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科學拓荒者傳記系列:錢學森傳》開篇提問錢學森是什么樣的科學家?由問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錢學森早年的故事、留學的故事、歸來的故事、“兩彈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位輝煌而傳奇的科學大家——共和國科學事業(yè)的拓荒者,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在錢學森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xié)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1歲起發(fā)表詩作,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么》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主要著作為“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四人幫”興亡》及《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記錄;《鄧小平改變中國》是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此外,還有《他影響了中國--陳云》、《改革開放大功臣--萬里》《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錢學森》《歷史的注腳》《歷史的側影》以及長篇自傳《華麗轉身》《出沒風波里》。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學”的創(chuàng)作,著有“葉永烈看世界”21冊,包括《美國!美國!》《我在美國的生活》《三探俄羅斯》《漫步歐洲》《米字旗下的國度》《櫻花下的日本》《大陸腳游臺灣》《叩開臺灣名人之門》等。
開頭的故事?
從一輛天藍色的轎車說起?
錢學森是什么樣的科學家?
第一章?早年的故事?
錢學森名字的來歷?
坐“洋包車”到“蒙養(yǎng)院”?
手帕胡同里的紙飛鏢?
名師出高徒?
“豆腐乳鹵加稀飯”?
繪畫和音樂的“發(fā)燒友”?
請求老師扣分?
“進京趕考”?
幸遇“培養(yǎng)大師的大師”?
第二章?留學的故事?
“人比人,你們誰敢和我比?”
馮?卡門的“鐵桿粉絲”
加盟“自殺俱樂部”?
投進英國大使館信箱的情報?
好友匯聚在錢學森身旁?
跨進門衛(wèi)森嚴的五角大樓?
美軍上校錢學森飛赴德國?
一張歷史性的照片?
提審德國“火箭之王”?
36歲那年雙喜臨門?
青梅竹馬“燕雙飛”?
蔣家有女初長成?
科學與藝術喜結良緣?
第三章?抗爭的故事
溫馨的家庭?
來自延安的“紅色”摯友?
“應該回祖國去”?
半路殺出“程咬金”?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特工細細“研究”錢學森的行李?
牢獄之災突然降臨?
監(jiān)控的眼睛緊緊盯著?
甩掉特工寄出求助信?
“火箭專家返回紅色中國”?
第四章?歸來的故事?
終于跨過羅湖橋?
陳賡大將乘專機趕來?
密談中國導彈計劃?
北京刮起“錢學森旋風”?
毛澤東稱錢學森為“火箭王”?
出任“導彈研究院”院長?
女秘書眼中的“國寶”?
“中將”軍銜的傳說
手心上的神機妙算?
第五章?“兩彈一星”的故事?
入黨的時刻?
主動要求降為副職?
身邊多了一個軍人?
姓錢不愛錢?
“爭氣彈”首戰(zhàn)告捷?
“失敗為成功之母”?
錢學森“失蹤”了?
窮途末路的“黑寡婦”?
“邱小姐”跟導彈結合?
中國衛(wèi)星躍上太空?
力薦逆向思維的年輕人?
第六章?最后的故事?
一生的三次激動?
剪報的故事?
“鐵桿”廣播迷?
科普高手?
寫信的故事?
小青年PK錢學森?
跟茅以升“商榷”?
學問的來歷?
豐碩的人生秋天?
“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最后的歲月?
萬眾送別科學巨星?
附錄?錢學森年表?
開頭的故事
從一輛天藍色的轎車說起
1957年,當聶榮臻元帥送別一位客人時,透過窗口,大門外停著的一輛天藍色新車引起他的注意。
客人剛走,聶榮臻元帥就把秘書范濟生找來,問道:“那輛天藍色的轎車,是誰的車子?”
范濟生馬上回答說:“錢學森的車子呀!”
錢學森,就是剛才前來向聶榮臻元帥匯報工作的客人。當時錢學森剛剛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其實也就是火箭研究院,只是為了對外保密,所以叫第五研究院。聶榮臻元帥主管國防科學的研究工作,是錢學森的“頂頭上司”。
錢學森原本沒有專車,外出時乘坐單位的公用轎車。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總共只有兩三輛公用轎車,常常不夠用。為了錢學森工作的方便,聶榮臻元帥指示給錢學森配備一輛專用轎車,要秘書范濟生落實這一任務。
范濟生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為錢學森挑選轎車,一眼就看中那輛剛從美國進口的造型別致的天藍色轎車。范濟生以為,錢學森是不久前從美國回國的大科學家,一定會很喜歡這輛新穎的轎車。
范濟生滿以為聶榮臻元帥會表揚他幾句,誰知聶榮臻元帥命令他立即為錢學森換車,換一輛黑色的轎車。
大約是早年在香港、天津、上海做過地下工作的緣故,聶榮臻是一個眼光敏銳而又非常細心的人。當時的北京,絕大部分轎車是黑色的,只有兩輛這樣的天藍色轎車。聶帥說,天藍色轎車太顯眼,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錢學森的安全。一旦別人知道錢學森的專車是天藍色的,很容易掌握錢學森的行蹤。范濟生恍然大悟,馬上為錢學森換了一輛黑色的轎車。
自從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從美國回到祖國之后,有關部門就非常注意保護錢學森的安全,安排專人陪同、專車接送。
錢學森回國之后,先到上海,看望久違的父親。
為了便于錢學森回家,陪同的中國科學院代表朱兆祥特地安排錢學森一家住在父親錢均夫家附近的賓館。錢學森一家,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家與父親團聚。
回到賓館之后,錢學森接到電話,提醒道:“錢先生,請坐車,務請注意安全。”
不言而喻,剛剛回國的錢學森,受到有關部門的嚴密保護。即便是這幾分鐘的路,也請錢學森務必乘坐為他提供的專車,以保障他的安全。
到了北京之后,錢學森一家被安排住在天安門廣場旁的北京飯店。錢學森在北京長大,是一位“老北京”,對北京熟門熟路。北京飯店離王府井的東安市場僅一箭之遙,錢學森帶著全家步行去逛東安市場。
當錢學森回到北京飯店,又接到電話:“錢先生,請坐車,務請注意安全!
為什么錢學森受到如此嚴密的保護?
聶榮臻元帥的女兒聶力曾經回憶說,錢學森剛回國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就曾囑咐過聶榮臻元帥:“要好好待錢學森,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精華,他是科學家的一個代表!
周恩來總理是從中國政府的角度高度重視錢學森。
其實,美國人也同樣高度重視錢學森。美國國防部海軍副部長金貝爾就曾經這樣說:“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了,抵得上三到五個師的兵力!”
正因為這樣,錢學森回國之后,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毛澤東主席伸出五個手指頭,對錢學森說,聽說美國人把你當成五個師呢!我看呀,對于我們來說,你比五個師的力量大得多。
一個師有一萬多人。也就是說,錢學森一個人,比五六萬人的力量都大!
誰都愛聽故事。
這本書講的是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故事。
錢學森的故事很多,也很有趣。
容我細細道來……
錢學森是什么樣的科學家
在講述錢學森的故事之前,先要“開宗明義”,講一講錢學森是什么樣的科學家。
牛頓是什么科學家?答:物理學家。
門捷列夫是什么科學家?答:化學家。
華羅庚是什么科學家?答:數(shù)學家。
錢學森是什么科學家?答:?
我問過很多年輕的朋友,他們一時竟答不上來,只能籠統(tǒng)地回答說:“錢學森是大科學家”“錢學森是著名科學家”。
也有人回答細致些,說:“‘兩彈一星’科學家!
我追問:“‘兩彈一星’是什么?”
有人說:“原子彈,氫彈,人造衛(wèi)星!
其實,“兩彈一星”中的“一星”,準確地說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而“兩彈”最初是指“原子彈和導彈”。后來“兩彈”中的一個“彈”,包含“原子彈和氫彈”,另一個“彈”則仍是指“導彈”。
錢學森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火箭專家、導彈專家。
就連“導彈”這一中譯名,也是錢學森首創(chuàng)的。
導彈最初的中譯名有三個:一個叫“火箭武器”,一個叫“可控火箭”,還有一個叫“飛彈”。
錢學森細細考究起來:“火箭武器”顯得太籠統(tǒng);“可控火箭”只是說明可以控制飛行中的火箭,并沒有說明火箭上裝有彈頭(爆炸物);“飛彈”則只說明那“彈”會“飛”而已,并沒有表達可控的意思。
錢學森首創(chuàng)“導彈”一詞!皩棥边@兩個字說明了兩層含義,既表達了可以遙控、可以引“導”的意思,又表明是一枚炸“彈”。
錢學森對于科學名詞的中譯名總是反復推敲,相當嚴謹。錢學森所譯的“導彈”一詞,已經被大家普遍接受,只有海外的華人有時仍用“飛彈”一詞。
錢學森是中國火箭、導彈事業(yè)的奠基人。火箭是“大力士”,不僅是導彈的基礎,而且這位“大力士”能把人造地球衛(wèi)星、飛船、航天飛機送上太空。所以火箭技術非常重要。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那隆隆駛過天安門廣場的威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部隊的各式導彈(包括核導彈),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錢學森的“作品展示會”。二炮部隊,實際上就是導彈部隊。
導彈,是當今最重要的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武器:導彈有“導”,能夠精確打擊目標;導彈能“飛”,能夠遠距離打擊目標;導彈有“彈”,甚至有核彈,具備強大的殺傷力。正因為這樣,導彈能夠“穩(wěn)、準、狠”地打擊敵人。
沒有強大的導彈部隊,就沒有當代中國的大國地位。正因為這樣,錢學森的貢獻,豈止是五個師!
新中國擁有一支“兩彈一星”的優(yōu)秀科學家團隊。在這個團隊之中,錢學森是“抓總的”,是全盤的運籌者,是首席科學家。
錢學森身兼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不僅是中國火箭、導彈事業(y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而且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航天”一詞,也是錢學森首創(chuàng)的。在錢學森提出“航天”一詞之前,中國媒體普遍采用的是“宇航”一詞。
1979年2月23日,我在上海訪問錢學森時,他這樣加以說明: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之內的飛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飛行稱為“航天”。他最初是從毛澤東主席的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得到啟示。
他還首創(chuàng)了“航宇”一詞,亦即“星際航行”,他在《星際航行概論》一書中詳盡地論述了行星之間以至恒星之間的飛行。
如今,如果說“航宇”一詞對于普通百姓還有點陌生的話,“航天”一詞已經被中國官方作為正式名詞,例如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叫航天部、航天局,而不叫宇航部、宇航局。中國媒體也大都采用“航天員”這一名詞,也有人叫慣“宇航員”。
對于錢學森,除了稱之為中國火箭、導彈、航天事業(yè)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兩彈一星”元勛,也有人從狹義的專業(yè)角度稱錢學森為“空氣動力學家”—這是因為錢學森在美國最初所從事的研究專業(yè)是空氣動力學,他在這一領域發(fā)表了許多重要論文。
還有人從宏觀的角度,稱錢學森為“戰(zhàn)略科學家”“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甚至還有人稱之為“紅色科學家”。
錢學森到底是什么樣的科學家?
你不妨嘗試著作出自己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