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xiàn)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
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shù)慕浀渥髌贰?br />《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傳記體史書,全書共分一百二十卷,包括紀十卷、列傳八十卷和志三十卷,記載了從王莽末年起至漢獻帝之間約二百年的歷史。其價值正如章太炎所言:“《史》、《漢》之后,首推《后漢書》。”陳寅恪也說:“蔚宗(范曄字)之為《后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
★ 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巔峰、引領國學變革★ 獨一無二的權威創(chuàng)作團隊,國學泰斗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頂尖學者傾力打造★ 深具國際視野,展現(xiàn)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xiàn)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 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浮躁社會的醒世箴言,迷茫心靈的治愈良藥★ 老少皆宜,修身必讀、學習必備,導讀、原典、注釋、譯文、賞析與點評、名句索引、插圖等一應俱全,解讀全面專業(yè)權威。真正讀懂偉大思想、受益一生★ 詩書傳家久,國學繼世長,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
出版說明
為什么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xiāng)。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fā)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邁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中國,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會空前地引人注目,這其中,中國文化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于中國經典的閱讀自然也就擁有了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值得重視及開發(fā)。
于是也就有了這套立足港臺、面向海內外的“中信國學大典”的出版。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出版,繼續(xù)搭建古代經典與現(xiàn)代生活的橋梁,引領讀者摩挲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國學大典收錄中國歷代經典名著近六十種,涵蓋哲學、文學、歷史、醫(y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編寫原則大致如下: 出版說明
為什么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xiāng)。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fā)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邁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中國,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會空前地引人注目,這其中,中國文化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于中國經典的閱讀自然也就擁有了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值得重視及開發(fā)。
于是也就有了這套立足港臺、面向海內外的“中信國學大典”的出版。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出版,繼續(xù)搭建古代經典與現(xiàn)代生活的橋梁,引領讀者摩挲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國學大典收錄中國歷代經典名著近六十種,涵蓋哲學、文學、歷史、醫(y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編寫原則大致如下:
(一)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最有影響、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包括中國第一部哲學元典、被尊為“群經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論語》、《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莊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書《孫子兵法》,最早、最系統(tǒng)完整的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大乘佛教和禪宗最重要的經典《金剛經心經壇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中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游記《徐霞客游記》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而對于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作品,則會精選其中最值得閱讀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適中的篇幅、適中的定價,讓大眾都能買得起、讀得起。
(二)尤重導讀的功能。導讀包括對每一部經典的總體導讀、對所選篇章的分篇(節(jié))導讀,以及對名段、金句的賞析與點評。導讀除介紹相關作品的作者、主要內容等基本情況外,尤其強調取用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當代眼光,將這些經典放在全球范圍內、結合當下社會生活,深入挖掘其內容與思想的普世價值,及對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啟示與借鑒意義。通過這些富有新意的解讀與賞析,真正拉近古代經典與當代社會和當下生活的距離。
(三)通俗易讀的原則。簡明的注釋,直白的譯文,加上深入淺出的導讀與賞析,希望幫助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經典,讀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發(fā)更多的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及更多的生活啟示。
(四)方便實用的原則。關注當下、貼近現(xiàn)實的導讀與賞析,相信有助于讀者“古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錄“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讀者檢索、重溫及隨時引用。
(五)立體互動,無限延伸。配合圖書的出版,開設專題網(wǎng)站,增加朗讀功能,將圖書進一步延展為有聲讀物,同時增強讀者、作者、出版者之間不受時空限制的自由隨性的交流互動,在使經典閱讀更具立體感、時代感之余,亦能通過讀編互動,推動經典閱讀的深化與提升。
這些原則可以說都是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并努力貫徹的,希望這一良苦用心最終亦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進而達到經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慨然應允擔任本套叢書的名譽主編,除表明先生對出版工作的一貫支持外,更顯示出先生對倡導經典閱讀、關心文化傳承的一片至誠。在此,我們要向饒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誠摯的感謝。
倡導經典閱讀,普及經典文化,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叢書的出版,能夠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覺。
導讀及譯注
馬彪
歷史學博士。1987年至1995年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95年至2002年先后任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外國人研究員,2002年起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人文學部東洋史研究室教授至今。
研究專業(yè):秦漢史。代表著作:《秦漢豪族社會研究》、《秦帝國の領土経営:雲(yún)夢龍崗秦簡と始皇帝の禁苑》。其他譯著、編著、合著十余部,論文近百篇。先后主持日本文部科學省“根據(jù)《云夢龍崗秦簡》注釋所進行的秦史再構成研究”(「雲(yún)夢龍崗秦簡」の注釈による秦史の再構成に関する研究)、“根據(jù)出土文字、發(fā)掘資料所進行的秦王朝各地禁苑的分布、構造及意義研究”(出土文字発掘資料による秦王朝各地方における禁苑の分佈構造及び意義に関する研究)等課題。
《后漢書》導讀 014
紀
光武帝紀 026
和熹鄧皇后紀 061
傳
隗囂列傳 084
寇恂列傳 115
馮異列傳 130
馬援列傳 153
梁冀列傳 186
班超列傳 210
楊震列傳 239
黨錮列傳序 252
董卓列傳 268
董宣列傳 292
《后漢書》導讀 014
紀
光武帝紀 026
和熹鄧皇后紀 061
傳
隗囂列傳 084
寇恂列傳 115
馮異列傳 130
馬援列傳 153
梁冀列傳 186
班超列傳 210
楊震列傳 239
黨錮列傳序 252
董卓列傳 268
董宣列傳 292
宦者列傳序 299
范式列傳 310
嚴光列傳 316
樂羊子妻列傳 321
志
五行志(一) 328
附錄
《后漢書》全書目錄 352
名句索引 358
《后漢書》導讀
『前四史』中成書最晚而頗多創(chuàng)新的《后漢書》
馬彪
如果拿一本《后漢書》去問中小學生:你讀過這本書嗎?回答大概多是:沒有!但如果問:你知道東漢有位不屈服權貴的“強項令”董宣,還有位“暮夜卻金”的廉潔大臣楊震嗎?十有八九的回答是:那誰不知道呀!教科書里讀到過。其實,他們“讀到過”的課文就出自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的這部范曄的《后漢書》。
《后漢書》雖為私家修史卻被列入正史,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雖然所謂“前四史”說起來都算是私修國史,班固因此還遭訴訟坐過牢獄,但畢竟司馬遷是太史令,班固是蘭臺令史,陳壽是著作郎,他們修國史都是有朝廷許可證的。然而范曄就不同了,據(jù)《宋書范曄傳》載:“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庇媒裉斓脑捳f,范曄不過一介業(yè)余作家而已。不過話又說回來,“業(yè)余”有時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后漢書》最終能超越“規(guī)范”,具有使人耳目一新之獨創(chuàng)性的原因雖然可能很多,但其中作者非官方修史者的身份肯定是不容忽視的。
無論如何,《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全書共分一百二十卷,包括紀十卷、列傳八十卷和志三十卷,記載了從王莽末年至漢獻帝之間約二百年的歷史。其價值正如章太炎所言:“《史》、《漢》之后,首推《后漢書》!标愐∫舱f:“蔚宗(范曄字)之為《后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
一、《后漢書》的作者究竟是誰
經常有學生提出《后漢書》的作者究竟是誰的問題,我回答:范曄、司馬彪!逗鬂h書》的紀、列傳是南朝劉宋范曄(三九八至四四五)所撰,八志是晉朝司馬彪(?至三〇六)所撰。兩位作者相距近百年,所以他們雖是作者但不是同時代的合作者。
實際情況是先有司馬彪所撰《續(xù)漢書》八十篇,這是一部“通綜上下,旁貫庶事”(《晉書司馬彪傳》),紀、志、傳俱全的東漢史。自此一百多年之后才有了范曄的《后漢書》,由于此書尚未完成時作者去世,所以書中只完成了紀、傳而缺少志。又過了五六十年,梁朝劉昭見范書缺志,就抽取晉人司馬彪《續(xù)漢書》的志,“分為三十卷,以合范史”(劉昭《后漢書注補志序》)。此說雖見于范曄《后漢書》南宋紹興刻本,但不見于《梁書》本傳。無論如何,劉昭的“以合范史”之舉充其量是個人行為,“范書原本則仍止紀十卷、傳八十卷,未嘗闌入《續(xù)志》也”(王先謙《后漢書集解述略》)。又過了近一千年,在北宋時才有人把司馬彪《續(xù)漢書》的八志三十卷與范曄《后漢書》的紀、傳九十卷合刊,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一百二十卷《后漢書》。
必須指出,常見的那種所謂司馬彪“續(xù)作八志”的說法,以及自劉昭開始“范書”已與司馬彪“志”合成一書的觀點都是誤解。
由此引發(fā)了另一個問題,即《史記》、《漢書》同樣也是多位作者撰寫,為何只提司馬遷、班固呢?回答是:因為那是家學著作,撰述人是合作者關系,他們在共同認可的宗旨、編纂原則框架之下從事的是集體創(chuàng)作,所以確實存在一個“主創(chuàng)人”。但是,《后漢書》的兩位作者并非如此。準確地說,此書的第一作者是范曄,第二作者是司馬彪。
范曄出身于南朝劉宋時期的官宦士族,一族從高祖、曾祖、祖父至父親,累世為州刺史、郡太守二千石高官。范氏還是當時的文學名族,祖父范寧曾撰著《古文尚書舜典》、《尚書注》、《禮雜問》、《文集》、《谷梁集解》(后來成為《十三經注疏谷梁傳注疏》的底本)等,父親范泰曾任東晉朝的國子博士,也有《古今善言》及《文集》等多種著述。受到家庭影響,范曄自幼聰穎好學,年輕時便以博涉經史、善寫文章聞名。范曄年輕時也曾致力于仕途,二十七歲時官場失足被左遷為宣城太守時才業(yè)余修史,目的在于“欲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而著《后漢書》(《宋書》本傳)。元嘉二十二年(四四五)范曄因牽涉謀立彭城王劉義康案被殺,當時《后漢書》志稿尚未完成。
司馬彪出身于西晉諸侯王族,是晉高陽王司馬睦的長子,司馬懿六弟司馬進的孫子。他因“薄行”不得為嗣,因此折節(jié)改志,閉門讀書。晉武帝時任秘書郎、秘書丞、散騎侍郎等職。司馬彪鑒于漢室中興,忠臣義士昭著,而時無良史,記述繁雜,遂“討論眾書,綴其所聞,起于世祖,終于孝獻,編年二百,錄世十二,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xù)漢書》”。另有《九州春秋》、《莊子注》、《兵記》、《文集》多種,均逸。
范曄《后漢書》出,司馬彪的《續(xù)漢書》因其魅力不及范書而逐漸被淘汰,唯有八篇“志”因被補入范書而保留了下來。在此,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即為何距東漢未遠的晉人司馬彪的作品,反而不敵寫成于此后近百年的范書呢?其中固然有作者個人素養(yǎng)因素,然而這百年之中史書飛躍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二、史書大發(fā)展時期成書之《后漢書》
與《續(xù)漢書》相比,《后漢書》為何后來居上?答案在于范曄《后漢書》創(chuàng)立了新的史料編纂手法,從而創(chuàng)立了新史學。這里所說的手法,被他本人描述為:“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保ā端螘繁緜鳎┮馑际钦f:史料不必引用很多,如能使人見到文章完全有所了解的話,就達到目的了。其中所謂的“事”與“文”,也就是上面所引“因事就卷內發(fā)論”的“事”與“論”,即史料與史論。
史料“不必多”,即對史料要刪繁就簡。他的這種做法受到唐人劉知幾《史通》的贊賞:“范曄之刪《后書》也,簡而易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笔妨稀安槐囟唷边能使人“見文得盡”,可見此“文”必非同凡響,即見史識功底之“論”。其實此所謂“文”、“論”,即范曄本人最為得意的論贊和諸序。他對前人撰史的“著述及評論”很不滿意,說“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相反,對自己的評價是“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贊自是吾文志杰斯,殆無一字空設”(《獄中與諸甥侄書》,《宋書》本傳)。可見,范曄對自己的史論很有自信。他為何如此自信,他自信什么呢?我看他是自信引領了一代史學的大變革,《后漢書》能夠藝壓群芳、后來居上也證明了他的自信并不過分。
范曄能夠成為優(yōu)秀的史學家,除了本人天賦之外,與他所處時代史學的大發(fā)展是分不開的。事實上,正是從漢末至隋的約四百年間,史學逐漸成為獨立的研究領域;《隋書經籍志》首次將所有書籍分類為經、史、子、集,將史學從經學中分離出來的做法,就是很好的證明。而范曄又恰好生活在這四百年的中間點,范書的形成及價值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與那個時代脫節(jié)的。史學在此有著飛躍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史書編纂方法發(fā)生了空前的大變化。即從以往的對史料述而不論,轉變?yōu)榱耸鲆灾抡,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史學現(xiàn)象,而范曄則堪稱此新史學的首創(chuàng)者。
在“前四史”中《后漢書》與其他三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選材用料精良,議論評點深刻。前者出自于他獨樹一幟的修史主張,后者得益于他不受朝廷控制的寫作身份。
眾所周知,《史記》曾遭后代學究抱怨語句有不通順之處,清儒方苞在《史記評語》中就批評《刺客列傳》的史料有重復之處。的確,《史記》中是有采用、剪裁史料不慎的痕跡,這是因為司馬遷引用史料時更重視取其內容,而基本不對文字做加工潤色。比如他引用《尚書》時大體是照錄原文。又如他不加刪節(jié)地照載秦刻石文等皆屬此類。司馬遷不僅對史料不刻意加工,而且從不直接發(fā)議論,想要表達的意思或以微言大義手法,或寓意于體例編纂之中。這是孔子的精神,也是司馬遷修史的原則。
司馬遷照引史料而不予修飾的方法,后來為班固忠實地繼承,所以《漢書》也是僅收史料而很少發(fā)議論。趙翼《廿二史札記》也說《漢書》多載詔令、奏議等有用之文。到了晉人陳壽撰寫《三國志》時,也基本上對原始史料不加改動地使用。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即《三國志》在采用魚豢《魏略》的史料時照用“今云”用語的情況!敖瘛北臼囚~豢《魏略》時期的“今”,而非陳壽作《三國志》時期的“今”,卻殘留了下來。
使上述司馬遷以來史料編纂法發(fā)生變化的是范曄,對此內藤湖南曾指出:“《漢書》、《三國志》以前的記錄中經過編輯的并不多,更多的還是那些基本史料。然而,范曄的《后漢書》是各種《后漢書》中成書最晚的,在此之前曾經有過七八種《后漢書》存在,而且都是經過編纂的著作,今日作為那些書斷篇的匯集還出版了《七家后漢書》。范曄的《后漢書》就是將這些書消化之后編纂而成的。就是在范曄將以往編纂物作為材料使用時,出現(xiàn)了改寫文章的必要。不僅如此,范曄還是頗有名氣的文學家,畢竟有著經過自己頭腦思考而著述歷史的抱負,他應該還有不滿意前人著作所以要改寫的原因吧?傊,將《三國志》、《后漢書》所載的同樣事例加以對比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后漢書》有很多地方改動了原文。盡管如此,《后漢書》在史書體裁的根本上,還有其繼承《史記》以來堅持自身主張的特點。”(《中國史學史》)
總之,對史料進行加工、闡述的新史學風氣,自范曄創(chuàng)始之后作為一種編纂方法流傳下來,它與忠實原始史料的編纂法并行不悖地促成了中國史學的綿延不絕。《后漢書》是中國史學大發(fā)展時期的產物,也為中國史學真正成為有明確治史主張的歷史科學做出了杰出貢獻。
三、《后漢書》對紀傳體例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毫無疑問,范曄對史學編纂法的創(chuàng)新,并不影響《后漢書》對司馬遷以來紀傳體例的繼承。這一點只要看一看《后漢書》之篇章結構和作者治史主張便可明了,其中不論繼承還是創(chuàng)新都很清楚。
首先,看一下《后漢書》的“紀”。自從《史記》紀傳體編纂體例問世,歷代正史以“紀”、“傳”為基干敘述歷史沿革脈絡的做法,就成了一種傳統(tǒng),范曄也予以了繼承。
《后漢書》所設十卷紀是東漢二百年的編年大事記,為全書的綱要。其中前九卷記載了東漢十三位皇帝,但是范曄沒有采取《漢書》那樣一帝一紀的寫法,而是仿照《史記秦始皇本紀》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嬰的先例,在《和帝紀》后附殤帝,《順帝紀》后附沖、質二帝。其效果是既節(jié)省篇幅,又不遺漏史實。最后一卷是《皇后紀》。這種把皇后入本紀的體例是范曄的新創(chuàng)。《史記》、《漢書》雖然有《呂后紀》,但那是出于對呂后實際的皇帝權力的承認;其他的皇后是放在《外戚世家》、《外戚傳》中的。不僅如此,即使全部《二十五史》中也只有《后漢書》設置了《皇后紀》,為什么呢?其實,這是由范曄治史主張所決定的。他在《后漢書皇后紀》中說:“自古雖主幼時艱,王家多釁,必委成冢宰,簡求忠賢,未有專任婦人,斷割重器!瓥|京(指東漢)皇統(tǒng)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幃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士剂行雄E,以為皇后本紀!币簿褪钦f此皇后本紀的設立,目的在于反映東漢六太后長期臨朝執(zhí)政的史實。
再說“列傳”部分,其分量在總共的一百二十卷中占了八十卷,這無疑是全書的主要內容。范曄效仿《史記》中列傳“以類相從”的原則,將生平相似的人附錄于某一個重要人物的傳之中,使得敘事簡潔而周密。不過,范曄對列傳的創(chuàng)新還是非常明顯的,他根據(jù)自己對東漢史的理解,在保留《史記》、《漢書》中都有的《循吏列傳》、《酷吏列傳》、《儒林列傳》之外,刪去了《貨殖列傳》、《游俠列傳》和《佞幸列傳》,新增了前所未有的《黨錮列傳》、《宦者列傳》、《文苑列傳》、《獨行列傳》、《方術列傳》、《逸民列傳》、《列女傳》七種,可見改動之大。而且他所新增的各傳,基本上被后人予以承繼,無疑有其開先聲之功。
這些新增列傳都是反映東漢歷史實際情況的創(chuàng)新。如東漢后期黨錮大興,眾多清流大臣被誣陷以黨人罪名殺害;另一方面,由于東漢女主長期執(zhí)政,導致宦官多參與朝政,他們殺戮作為政敵的士大夫官僚,是黨錮之禍的主要制造者。范曄正是根據(jù)這些史實,創(chuàng)立了黨錮和宦者兩個列傳。為列女立傳雖然最早始于西漢的劉向,但是將《列女傳》列入正史,則是從范曄開始的。再聯(lián)系上述《皇后紀》的創(chuàng)設,讀者不僅可以看到東漢女性的某些實況,也能感受到南朝人范曄的女性觀。特別是范曄不僅收入貞節(jié)烈女,同時收入文學才女的做法,更是難能可貴。他根據(jù)自己所定“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專在一操而已”的標準,不但收入了才德兼?zhèn)涞陌嗾眩彩杖肴雀募薜牟嚏。這是后代那些拒絕將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收入《宋史烈女傳》的儒生所不能理解的,也是范書“列女”與后代“烈女”的區(qū)別所在。
最后,說一說《后漢書》“志”的情況。當然嚴格地講應稱為《續(xù)漢書》的“志”,即上文已經談到的司馬彪的《續(xù)志》。必須指出的是,范史缺“志”并不是作者沒有這方面的打算,他在《獄中與諸甥侄書》中曾提到自己“欲遍作諸志,《前書》所有者悉令備”的寫作計劃。他原定寫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合為百卷,與《漢書》相應,但在動筆寫作志時他就被殺害了,致使范史出缺。當然,除了遭遇不幸的意外原因,范曄未來得及完成志的一個理由恐怕還在于,撰寫志的難度較大。其實,史書的編纂之中,“志”從來被認為是最難的,就連班固的志也曾遭人非難,可見不是什么人都能寫好志的。從這一點來看,像范曄這樣才華出眾的才子,未能為我們留下他所欲“遍作”的“諸志”,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缺憾!好在司馬彪的《續(xù)漢書》的八志三十卷,至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著拾遺補闕的功效。
司馬彪的八志分別是:《律歷志》、《禮儀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國志》、《百官志》、《輿服志》。其中《郡國志》、《百官志》記載了東漢的地理、官制情況,可以上接《漢書》的《地理志》和《百官公卿表》,是了解和研究地理歷史、官制沿革的重要史料!遁浄尽肥切聞(chuàng)志目,記載車仗、服飾等典章制度。
在此,還有必要交代一下本書的選篇標準。其實,這與選篇人的主導意識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于一部名著,讀者、學者、編者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立場和視角予以審視。那么,筆者是如何給《后漢書》定位的呢?我稱之為“‘前四史’中成書最晚而頗多創(chuàng)新的《后漢書》”。其中的關鍵詞為:“前四史”、“后漢”、“多創(chuàng)新”、“成書最晚”。圍繞這四個關鍵詞,本書的選篇標準有四:一是保持正史紀傳體的結構不變。即必須“紀”、“傳”、“志”齊全。二是選擇最能反映東漢帝國之創(chuàng)建(開國帝王將相)、中衰(皇后、外戚、宦官、士大夫)、崩潰(軍閥)等階段性的篇章。三是上述范史新增的項目(如上文所列)要重點選擇。四是要選擇那些體現(xiàn)漢代以后六朝文風的片斷(如《黨錮列傳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