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必要的熱情》收錄了劉天昭2011年—2014年間所寫的文章,有隨筆有日記更有不循常規(guī)的詩作,記錄了其輾轉美國安阿伯、北京、長春、廣州等地的生活。時空不停切換,調子卻始終如一:感受的碎片、日常的詩意;散漫中帶著細膩,冷靜中透著熱情;旁觀人間,也旁觀自己。而這些獨語都最終匯聚成一個人的巨川大河,自有其淵深,自有其澎湃。書中隨筆部分曾以專欄形式發(fā)表于《人物》雜志,而詩的部分或許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詩,但卻是天昭極為珍視的,因為完全真實,自然而然。
1、閱讀并不必然是溫暖的,輕靈的,流暢如糖水文的,閱讀也有可能是艱辛的跋涉,面對人生不被察覺的真相,經歷被瑣碎日常隱藏的荒蕪和沉重。天昭的文字里有一種當代其他寫作者不常見的灰調子,冷冽孤獨中透著節(jié)制與骨感。閱讀時格外能感受到她筆下那種對生活平靜深處的觸摸。閱讀天昭的文字,需要一顆敏感的心和人生閱歷的累積,調性合拍的讀者會從她貌似瑣碎的敘述中找到光芒四射的寶石,獲取更多對人生這回事的新的理解。
2、在微博上,有許多知名大V都是劉天昭的粉絲:劉瑜、蔣方舟、羅永浩、李海鵬、連岳、自扯自蛋等……他們都深深的喜歡劉天昭的文字并熱情推薦。
3、《毫無必要的熱情》封面裝幀獨特搶眼,由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打造。平裝帶護封,書脊處膠黏固定。外護封寬度較短,藉由內外封兩張不同用紙的白度與厚度落差,看到層次。封面使用大片樹林的鳥瞰,呈現(xiàn)抽象與淡淡的“冷”及帶點散文感的詩意,不至煽情卻帶有情緒的敘事感。
推薦序
李海鵬
有的作家像火箭,由野心助推,一飛沖天,姿態(tài)驚人又危險。這種作家偶爾幸得大成,多數(shù)都完蛋了。天昭也許是另一種作家,飛得慢,成熟得晚,長壽,到生命后期才顯示出她是誰。這種人生軌跡不僅別有一番詩意,且能佐證基本事實,即大作家往往不是什么別人,正是持續(xù)精進的小作家。
天昭的文章跡簡意淡,灰冷玲瓏,以前我沒見過誰這么寫。也許她有我不具備的知識譜系。我對她字里行間的灰調子印象深刻,用現(xiàn)在的話說,高級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長,但只是星星點點。她是很高雅自負的作家。
2013年我約天昭在《人物》雜志寫了一年專欄,專欄名字是她自取的,“在安阿伯”。編輯部同事都覺得寫得好,當然也有人說對讀者界面不夠友好,讀者反饋也是截然兩分,喜歡的喜歡得不行,買雜志就為她這一篇,忽略的就當沒看過。說不好的倒是一個也沒有。好當然好了,這沒什么好說的。我也觀察過校對老師看天昭稿子時的神情,皺眉凝神,拿著筆,念念有詞,我就知道他也覺得不是那么好讀。其實不是不好讀,是一般人不習慣。
劉天昭,1977年生于吉林省乾安縣,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建筑系。曾從事媒體工作多年,F(xiàn)居北京,自由作家。已出版?zhèn)人隨筆集《出神》。
序 (李海鵬)
隨筆 ESSAYS
這真的是異鄉(xiāng)
只有自己是多余的
Sarah & Harry
一丁點兒的意義感
一個人的暴風雪
雅雯
大米
看不見的安阿伯
探親訪友
出游
險途
拾遺
詩 POETRY
禮拜天中午
我們是夏天搬進來的
天氣太好了(一)
天氣太好了(二)
天氣太好了(三)
主婦
仲夏的夜晚
楊樹上的大風
貪戀
自覺
綠蘿
傍晚起風
酒
故鄉(xiāng)
邊界
就這樣過完一生
旅游
預感
清楚
跑
花連衣裙
過了鐵
消失
能開窗的日子
月亮
秋天
日記 DIARIES
暴風雪
春日
羽毛球
夏日
張愛玲
無所住
初飲初樂
去穗石
王中義餃子館
讀書
海上花
乒乓球
達洛維夫人
短篇小說
春意思
西王莊
裝修時期的月亮
秋天這么好
冬藏
春節(jié)總算過完了
(隨筆)一個人的暴風雪
二十幾歲的時候,一個人住過很長時間,工作也沒有,白天黑夜連成一片,那輕飄混沌的迷幻錯亂之感,在記憶里非常深刻,像是后來一切的保障——實在不行就回去。這樣想多了,就有些美化,忘記了那里面的滯澀艱難,舉輕若重。
繁旭走了以后,我再次進入這個狀況。一周有五天不必出門,讀完四篇論文就好。有時候非常振作,收拾整齊出去吃午飯,在咖啡館坐一下午,可以讀完兩篇,做好筆記。晚上拎外賣回家,渾身都是輕松的,簡直要跟晚霞揮揮手。多數(shù)時候不行。有一天早上醒了幾次,翻身又睡過去。實在太餓了,知道冰箱完全空的,想象洗漱穿衣,去日本飯館兒吃咖喱飯,搭公交車去Trader Joes?匆娮约和浦徫镘,俯身揀一把蘆筍,又拿一瓶牛奶。躺著一動不動,像是給下了符。外國人常說的自我動員(self-motivation),大概也不是指這么細小的事,可是我就老想起這個詞,下樓洗個衣服都要反復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