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所有一切,都包容在《魯迅全集》里,包容在他的全部的文字遺產中。要了解中國,了解魯迅及我們自己,回歸原著,是唯一捷徑。本書選取了中國人、中國社會、中國歷史、群眾、青年、斗爭、寬容等二十多個主題關鍵詞,將魯迅作品的精華部分節(jié)錄于相關章節(jié)中,并配以注釋,幫助讀者快速掃描魯迅作品,并提供了富有價值的參考。力求顯示魯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實質性和豐富性,確是本書的初衷。
林賢治的文字既有盧梭式的憤激與直白,又有培根式的犀利與明澈。——摩羅√ 沒有時間看全集,《魯迅思想錄》菁華摘選,貼心注釋,帶你走進林賢治“一個人的魯迅”!√ 魯迅是反對“摘句”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容易流于片面。在后來寫的一篇文章中,魯迅以陶淵明為例說,世人多摘引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以完成一個“飄逸”的詩人形象,殊不知還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因為他確實寫過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樣的文字,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梢,倘要摘句,就得極力避免以偏概全。目下的這個摘句式選本,就是基于這種考慮編選的。編者并非那類研究魯迅的通人,自然,本書也不敢自詡為模范的選本,但是,力求顯示魯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實質性和豐富性,確是著手的初衷。☆“一個人的魯迅”系列廣西師大出版社全新精裝版精彩面世。精選魯迅一生中的生活舊照、書影、手稿、信件,圖文混排,內文版式疏朗而靈動,極富沖擊力。☆★另給讀者精心準備500套裸背函盒典藏本,純手工制作,裸脊部位鎖紅線,配以酒紅進口裝飾布,照片用超白雅梭紙裱于中灰草香紙,將民國書籍的古樸雅致展現得淋漓盡致。☆★★隨書附贈魯迅手跡、手繪、書影特制書簽。
魯迅出現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藝復興時期”,也即東西方文化大交匯的一個極其奇異的歷史時期。世界上很難找到像魯迅這樣對東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懷博 魯迅出現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藝復興時期”,也即東西方文化大交匯的一個極其奇異的歷史時期。世界上很難找到像魯迅這樣對東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懷博大,視野開闊,目光犀利;更難找到像他這樣以異質性的文化觀念,猛烈地抨擊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作家。在這個意義上,他是一個天生的叛逆者,革新家,一個與政治霸權和文化霸權誓不兩立、不妥協(xié)不屈服的斗士。在文人社會中,他孤身奮戰(zhàn),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時,魯迅又是一個極富同情心和道義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棄學者教授的頭銜,放棄世俗社會所珍視的一切,但是決不放棄作為一個寫作者的責任。就像他筆下的那個復仇的黑色人那樣,他唯以兒子般的忠誠和俠士般慷慨赴難的熱忱,始終不渝地護衛(wèi)著苦難的大地,廣大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們。
在魯迅那里,人格、思想、藝術,是一個極其健全而又充滿內在矛盾張力的統(tǒng)一體。不但在中國,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罕有的特異者。魯迅的所有一切,可以說,都包容在《魯迅全集》里,包容在他的全部的文字遺產中。要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知識分子,了解魯迅本人以及我們自己,正如郁達夫說的,閱讀《魯迅全集》是唯一捷徑。實際上,能夠通讀《全集》的人畢竟很有限,作為一般讀者,大約只能讀選本。至于讀文摘本或語錄本,無疑是更簡捷的,而流弊,也正好出在這簡捷上面!拔母铩逼陂g,以油印或鉛印方式出版的魯迅語錄當不在少數,但都一律使用單一的論斗爭的文字,這些文字一旦被抽離專制統(tǒng)治的背景,魯迅便立刻化成了一個仇恨成性、無端挑釁、面目猙獰的“英雄”。魯迅本人曾經打過一個調皮的比方,說:“譬如勇士,也戰(zhàn)斗,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點,畫起像來,掛在妓院里,尊為性交大師,那當然也不能說是毫無根據的,然而,豈不冤哉!”
所以,魯迅是反對“摘句”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容易流于片面。在后來寫的一篇文章中,魯迅以陶淵明為例說,世人多摘引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以完成一個“飄逸”的詩人形象,殊不知還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因為他確實寫過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一樣的文字,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梢,倘要摘句,就得極力避免以偏概全。
目下的這個摘句式選本,就是基于這種考慮編選的。編者并非那類研究魯迅的通人,自然,本書也不敢自詡為模范的選本,但是,力求顯示魯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實質性和豐富性,確是著手的初衷。
在此,編者需要說明的是:
一、魯迅是一個十分關注中國現實問題的知識分子。他所以從事寫作,本意就是為了改造“國民性”,改造中國社會。因此,回到魯迅當時的語境——一個專制、腐敗、黑暗的中國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理解,才是有效的閱讀。
二、魯迅常常慨嘆說中國的戰(zhàn)士太少。作為“精神界戰(zhàn)士”,批判的人文主義者,反抗強權與強勢的需要,決定了魯迅的思維是否定性思維、反向的思維、批判的思維。譬如自由、民主、人權等問題,在魯迅那里,往往沒有現成的定義和結論,只能通過對專制政治、對暴君與奴才、對愚民政策等具體的社會歷史現象的暴露與批判,才能理解其真正的意涵。魯迅是慣于以“否”說“是”的,而這,正是他與聰明的學者及次學者大不一樣的地方。正因為如此,魯迅也就常常被加以“仇恨政治學”“偏激”“刻毒”“不寬容”“有破壞而無建設”之類的惡名。
三、有條件者,當然最好能閱讀原著;在發(fā)生疑義時,尤當顧及語錄的上下文,顧及全篇,乃至所有相關的文字,以確保思想的完整性。譬如最后論現代人物的部分,所錄未必是完全的,且不能視作定論,因為更多的,只是作為社會成見的一種反證而已。
以上所說,并非什么“臨時約法”,編者也沒有如許權力。據說,自由閱讀是沒有邊界的!x或不讀,又或如何讀,概由讀者作主。正如魯迅說的,“自己裁判,自己執(zhí)行”,其實這不也很好嗎?
2005年8月
林賢治,當代著名學者和魯迅研究專家,著有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制的海圖》《時代與文學的肖像》,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生十年》等。主編“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書庫”“曼陀羅譯叢”“曼陀羅文叢”“流亡者之旅譯叢”“流亡者叢書”“世界散文叢編”、《散文與人》《讀書之旅》《記憶》等叢書、叢刊多種。選編《絕望的反抗》《野百合花》《魯迅檔案:人與神》等數十種。
中國人
中國社會
中國歷史
權力者
奴隸與奴才
文人,學者,知識分子
論啟蒙
魯迅思想錄
論群眾
論流氓
論青年
書報審查制度
傳統(tǒng)與改革
論革命
論斗爭 中國人
中國社會
中國歷史
權力者
奴隸與奴才
文人,學者,知識分子
論啟蒙
魯迅思想錄
論群眾
論流氓
論青年
書報審查制度
傳統(tǒng)與改革
論革命
論斗爭
論寬容
論道德
論人生
論友誼
性愛、婚姻與家庭
文化教育
文學藝術
關于現代人物
關于自己
附錄一 魯迅論
附錄二 魯迅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