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中下)》是近世中國文學通史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
劉大杰先生名著《中國文學發(fā)展史》(全本)首次以中文簡體字版推出!
文學便是人類的靈魂,文學發(fā)展便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發(fā)展的歷史!獎⒋蠼
《中國文學發(fā)展史》是各種文學史著作中最能顯示個人學術風格和審美趣味的一種。不僅語言富麗、敘述生動、富于感染力,書中的議論也每帶有激情?梢,史家的理性與詩人的感性在此書中是共存的……比起多種集體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劉先生的書是最漂亮、最具才華和最能顯示個性的一種!樣衩
我和劉大杰先生只見過兩三面,未能有機會得到他針對我個人的教誨,但對先生的風采,至今還有印象,至于聽復旦中文系前輩老師們談論劉先生,那就很多了。
劉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在他那一輩學人中要算是比較特別的。先生有一部長篇自傳小說《三兒苦學記》,記述了他早年生活的艱難:自幼失怙,家境貧寒,種過地,做過童工……在困苦中勤奮攻讀,考入免學費的旅鄂中學,這才給自己造就了轉機;以后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2),繼而東渡日本,進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學研究院研究歐洲文學(1926),前景遂不斷開闊起來。二三十年代成名的學者,大多有比較良好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和文化背景,而劉先生在這方面的憑依是極少的,除了母親曾給他以最初的文學啟蒙,一路走來主要是靠個人的奮斗。
對劉大杰先生一生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郁達夫。劉先生在武昌高師讀書時,郁達夫正在那里教書,二人結為莫逆之交。正是在郁達夫的激勵下,他開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成為創(chuàng)造社的后起之秀,然后轉入文學研究。細想起來,這二人的性情也確有很多的相近之處。愛好自由浪漫的生活以及浪漫的文學,真率誠懇,赤子之心始終不泯,是最明顯的地方。吳中杰先生記劉先生的話云:“他說他之所以得病,皆因年輕時候喝酒啊、鬧啊,鬧得太厲害了!边@個“鬧”也常常是和郁達夫在一起。一般早年經(jīng)歷艱困的人,心理上難免留下些陰影,為人比較警戒,多少有些窘迫,但劉大杰先生卻不是這樣,他是灑脫自如的,對人不大防范,雖有時沮喪傷感,卻還是神采飛揚的情形居多。我想這和他聰明多才有關吧,聰明也是一種財富,可以抵敵他人別樣的優(yōu)越,因而就活得自信了。
說起劉大杰先生的才氣,那在復旦中文系是眾口一詞的,好像誰也不在這方面跟他比高低。單以著作類型、學術范圍而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劉先生出版過長、短篇小說,劇本,舊體詩集;劉先生也是民國前期一位重要的翻譯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向國內譯介過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施尼茨勒、杰克·倫敦等許多歐美重要作家的作品,對日本、印度的文學也作過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在外國文學研究方面,他著有《德國文學概論》、《表現(xiàn)主義的文學》、《東西文學評論》等多種專著;在中國哲學研究方面,他的《魏晉思想論》是一部享譽很廣的名著;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當然是最有代表性的,另外他所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史》流傳也相當廣。你不能不贊嘆:洵乎多才!
上卷
前言
重版前記
新序
第一章殷商文學與神話故事
一文學的起源
二卜辭時代的文學
三周易卦爻辭中的古代歌謠
四古代的散文盤庚
五古代的神話故事
第二章周詩發(fā)展的趨勢及其藝術特征
一《詩經(jīng)》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
二《詩經(jīng)》與樂舞的關系
三宗教性的頌詩
四頌詩的演進
五社會詩的產生與文學的進展
六抒情歌曲
七《詩經(jīng)》的文學特色
第三章社會的變革與散文的勃興
一散文發(fā)達的原因
二歷史散文
三哲理散文
第四章屈原與《楚辭》
一南北文化的交流與楚國文化的發(fā)展
二《楚辭》的特征
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四屈原文學的思想與藝術
五宋玉
第五章漢賦的發(fā)展及其流變
一緒說
二漢賦興盛的原因
三漢賦發(fā)展的趨勢
四漢代以后的賦
第六章司馬遷與漢代散文
一司馬遷的生平
二《史記》的史學價值
三《史記》的文學成就
四《漢書》
五漢代的政論文
六王充的文學觀
第七章漢代的詩歌
一緒說
二樂府中的民歌
三五言詩的起源與成長
四古詩十九首
五《悲憤詩》與《孔雀東南飛》
六結語
第八章魏晉時代的文學思潮
一魏晉文學的社會環(huán)境
二文學理論的建設
三魏晉小說
第九章從曹植到陶淵明
一曹植與建安詩人
二正始到永嘉
三陶淵明及其作品
第十章南北朝的文學趨勢
一形式主義文學的興起
二新詩體的制作
三山水文學與色情文學
四文學批評
五《世說新語》及其他小說
第十一章南北朝的詩歌
上篇南北朝的民歌
一南方的民歌
二北方的民歌
下篇南北朝的詩人
一南朝詩人
二北朝詩人
三附論隋代詩人
中卷
第十二章唐代文學的新發(fā)展
一緒說
二唐詩興盛的原因
三唐代的古文運動
四唐代短篇小說的進展
五唐代的變文
第十三章初唐的詩歌
一齊梁余風
二王績及其他詩人
三初唐四杰
四沈宋與律體
五陳子昂與詩風的轉變
第十四章盛唐詩人與李白
一緒說
二王孟詩派
三岑高詩派
四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十五章杜甫與中晚唐詩人
一緒說
二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三大歷詩人與張籍
四白居易的文學理論與作品
五孟韓的詩風
六晚唐詩人
第十六章詞的興起
一詞的起源與成長
二敦煌曲詞
三晚唐詞人溫庭筠
四五代詞的發(fā)展與花間詞人
五李煜與南唐詞
第十七章宋代的社會環(huán)境與文學發(fā)展
一宋代的社會環(huán)境與文學趨勢
二宋代的古文運動
第十八章蘇軾與北宋詞人
一宋詞興盛的原因
二宋初的詞
三詞風的轉變與都會生活的反映
四蘇軾的詞
五周邦彥及其他詞人
六女詞人李清照
第十九章辛棄疾與南宋詞人
一時代的變亂
二辛棄疾及其他詞人
三格律派詞人
第二十章宋代的詩
一宋詩的特色與流變
二歐陽修、蘇軾及其他詩人
三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四陸游及其他詩人
五反江西詩派
六遺民詩
七北國詩人元好問
第二十一章宋代的小說與戲曲
上篇宋代的小說
一志怪傳奇的文言小說
二宋代白話小說的興起
三宋代的短篇小說
四宋代的長篇小說
下篇宋代的戲曲
一中國戲曲的起源與演進
二宋代的各種戲曲
下卷
第二十二章元代的散曲與詩詞
一元代社會與文學
二散曲的產生與形體
三詞與散曲
四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
五馬致遠的散曲
六睢景臣與劉致
七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
八元代的詩詞
第二十三章關漢卿與元代雜劇
一雜劇的產生
二雜劇的組織
三元雜劇的演出實況
四雜劇興盛的原因
五關漢卿的雜劇
六王實甫與白樸
七元雜劇前期其他作家
八雜劇的南移
九結語
第二十四章明代的社會環(huán)境與文學思想
一緒說
二舊體文學的衰微
三明初的詩文
四擬古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
五唐宋派與歸有光
六公安派與反擬古主義的文學運動
七晚明的散文與詩歌
第二十五章明代的戲劇
一南戲的源流與形式
二《琵琶記》與元末明初的傳奇
三傳奇的典麗化
四雜劇的衰落與短劇的產生
五沈與吳江派
六湯顯祖的戲劇
第二十六章《水滸傳》與明代的小說
一明代小說的特質
二《三國演義》
三其他講史小說
四《水滸傳》
五《西游記》及其他
六《金瓶梅》
七才子佳人的戀愛小說
八晚明的短篇小說
第二十七章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一緒說
二北方的散曲作家
三南方的散曲作家
四明代的民歌
第二十八章封建社會的末期與清代文風的演變
一清代的社會環(huán)境與舊體文學的總結
二晚明文學思想的繼續(xù)
三清初的散文
四桐城派的古文
五散文的新變
第二十九章清代的詩歌
一緒說
二清初詩歌
三遺民詩
四康雍年間的詩歌
五乾嘉詩風
六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詩歌
七詩界革命與清末詩歌
第三十章《紅樓夢》與清代小說
一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二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三曹雪芹與《紅樓夢》
四《鏡花緣》及其他
五俠義小說
六倡優(yōu)小說
七清末的小說
第三十一章清代的戲劇
一緒說
二清初的戲劇
三洪與《長生殿》
四孔尚任與《桃花扇》
五雜劇傳奇的尾聲
六昆曲的衰落與花部的興起
第三十二章清代的詞曲
一緒說
二清初詞的三派
三常州詞派的興起
四晚清詞人
五清人散曲與民歌
三周易卦爻辭中的古代歌謠
卜辭以后,我們要作為上古文學的史料的,是《周易》中的卦爻辭!兑捉(jīng)》雖是一部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筮書,但在卦爻辭里,我們可以找出一些富有文學意義的作品。
《周易》分為經(jīng)、傳兩部分,經(jīng)和傳的年代相差很遠。經(jīng)中有八卦,八卦重為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各卦各爻都有解釋的辭句,稱為卦爻辭。《易傳》為《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共有十篇,稱為十翼。古人有伏羲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的傳說,在五經(jīng)中占居首要的地位!兑捉(jīng)》產生的時代大約在商末周初,《左傳》言《易》者十七次,稱《周易》筮者九次,所引爻辭與今本爻辭同。由此可知《周易》產生的年代,必然很早,在社會上流行也很廣泛。但《周易》是一本實用的筮書。在文字上和形體上,后人很可能是有增補的。所以書中有文王以后的材料,也可能有戰(zhàn)國人增補的材料,但把《易經(jīng)》的全部年代移到戰(zhàn)國初年,很難令人信服。至于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最早的時代在戰(zhàn)國,可能有一部分還要遲。
《易經(jīng)》是一本巫書,非一人所作,是由那些巫卜之流編纂而成的。在功能與性質上,卜辭與《易經(jīng)》大略相同,它們在古代都擔負了“決吉兇、問休咎”的任務。所不同的是在卜筮的方法與體例。卜辭用的是龜,稱為卜;《易經(jīng)》用的是草,稱為筮。在組織方面《易經(jīng)》有一套完整的形式,結構復雜,在神秘的外衣下,反映出樸素的辯證思想。從占卜方面看來,《易經(jīng)》比較卜辭,是進步得多了。它們的功能與性質,同為巫術時代精神生產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