半個多世紀寫作、翻譯、評審、研究、編輯散文的經(jīng)驗,已形成我的散文觀,即優(yōu)秀散文必須“要有我,寫獨特,獨特寫”。劉漢斌迄今為止寫的近三百篇植物系列散文,基本符合這一要求,因此我樂于為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幾句話。 漢斌是寧夏西海固農(nóng)民的兒子。他和土地、土地上的植物相依為命。作為有文化、懂技術(shù)的農(nóng)人,他對大地上他所接觸的植物、莊稼、種子了如指掌。他不僅是土地上的耕耘者,也是觀察者、思想者、研究者。他白天在田間干活,把觀察到的細枝末節(jié)、忽然想到的精彩句子,用隨手帶的筆和本子記錄下來。夜晚他潛心研究《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栽培學》《土壤學》等農(nóng)業(yè)書籍,把實踐經(jīng)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然后再指導自己的農(nóng)耕實踐。十多年來,他記錄的植物現(xiàn)象、植物保護措施、種子生長過程的資料,成為他寫作散文的豐富素材。 他熱愛植物。他把與植物詩意地棲居在一起,視作自己生活的最大樂趣。他把植物當作親人。他賦予貧瘠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以人的脾性。如說沉默的莊稼猶如沉思的詩人,一片幼芽像一個嬰兒,冬麥是作物中的硬漢,老榆樹好像村中年邁的九爺,桃花如美女的臉,春柳像身姿婀娜的新娘,耐旱的沙棗則是流浪的野孩子……他把大地上的草木寫得活靈活現(xiàn),個性鮮明,色香味不同,身姿迥異,各有用處。 他熱愛種子。種子是大地上植物的生命形態(tài)。他對植物種子的發(fā)芽、長葉、壯根、開花、結(jié)穗、灌漿、成熟,以及種族繁衍、傳種接代的生命過程,有極仔細的研究和體察。他認為種子的意義就是人生的意義。他從種性上悟到了人性,通過植物想到了人生,并探討“種性”和“人性”之間的共性。他認為人應該像植物種子那樣,對大地懷有一種天然的、本能的親切感。 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凈化人的靈魂。本集中的植物系列散文,實際上是一篇篇樸素的生命頌,且文字溫暖,純凈如草葉上的露珠,鮮活瑩潤,滲人心脾。人們讀了他的散文,能體會到:大地上的草木都是寶,莊稼能養(yǎng)人,野草能治病,人類少不了它們,因而每種植物都重要。失去一種植物,如同失去一位親人那樣,令他感到格外心疼。 漢斌為什么如此熱愛植物,對植物充滿癡情?這緣于他從小生存的那個山村環(huán)境。他的家鄉(xiāng)地處偏遠,山大溝深,干旱缺水。他少年時接觸的都是漫山遍野的植物。他的莊院被樹木所簇擁。他走在村路上,看到的是各種花草。來到田間地頭,到處長著百姿百態(tài)、各種各樣的植物:麥子、豆子、谷子、糜子、土豆、胡麻、蕎麥以及眾多野草野樹,它們像親人般與他和諧相處。是莊稼養(yǎng)育了他,是草木像伙伴似的陪他度過了貧苦的童年。 面對植物,他不敢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敢輕言創(chuàng)造。即便是一棵小草,都是大自然孕育的杰作,都有頑強的生命力。人無法創(chuàng)造一棵小草,但大地卻可以。對小草的敬畏,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和一株小草相比,人的一切能耐相形見絀,應該謙卑。人之所以能活到今天,一切都是土地通過植物(也通過動物)所賜予,因此人的內(nèi)心應該感恩。一棵小草,在漢斌心中的分量,就是一片草原、一座森林。 漢斌通過植物,了解了人生。人的一生,無論你多么偉大,歸根結(jié)蒂,還是像種子那樣,讓自己的生命更好地延續(xù)下去。人與植物有著共同的使命。 作者用筆記敘了他和植物、種子打交道的感受和體驗。他是一位懷揣文學夢想的農(nóng)民。種地是他的本分,白天勞作供養(yǎng)自己和家人,用黑夜里的閱讀和寫作,溫暖、充實、凈化自己的心靈。他始終牢記父親的教誨,從播種到收獲,農(nóng)人該向土地和作物磕夠六個頭:犁地、播種、除草、收割、碾壓、收倉,這樣才能過平常的日子。他把每一種普通的莊稼,視作重要人物對待,悉心照顧,生動描寫。他可以說是植物的代言人、莊稼的貼心人,因此我稱他為國內(nèi)罕見的具有獨特品格的植物散文家。 漢斌尊重、珍惜曠野里任何一種草木。任何一種草木都有不可替代的使命。草木覆蓋著、保護著大地,任何一種草木的不幸,都是大地的不幸,也是人類的不幸;因而保護、珍惜任何一種草木,就是熱愛大地,就是熱愛人類,也就是熱愛和善待自己。人對大地上的草木應抱感恩之心,因而劉漢斌滿腔熱情地撰寫了這本《草木和恩典》。 我用這篇短文祝賀他。 是為序。 2014年5月22日于北京 劉漢斌,男,1982年出生于寧夏西吉。寧夏作家協(xié)會會員,銀川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曾就讀于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F(xiàn)居寧夏賀蘭。先后在《青年文學》《文藝報》《散文》《北京文學》等純文學期刊發(fā)表散文作品三百余篇,部分作品被《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讀者》《語文報》等報刊雜志轉(zhuǎn)載,曾獲2012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國際森林年全國征文大賽唯一特等獎,寧夏第八次文學藝術(shù)獎等獎項。
總序: ………………………………………………… 袁 鷹 1
序:品格獨特的植物散文 …………………………… 張守仁 1 第一輯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 ……………………………………… 3 人間煙火 …………………………………………………… 6 一片鹽堿地 ………………………………………………… 9 隱痛:植物高過了莊稼 …………………………………… 13 西海固:水是村莊的眼睛 ………………………………… 17 隱沒地:一片荒土 ………………………………………… 23 西海固的山水以及種子 …………………………………… 33 西海固:五行缺水的厚土 ………………………………… 45 輪回的路 …………………………………………………… 60 總序: ………………………………………………… 袁 鷹 1 序:品格獨特的植物散文 …………………………… 張守仁 1 第一輯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 ……………………………………… 3 人間煙火 …………………………………………………… 6 一片鹽堿地 ………………………………………………… 9 隱痛:植物高過了莊稼 …………………………………… 13 西海固:水是村莊的眼睛 ………………………………… 17 隱沒地:一片荒土 ………………………………………… 23 西海固的山水以及種子 …………………………………… 33 西海固:五行缺水的厚土 ………………………………… 45 輪回的路 …………………………………………………… 60 第二輯 北方生靈 北方植物 …………………………………………………… 85 樹根上的舞者 ……………………………………………… 141 瞳孔里的生靈 ……………………………………………… 184 第三輯 草木和恩典 我的溫棚 …………………………………………………… 205 春天瑣記 …………………………………………………… 208 與芹菜為鄰的日子 ………………………………………… 211 我的田園生活 ……………………………………………… 215 芽眼里的人生 ……………………………………………… 220 春耕狂想曲 ………………………………………………… 223 我的小生活 ………………………………………………… 226 田客生活筆記 ……………………………………………… 231 聆聽一棵草 ………………………………………………… 235 沙灘上的生活 ……………………………………………… 238 心靈鏡像 …………………………………………………… 243 叫 魂 ……………………………………………………… 247 草木和恩典 ………………………………………………… 252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 小麥地和玉米地毗鄰,翠綠的麥苗像錐尖一樣林立。噴灑過仲丁靈除草劑的玉米地,地面泛著淡淡的綠色,玉米種子正躺在溫熱的土層里生根抽芽。父親喜歡在閑來無事的時候,背向麥田,面朝玉米地坐在田埂上,遠遠地看,父親就像是被誰釘在田埂上的一根褪了色的木樁。 父親一直深愛著他的土地,混凝土無時無刻不向著他深愛的土地逼近,他所深愛著的土地在一片接著一片地減縮。此刻,父親就坐在田埂上,低頭不語。我在猜想,父親一定是想把自己像楔一樣深深地扎進這田埂上,以表達對無度擴張的混凝土的抵抗,用他的身體捍衛(wèi)他深愛著的土地。 在土地上勞作了大半輩子的父親沒有比深愛著土地更博大的胸襟,也沒有比把土地當生命一樣更偉大的舉措。他只想一輩子就這樣在自己深愛著的土地上勞作著,慢慢老去,然后永遠地與大地結(jié)為一體。 父親總是無法接受沒有土地可供勞作而閑散地活著的現(xiàn)實。我每天都看到父親的上衣兜里揣著玉米種子,背抄著雙手,躬身查看玉米的出苗情況,并時不時俯身下去,將斷壟的土地用雙手刨開,然后將玉米種子撒進土壤中,覆上土,用腳踩實了,他的心里才會踏實。 父親從山外面請了陰陽先生,沿著可供他耕種的土地走過一圈,然后陰陽先生就在玉米地里劃下一個方塊。父親對我說,那一方土地以后就是他的墳地。父親直言不諱,讓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的,父親已然年過花甲,身體每況日下,可是我不忍心在父親的面前提及這未知的事情。父親倒反過來安慰我,他說,農(nóng)民的一生在土地上播種、收獲,到最后都是把根留在土地上,然后把自己種進了土地里,這是所有農(nóng)民的宿命,沒有人能逃脫,既然逃不掉,不如趁有生之年為自己選下一塊稱心如意的土地。 我欲言,卻無語。 一直為擔心混凝土侵占耕地而無法釋懷的父親,面對生命最終的歸宿,卻是如此看得開,我真的沒有想到。 父親的豁達,反倒讓我內(nèi)心里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我了解我的父親嗎?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孝敬父親的,可是我卻并不了解我的父親,我不了解父親為什么會常常坐在田埂上低頭不語,我更不了解父親會親手為自己選下墳地的想法。 年過花甲的父親,想法開始趨于簡單,往往是我,誤解著父親的真實用意而將我對父親的孝敬之心表達得過于繁雜。在土地上勞作了大半輩子的父親,他最后的心愿就是與深愛著的土地永遠地結(jié)為一體。父親所擔心的是,無度擴張的混凝土一旦侵占了他所中意的那片土地,在他的有生之年,莊稼的種子就沒有了可供扎根的土壤,而在他的生命無法再提供可氧化的血肉的時候,他就無法與自己中意的那片土地融為一體。 我時?吹礁赣H坐在田埂上的時候那雙憂郁的眼睛,這是他可以坦然面對生死,卻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能如愿以償?shù)膹碗s心境。 我是在不斷地解讀父親那雙憂郁的眼睛的歲月里真正成長起來的。而今,父親的身體依然硬朗,我不知道這是否與背著父親對他的祈禱有關(guān)。我只知道,在我虔誠的祈禱中,我在不斷地加深著對父親的了解,并真正為父親內(nèi)心的需求盡心盡力。一切生命都充滿著矛盾,總想延緩生命的衰老,卻總是渴望成熟。我的所有祈禱本身也是矛盾的,然而,為了父親,我寧愿相信,我的祈禱會延緩父親的衰老,更會讓我在祈禱中變得成熟起來,這并不矛盾。 父親一直以為他是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我不愿意,如果可能,我盡力爭取是我自己。我知道,如果我的孩子現(xiàn)已省事,他也不愿意,如果可能,他也會盡力爭取是他自己。 世間,因此而美好。 人間煙火 我決定帶著父親一起走出大山,父親隨手從灶臺上掰下一疙瘩焦土揣進懷里。從此,我們就帶著心中的煙火,背井離鄉(xiāng)。 在我遠離了童年時故鄉(xiāng)的炊煙、村莊、樹木、莊稼、花草、鄉(xiāng)親以及堆垛著或者散落著柴火的地方,唯有懷念,才能讓我回味那兒時令我感覺幸福的味道。我終于體會到了,懷念,也是可以讓一個人發(fā)狂的。曾記兒時,大牲口掙脫韁繩,沖出圈門,一路狂奔,一頭扎進河灘中那泛著淡白色的堿地里,滿口吞下堿土的情形。離鹽堿地不遠就是泉水,可是它們卻全然不顧,當時我不理解,可是我現(xiàn)在理解了,它們?yōu)樯眢w里缺少鹽而發(fā)狂。如今,懷念于我,就是身體不可缺失的鹽。 人的一生當中,總有一種令人感到親切的氣息陪伴著自己,比如:山野里一株蒿草的腥香,炕頭上一塊燒焦的土的味道,或者是生活中一點細微的令人感到幸福的味道。 我從來都沒有像此刻這樣熱切地懷念過我的童年了,炊煙、村莊、樹木、莊稼、花草、鄉(xiāng)親以及堆垛著或者散落著的柴火,這些在我的心中烙下清晰符號的物象,瞬間在我的腦海里綻開,童年的味道就溢滿了我的胸懷。 父親的身上始終有一股野草和汗腥味混合后在日子里發(fā)酵后的味道。這種味道,就是我以土地為全部事業(yè)的父親留在我童年時父親的味道。 我的母親從山上回來,雙手能洗下一盆濃濃的草汁。在母親洗手的時候,我會蹲在她的身旁,看著母親的一雙沾滿了泥土和草汁的手浸入水盆里,清水在一點一點變得污濁,母親的雙手在污濁的水中卻變得干凈起來。草汁和著泥土的味道從水盆里升起,冷清了一天的屋子就隨著母親身上帶來的山野的氣息而溫馨起來。我喜歡蹲在母親的身邊,嗅著漸濃的泥土和著草汁的腥香,聽父親和母親說莊稼,以及與莊稼有關(guān)的許多事情。說到長勢好的莊稼,我看見父親和母親的臉上都掛著笑,那種笑,就是幸福的表情,我偎依在母親的懷里,不作任何聲響。此時,我覺得母親的身上帶著大山的味道,她帶著一整座大山的味道;母親再從廚房里出來的時候,身上帶著清油熗蔥花的清香,那是廚房里飯食的味道,所有人家的廚房里飯食的味道。廚房,仿佛是專門為母親而誕生的,在母親抬足揮手間,人間的煙火便灑滿了我的整個人生。 我為我有一位身上始終帶著廚房里飯食和田野里草花混合的味道的母親而感到幸福,母親身上所帶的味道,就是人間煙火的味道。我在想,當一位母親的身上失卻了人間煙火味道,她的孩子一定像她身上缺乏人間煙火味道一樣缺乏幸福感。 我時常會夢見我童年時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炊煙、村莊、樹木、莊稼、花草、鄉(xiāng)親以及堆垛著或者散落著的柴火。這些深深銘刻于我的記憶中的帶著童年時代人間煙火味道的物象,卻失去了昔日那濃烈的味道。村莊被遺棄之后在風雨中破敗了:經(jīng)年不見人來修葺的瓦舍和墻頭,野草在恣意地生長著,塌陷、崩裂的莊院,是小動物和蟊蟲們的樂園;田野里的植物重新恢復了植物以繁衍后代為己任的自然生長,再沒有人去攪擾它們了;它們生長得愜意了,柴火和花草相間,顯現(xiàn)出原生態(tài)的植被面貌;先前橫貫于田野與村莊之間道路,掩映于草木之間,道路被草木遮蔽了,沒有了路,田野和村莊就連接在了一起,村莊里的煙囪依然林立著,卻不見炊煙;偶爾有幾只田鼠從洞口里爬出來,像主人一樣立在煙囪上四下張望;一群麻雀從林子里鉆出來,躲進門窗洞開的屋子里悄無聲息……失卻了人間煙火味道的村莊,還算什么村莊呢? 失卻了人間煙火味道的村莊,只適合于懷念。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