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季羨林談師友(典藏本)》一書,出版后產(chǎn)生很大社會影響。季羨林先生將此書送給溫家寶總理。溫家寶總理高度評價此書。
2006年,當代中國出版社社長周五一在三零一醫(yī)院拜見季羨林先生。季先生看到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聆聽大師·季羨林系列”,親自在書中題詞,并高興地說:“沒想到我老了竟然還成了暢銷書的作者了。”
季羨林先生愈行愈遠,而他的智慧和學問對讀者的影響卻愈久彌深。季羨林作為一位學術大師,受到了眾多師友的影響。本書精選了季羨林先生回憶恩師和朋友的文章,展現(xiàn)了季羨林先生對恩師的感激和對朋友的真摯感情,讓讀者感受到濃郁的師生之情、朋友之情。為了表達對季羨林先生的紀念,當代中國出版社隆重推出“聆聽大師·季羨林系列”之《季羨林談師友(典藏本)》,雙色印刷,精編精選,典藏首選。
季羨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東清平人。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入德國哥根廷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6年被胡適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chuàng)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務。季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翻譯家和散文家。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范圍之廣,國內(nèi)外罕見
回憶小學諸師
回憶正誼中學諸師
回憶山大附中諸師
回憶濟南高中諸師
憶恩師董秋芳先生
憶念胡也頻先生
回憶陳寅恪先生
對陳寅恪先生的一點新認識
回憶吳宓先生
西諦先生
也談葉公超先生二三事
晚節(jié)善終 大節(jié)不虧
——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
遙遠的懷念
西克教授
布勞恩和馮·格林
回憶湯用彤先生
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
回憶梁實秋先生
掃傅斯年先生墓
悼念沈從文先生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記周培源先生
回憶王力先生
記張岱年先生
憶念鄭毅生先生
悼念曹老
悼組緗
懷念喬木
伊姆加德
憶章用
哭馮至先生
悼念鄧廣銘先生
悼念趙樸老
追憶李長之
悼念周一良
憶老友于道泉
我的朋友臧克家
悼許國璋先生
悼念馬石江同志
壽作人
難忘的一家人
——憶老朋友普拉薩德先生一家
石景宜博士
回憶小學諸師[*?本文節(jié)選自作者發(fā)表在《文史哲》2002年第4期的《我的小學和中學》一文,現(xiàn)標題系編者所加。
王老師
我于1917年陰歷年時分從老家山東清平(現(xiàn)劃歸臨清市)到了濟南,投靠叔父。大概就在這一年,念了幾個月的私塾,地點在曹家巷。第二年,就上了一師附小,地點在南城門內(nèi)升官街西頭。所謂“升官街”,與升官發(fā)財毫無關系。“官”是“棺”的同音字,這一條街上棺材鋪林立,大家忌諱這個“棺”字,所以改謂升官街,禮也。
附小好像是沒有校長,由一師校長兼任。當時的一師校長是王士棟,字祝晨,綽號“王大!薄K巧綎|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國一創(chuàng)建,他就是活躍的積極分子,擔任過教育界的什么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為山東教育界的元老,在學界享有盛譽。當時,一師和一中并稱,都是山東省立重要的學校,因此,一師校長也是一個重要的職位。在一個七八歲的小學生眼中,校長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墒敲\真正會捉弄人,在16年以后,在1934年,我在清華大學畢業(yè)后到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來教書,王祝晨老師也在這里教歷史,我們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師方面,在一師附小時,他根本不會知道我這樣一個小學生,他對此事,絕不會有什么感觸。而在我呢,情況卻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對他執(zhí)弟子禮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里直樂。
我大概在一師附小只待了一年多,不到兩年,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換過一次教室,足見我在那里升過一次級。至于教學的情況,老師的情況,則一概記不起來了。唯一殘留在記憶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認識了一個“盔”字,也并不是在國文課堂上,而是在手工課堂上。老師教我們用紙折疊東西,其中有一個頭盔,知道我們不會寫這個字,所以用粉筆寫在黑板上。這事情發(fā)生在一間大而長的教室中,室中光線不好,有點暗淡,學生人數(shù)不少,教員寫完了這個字以后,回頭看學生,戴著近視眼鏡的臉上,有一絲笑容。
李老師
我從一師附小轉學出來,轉到了新育小學,時間是在1920年,我9歲。
我們的班主任是李老師。我從來就不關心他叫什么名字,小學生對老師的名字是不會認真去記的。他大概有四十多歲,在一個9歲孩子的眼中就算是一個老人了。他人非常誠懇忠厚,樸實無華,從來沒有訓斥過學生,說話總是和顏悅色,讓人感到親切。他是我一生最難忘的老師之一。當時的小學教員,大概都是教多門課程的,什么國文、數(shù)學(當時好像是叫算術)、歷史、地理等課程都一鍋煮了。因為程度極淺,用不著有多么大的學問。一想到李老師,就想起了兩件事。一件是,某一年初春的一天,大圓池旁的春草剛剛長齊,天上下著小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李老師帶著我們?nèi)嗟酱髨A池附近去種菜,自己挖地,自己下種,無非是扁豆、蕓豆、辣椒、茄子之類。順便說一句,當時西紅柿還沒有傳入濟南,北京如何,我不知道。于時碧草如茵,嫩柳鵝黃,一片綠色仿佛充塞了宇宙,伸手就能摸到。我們蹦蹦跳跳,快樂得像一群初入春江的小鴨,是我一生三萬多天中最快活的一天,至今回想起來還興奮不已。另一件事是,李老師輔導我們的英文。認識英文字母,他有妙法。他說,英文字母f就像一只大馬蜂,兩頭長,中間腰細。這個比喻,我至今不忘。我不記得,課堂上的英文是怎樣教的,但既然李老師輔導我們,則必然有這樣一堂課無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