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研究如何與教師的日常工作相結(jié)合?中小學教師如何與大學教育研究者交流互動?如何避免”假“研究,不讓研究成為一種表面的模仿?丁道勇的《喚起教師的理論興趣》一書從課例研究這種最日常的教師研究活動出發(fā),帶領(lǐng)一線教師發(fā)現(xiàn)研究之美,認識研究、學會研究、享受研究。在章節(jié)排布上,本書共包含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集中討論了教師研究的兩難問題。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對第一部分所倡導觀念的一種落實。全書最后一部分對未來教師的專業(yè)生活做了展望。
教師研究如何與教師的日常工作相結(jié)合?中小學教師如何與大學教育研究者交流互動?如何避免”假“研究,不讓研究成為一種表面的模仿?
《喚起教師的理論興趣》一書從課例研究這種最日常的教師研究活動出發(fā),帶領(lǐng)一線教師發(fā)現(xiàn)理論的魅力所在,認識研究、學會研究、享受研究。是的,扎扎實實的理論研究確實可以實實在在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
丁道勇,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課程與教學專業(yè)),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參與多項省部級基礎教育課程研究項目,研究專長為教育科研。出版有著作《喚起教師的理論興趣》《兒童生態(tài)道德教育導論》《和優(yōu)秀教師一起讀杜威》等等。
第一部分 教師研究的兩難與出路
第1章 教師研究及其兩難
一、教師研究是什么
二、教師研究的發(fā)展
三、教師研究的兩難
第2章 反思與教師研究
一、反思是什么
二、教師反思的目的
三、教師反思的對象
四、教師研究的分類
第3章 理論與教師研究
一、理論是什么
二、教師研究的范式
三、教師工作的理論品性
四、恢復教師工作的理論品性
總結(jié) 教師研究的出路
一、教師研究是教師的研究
二、教師研究強調(diào)反思精神
三、教師研究是一種成熟的專業(yè)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 發(fā)現(xiàn)研究的力量
第4章 課例研究及其反思
一、課例是什么
二、中國的課例研究
三、國外的課例研究
四、作為教師研究的課例研究
第5章 評課中的理論視角
一、評課視角是什么
二、視角差異的實際表現(xiàn)
三、視角差異的重新建構(gòu)
四、尋找評課中的理論視角
第6章 理論介入的課例研究
一、緣起:與教師一起學習
二、模型建構(gòu):注重理論介入
三、在課例中尋找理論問題
范例1:兩位數(shù)的認識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位置計數(shù)法
范例2:認識負數(shù)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負數(shù)概念的歷史演進
范例3: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中學生漢書概念的認識發(fā)展
范例4:豎式除法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除法的教育含義
范例5:飲湖上初晴雨后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閱讀中的言語發(fā)展
范例6:遲到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閱讀行為的重要性
范例7:尊嚴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關(guān)心意味著什么
范例8:炮手
反思契機與問題界定
知識基礎
行動選擇
研讀材料選錄:服從行為研究
總結(jié) 發(fā)現(xiàn)研究的力量
第三部分 教師的專業(yè)生活
第7章 未來教師的專業(yè)生活
一、教師研究被納入教師教育
二、教學知識的專業(yè)地位上升
三、教師中興起合作文化
四、學校組織強調(diào)專業(yè)分工
參考文獻
附錄 觸及理想的教育研究
上述對教師研究的兩種描述相互抵牾,成為一種兩難。它構(gòu)成本書要討論和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這一章,我將描述合格的教師研究是什么樣的,并追溯教師研究的發(fā)展源流。通過這些理論化的討論與描述,我們將發(fā)現(xiàn)所謂教師研究的兩難是怎么一回事。
一、教師研究是什么
教師研究是什么?一個被廣為引用的定義是:“廣義上的教師研究包含了各種形式的‘實踐者探究’。這種探究是以系統(tǒng)的、有意識的、自我批判的方式,探究自己所處的教育情境中的問題(Cochran—Smith&Lytle,1999)!边@個定義的作者,一直活躍在教師教育領(lǐng)域,是“親自下水”做教師研究的學者。她們的這個定義,包含了教師研究的幾個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的”、“有意識的”、“自我批判的”。當然,教師研究同時得是一種“研究”,并且是“實踐者”的探究。因此“研究”、“實踐者”與“系統(tǒng)的”、“有意識的”、“自我批判的”三個概念一道,構(gòu)成了教師研究的定義元素。我就從這五個定義元素人手,來展開自己對教師研究的理解。如果說這個過程描述了教師研究“是什么”的話,同時也就可以起到區(qū)分教師研究“不是什么”的目的了。