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悲劇美學史》從先秦之悲哀原則到現(xiàn)當代電影的悲劇批評,作者從美學角度敘述、剖析了中國戲劇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和美學特質(zhì),并從發(fā)生規(guī)律、審美特征、美學本質(zhì)三個層面總結了中國悲劇的發(fā)生規(guī)律。
謝柏梁,男,1958年生,湖北天門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戲劇影視學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媒體學院教授,比較文學博士生導師。湖北師院學士(1983)、華東師大碩士(1986)、中山大學文學博士(1989)。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史論教研室主任,教授(1989-2002)。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1993),美國佛薩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斯坦福大學(1999-2000)等校訪問教授。上海市曙光工程學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等上發(fā)表約百萬字論文,出版悲劇史、文學史專著10部。承擔過國家社科規(guī)劃、美國學術委員會等國內(nèi)外基金項目共8項,艵獲多種學術獎勵。
序一
序二
代序《紅塵悲音》總覽世間苦劇
第一編 悲劇精神演進錄
第一章 先秦悲哀原則的邏輯秩序
第一節(jié) 先秦悲哀原則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jié) 先秦悲哀原則的主體根源
第三節(jié) 先秦悲哀原則的審美形態(tài)
第二章 漢唐悲怨風尚的審美認識
第一節(jié) 以悲為美的時代風尚
第二節(jié) 聲無哀樂的批評反彈
第三節(jié) 悲怨機制的認識過程
第三章 近古千年的憂患意識與悲憤主流
第一節(jié) 憂國憂民,居安思危
第二節(jié) 盡忠報國,還我河山
第三節(jié)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
第二編 宋元悲怨戲曲學
第四章 宋代演劇評論及其悲劇認識
第一節(jié) 演劇的起源、標準及審美判斷
第二節(jié) 演劇所導致的社會悲劇和箴諷效應
第三節(jié) 演劇內(nèi)蘊的邏輯清理
第五章 元代曲學中的生死命運觀
第一節(jié) 元雜劇中的命運觀
第二節(jié) 元代曲論中的憂郁悲怨觀
第三節(jié) 《錄鬼簿》中的生存價值觀
第六章 佛法雜劇的救度理想
第一節(jié) 與生俱來的無邊苦海
第二節(jié) 屢試不爽的冤業(yè)果報
第三節(jié) 大慈大悲的慈航救度
第三編 明代怨譜悲劇論
第七章 明代戲曲的悲劇觀——怨譜說
第一節(jié) 動人論——怨譜說的審美效應
第二節(jié) 苦境論——怨譜說的形象主體
第三節(jié) 結局論——怨譜說的美學結構
第八章 卓人月的悲世曲論
第一節(jié) 流星匆匆亦燦爛
第二節(jié) 《新西廂序》釀悲音
第三節(jié) 卓氏其他曲序中的悲怨論
第九章 明代詠劇詩中的悲怨感慨
第一節(jié) 人生悲怨的諸多感慨
第二節(jié) 《鬼簿》、名公的悵然表述
第三節(jié) 悲劇苦戲之諸多命題
第四編 清代苦戲審美談
第十章 清代“苦戲”風格論
第一節(jié) “苦戲”立言之緣起
第二節(jié) “苦戲”風格三境界
第三節(jié) 苦戲豐碑“興亡戲”
第十一章 “金《西廂》”的典型論與悲涼感
第一節(jié) 此一個人——金《西廂》的典型論
第二節(jié) 極微說——金《西廂》的細節(jié)說
第三節(jié) 悲涼感——金《西廂》的悲劇觀
第十二章 毛批《琵琶》怨悱評
第一節(jié) 戲文之難令人泣
第二節(jié) 妙在怨悱而不亂
第三節(jié) 悲歡互轉補憂煩
第五編 20世紀的悲劇美學流派
第十三章 王國維的戲曲美學
第一節(jié) 戲曲斷代史的開拓之功
第二節(jié) 戲曲意境的本質(zhì)界定
第三節(jié) 戲曲悲劇的現(xiàn)代闡發(fā)
第十四章 民國時期的悲劇論辯
第一節(jié) 中國“無悲劇”論
第二節(jié) 左翼戲劇家論悲劇
第三節(jié) 熊佛西《寫劇原理》
第四節(jié) 章泯《悲劇論》
第十五章 王季思及其弟子的悲劇學建設
第一節(jié) 王季思的悲劇學建樹
第二節(jié) 焦文彬《中國古典悲劇論》
第三節(jié) 黃仕忠論“負心婚變”悲劇
第四節(jié) 楊建文《中國古典悲劇史》
第十六章 “前海學派”的悲劇學研究
第一節(jié) “前海學派”的悲劇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蘇國榮的悲劇美學
第三節(jié) 朱穎輝的《嬌紅記》研究
第四節(jié) 熊元義《回到中國悲劇》
第五節(jié) 傅謹?shù)摹盁o悲劇”論
第六編 話劇影視中的悲劇觀念
第十七章 各地學者的悲劇學研究
第一節(jié) 陳瘦竹《論悲劇與喜劇》
第二節(jié) 周安華《深沉悲愴的生命旋律》
第三節(jié) 張辰、石蘭《悲劇藝術論》
第四節(jié) 張法、邱紫華、王宏維的悲劇研究
第五節(jié) 臺灣學者的悲劇學研究
第十八章 現(xiàn)代電影之悲劇批評
第一節(jié) 歷史學角度的悲劇批評
第二節(jié) 社會和現(xiàn)實主義角度的悲劇批評
第三節(jié) 電影藝術角度的悲劇批評
第十九章 當代電影之悲劇學說
第一節(jié) 從題材角度看悲劇
第二節(jié) 從悲劇學角度看悲劇
第三節(jié) 從社會學角度看悲劇
第二十章 當代電視之悲劇述評
第一節(jié) 電視悲劇的精神內(nèi)核
第二節(jié) 電視悲劇的沖突模式
第三節(jié) 電視悲劇的美學特點
第七編 中國悲劇美學系統(tǒng)
第二十一章 中國悲劇的發(fā)生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氣候地理與悲秋
第二節(jié) 悲秋、悲怨與悲劇
第三節(jié) 亂世創(chuàng)痛出悲劇
第二十二章 中國悲劇的審美特征
第一節(jié) 悲劇品位的世俗性
第二節(jié) 悲劇情感的中和性
第三節(jié) 悲劇結局的圓滿性
第二十三章 中國悲劇的美學本質(zhì)
第一節(jié) 悲劇起因的欲望性
第二節(jié) 悲劇沖突的程式性
第三節(jié) 悲劇意境的核心性
后記
《中國悲劇美學史》:
就世界悲劇結構的一般情況言,王國維從叔本華學說中引出悲劇的三種結構類型。第一種悲劇類型“由極惡之人極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構之者;第二種由于盲目的命運者;第三種之悲劇,由于劇中之人物之位置及關系而不得然者,未必有蛇蝎之性質(zhì)與意外之變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而交受之,各以其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種悲劇,其感人賢于前二者遠甚。何則,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①。前兩種悲劇結構類型不但十分罕見,而且對許多人言都于今生幸免或躲過,即俗語所云惹不起但躲得起。第三種悲劇的結構類型卻是任何人也難于躲開的。世界有如苦海,生活有如囚籠,人從來都生活在苦海囚籠中感同身受,無一得以幸免。
以此三大結構類型分析《紅樓夢》,則曹雪芹結構出最后一種類型,所以才有“悲劇中之悲劇”之盛譽。以此分析《竇娥冤》和《趙氏孤兒》,則關漢卿和紀君祥筆下雖有極惡之人設置悲劇障礙,但悲劇主人翁畢竟體現(xiàn)出高度的主體性和徹底的復仇精神。竇娥和程嬰都沒有在惡勢力面前低頭,即使化為鬼魂或忍受親子受戮之苦,也要奮起反仇,除惡務盡,這才顯出倫理、道德、法度和正義的無窮力量。靜安之所以把這二劇列于世界的大悲劇中,就是因為它們既與第一、第二種悲劇結構類型有著形式上的關聯(lián),又與第三種悲劇中的“各以其力而各不任其咎”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